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香 《湖南林业》2004,(5):27-27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话的意思即草木是无情的。殊不知,草木也有喜、怒、哀、乐之“情”。  相似文献   

2.
植树古今谈     
人类离不开树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逐步认识到树木的作用,注重植树护林。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设立了“林衡”、“山虞”等官职,掌管种植、丈量、护林等事物。当时,为了动员人们种树,曾规定“不种树者,无棺。” 春秋时期,国家设“衡鹿”职守山林。到了秦代,秦始皇“焚书坑儒”,尽人皆知。然而在那全国范围的烧书运动中,只有几种书不烧,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临泰山,还专门下令:“无伐草木”,并要求人们在城镇的路旁植树呢。 到了公元 485年北魏孝文帝时,不仅要求植树,而且连品种、数量都有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3.
草木解读     
草木文化,在我国古代早已出现。《诗经》以草木人篇的至少有九成。信手一翻,《苤莒》、《卷耳》、《何草不黄》、《票有梅》……琳琅满目。首篇《关睢》便是“参差荇莱,左右流之”。“荇菜”乃普通植物,那样早便入了诗,足见草木与文化结缘之深。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话的意思是草木是无情的。殊不知,草木也有喜、怒、哀、乐之“情”。在昆明世博园里展出的“跳舞草”是最著名的有喜乐之情表现的草木。它懂音律,会抒情,善翩跹,每当它听到情深意切的抒情歌曲时,就会随着歌声的节拍,款款摇曳,翩翩起舞。此外,还有一些草木对歌声、乐曲也有喜爱的反应,如果经常对这些草木播放歌曲,会加快它们的生长速度或者提高产量。法国有一种西红柿,当“听”到音乐时,就会表现出“喜悦”的“心情”,而促进生长。于是科学家就在这种西红柿的种植地里,每天定时播送一定频率…  相似文献   

5.
所谓“城市草坪”,即城市里由低矮的草木植物形成的绿地,它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学家称森林为“地球之肺”,称城市草坪和绿地为“城市之肺”或“城市绿宝石”。  相似文献   

6.
陶勇  樊庆 《新疆林业》2002,(4):42-42
乌鲁木齐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端,环山带水,沃野千里,自古以来就是西域著名的“耕凿弦涌之乡,歌舞游冶之地”,“山环水绕,土膏沃衍”,取蒙语意为“优美的牧场”,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的足迹。因此,乌鲁木齐具有较为丰富的古树资源。清朝诗人纪晓岚就曾写下“槐榆处处绿参天,行尽青山未到边”等诗句,吴绍嶙在《新疆概观》中也曾写道“水磨沟峰回路转,渐见涓流,至则草木葱茏,镇市在望,山严泉山,至足怡人。地势愈高,景物愈美,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越岭而前,景色益丽,水声益急”等句。从地理位置上看,乌鲁…  相似文献   

7.
初为警察     
草木是世界上的大文章,没有很本色、很高炉的悟性是读不懂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这位四百八十年前的江苏淮安才子,学识自然是很渊博的,在他的知识结构中,草木知识的比重相当大。阳游记》中几位主人公的活动空间主要是山,作者每写一山都要推出数十种草木。第八十六回写了个野菜宴,一连气写了六十余种野菜,而且真实无欺,这样的才子在今天怕是不多见了。中国文化就是中国文化,“自然感”很强,西方人的天堂——诸如宙斯山,环境以巨石建筑为主,而中国人所设计的“瑶池”却很注重自然景观,属于国林建筑,夺目的是“四时不谢之…  相似文献   

8.
草木择邻     
草木择邻刘映芬森林犹如社会,各种草木家族共生于山野,或敌或友,相生相克。有的和平共处,友好为邻,有的则相互制约,成为冤家。别看它们木头木脑,不会说话没有表情,却都有自己的好恶爱憎。“木际关系”虽然不如人际关系复杂,但也并不简单,它们很讲究择邻选友。玉...  相似文献   

9.
植树古今谈     
人类离不开树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人类逐步认识到树木的作用 ,注重植树护林。早在西周时期 ,国家就设立了“林衡”、“山虞”等官职 ,掌管种植、丈量、护林等事务。当时 ,为了动员人们种树 ,曾规定“不树者 ,无棺”。春秋时期 ,国家设“衡鹿”守山林。到了秦代 ,秦始皇“焚书坑儒” ,尽人皆知。然而在那全国范围的烧书运动中 ,只有几种书不烧 ,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临泰山 ,还专门下令 :“无伐草木” ,并要求人们在城镇的路旁植树。到了北魏孝文帝时 ,不仅要求植树 ,而且连品种、数量都有具体规定 :“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  相似文献   

10.
荒漠化是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地球陆地表面极蒲的一层物质就是土壤层,它对于人类和陆生动植物生存极为关键。没有土壤层,地球上就不可能生长任何草木、谷物,不可能有森林或动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人类。  相似文献   

11.
植树佳话     
植树佳话秦始皇“焚书坑儒”,有几种书他下令不烧,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登泰山,还专门下令不许砍伐草木。秦时全国修筑“驰道”作为交通干线,从陕西咸阳直通今日河北、山东、浙江等地,这种“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树以青松”.可以说是最早贯通...  相似文献   

12.
草木无声确有情 庄稼也有亲和朋——谈谈怎样为庄稼选“邻居” 农民朋友都希望春天播种,秋天获得好收成,要取得好收成,就要注意安排好庄稼的“邻居”。庄稼的“邻居”安排的好,就能“互利共生”,相得益彰。反之,将“冤家对头”安排在一起,就会影响彼此的生长,进而影响收成。俗语说:“草木无声却有情,庄稼也有亲和朋”。所以,种庄稼一定要巧安排“邻居”。  相似文献   

13.
雪兔     
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季节,雪兔周身密被长毛,通体雪白,与北国大地浑然一体。春回大地,草木吐翠,雪兔脱掉长毛,更换灰色短毛,活跃在草木丛中。金秋时节,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它又更换棕黄色“便装”,求得生存.  相似文献   

14.
野牡丹、家牡丹──矮牡丹、紫斑牡丹、黄牡丹彭楚臻新春伊始,草木复苏,万花争艳。位居群芳之首的牡丹,更是因其花形、花色、花姿、品种、花时的不一,艳丽华贵,而贵为“天香国色”、“花中之王”,享有“国花”之称,列为我国名贵特产花卉之最,数千年来受到我国及世...  相似文献   

15.
植树造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上,重视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的帝王将相,也不乏其人。齐宰相主张“谨守山林草泽”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崛起,当时身为齐国宰相的管仲,在看到各地修建工程,砍了不少山树和占了不少山地后,大胆上书齐王:“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山林草泽,不可以为天下王。”主张少建宫室,少砍山树,少占山地和耕地,限制葬地等等。齐王诏示,君臣上下,均为管仲“奏折”叫好。秦始皇“无伐草木”不烧“种树之书”秦始皇为一统六国,使用了许多帝王不敢用的专制手段,但在他东巡泰山时,看到草木一片萧条,当即下诏“无伐草木”。泰山林…  相似文献   

16.
陈刚 《新疆林业》1997,(4):35-36
我国疆土辽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林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远古时,我们的祖先就逐渐认识到对林木资源的保护。在夏朝,一些有识之上就曾指出“春三日,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管子》书中说“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孟子也指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标志着我国古代对林木已进入到消极保护和利用山林的阶段.秦汉以后的封建社会,继续奉行了适时砍伐的管理方针,“犯时分,非急无伐”(汉崔某《四民月令》),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到在一定时期内封山禁樵,以养育林木的做法。同时,提倡人工植树,以解…  相似文献   

17.
陈兆先 《国土绿化》2007,(10):24-24,26
在湖南省隆回县.有一条绵延百里的长廊。过去,这里是光秃秃的石灰岩山,草木不生.人称“火焰山”。今天,“火焰山”上一片葱茏。棵棵松柏挺拔如箭,片片树林叶茂枝繁。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隆回县林业局退休干部张世模。  相似文献   

18.
最后的美丽     
古语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言外之意就是说,草木无情。而我却认为,草木本有情,怀柔的草木似乎更多情。 春季,他们是娴静而慈爱的母亲。经过了冬天的历练和考验,他们成了熟谙世事的哲人,在心中孕育着力量,用难得的沉默向世人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森林,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以法治林的国家。早在大禹治水时期,就注重林业生产的发展。据《周书·大聚篇》中的《禹禁》记载:“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西周时,设有“山虞”、“柞氏”等官职,专门营护森林;并规定“不树者,无椁”,对不栽树木的人,死后不给棺木。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在齐国执政,实行  相似文献   

20.
<正> 俗话说:“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其实“草木无情”的说法,并非科学、贴切。殊不知,草木也很多情。金鱼草的花平时并不开放,只有当小蜜蜂飞来时,它才会绽开花瓣,笑脸相迎。对其它的昆虫,起舞也好,“引诱”也罢,它却总是无动于衷。虞美人和水百合生来就是冤家对头,栽在一起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