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豆子粒几个外观品质性状与其蛋白质含量相关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大豆外观品质性状与其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本文以我所《北方大豆品种资源系统分类目录》中的512份黄大豆品种资源为材料,分4个熟期组对大豆完全粒率、虫食粒率、褐斑粒率、紫斑粒率与其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111—120天熟期组由于材料份数少规律性不强外,其余3个熟期组的完全粒率与蛋白质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虫食粒率、褐斑粒率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3个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在进行高蛋白质育种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一不利因素;紫斑粒率与蛋白质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育种时可不必特殊考虑。  相似文献   

2.
通过河南省主栽的24个大豆品种抗紫斑病的研究表明:有33.3%的品种抗紫斑病,中等抗性品种占29.2%,中感品种占12.5%,25.0%的品种感紫斑病;紫斑病对大豆百粒重没有明显影响,且与成熟期没有必然联系;紫斑病感染2~3级对大豆发芽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发芽势减弱,紫斑病感染4~5级不但使大豆发芽率明显降低,而且发芽势严重降低,出苗后子叶霉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黄淮流域主栽的 2 8个大豆品种 (系 )抗紫斑病的研究表明 ,有 46%的品种抗紫斑病 ,中等抗性品种占 2 9% ,中感品种占 1 1 % ,1 4%的品种感紫斑病。紫斑病对大豆百粒重和发芽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地点种植大豆品种铁豆101,进行田间调查、室内考种多类项目适应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铁豆101播种后出苗良好,出苗期与各地播种期基本一致;花色、叶形、荚熟色、茸毛色、脐色等农艺性状稳定一致,均抗病、抗倒伏;受各地天气及地理条件影响,开花期、成熟期、生育期、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完整粒率、虫食粒率、褐斑粒率、紫斑粒率、未成熟率、霜霉粒率、其他粒率、百粒重、亩产量、增产比、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均不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淮流域主栽的28个大豆品种(系)抗紫斑病的调查表明:有46%的品种抗紫斑病,中等抗性品种占29%,中感品种占11%,14%的品种感紫斑病。感病粒对百粒重和发芽率没有影响,防治大豆紫斑病应从品种选育着手,结合栽培技术及化学防治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大豆籽粒大小差异对豆芽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芽豆主产区的55份大豆品种为试材,模拟工厂化豆芽生产工艺条件,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技术,系统研究了大豆籽粒大小差异对豆芽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百粒质量与百芽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大豆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中小粒、中粒、中大粒大豆品种相比,小粒大豆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偏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豆子粒大小、褐斑、紫斑和虫口等外观品质对其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脂肪总含量均随子粒的增大而增加.各种病虫害使大豆子粒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而对蛋白脂肪总含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8.
一、发生条件 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大豆结荚期高温多雨.则利于紫斑病的发生:抗病性差的品种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保持黄淮海地区大豆高蛋白特色,对黄淮海区域选育的78份大豆品种进行蛋白质、油脂含量和百粒质量的表型分析,利用高蛋白大豆品系与黄淮海育成品种配置杂交组合,研究后代蛋白质含量表型变异.研究结果表明: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蛋白质、油脂含量、百粒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2.3%、20.8%、21.8 g,表型变异分别为37.5%~46.7%、17.8%~23.5%、14.7~28.1 g,江苏省和山东省的大豆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和百粒质量较高,河南省的大豆育成品种油脂含量较高;在黄淮海育成品种中蛋白质含量与油脂含量和百粒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66,百粒质量和油脂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39;利用高蛋白大豆种质与育成品种配置的4个杂交组合后代中筛选出253个高蛋白家系,高蛋白家系在F2:3和F3:4代间的相关系数为0.64.研究表明,黄淮海高蛋白大豆品种缺乏,利用高蛋白种质能选育出高蛋白家系,大豆籽粒蛋白质性状在早代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在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的9个大豆抗线品种(系)主要性状关联度的计算及关联序的排列,研究了在此种土壤上影响大豆抗线品种(系)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在大豆抗线品种(系)中对产量的作用居所有性状之首,其次是株高>有效荚数>单株粒数;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株高>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生育日数>主茎节数>百粒重>脂肪含量>蛋白含量;因此在碳酸盐草甸土上进行大豆抗线品种种植时可以选用多荚型(或多粒型)品种,提高品种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1.
荔枝果实败育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败育是影响果实内在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不仅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而且与座果率及产量密切相关.荔枝种质资源丰富,种子败育现象较为普遍,根据种子发育情况可分为焦核、部分焦核和种子饱满型的品种.目前关于荔枝种子发生败育机理的研究较多,本文主要从胚胎发育过程内源激素变化、多胺和酚类物质含量变化、败育胚胎细胞结构、胚蛋白含量及败育蛋白分离、败育蛋白基因克隆和环境因子对种子败育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力求找出影响荔枝胚胎败育的重要因子,从而为加速荔枝育种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并为今后研究种子发育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玉米褐斑病药剂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7种杀菌剂,研究了拌种和喷雾2种方法对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利用7种供试药剂进行种子包衣,对玉米出苗率和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对褐斑病防治效果较佳;而在玉米5~6叶期2次喷雾,对玉米褐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防治效果可持续到乳熟后期。世高和粉锈宁药剂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平均防效分别达96.79%和93.1%。  相似文献   

13.
花生种皮颜色遗传及相关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种皮颜色的亲本设计杂交组合,分析杂交后代的种皮颜色遗传规律和相关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亲本P1种皮颜色为粉色,亲本P2种皮颜色为紫黑色;P1×P2杂交的F0种皮颜色为粉色,P2×P1杂交的F0种皮颜色为紫色;正反交F1代种皮颜色均为紫色;F2代种皮颜色粉色与紫色比例符合1∶3。P2×P1组合F2后代籽仁蛋白质、油酸平均含量高于P1×P2组合,P1×P2组合F2后代籽仁亚油酸、脂肪含量高于P2×P1组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蓝、紫粒小麦资源用于提取植物天然色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粒小麦晋太170为对照,研究7个蓝、紫粒小麦品种(系)灌浆期籽粒色素的形成情况及遮光对其的影响,测定籽粒中花青苷、黑色素的含量,并用岛津120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530 nm和400~550 nm波长处的吸收值。[结果]不同色系小麦籽粒色素的形成过程不相同,遮光明显地影响了紫色、蓝紫色小麦籽粒中花青苷的产生。蓝紫色黑粒小麦756的花青苷含量最高,紫色黑粒小麦3019的最低,分别是对照的12.62和4.83倍。蓝、紫粒小麦的黑色素含量不同,但均高于对照。[结论]蓝、紫粒小麦籽粒色素的形成过程和花青苷含量不同,与籽粒颜色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许豆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豆8号是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1001。该品种为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10d,株高81.2cm,有效分枝3.2个,紫花,灰毛,褐色荚,单株有效荚数40.7个,单株粒数75.4粒,百粒重22.3g,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褐色脐。紫斑率0.4%,褐斑率1.3%。蛋白质(干基)含量40.30%,脂肪(干基)含量19.72%。2010年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 084.05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1.29%,居7个参试品种第1位。  相似文献   

16.
以紫色大白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光照、温度、pH值)下对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1~3 d内紫色大白菜花青素保存率在80%以上;紫色大白菜花青素具有一定的耐热性,但受热温度不能超过60℃;紫色大白菜花青素受pH值影响较大,为使紫色大白菜花青素保持稳定,溶液pH值应维持在酸性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不同碳源、氮源对吉林地区牡丹叶斑病菌、人参黑斑病菌、曼陀罗黑斑病菌、大葱紫斑病菌等4种链格孢菌(Altenaria sp.)生长的影响进行对比.对碳源的利用情况研究表明,果糖为碳源时,牡丹叶斑病菌、人参黑斑病菌、曼陀罗黑斑病菌、大葱紫斑病菌各处理间病菌生长差异极显著,牡丹叶斑病菌生长具有绝对优势.对氮源的利用情况研究表明,牡丹叶斑病菌、人参黑斑病菌处理间病菌生长差异极显著;牡丹叶斑病菌与曼陀罗黑斑病菌、大葱紫斑病菌处理间病菌生长差异极显著;硝酸钠为氯源条件下,人参黑斑病菌处理比牡丹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略好,牡丹叶斑病菌比大葱紫斑病菌、曼陀罗黑斑病菌菌丝生长更好.  相似文献   

18.
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90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育90大豆新品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在公主岭选育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原品系代号公交DY2003-1。该品种具有高油、高产、抗病、广适等特点。生育期130 d,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115 cm,圆叶,紫花,灰色绒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脂肪含量22.28%,蛋白质含量38.07%。2005-2006年,吉育90在吉林省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56.3 kg/hm2,居第1位,比对照品种吉林30号增产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