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为解决广西鲜食葡萄栽培品种单一化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广西葡萄品种多样化,引进‘黑皇’葡萄进行种植。通过连续2年4个生长周期对其进行植物学特征观察、记录,并研究配套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黑皇’葡萄在广西南宁地区种植表现出花芽分化整齐、着色正常,果实品质优良,适合在广西南宁避雨栽培下进行一年两收栽培。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利用广西及南方地区的温光资源,引种适合一年两收的无核、红色、具香味葡萄新品种。本试验引进郑艳无核葡萄新品种在广西南宁种植,观察其植物学特性、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及抗病性等表现,并研究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经过4年的引种观察,郑艳无核葡萄在广西南宁可成功实现一年两收,表现为红色、无核、早熟、果穗中等、不易裂果、着色均匀、有香气、稳产等特点。4年引种观察期间,一茬果每667m2最多为708.14kg,二茬果每667m2最多为578.02kg;一茬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22.97%,二茬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23.71%;一茬果在6中旬到月末果实完全成熟,二茬果在11月底到12月初果实完全成熟。郑艳无核葡萄在广西南宁引种表现优良,适合在广西南宁及气候类似地区在避雨条件下进行一年两收栽培。  相似文献   

3.
鲜食葡萄成熟采摘期过于集中是广西葡萄产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影响到广西鲜食葡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效益进一步提高。采用延后一年两收栽培技术,能使广西桂林市巨峰葡萄成熟上市期由常规栽培7月下旬到8月中旬调整到10上旬,葡萄品质和栽培效益显著提高。关键技术是冬季短梢修剪、及时摘除正造花、适时促放延后一造花和二造花。  相似文献   

4.
为了丰富广西葡萄栽培品种及调节产业结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引进了早熟葡萄品种春光、宝光,开展引种栽培试验,观察其在广西南宁的栽培性状、分析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春光、宝光葡萄品种在广西南宁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为早熟品种,适合开展一年两收栽培,可进一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5.
据广西水果总站有关消息,最近,广西区农业厅的水果专家先后前往桂北、桂中和桂南一带的柳州、桂林、玉林、来宾和百色等10多个市(县)检查并指导葡萄“一年两熟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同时,开展了该技术一系列培训活动,受到各地(市、县)水果系统技术骨干与葡萄种植大户的热烈欢迎。广西属南亚热带气候,葡萄产业正在成为广西各地热门栽培的大宗果树。为了加强水果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光热资源,广西水果技术部门积极推广南方葡萄“一年两熟栽培”技术,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现已取得显著效益。据介绍,作为鲜食的“一年两熟栽培”葡萄应选择果粒大、易着色、丰产、休眠期短的品种。在大田栽培管理中,第一季果的管理要适时破眠催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区劳动力大量输出,在家务农的劳工越来越少,葡萄在几个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用工。因此,引种省工品种“蜜光”在南宁进行一年两收栽培观察。通过4年时间的观察记录,观察到“蜜光”葡萄在广西南宁的植物学特性、果实性状、物候期、抗病性、产量等表现,并总结出“蜜光”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方法。结果表明,一茬果的始花期为3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期为6月下旬,是早熟品种。二茬果的始花期为9月上中旬,果实成熟期为12月中下旬。挂果后第2年进入丰产期,一茬果每667m2产量达到1034.52kg,平均单穗重721.13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20.21%;二茬果每667m2产量达到763.68kg,平均单穗重656.91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23.26%;该品种具有管理省工、穗形美观、不用蔬果、不用激素、果粒硕大、品质优良、耐储运等特点,适应性丰产性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价值,是广西及气候相似地区的葡萄更新换代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7.
<正>葡萄、甜樱桃、桃等果树在山东地区的栽培过程当中,常会遭遇两大难题:一是病虫害高发,二是果实裂果。问题一旦发生,不仅蔓延迅速,而且解决起来相当棘手。像露地栽培的葡萄生产上,果农常采用套袋的方式来对抗病害发生,然而,套袋之后如果遇到降水,也会使葡萄大量裂果,从而又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无奈之下,很多果农只好采用"用药压病"的办法,几乎是下一场雨打一次药,整个生育期下来,给葡萄打药的次数竟达到15~20次之多,如此一来,成本提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包寒、特约通讯员钱开胜)1月20日,广西农业厅总农艺师白先进受邀请前往柳江县成团镇鲁比葡萄技术协会,为该协会会员及当地葡萄种植户讲授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以推广该技术。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是充分利用我国南方冬季光照、温度及土地资源,使葡萄一年内收获生育期完全不重叠的两造产量。  相似文献   

9.
阳光玫瑰葡萄因其花芽分化好、栽培管理容易、果实品质优良,是近年广西乃至全国都在重点推广的鲜食葡萄新品种。在桂林市栽培过程中,发现突出存在新梢叶片皱缩、穗形松散、果粒大小不均匀等问题,严重影响阳光玫瑰葡萄品质及栽培效益。本文根据多年生产调查,分析了栽培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应对技术措施,旨在为阳光玫瑰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根域限制下一年两收‘夏黑’葡萄冬果不同生长势结果枝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夏黑’葡萄冬果结果枝生长势越强,枝条粗度越粗,节间长度和叶面积也越大。中等生长势结果枝上的冬果可溶性固形物、总花色苷和总单宁含量显著高于弱、强生长势结果枝上的冬果,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强生长势结果枝上的冬果,中等生长势结果枝果实品质最佳。根域限制和非根域限制下一年两收‘夏黑’葡萄冬果生产中宜培养结果枝粗度在0.8~1.0cm的结果枝来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在广西地区避雨栽培模式下以SO4、1103P、5BB、贝达和夏黑为砧木嫁接的3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选用自根苗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对照,探讨了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阳光玫瑰葡萄在广西地区用1103P和5BB作砧木,树体生长势强,老叶的净光合速率高于自根,果实品质好,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自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显著高于对照;用SO4作砧木,阳光玫瑰葡萄树体长势较好,老叶的净光合速率高于自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自根,可滴定酸含量和总糖含量与自根差异不显著,果实品质较好;贝达和夏黑作砧木,老叶的净光合速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自根,固酸比和总糖含量显著大于自根。综合上述结果,考虑到广西地区有葡萄根瘤蚜危害风险,建议阳光玫瑰葡萄推广种植时宜选用1103P、 5BB和 SO4 作砧木嫁接,可以提高树体长势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在屋顶进行葡萄棚架绿色栽培,由于地处南方高温、高湿地区,病虫害比较多,常年持续稳产难度大。在近十年栽培中,选择适合南方栽培的先锋葡萄品种,搭建耐腐不易烫伤藤蔓的水泥棚架,进行合理土层培植和肥水管理,因地整形及时修剪,在综合病虫害基础上,重点防止透翅蛾对主蔓为害和鸟儿对果实的为害,水平面积32 棚架每年产量均达75kg-150kg左右,美化了环境,方便乘凉和葡萄鲜食采摘。  相似文献   

13.
<正>《果树学报》2015年第5期《避雨栽培对"金手指"葡萄果实生长及香气物质组分的影响》(作者曹锰等)报道,为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以6年生葡萄"金手指"为试材,调查果粒纵横径及质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着色状况以及香气物质组分等果实品质指标。结果发现,避雨栽培条件下,金手指葡萄果粒质量迅速生长期延后1周左右,可滴定酸含量明显下降;果实色泽参数  相似文献   

14.
成果快报     
连续测定葡萄果实糖分积累新方法的建立据《果树学报》2006年第5期报道宁夏大学葡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以葡萄为试材,确定了一种测定葡萄二次生长高峰期葡萄果实糖分卸载和积累的非离体试验体系——新浆果杯法。新浆果杯是由盛有缓冲液、由注射器制成的小杯组成。“新浆果杯”试验体系是一种连续测定葡萄生长缓慢期和葡萄二次生长高峰期葡萄果实糖分积累的新方法,其试验结果准确可靠,避免了传统取样的误差和不连续性,是研究葡萄韧皮部糖分卸载机理和内外因素对葡萄果实韧皮部糖分卸载量影响的理想方法。“新浆果杯”试验体系仅试用…  相似文献   

15.
凤梨释迦营养丰富,商品价值高。通过引种栽培,调查其在广西崇左的植物学特征、生长结果特性和果实经济性状等引种表现,并总结出凤梨释迦在广西定植建园、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产期调节、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根据南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性,针对性引进葡萄品种金香,应用葡萄一年两收技术进行种植观察以及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金香在南宁种植为综合性状较好,生育期中等,成熟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高且具有悦人的玫瑰香味,可以生产出生育期完全不重叠的二茬果,具备鲜食与酿酒兼用特性。  相似文献   

17.
广西兴安县农业局将水果生产中的施肥、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农业措施制定成一整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形成资料发放给果农,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今年实行标准化生产的水果品种有葡萄、柑桔、银杏、梨和枇杷。葡萄避雨栽培,葡萄、梨和枇杷果实套袋技术已广泛使用;柑桔、银杏重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也在逐步推广。据统计,今年兴安县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果树面积近0.67万hm^2。  相似文献   

18.
格拉姆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Cv.Graham)为豆科柱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是生长在南美玻利维亚与巴西马托格罗索附近的野生种,经澳大利亚草地学家培育,1979年作为栽培种在昆士兰正式投入使用。广西黔江示范牧场1981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广西畜牧所1982年开始对它进行栽培及利用方面的研究。几年来,先后在桂南、桂西、桂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柑橘南部产区,为应对黄龙病所带来的威胁,开始探索防虫网棚的栽培方式。为了解网室栽培对桂南晚熟杂交柑生长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影响,对桂南地区嫁接在枳壳上的沃柑、茂谷柑开展不同栽培方式的研究,连续3年,观察不同栽培方式下晚熟杂交柑的物候期变化,分析对比果实品质变化,记录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网室栽培条件下,晚熟杂交柑的物候期受到一定的影响,果实品质指标因品种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但果实的全糖含量均低于露天栽培;同等管理条件下,网室栽培能有效预防柑橘溃疡病及黄龙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突破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发展瓶颈,深入实施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特色产业。在广西桂东南地区引进种植经济效益较高阳光玫瑰葡萄,采用小拱棚避雨栽培模式,并首次进行一年两收栽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桂东南地区种植,当年成型,第二年正常投产,并成功实现一年两收,第一季果产量15000kg/ha以上,第二季6000kg/ha以上,平均售价20元/kg。每公顷效益420000元以上,比单种一季增收40%。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