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5个热带禾本科牧草品种的光合-光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桂林地区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5个热带禾本科牧草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特性指标。结果显示:1)5个牧草品种的Pn、Tr和Gs均随PAR增强而增大,WUE随PAR增强先增大后减小,除桂牧一号[(Pennisetum purpureum cv. Mott)×(P.americanum×P.purureum)]cv. Guimu No.1在PAR为1 500μmol/(m2.s)时达到最大值外,其余均在PAR为600μmol/(m2.s)时达到最大值。2)3个杂交品种的最大光合速率(Amax)与光饱和点(LSP)均显著高于2个雀稗品种(P0.05),最大Pn和Tr均高于2个雀稗属品种。研究表明:5个热带牧草品种均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淹水胁迫对香根草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全淹、半水淹、对照3种处理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在30 d后的生长状况,以及退水、复水40 d后3种处理香根草对光合有效辐射(PAR)增强的光合生理响应.以净光合速率(Pn)为例,分别为4.90,4.37,4.30 μmol/(m2·s);蒸腾速率(Tr)分别为0.59,0.67,0.93 μmol/(m2·s);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为6.42,7.69,6.77 μmol/(m2·s),差异不显著.3种处理的综合排序为半淹>全淹>对照.  相似文献   

3.
三裂叶蟛蜞菊光合生理特性对光合有效辐射增强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三裂叶蟛蜞菊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在人工控制光合有效辐射(PAR)条件下,测量了三裂叶蟛蜞菊在深秋和冬季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等光合生理特性对连续光照强度增强的响应。结果表明:Tr、Pn均随PAR的增强而增大,且增幅稳定;Gs在PAR增强的起始阶段先下降,从200μmol/(m2·s)后,逐渐上升,尤其11 月较明显;Ci随着PAR的增强而逐渐减少,在PAR为2 000μmol/(m2·s)后趋于平衡。温度对三裂叶蟛蜞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较显著,但若光照充分,其光合速率也能提高。三裂叶蟛蜞菊有较高的水分利用率,表明它比较耐干旱。  相似文献   

4.
干旱地区紫花苜蓿光合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条件下,采用PP system公司生产的CIRAS光合作用仪,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新疆阜康地区一年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光合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苜蓿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现双峰曲线,在北京时间14:00、15:00,苜蓿的净光合速率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2)苜蓿的光合速率(Pn)日平均为15.60[μmol/(m2·s),CO2],12:00达到最高值21.1[μmol/(m2· s),CO2],21:00达到最低值1.16[μmol/(m2·s),CO2];3)逐步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是直接影响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黑籽雀稗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黑籽雀稗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黑籽雀稗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11:00左右出现第1个峰值(Pn为28.8 μmol/m2·s),15:00左右出现第2个峰值(Pn为21.59 μmol/m2·s),变化趋势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因子相同。黑籽雀稗叶片的光饱和点(LSP)为1 700 μmol/(m2·s),光补偿点(LCP)20 μmol/(m2·s),表观光量子效率(AQY)0.073 9 mol/mol,CO2饱和点(CSP)600.01 μmol/mol,CO2补偿点(CCP)21.89 μmol/mol,羧化效率(CE)0.084 6 μmol/(m2·s)。  相似文献   

6.
糖蜜草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蜜草为禾本科牧草,是复垦和水土保持的良好植物。5月份选取晴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糖蜜草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糖蜜草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且受气孔调节。10∶00出现第1个峰值,Pn为18.8μmol/(m2.s),14∶00左右出现第2个峰值,Pn为14.4μmol/(m2.s),变化趋势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因子相同。糖蜜草叶片的光饱和点(LSP)为1800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44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66 molCO2mol,CO2饱和点(CSP)为699μmol/CO2/mol,CO2补偿点(CCP)为4.31μmolCO2/mol,羧化效率(CE)为0.0183μmol/(m2.s),表明糖蜜草是一种喜光的C4型阳性植物。  相似文献   

7.
在盆栽条件下,用20,40和60 d 3个刈割周期与5,15和25 cm 3种留茬高度组合为9个刈割处理,对热研13号柱花草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刈割周期和留茬高度的互作对柱花草光合特性的影响,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达到显著水平,其他指标均不显著.高频次低留茬(20 d 5cm)刈割处理的柱花草光合速度(Pn),Gs,胞间CO2间浓度(Ci)和Tr均最高,分别达到了20.52 μmolC02/(m2·s),0.49μmol/(m2·s),318.89μL/L和11.32 mmol/(m2·s).而低频次高留茬(60 d 25cm)刈割处理柱花草的WUE最高,达到了2.75μmol CO2/(mmol·H2O).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工模拟光源研究了在高寒区同一生境下,不同株龄老芒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及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光照增强的响应差异,同时分析各株龄老芒麦旗叶的光合基础环境指标差异.结果 表明:株高由高到低为3株龄>4株龄>5株龄,且各株龄间差异显著(P<0.05);4株龄老芒麦旗叶的叶长和叶面积均较大,且与3株龄或5株龄差异显著(P<0.05).在200~2000 μmol/(m2·s)光子量照度,各株龄老芒麦旗叶Pn和Tr均为3株龄>4株龄>5株龄,且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Pn与Gs或Ls呈极显著正相关,Pn与C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要受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3和4株龄老芒麦旗叶分别在光子量照度为1200和1000 μmol/(m2·s)时出现光抑制现象,而5株龄在800 μmol/(m2·s)时,主要受到非气孔限制因素影响表现为光抑制.光子量照度极显著影响旗叶Pn和Gs(P<0.01),株龄极显著影响Ci (P<0.01),二因素共同作用时,显著影响老芒麦旗叶Pn和Gs(P<0.05).  相似文献   

9.
人工四倍体桑树品种鄂桑2号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倍体桑树品种具有生长势旺、叶片肥大、叶质优良等特点。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系统测试人工诱变培育的四倍体桑树品种鄂桑2号和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植株的各项光合生理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多倍体桑树品种高产、优质的光合生理机制。测试结果:四倍体和二倍体桑树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但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光补偿点(LCP)为鄂桑2号[55.89μmol/(m2·s)]>湖桑32号[39.90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鄂桑2号[1 332.44μmol/(m2·s)]<湖桑32号[1 572.06μmol/(m2·s)];鄂桑2号和湖桑32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气孔限制值(Ls)差异不显著,而光合能力(Pm)和二磷酸核酮糖(RuBP)最大再生速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且鄂桑2号<湖桑32号;鄂桑2号叶片Pn的季节变化动态为10月8日>8月12日>9月22日>9月13日>8月30日,而湖桑32号叶片Pn的季节变化动态为10月8日>9月13日>9月22日>8月12日>8月30日,各测定时期湖桑32号叶片的Pn均大于鄂桑2号;鄂桑2号与湖桑32号不同叶位叶片的Pn差异不显著(P>0.05);鄂桑2号的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均大于湖桑32号,且第5、7、9、11位叶均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鄂桑2号叶片的光合性能低于湖桑32号,但其叶绿素含量与叶面积显著高于湖桑32号,这可能是鄂桑2号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黄花苜蓿光合蒸腾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盆栽条件下,对一年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叶片光合蒸腾特征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CO2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空气温度(Ta)等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黄花苜蓿光合蒸腾特性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12:00左右达到峰值,并且没有光合午休现象。Pn和Tr与PAR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环境因子相关不显著,这说明对光合蒸腾特征起决定作用的环境因子是PAR。  相似文献   

11.
以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为研究材料,采用营养液砂培法,比较研究了NH4+-N 0、105、210、315、420mg/L 5个水平对紫花苜蓿光合色素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氮处理下2个品种紫花苜蓿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并随供氮水平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在210mg/L达到最大。紫花苜蓿胞间CO2浓度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N210对紫花苜蓿叶片光合性能调节作用最大。2个品种对N210氮素水平的敏感度最高,且在N210处理下,甘农3号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对氮素的敏感度高于陇东苜蓿;而陇东苜蓿叶面积和胞间CO2浓度对氮素的敏感度高于甘农3号。  相似文献   

12.
太子参光合速率变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太子参Radix pseudostellariae光合速率变化特征,采用Li 6400光合测定系统,在晴朗的天气测定了太子参倒二叶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c)的日变化和不同生长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呈单峰型,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孔导度,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表现为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太子参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随着整个生长期的推进,先缓慢升高后在倒苗期间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高温条件下温州蜜柑叶片的光合作用参数,研究高温对叶片光合作用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38℃)显著影响了温州蜜柑叶片光合作用,主要表现为光合作用及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如最大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表观量子效率(AQY)、蒸腾速率(Tr)降低,细胞间隙CO2浓度(Ci)上升,高温对温州蜜柑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还表现出主要由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共同作用的“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4.
氮、磷添加下AMF对羊草和苜蓿生长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共生对植物养分利用效率起重要作用,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混播可以有效提高草地产量,而适量外源氮、磷的添加同样可以促进牧草的生长。为了更好地改善对草地的利用效率,将混播、AMF以及氮、磷添加有效结合将会是其中的一条途径。因此,通过以丛枝菌根真菌的有无(+/-AMF)为主处理,不同氮、磷添加量(N0,N1,N2)为副处理,研究豆禾共存群落植株的生长及其光合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1)AMF对羊草和苜蓿净光合速率均有改善,而且对羊草净光合速率影响显著。2)光响应曲线分析表明,羊草和苜蓿净光合速率均随光强的增加而升高,且羊草净光合速率在+AMF条件下均高于-AMF。 3)AMF显著提高了羊草和苜蓿叶绿素含量,不同氮、磷添加量条件下,+AMF处理的羊草和苜蓿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AMF处理。 4)氮、磷添加量和AMF处理显著影响羊草和苜蓿生物量,豆禾混播草地共存群落的处理以+AMF+N2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讨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高温与弱光胁迫下紫花苜蓿生长与光合性能的调节作用,采用绿色遮阳网模拟遮荫条件,设置3种光环境[全光照(L0)、46.30%透光率(L1)和28.63%透光率]和4种EBR浓度[蒸馏水(CK)、0.01、0.1和1 mg·L-1],研究越夏期弱光胁迫下叶面喷施EBR对紫花苜蓿幼苗的形态、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和光合-光响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夏期随遮荫程度增加,紫花苜蓿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FR)、红光和紫外光波段占PAR的比例明显下降,绿光波段占PAR的比例明显上升;遮荫及EBR处理下,与对照相比,紫花苜蓿叶面积,叶重比,节间长,茎叶夹角,叶绿素a、b含量和胞间CO2浓度明显增加,叶面温度(Tleaf)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降低。轻度遮荫及1 mg·L-1 EBR处理下紫花苜蓿净光合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与L0无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越夏期遮荫条件下,紫花苜蓿冠层PAR、R/FR和紫外光波段占PAR的比例与光强显著正相关。遮荫及EBR处理下,紫花苜蓿根重比与光强显著正相关,主茎节数与光强无明显相关性。综合上述结果,越夏期遮荫条件下,外源EBR可调整紫花苜蓿植株结构,降低叶面温度,促进光合色素的合成,提高光合效率,缓解高温与弱光对紫花苜蓿生长的抑制作用。L1条件下,外源1 mg·L-1 EBR对紫花苜蓿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植物群落共存种的环境适应性和相对竞争能力差异是植物群落动态和演替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其中光合特性与二者都有紧密关联,因此研究群落共存种光合特性的差异对理解群落演替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10种主要的撂荒地植物群落共存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不同的生长月份(8-10月)和不同水分条件下(适宜水分及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分析植物群落共存种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3种水分条件下,无芒隐子草、白羊草、小花棘豆和达乌里胡枝子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而冰草和阿尔泰狗娃花的则呈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10种群落共存种以无芒隐子草的日光合能力峰值最大,冰草的最小;2)除中华隐子草和阿尔泰狗娃花外,多数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在3种水分条件下均呈单峰曲线,其中,无芒隐子草的日蒸腾能力峰值最大,小花棘豆的最小;3)日均净光合速率和日均蒸腾速率存在显著种间差异和生长月份差异(P<0.05),其中,无芒隐子草的日均净光合速率和日均蒸腾速率最大,而日均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物种和生长月份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4)在演替生态位置上,10种群落共存种以演替前期种的日均蒸腾速率和日均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而演替后期种相对较高,表明演替后期的植物水分利用性能较高。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丘陵区,伴随演替进程的土壤环境旱化,演替后期序列种凭借其较高的水分利用能力,将在撂荒地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从而逐渐代替演替前期种。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除草剂对苜蓿苗期安全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5种除草剂设低、中、高3个浓度对苗期苜蓿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中,乙氧氟草醚药害严重,不适合苗期使用。苯达松、高效盖草能、拿捕净和苜草净均显著降低了苜蓿的SPAD、Pn、Gs、Tr和Ls值,并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而进一步降低。Ci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除草剂胁迫下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苯达松在苜蓿苗期安全施用的剂量为1 500mL/hm2;高效盖草能对苜蓿幼苗安全的剂量为300~450mL/hm2;拿捕净的安全剂量为1 200~1 400mL/hm2;苜草净的安全施用量为1 300~2 300mL/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叶型丹参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大叶型丹参和小叶型丹参(栽培变种)光合特性,为其合理栽培提供依据,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2种叶型丹参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曲线及光合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叶型丹参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低于小叶型丹参;2种叶型丹参表观量子利用率均在0.06以上,对弱光利用率高;净光合日变化均为双峰型,光合峰值出现在11:30和14:30,13:00前后出现“午休”现象,大叶型丹参“午休”更为剧烈;大叶型丹参的“午休”属非气孔限制型,小叶型丹参的“午休”属气孔限制型;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大叶型丹参午间蒸腾作用剧烈造成局部水分亏缺是其光合“午休”的重要因素,栽培中应考虑与适当高秆作物间作或套作,降低其蒸腾速率,缓解光合“午休”,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