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松嫩平原两个生态型羊草叶构件异速生长规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周婵  杨允菲 《草业学报》2006,15(5):76-81
对在不同生境的2个生态型羊草叶片、分蘖株的生长指标进行测定,为提高牧草生产产量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在沙土和盐碱土生境下,灰绿生态型和黄绿生态型羊草不同龄级分蘖株叶生物量均随分蘖株生物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叶位的叶宽也随叶长的增加而增加。经回归分析,叶生物量与分蘖株生物量、高度之间,叶宽与叶长之间关系符合y=axb幂函数的生长关系,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方程中的b值表示叶生物量或叶宽的增加速率。在所用函数中,幂函数变化规律更具有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在松嫩平原的繁殖期,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不同龄级分蘖株叶构件具有相同的异速生长和生物量积累规律。2个生态型羊草叶构件的生物量、叶长、叶宽、生长和生物量积累规律等在相同生态型不同生境之间,相同生境不同生态型之间,以及不同龄级分蘖株之间的各个数量指标均有一些差异,但变化幅度不大,是2个生态型对其所在生境产生的相应适应性反应,具有明显的生态可塑性。  相似文献   

2.
香蕉是五大热带水果之一,也是备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而香蕉穿孔线虫对香蕉的危害是一种毁灭性的危害。为了明确5个香蕉穿孔线虫种群对香蕉的致病性,通过在温室中采用盆栽接种的方法,分别测定了5个香蕉穿孔线虫花卉种群对巴西蕉、皇帝蕉和粉蕉的寄生性。结果表明,5个香蕉穿孔线虫种群对巴西蕉都有强致病性;Rs1种群对粉蕉存在弱致病性,其它4个种群对粉蕉均没有致病性;皇帝蕉不是这5个香蕉穿孔线虫种群的寄主植物。香蕉穿孔线虫寄生巴西蕉后,造成香蕉植株明显矮小、长势弱,严重时地上部叶片出现萎蔫黄化,根部形成褐色病斑甚至坏死变黑腐烂等症状,对巴西蕉危害显著。  相似文献   

3.
经在西昌生态区采集苜蓿3种叶形叶片,在测定每片叶长、叶宽基础上,采用数码图片绘图法准确测定叶面积,以长宽组成9个数组,进行相关回归方程建立,经所建方程预测值和实测值综合比较,得出用混合形叶片与不同叶型预测准确性无差异,为简便测定选择出混合叶片的长、宽、长宽积数组所建方程,y=-1.6629+0.5527x1(叶长)+1.3573x2(叶宽)+0.2756x4(长宽积),作为通式用于苜蓿叶面积便捷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马来西亚进口椰糠及堆沤腐熟的甘蔗渣、木薯渣、秀珍菇菇渣等为原料,按照不同比例复配成10种育苗基质,以传统香蕉育苗基质黄泥土为对照,研究不同育苗基质对香蕉苗期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蕉苗生长的育苗基质。结果表明:用I基质(椰糠:腐熟木薯渣=1:1)移栽的蕉苗在新叶数、叶长、叶宽、假茎高、假茎粗、蕉苗地上部分生长量及地下部分生长量等方面都显著高于其他基质,用 I基质移栽的蕉苗在根的粗壮程度上也明显优于其它基质。综合各指标评价结果,用 I基质移栽的蕉苗生长速度快、苗粗壮、根多而粗壮,育苗效果最佳,可推荐作为健康优质二级香蕉种苗的专用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滴灌苜蓿叶片形态特征、光合日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滴灌苜蓿光合日变化、叶片形态与干物质产量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揭示施氮对紫花苜蓿干物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进而为优化实际生产中紫花苜蓿的氮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0(CK)、60(N1)、120(N2)和180kg·hm-2(N3)共4个施氮水平,在紫花苜蓿初花期对光合日变化、叶片形态、叶片氮含量和苜蓿产量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下苜蓿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不施氮处理,施氮处理的苜蓿叶片胞间CO2浓度低于不施氮处理。对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综合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的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重,以及叶片干重、茎秆干重、干物质产量、叶片氮含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施氮水平下,对叶片形态结构影响最大的为叶面积,其次分别为比叶重、叶长和叶宽,对苜蓿干物质产量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氮含量>...  相似文献   

6.
正据《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第31期《配方施肥对香蕉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作者张爱华等)报道,为探究配方施肥对香蕉植株生物量、各器官养分积累量及养分积累规律,对"巴西蕉"施肥后,彻底刨根、分解取样研究,得出香蕉生物量及各元素含量。结果显示:配方肥处理各元素吸收大小规律为KSiNCaMnMgPFeZnBCu。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可增加香蕉生物量约69.47%,平均每株可增加N、  相似文献   

7.
高丹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对高丹草产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农艺性状,挖掘其高产潜力,为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12份高丹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对高丹草各性状进行测量,利用随机区组试验对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干重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通径分析。[结果] 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1.61%~54.67%,表明各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存在丰富变异;各性状与单株干重相关性为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单株干重与株高相关系数最大(0.746),与叶宽的相关系数最小(0.349);主成分分析共获得3个主成分,分别是株高因子、分蘖因子和叶宽因子,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5.855%、12.924%、11.594%,累计贡献率高达70.373%,主成分1中各性状特征向量值均为正值,单株干重、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长的载荷量较高,表明植株高大、主茎粗、叶片数多且植株叶片较长时,高丹草产量较高;通径分析中对植株产量直接影响的大小为株高(0.444)>茎粗(0.258)>叶片数(0.201)>叶宽(0.136)。[结论] 株高和茎粗是直接影响高丹草单株产量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8.
巴西香蕉果指形态结构模型是功能-结构香蕉模型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巴西香蕉为材料,基于2019-2020年度大田“3414”14个处理的施肥试验数据,采用2、4、6、8、10、12、14处理的香蕉果指数据分析了香蕉果指主要形态参数与器官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及定量关系,利用一次Linear、二次Quadratic、三次Cubic、生长Growth及指数Exponential五种回归模型构建了巴西香蕉果指主要形态结构模型,筛选出的最佳模型为:Y=a+bX。经1、3、5、7、9、11、13处理的香蕉果指数据检验所建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施肥水平下果指形态与果指干重关系,具有一定解释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9.
为真实反映苜蓿的结构和生长过程,经2年土柱栽培试验,对阿尔冈金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Algonquin,)的结构和生物量进行动态测定,划分了苜蓿的生长单元.在生长单元上模拟苜蓿的结构变化与不同阶段的生物量生产过程.以生长单元归一化的扩展速率与相应的库强乘积大小作为权重,竞争获取可用的生物量,实现生物量的分配.采用异速生长关系实现苜蓿的几何形态与生物量的动态关联,从而建立苜蓿的功能-结构模型.最后利用第1年的土柱栽培试验获取模型参数,模拟了第2年土柱栽培试验苜蓿同类器官累积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对苜蓿生长过程进行可视化仿真.结果表明:不同指标的测定值与模拟值的均方根差值在5.79~123.28 g之间变化,相对误差值在0.02~0.67之间变化,模拟值与实测值间有较好的吻合性.所建立的功能-结构模型能够定量化预测苜蓿结构变化与生物量生产及分配的动态反馈过程,从植物生长的机理层次实现苜蓿生长过程的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10.
结缕草属植物部分外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份外部性状存在差异的结缕草(‘J36’)和中华结缕草(Z039)相互杂交,获得正反交F1分离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的密度、草层高度、叶长、叶宽、叶长/叶宽、节间长度、节间直径和节间长度/节间直径进行遗传分析,以初步明确这些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1) 在调查的8个性状中,正反交杂交后代中每一个性状的变异范围均超出了双亲的变异范围,不同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节间长度/直径、节间长度、叶长/叶宽、草层高度、节间直径、叶长和叶宽。2) 草层高度、叶长、叶宽、叶长/叶宽、节间直径和节间长度/直径的正反交后代的表型值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有母体遗传效应,密度和节间长度正反交后代间无显著差异。3) 密度的最佳遗传模型正反交均为B-1模型,即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正交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3.67%,反交的主基因遗传率为63.22%。草层高度、叶长、叶宽、叶长/叶宽和节间长度正反交后代群体的最佳遗传模型均为A-0模型,即无主基因模型。节间直径的正交为1对主基因的遗传模型,反交为无主基因模型,节间长度的正交为无主基因模型,反交为1对主基因模型。  相似文献   

11.
香蕉茎叶营养价值评定及贮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香蕉茎叶进行营养成分和有毒有害物质分析,以及规模化生产的加工贮存技术研究,为香蕉茎叶的饲料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通过香蕉茎叶不同处理青贮的营养成分分析、安全性评价,以及肉牛育肥试验,探索香蕉茎叶加工调制贮存和饲喂技术。[结果]表明:新鲜香蕉茎叶DM、CP、EE、CF、NDF、ADL、NFE、Ca、P和Ash含量分别为8.69%、7.605%、1.00%、25.45%、52.28%、37.57%、32.33%、1.43%、0.2%和11.29%;不同处理香蕉茎叶青贮品质皆较好;单宁含量随着青贮时间呈递减趋势,亚硝酸盐含量随青贮时间有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较小,其含量值低于国家食品中亚硝酸盐允许标准,总体来说饲用是安全的;不同处理饲喂肉牛适口性好,增重显著。[结论]香蕉茎叶青贮饲养肉牛无毒副作用,适口性好,牛只增重明显,且加工和贮存技术难度不大,易于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香蕉茎叶对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较法,对饲喂香蕉茎叶和玉米秸秆青贮能繁母牛间的繁殖性能及犊牛的生长发育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两组母牛的繁殖性能和犊牛的生长发育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与肉牛常规饲料——玉米秸秆青贮相比,长期饲喂香蕉茎叶青贮饲料对能繁母牛繁殖性能、对胎儿和犊牛的生长发育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玉米秸秆饲料,来降低母牛的生产成本,提高母牛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针对香蕉茎叶含水量高,不易青贮等特点,研究其加工方法及与稻草混合青贮的适宜比例,为香蕉茎叶开发利用提供实用技术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香蕉茎叶与稻草切碎、不同比例混贮,以及肉牛饲喂效果试验,探索香蕉茎叶加工、贮存方法.[结果]结果表明:新鲜香蕉茎叶和干稻草切碎加工难度不大,用一般中型青贮铡草机即可;香蕉茎叶与稻草混合青贮,按物料重计,最适混贮比例为70%香蕉茎叶,30%稻草;混贮后适口性好,牛只增重明显.[结论]香蕉茎叶与稻草混贮加工制作方法简便易行,适合产业化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能促进植株生长、改善品质及抗性。为了探讨壳聚糖对抗枯5号香蕉品种产量、品质及贮藏性能的影响,在香蕉生长过程中施用不同量的壳聚糖灌根 喷叶面。结果表明:与常规处理相比,施用壳聚糖能提高香蕉果指长度及果指重量,从而提高香蕉产量,壳聚糖10ml/株处理与常规处理差异显著,增产率为25.38%,利润率为47.66%;能显著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能有效降低香蕉果皮花青素、类黄酮、总酚物质及丙二醛含量,降低果皮多酚氧化酶活性及果肉淀粉酶活性,增强香蕉果皮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酶活性,延缓香蕉果实衰老进程,提高果实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15.
在广西亚热带香蕉产区,以威廉斯B6为研究材料,以当前生产上常用的施肥量为对照,研究不同减量施肥对香蕉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果实品质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减量施肥处理对香蕉植株的生物产量和果实产量以及果实的品质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施肥量过少会延缓香蕉的发育进程,使抽蕾开花期推迟;导致香蕉植株的生物产量和果实产量以及品质降低,但是不同处理之间果实产量和品质性状之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其中G2处理的果指长、单果指重及单株生物产量和果实产量最高,适当的减少施肥数量可以获得更好的产量效应。  相似文献   

16.
选择冀桑2号、鲁插1号、坎下白、桲椤和湖桑32号,测定这5个桑树品种的叶片绝对含水量和鲜重含水量。结果表明,冀桑2号、坎下白和湖桑32号的叶片鲜重及干重在第十八位叶达到最大值,鲁插1号和桲椤在第十一位叶达到最大值;而5个桑树品种的叶片绝对含水量和鲜重含水量均在第四位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究香蕉叶单宁对奶牛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和评价香蕉叶的饲喂价值。样品分别为苜蓿干草组(100%的苜蓿干草)、苜蓿干草和香蕉叶混合组(50%苜蓿干草+50%香蕉叶)、香蕉叶组(100%香蕉叶)、苜蓿干草组(100%的苜蓿干草)+6%聚乙二醇(6% PEG)、苜蓿干草和香蕉叶混合组(50%苜蓿干草+50%香蕉叶)+6%聚乙二醇(6% PEG)、香蕉叶组(100%香蕉叶)+6%聚乙二醇(6% PEG)。测定样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使用3头安装了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进行半体内试验,用尼龙袋法测定上述样品在瘤胃内0、2、4、8、12、24、48、72 h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降解率,得到各营养物质的动态降解参数。结果表明,相较于苜蓿干草,香蕉叶干物质和粗蛋白的快速降解部分、慢速降解部分、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有效降解率是显著低于苜蓿干草的(P<0.001),香蕉叶和苜蓿的NDF的有效降解率没有显著差异。添加了PEG后,香蕉叶和香蕉叶苜蓿混合组的快速降解部分和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未添加PEG的两组(P<0.001)。结果表明香蕉叶中的单宁会抑制香蕉叶的瘤胃降解率,因此在使用香蕉叶调制反刍动物的饲料时需要控制单宁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广西12个县(区)的314份不同类型香蕉种植者的实地调查数据资料为依据,对广西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种植者的香蕉病虫害发生及病虫害防治现状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香蕉发病率较高,排在前两位的病虫害分别是香蕉枯萎病和叶斑病,不同的病虫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类型种植者的香蕉病虫害发生种类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地域分布上也有所不同;与此同时,尽管香蕉种植者防治意识明显趋于增强,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防治的效果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种子发育各时期不同位叶的净光合速率及重量等指标,并分析了种子产量与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同位叶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与叶重量、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在同一时期,各位叶净光合速率、叶重量与含水量差异显著。第1~4叶光合贡献率随种子发育呈上升趋势,第5~7叶随种子发育逐渐下降,同时期各位叶光合贡献率与叶重量比例随叶位降低先增加后减小。叶总重量随种子发育逐渐减小,穗重量则显著增加。前5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重量在乳熟期以前始终与种子产量呈正相关,而第6位叶仅在盛花期与种子产量呈正相关,第7位叶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始终与种子产量呈负相关。叶总重量在灌浆期前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后则呈负相关;穗重量在盛花期与种子产量呈负相关,此后则始终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