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对‘红地球’葡萄采后品质的影响,为葡萄保鲜技术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以‘红地球’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μmol/L(ck)、50μmol/L(T1)、100μmol/L(T2)、200μmol/L(T3)、400μmol/L(T4)的外源褪黑素浸泡‘红地球’葡萄果实0.5 h,常温贮藏,测定果实的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PPO、POD、MD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到第16 d时,ck组霉变严重,失重率达到35.4%,而外源褪黑素处理组均只有轻微霉点,失重率为23.8%~33.2%,且可溶性糖、MDA、PPO、POD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等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说明外源褪黑素延缓‘红地球’葡萄在贮藏过程中因氧化而引起的果实霉变,维持葡萄果实储藏期间的品质,保持果实良好的口感,其中,以浓度为100 μmol/L的外源褪黑素贮藏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芒果采后适宜的GA3处理浓度,以红贵妃芒果(成熟度为8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100、300、500和1000 mg/L)的赤霉素(GA3)溶液浸泡处理对芒果采后生理和保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浓度的GA3处理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硬度下降和色泽变化、延缓可溶性固形物(TSS)、抗坏血酸(Vc)和可滴定酸(TA)含量变化,并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这与GA3处理维持了芒果贮藏后期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延缓了细胞膜透性上升和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有重要关系。综合外观品质和保鲜效果,以500 mg/L的GA3溶液处理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糖醇螯合钙与硝酸钙对蓝莓产量、果实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为钙肥在蓝莓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Ca2+浓度140mg/L与175mg/L的糖醇螯合钙,能显著提高蓝莓株产,增加蓝莓单果重、纵横径及果实硬度,显著增加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的含量及霉变率,而喷施Ca2+浓度70mg/L的糖醇螯合钙,除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可滴定酸含量、霉变率显著低于对照外,在株产、单果重、纵横径及可溶性糖含量上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喷施不同钙浓度的硝酸钙,蓝莓果实产量、品质及贮藏性未得到提高或改善,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反而过量的硝酸钙造成了蓝莓单果重及果实纵径的降低。综合蓝莓株产、品质及贮藏性,蓝莓生产中推荐喷施糖醇螯合钙,不建议喷施硝酸钙作为钙肥,推荐喷施Ca2+浓度140~175mg/L。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沙糖橘、沃柑和W.默科特的采后保鲜处理方法,缓解销售压力。12月至翌年1月,在广西桂林采摘沙糖橘、沃柑和W.默科特果实进行0.4%苯乙醇、5 mg/L油菜素内酯和45℃热水处理后进行常温贮藏试验观察,以常用化学保鲜剂和清水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1.沙糖橘、沃柑和W.默科特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失重率和腐烂率逐渐上升,果皮的色泽、亮度、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波动变化,可滴定酸和Vc含量显著下降。2.45℃热水处理可显著降低沙糖橘采后腐烂率,延缓沙糖橘果实可滴定酸和Vc含量下降速度,用于沙糖橘采后保鲜。热处理可显著提高贮藏后期沃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失重;提高W.默科特果实贮藏前期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对果皮色泽影响不显著;虽不能显著降低沃柑和W.默科特果实采后腐烂率,但可以和化学药剂混合使用降低化学药剂使用浓度。3.苯乙醇可显著降低沙糖橘采后腐烂率,和热处理和油菜素内酯相比作用效果最显著,可提高贮藏前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可滴定酸、VC以及色泽影响不显著,可用于沙糖橘采后保鲜。4.5 mg/L油菜素内酯处理可显著降低沙糖橘采后腐烂率,对沙糖橘、沃柑和W.默科特果实品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金柑在留树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以及树冠覆膜对金柑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对经树冠覆膜和未覆膜的金柑进行了色泽、可溶性固形物、糖、可滴定酸以及Vc等含量的连续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留树贮藏过程中金柑果皮亮度(L)、着色强度(C)降低,色差指数a、b和H较稳定,全糖、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上升,Vc含量在留树贮藏后期略有下降,固酸比和糖酸比在贮藏前期下降明显后期趋于稳定。与对照相比,树冠覆膜可增加果皮色差指数a值和C值,可提高果实全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和Vc含量,提高固酸比和糖酸比。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喷施不同浓度木醋液对杧果果实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和后熟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木醋液在杧果生产中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选用“台农一号杧”为材料,于盛花期后喷施7次不同稀释倍数的木醋液,采后测定“台农一号”杧的株产、单果质量、果实硬度、果实色泽变化、果胶、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等指标。结果表明,采前喷施适当浓度的木醋液能提高杧果产量和平均单果重,其中稀释200倍的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22.43%和13.37%;喷施木醋液可以促进果实硬度下降、果实转黄、可溶性果胶含量上升以及原果胶含量的下降,其中稀释400倍的硬度最低,比对照低30.51%,稀释200倍的果实转黄最快、可溶性果胶含量和原果胶含量变化最明显;喷施木醋液还可以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喷施200倍木醋液的杧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12.06%;喷施400倍木醋液的杧果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1.48%和16.92%,可滴定酸降低最多,比对照低24.72%。因此,在杧果盛花期后喷施一定浓度的木醋液可以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品质,促进杧果转色,其中以稀释200和400倍表现较佳,稀释400倍喷施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秋姬李为试材,研究果园铺设反光膜对不同成熟期秋姬李果实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类黄酮、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可促进李果实提前转色,覆膜后30d可显著提高果皮颜色,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果实亮度降低,但果实颜色加深。覆膜可显著提高秋姬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花色苷和总酚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对果实的可滴定酸和类黄酮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高桥地区的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盛花期和花后2周均使用50mg/L GA3处理,同时在花后2周分别添加0、1、3、5 mg/L CPPU和 TDZ,研究在花后2周添加TDZ和CPPU对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添加50 mg /L GA3,花后两周使用50 mg /L GA3 1 mg /L TDZ 处理的效果最好,增加了果实重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提高果皮花青苷含量,同时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CPPU处理则会显著降低果实花青苷含量,不利于果实着色,导致成熟期推迟,这提示在实际生产中,应选用花后2周添加1mg/L TDZ作为上海高桥地区葡萄生产处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研究了聚-γ-谷氨酸肥料增效剂对藤稔葡萄外观和内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0mg/l、100 mg/l和 200 mg/l三种浓度的聚-γ-谷氨酸溶液分别进行二次灌根处理,藤稔葡萄的纵、横径有了明显的增长, 其中200mg/l的PGA处理使果实纵径呈显著性增长,与对照相比增幅为7.7%;200mg/l的PGA处理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性增长,与对照相比增幅分别为16.2%、62.5%、28.69%。本课题还就聚-γ-谷氨酸处理藤稔葡萄后,可食率、果肉中的可滴定酸、还原糖和果皮中单宁的含量的变化规律作了分析。综合考虑,选用200mg/l浓度的PGA溶液灌根处理藤稔葡萄,可改善其果实的品质和着色质量,能促进表皮果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正据《北方园艺》2016年第8期《不同浓度二氧化氯对无花果流通过程中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张冬梅等)报道:为改进和完善无花果采后贮藏保鲜技术,以"布兰瑞克"无花果为试材,采用二氧化氯处理方法,于浓度为20、40、80 mg/L的ClO_2溶液中处理,模拟低温运输状态并于自然温度状态下模拟果实货架期后,测定果实硬度、腐烂率、失重率、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浓度的二氧化氯处理,无花果的硬度、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30年生国庆1号温州蜜柑 (Citrus unshiu cv. Guoqing No.1) 为材料,在盛花期、和/或盛花后一周、两周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和萘乙酸,比较不同处理疏花疏果的效果。结果发现:盛花期、盛花后一周和两周喷施乙烯利的疏花效果都很显著,盛花期喷施400mg/L、800mg/L的乙烯利,盛花后一周和两周喷施200mg/L、400mg/L、800mg/L的乙烯利,均能达到完全疏除的效果;盛花后一周喷施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有显著的疏花疏果效果,坐果率均低于1%,且浓度为600mg/L时能完全疏除,而盛花后两周喷施萘乙酸只有600mg/L才有显著的疏花疏果效果,且能完全疏除。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分析湖北秭归地区引进的夏橙优良品种的品质,以密耐、康倍尔、红夏橙、无籽和斯加哥斯等5个夏橙品种为试验材料,从果实外观品质、果实经济性状以及对果实品质各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斯加哥斯夏橙果实大,且硬度最大,耐贮性极好,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出汁率偏低;密耐夏橙的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含量的比值较高,口感好,果实硬度适中;不同夏橙品种果实的硬度、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夏橙果实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或者极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科学的评价不同白沙枇杷品种果实品质指标,建立高效白沙枇杷果实品质评价体系,本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3份白沙枇杷果实的11个品质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果实各个品质指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1个品质指标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因子。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氨基酸(AA)和单果重作为白沙枇杷果实品质性状评价的核心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为评价品质优良的白沙枇杷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早熟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试验表明,采用隔年交替结果技术能显著降低果实果皮厚度和果形指数、极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地提高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显著地提高果肉固酸比,增加单株果实数目及产量,使果形更趋于扁圆形,果实大小更加均一,满足了消费者对优质果实需求,同时提高了产量,产出投入比明显优于对照,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两种抗生素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对农杆菌LBA4404的抑菌效果及其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愈伤组织的生长、体细胞胚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较好,适宜浓度为200~300 mg/L;在浓度200~400 mg/L的羧苄青霉素可促进芽分化;头孢霉素对甘农3号下胚轴离体培养的毒性大,浓度为600 mg/L时完全抑制芽分化。因此,羧苄青霉素为适宜抑菌剂,愈伤诱导阶段的适宜浓度为300 mg/L,体胚形成及芽诱导分化阶段的适宜浓度为200 mg/L。  相似文献   

16.
探索红光对乙烯褪绿脆蜜金柑果实着色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脆蜜金柑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商业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以7年生脆蜜金柑为试材,采用660nm红光照射乙烯褪绿脆蜜金柑果实,在贮藏期定期测定果皮色差、单果重、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色泽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红光处理通过促进脆蜜金柑果皮中叶绿素(a,b)的降解和总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改善果实的外观色泽,乙烯利处理的效果不如红光,两者单独使用均存在转色不均匀的问题。经红光和低剂量乙烯共同处理后,脆蜜金柑果实5d即可均匀转色,660nm红光协同300ppm乙烯利处理可有效促进采后脆蜜金柑果皮转色。  相似文献   

17.
以‘阳朔1号’金桔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乙烯利、磷酸二氢钾和含氨基酸水溶肥三因素三水平(L934)的正交试验,研究三者复配处理对金桔果实着色进程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处理均能使金桔果实的着色指数上升,30d后7个处理呈显著上升,金桔果皮中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42.06%-82.32%,类胡萝卜素升高4.77%-139.21%,花青素含量升高7.34%-112.03%,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7.75%-29.0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3.08%-17.54%,果实固酸比增加8.06%-67.75%,维生素C含量增加11.63-81.4%,对果实重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无影响。复配处理增加了金桔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片浓绿,保持植株树势。综合评价分析得出,120 mg/L 乙烯利+0.2% 磷酸二氢钾+800倍含氨基酸水溶肥处理对金桔果实改善着色和提高果实品质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我国芒果产区因缺乏采后处理条件,致使芒果在货架期品质劣变严重。本文研究了在果实生长期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对‘红贵妃’芒果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 mg/L的MeJA处理显著降低了芒果货架期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延缓了果皮转黄、提高了果肉的TSS和Vc含量、降低了TA含量,使芒果在货架期保持较好的外观和营养品质。同时,MeJA处理抑制了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在货架前期降低了CAT和POD活性,提高了总酚、总黄酮、H2O2含量,在货架后期提高了CAT和POD活性,降低了H2O2含量。本研究表明,生长期MeJA处理使芒果保持较好货架期品质与其增强果实在货架期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巫溪晚脆李’是从地方青脆李实生变异植株中选育出的成熟较晚、果型端庄、肉质脆嫩、离核味甜的青脆李新品种。该品种树势强健,生长快,比本地酒泉香脆李晚25d-30d,在巫溪海拔1100m区域成熟时间在八月中旬。果实较大,近圆形,平均纵径4.2cm、横径4.74cm,单果重58.7g。果皮绿色或黄绿色,皮中等厚,果点明显,果粉厚,白色。果顶略凹。果肉绿黄色,肉质硬脆,汁多味香,脆嫩,纯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5%,可滴定酸0.71%-0.84%,Vc含量1.56 mg/100g-2.85mg/100g,果核小,离核,呈扁圆形,果实可食率达97.83%-97.91%。无明显采前裂果和果内流胶,晚熟,丰产,果实硬熟时肉质松脆,但软熟后出现肉变粉质、硬度下降现象,常温下不耐贮运。耐高温高湿和寡日照气候,适应性好,适宜在重庆海拔在500m-1300m的山地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抑菌圈法研究了75%百菌清、50%多菌灵与99.5%丙酸在不同浓度下组合对高寒地区青贮饲草根霉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丙酸(200mg/kg) 百菌清(400mg/kg)、丙酸(200mg/kg) 多酸灵(300mg/kg)、丙酸(100mg/kg) 多菌灵(300mg/kg)组合对根霉菌的毒力没有显著差异,但其毒力均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以丙酸(200mg/kg) 百菌清(400mg/kg)组合对青贮牧草根霉菌的抑菌作用最佳,其毒力分别是丙酸(200mg/kg) 多菌灵(300mg/kg)组合的1.05倍和丙酸(100mg/kg) 多菌灵(300mg/kg) 组合的1.2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