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外肾黄又名木肾黄,现代兽医学称阴囊积水,是公畜元气亏虚,水火不济,湿邪下注,而引起外肾(阴囊)发生肿胀的一种疾病。本病有阴肾黄和阳肾黄两类,此病在多种家畜、公猴偶有发生,以阴肾黄较多,见于体质衰弱、久病公猴。  相似文献   

2.
中兽医所称黄证是指动物机体气壮迫血妄行,血离经络,积于肤腠,化为黄水的一类疾病,有外黄和内黄之分。外黄多由气血相凝而引发,发生于皮下局部软组织,皮肤局部肿胀,患部稍有温热、疼痛,肿部周围界限分明。根据发生部位不同,称谓亦有不同,有胸黄、肚脐黄等。笔者在临床上治疗牛外黄  相似文献   

3.
《元亨疗马集·疮黄论》说:“黄者,气之壮也,气壮使血离经络,血离经络溢于肤腠,肤腠郁结而血瘀,血瘀者,而化为黄水,故曰黄也。”本文所指的“外黄症”即外科上的黄症。发生于肌表各部位的黄肿,常见的有鼻黄、腮黄、胸黄、膝黄、肘黄、肚底黄、遍身黄、虾蟆黄(后肢内侧)、木肾黄等19种之多。牛、马等大家畜的上述外黄症在我县常有发生,给农牧业生产特别是对家畜使役的影响极大。为了探索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经多年努力,筛选出天南星擦剂,用于治疗牛、马的外黄症86例,治愈86例,现报道  相似文献   

4.
阴肾黄,属外肾黄的范围。根据病因、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将外肾黄分为阳肾黄和阴肾黄两种,古人又将阴肾黄分为水肾、木肾和阴肾黄三种。用现代兽医学的观点,阴囊阴鞘水肿称为“阴肾黄”,睾丸和副睾丸炎称“阳肾黄”。笔者曾用加减茴香散治疗本病36例,均获痊愈,现将其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牛外科黄肿主要发生在夏季,多因气血相凝而引发,发生于皮下局部软组织,患部开始较硬,后变软,肿胀有波动性、弹性,皮肤较紧张,在中央穿刺能流出黄水。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颈黄、胸黄、肚脐黄、膝黄等。近十年来,笔者白拟中药方治疗牛外科黄肿,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阴肾黄 ,称外肾黄、睾丸黄、子痛 ,西医称睾丸炎 ,是雄性动物常发的一种疾病 ,在我区兽医临床上也是常见病之一。由于治疗不当 ,疗效不佳 ,延误病期 ,经济支出大 ,最终造成残废而淘汰 ,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经过 30年的临床实验性治疗 ,筛选出仙苓膏治疗阴肾黄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黄证是指家畜气壮迫血旺行,血离经络,积郁肤腠,化为黄水的一类疾病。中医将黄证有外黄和内黄之分,其中几种能危及生命的称之为恶黄,如偏次黄、黄等。有些为普通黄,这些黄证虽然发生部位不同,但从病因、症状和疗法等方面基本上可以概括为阴黄和阳黄两类。阳黄发病较急,局部红肿热痛明显,为阳中之阳;阴黄发病较慢,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为阳中之阴。1阳黄1.1病因多因劳役过重,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8.
耕牛青桐叶中毒是由于在清明与谷雨两个季节之间,青草未发,而青桐树已长出嫩叶,耕牛采食大量青桐树嫩叶而引起的以便秘、皮下水肿为特征的疾病,中兽医称“阴肾黄”。  相似文献   

9.
阴肾黄,称外肾黄、睾丸黄、子痈,西医称睾丸炎,是雄性动物常发的一种疾病,在我区兽医临床上也是常见病之一.由于治疗不当,效果不佳,延误病期,造成残废而淘汰,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经济损失.笔者经过30年的临床实验性治疗,筛选出仙苓膏治疗动物阴肾黄,疗效确切,疗程短,简单方便经济价廉,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阴肾黄是外肾黄的一种。多因饲管不当、厩舍潮湿或久卧湿地、阴雨浇淋、外感风寒等以致湿气流注膀胱,膀胱积湿,阴气生而传于肾。水盛火衰,不能化湿,寒湿凝于外肾,使阴囊、阴鞘、袖口积水,遂发生阴肾黄症。随阴囊肿胀、包皮浮肿,病畜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头低耳搭,严重者,行走困难、胯拽腰拖。触诊阴囊发软,不热不痛。若触诊阴囊硬、热痛则为阳肾黄。笔者1983年以来治疗阴肾黄15例均愈。除  相似文献   

11.
外肾黄分阴肾黄和阳肾黄两种,多见于公牛,公猴偶有发生,以阴肾黄较多,见于体质衰弱和久病的公猴。 (一)病机阴肾黄:患猴体质较弱,肾气虚亏,脾运不良,命火不足,水盛火衰,水失通调,湿气凝于外肾而发肿。阳肾  相似文献   

12.
动物急性和慢性阴肾黄,俗称外肾黄、睾丸黄,属于子痈的范畴.西医称急性睾丸炎、慢性睾丸炎和睾丸炎,是雄性动物泌尿生殖外科常发病之一,本病从幼龄到成年动物均可发生.常用的治疗方法甚多,但疗效不佳,并发症较多.笔者自2000年以来,通过临床试验性治疗,筛选出加味如意金黄膏治疗动物阴肾黄50例,治愈率100%,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病因分析 家畜肾病变是肾小管上皮发生变性、坏死为主而无炎症性变化的肾脏疾病。肾病变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以缺氧和中毒为较重要因素。低氧性肾病变发生于大的撞击伤,家畜大面积烧伤、输血性贫血、氮尿症和其他引起大量游离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的疾病。常见中毒性肾病变的病因有家畜脂肪性与蛋白性肾病变。脂肪性肾病变常见于严重的妊娠中毒,原发性主要是由传染病和酮病引起。  相似文献   

14.
黄证是家畜气壮迫血妄行,血离经络,积于肤腠,化为黄水的一类疾病。原写作“癀”,现一般简写为“黄”。  相似文献   

15.
羊肠毒血症俗称过食症,是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羊死后肾组织常发生软化,故还称“软肾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尤其2~12月龄,膘情较好的羊较易发病;山羊发病较少。春夏之交和秋收季节多发,多见于采食大量的多汁青绿饲料之后,气候骤变和缺乏运动,可促进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黄症属有余之症,因气血流行太过,气盛使血离经脉,溢于肤腠,血瘀不行,化为黄水,故名为黄.骡马在夏天使役中,由于饲管不当,劳役过重,外感六淫不正之气所致,常见有黄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家畜的健康.使役能力降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现将临床常见的骡马黄症的诊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症属有余之症,因气血流行太过,气盛使血离经脉,溢于肤腠,血瘀不行,化为黄水,故名为黄。骡马在夏天使役中,由于饲管不当,劳役过重,外感六淫不正之气所致,常见有黄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家畜的健康。使役能力降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现将临床常见的骡马黄症的诊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猪附红细胞体病(E.Suis)是由附红细胞体(Eqerythrozoon)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及其血浆中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诊特点是:高热、全身皮肤发红、贫血、黄疸。国外,曾有人称该病为“黄疽贫血病”或“猪赤兽体病”。国内,有人称该病为“火烧症”、“无名高热症”或“猪红皮病”。该病在我国各地己流行很久,因病原问  相似文献   

19.
祖国传统兽医学将阴囊肿胀称为外肾黄,属于子痈的范畴.其中硬而凉者为阴肾黄,热而痛者称为阳肾黄,是大家畜泌尿生殖外科常发病之一,无论幼龄或成年均可发生.阴肾黄相似于现代兽医学中的慢性睾丸炎、阴囊鞘膜积水,而阳肾黄相似于急性睾丸炎或副睾丸炎.多年来,笔者采用祖国传统兽医学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大家畜外肾黄42例,其中马属动物31匹,牛11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铸 《中国动物检疫》2003,20(10):14-15
猪的黄脂症又称黄膘肉。通常情况下,猪体黄染有两种成因:一是单纯的与生猪营养代谢有关的脂肪组织的非正常黄染现象,特征是皮下组织和腹部发黄,其它脏器无异常的营养代谢疾病,发生原因,据报道,因植物色素在猪体脂肪中沉积,导致猪体黄染现象称黄脂。黄脂猪肉的发生还可能与地区及遗传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