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比较250 g/L丙环唑乳油等八种常用杀菌剂对香蕉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0 g/L丙环唑乳油750倍液的防效最好,施药3次后10天防效达83.68%,其次为125 g/L氟环唑悬浮剂900倍液和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00倍液,防效分别为76.03%和74.58%。3种药剂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未发现对香蕉产生药害,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400克/升氯氟醚菌唑悬浮剂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及其对香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别以20毫升、13.3毫升、10毫升400克/升氯氟醚菌唑悬浮剂兑水60公斤分3次喷雾施药,第二次施药后14d后对香蕉叶斑病防治效果在60.43-66.52%,第三次施药后14d后对香蕉叶斑病防治效果在75.72-80.72%,并对香蕉的单株产量有明显增产效果。其中尤以20毫升400克/升氯氟醚菌唑悬浮剂兑水60公斤剂量喷雾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阿泰灵(寡糖?链蛋白)WG、2%香菇多糖AS和5% 氨基寡糖素AS对火龙果溃疡病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明确了3种诱抗剂对火龙果溃疡病的诱导抗性。结果表明,6%阿泰灵(寡糖?链蛋白)WG的抑菌效果低于10%,5%氨基寡糖素AS和2%香菇多糖AS的抑菌效果为0;6%阿泰灵(寡糖?链蛋白)WG诱导抗病性效果达到60%以上,5%氨基寡糖素AS和2%香菇多糖AS的诱导抗病性效果超过了80%,其中83.33mg/L的5% 氨基寡糖素AS和33.33mg/L的2%香菇多糖AS诱导抗病性效果分别达到89.81%和87.79%。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嘧菌酯与三唑类农药复配制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施药两次后,75%禾技(嘧菌酯 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稀释3000倍液,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为90.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2.5%氟环唑悬浮剂 和25%丙环唑乳油稀释1000倍液的防效;而30%福递(嘧菌酯 苯醚甲环唑)悬浮剂稀释1500倍液的防效为83.4%;与对照药剂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选取新型杀虫剂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和当前常用药剂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于2018年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试验基地柑橘园和2019年在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柑橘园对潜叶蛾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0000~20000倍液对柑橘潜叶蛾药后10 d的杀虫效果为82.81%~93.13%,药后14 d的保梢效果为76.87%~89.26%;对照药剂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和保梢效果均显著低于试验药剂各浓度的效果,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和保梢效果与试验药剂20000倍液的防效相当,但显著低于10000倍液和15000倍液的防效。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能够有效防治柑橘潜叶蛾,且对柑橘安全,对非靶标生物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2R,3R-丁二醇和2,3-丁二醇诱导匍匐翦股颖抗病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R,3R-丁二醇和2,3-丁二醇作为诱抗剂,在诱导匍匐翦股颖产生对褐斑病抗性的过程中,重点比较了不同施用方式的诱抗效果,筛选出了诱抗剂的最佳作用方式和浓度。结果表明:匍匐翦股颖接菌后第15d,2R,3R-丁二醇根部注射处理下,100μmol/L的病情指数最低,诱导效果最佳;而与叶面喷施相比,叶面喷施的诱导效果不明显;2,3-丁二醇根部注射处理下,250μmol/L的病情指数最低,诱导效果最佳,而与叶面喷施相比,叶面喷施的诱导效果不明显。结果表明,100μmol/L的2R,3R-丁二醇与250μmol/L的2,3-丁二醇根部注射可有效诱导匍匐翦股颖产生对褐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田防治试验测定了10%烯啶虫胺水剂对桑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水剂对桑蓟马成虫和若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见效快;10%烯啶虫胺水剂750倍液、1 500倍液喷药后1 d的校正防效均在99%以上,极显著高于对照农药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2种浓度对家蚕3龄起蚕连续添毒1个龄期的无中毒症状间隔时间为8 d。用于防治桑蓟马时,使用初期推荐浓度以10%烯啶虫胺水剂1 500倍液为宜,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掌握在10 d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选取漂白粉、Na2S2O3、AgNO3、活性炭(AC)、抗坏血酸(Vc)、柠檬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7种防褐剂对枇杷叶片进行防褐化效果的研究。每种防褐剂都取不同的浓度进行平行试验。设置不添加任何防褐剂及暗培养做对照。结果表明:0.5mg/L的AgNO3对叶片的防褐效果最好,可以将褐化率降低至23.3%;AC的抗褐化效果最差,褐化率将近100%;暗培养对褐化的影响没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钱小兰 《中国蚕业》2012,33(4):48-49
采用不同浓度虫螨腈悬浮剂对桑螟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施24%虫螨腈2500倍、1667倍液药后1、3d的防效都不太理想,但添加增效荆“杰效利”后防效得到明显提高;24%虫螨腈1250倍液的处理区药后3d的防效(88.8%)和24%虫螨腈1667、2500倍液添加增效剂的处理区药后3d的防效(86.1%、90.4%),都高于60%敌敌畏·马拉硫磷1500倍液药后3d的防效(77.7%)。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桑尺蠖在如皋部分桑园暴发,影响养蚕生产。24%虫螨腈悬浮剂2000倍液和3000倍液,药后1d防效70%以上,药后3d防效分别为98.1%和97.5%,药后6d防效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匍匐翦股颖品种“Penn-A4”为材料,研究以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EBR)、水杨酸(SA)和乙烯(ET)组合的外源复合激素和3个连续诱导时间(5、7、10 d)为变量,通过测定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抗氧化酶活性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变化,分析外源复合激素及连续诱导时间对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和不同连续诱导时间处理均可提高匍匐翦股颖的抗病性,其中ET+EBR组合连续诱导处理7 d的病情指数最低,为13.36,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此时防治效果为40.51%;另外,此组合诱导处理后,匍匐翦股颖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130.53%、197.40%和101.66%;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316.26%、41.95%和80.34%;脱氧抗坏血酸(AsA)、氧化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脱氧抗坏血酸/氧化型抗坏血酸(AsA/DHA)、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SG)也均高于对照(CK)和其他处理。表明EBR、SA和ET三种物质组成的复合外源物可以诱导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其中ET+EBR组合连续诱导处理7 d的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为新型复合诱导抗病剂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黄皮炭疽病是危害海南黄皮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找出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大田喷雾法对嘧菌酯等6种药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供试药剂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四种药剂防治黄皮炭疽病的效果较好。在第三次药后10 d,叶片炭疽病防效69.94%~77.03%,果实炭疽病防效81.32%~89.62%。建议在黄皮炭疽病发生初期应用上述药剂进行轮换施药,施药次数为3~4次,隔7~10 d喷1次,可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以匍匐翦股颖品种"Penn-A4"为材料,研究以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EBR)、水杨酸(SA)和乙烯(ET)组合的外源复合激素和3个连续诱导时间(5、7、10d)为变量,通过测定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抗氧化酶活性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变化,分析外源复合激素及连续诱导时间对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和不同连续诱导时间处理均可提高匍匐翦股颖的抗病性,其中ET+EBR组合连续诱导处理7d的病情指数最低,为13.36,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此时防治效果为40.51%;另外,此组合诱导处理后,匍匐翦股颖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130.53%、197.40%和101.66%;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316.26%、41.95%和80.34%;脱氧抗坏血酸(AsA)、氧化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脱氧抗坏血酸/氧化型抗坏血酸(AsA/DHA)、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SG)也均高于对照(CK)和其他处理。表明EBR、SA和ET三种物质组成的复合外源物可以诱导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其中ET+EBR组合连续诱导处理7d的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为新型复合诱导抗病剂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香蕉枯萎病菌尖镰孢古巴专化型4号小种为目标菌,采用PDA平板培养、土壤平板培养和盆栽试验三种方法来测定碱性硅肥对香蕉枯萎病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第一种方法,硅肥在小于1000倍液的范围内对菌丝生长均显示抑制作用,其中原液的抑制率达到最高并与其他浓度处理,以及对照普通肥料有显著的差异(p<0.05);第二种方法显示与第一种方法的抑菌效果一致;第三种方法显示,硅肥处理的香蕉苗病情指数为43.85%,对照肥料处理的为68.57%,空白对照的为80.00%。本研究认为,碱性硅肥对香蕉枯萎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生产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24%帕力特悬浮剂对桑树尺蠖类害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秋蚕期对桑园喷施24%帕力特悬浮剂2 000倍液、1 000倍液农药防治桑树尺蠖类害虫的效果与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试验,结果表明:24%帕力特悬浮剂2 000倍液、1 000倍液,喷药后7 d对桑尺蠖和艾枝尺蠖的防治效果达100%,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3 d,对养蚕成绩没有影响,是防治桑树尺蠖类害虫的首选药剂,建议蚕农使用24%帕力特悬浮剂2 000倍液防治桑园尺蠖类害虫。  相似文献   

16.
为防治柑桔锈壁虱提供高效药剂,开展了3种新型药剂效防治柑桔锈壁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唑虫酰胺悬浮剂3000~5000倍液、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1000~2000倍液、5%阿维菌素?虱螨脲乳油4000~6000倍液对柑桔锈壁虱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28天防效在96%以上,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与生产常用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比较,各处理与对照药剂之间防效没有显著性差异。试验剂量范围内未发现药剂对柑桔产生药害,也未发现对天敌产生不利影响,可以在柑桔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及其对香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以25克、20克、15克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兑水60公斤分3次喷雾施药,最后一次喷药20 d后对香蕉叶斑病防治效果均达84.5%以上,30 d后防治效果在79.6-85.4%之间,并对香蕉的单株产量有明显增产效果。尤以25克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兑水60公斤剂量喷雾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选用了0.5%藜芦碱水剂、0.3%苦参碱水剂、0.5%印楝素水剂、1.5%除虫菊素、5%桉油精水剂对枸杞木虱进行防治;用0.5%藜芦碱、0.3%苦参碱、50%硫磺悬浮剂、0.5%印楝素、1.6%狼毒素、1.5%除虫菊素、5%桉油精对黑果枸杞蚜虫进行防治;用0.5%藜芦碱、0.3%苦参碱对黑果枸杞负泥虫进行防治;用0.5%藜芦碱水剂、0.3%苦参碱水剂、雅氪、满维对枸杞瘿螨进行防治。结果表明:在黑果枸杞防治中,0.5%藜芦碱对枸杞木虱的卵及若虫防效最好,其中,藜芦碱72 h后防效可达80%。5%桉油精对枸杞蚜虫防效最好,药后72 h达到83.88%,效果好于其他药剂。枸杞负泥虫防治中,0.5%藜芦碱防效最好,药后48 h达到了97.55%;枸杞瘿螨防治中,24 h后0.5%藜芦碱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5%,水剂优于可溶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硅酸钾、硅酸钠、水杨酸对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抗叶斑病的诱导效果,采用离体、活体试验及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3种化学物质对白三叶草叶斑病的室内抑菌活性、诱导抗病效果、防御酶活性及田间诱导防病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25μg·mL~(-1)时3种化学物质的抑菌率较低,最高仅为4.59%,但诱导抗病效果较高,均在45.00%以上;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有明显增加,除硅酸钾、硅酸钠诱导处理的PPO在第3d达到峰值外,其他化学物质诱导处理的酶活性均在第5d达到最大值;田间处理7d后3种化学物质诱导防病效果均达到了72.00%以上;处理14d后有所降低,最低为23.08%。综上所述,浓度为25μg·mL~(-1)的3种化学物质能够激发白三叶草叶片中与抗病性相关的PPO,POD和PAL活性,对白三叶草抗叶斑病均有较好的诱导防病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抗保幼激素对三眠蚕的诱导效果,本试验通过优化诱导条件,以400ppm药液处理桑叶,给3龄和4龄饷食家蚕添食,3龄诱导区和4龄诱导区的三眠诱导率分别为94%和96%;全龄期分别为17d∶19h和15d∶19h,与对照相比龄期缩短2~4天,诱导的三眠蚕体质增强,茧丝纤度分别为1.224D和0.78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