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由柑橘黄单胞菌芒果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角斑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防控手段。鉴定评价芒果种质对细菌性角斑病菌的抗性,可为芒果抗病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国芒果种质凯特、热农一号、澳芒和金煌等33个常用栽培品种,采用室内离体芒果果实刺伤接种的方法,根据不同芒果种质的感病情况,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病斑平均直径法、病情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其抗病性进行分级。【结果】在33份芒果种质中,热农一号和KRS对细菌性角斑病表现为高抗, Zillate、鹰嘴等5个品种为中抗材料;中感材料有0902、0905、圣心、玉文等15个;感病材料有广西四号、东镇红芒、大头芒7个;高感材料凯特和红象牙等4个。【结论】2个高抗品种和4个高感品种可用于芒果抗病育种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矢尖蚧是我国芒果产区的一种有害昆虫。本研究通过田间和室内观测,记录矢尖蚧在芒果上的为害特点、各发育阶段虫态的主要特征、发生规律,并通过大田调查方法,了解设施大棚内9个芒果品种的矢尖蚧虫害发生程度。结果表明矢尖蚧可为害芒果的枝干、叶片和果实;雌虫经历2个若虫阶段和1个成虫阶段,雄虫经历2个若虫阶段、预蛹、蛹、成虫5个时期;金水仙芒和泰引1号芒的矢尖蚧为害程度最弱,桂热芒10号的矢尖蚧为害程度最高;下层树冠为矢尖蚧为害最严重的部位,中层树冠次之,上层最轻或不受为害;第 1 代若虫孵化盛期为施药防治最关键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摘 要:芒果是重要的热带水果,研发有效的矮化鉴定评价方法对于挖掘和利用芒果矮化资源,以及加速矮化品种选育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云南华坪县芒果种质资源圃180份芒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测定秋梢长度、秋梢直径、叶柄长度、叶柄宽度等7个可能与矮化相关的形态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正态分布检验、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80份芒果资源进行矮化等级评级并鉴定、筛选适合芒果矮化的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秋梢长度等7个相关形态指标均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符合或近似符合正态分布特点;主成分分析获得了 3 个主成分可解释相关指标71.845%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初步明确了秋梢长度等7 个相关性状作为芒果矮化综合评价的主要形态指标,可用于有效评价芒果种质的矮化性状。矮化综合评价结果将180份芒果种质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Ⅰ级(矮化)8份,Ⅱ级(半矮化)12份,Ⅲ级(亚乔化)66 份,Ⅳ级(乔化)60份,Ⅴ级(极乔化)34 份,筛选出桂热芒71号、红光3号、Bangchpalli(板迟黎)、爱文、高州吕宋、凌水大芒、龙井大芒、墨西哥芒、巴西红芒、陈皮芒、翠云、桂热芒3号、凯豪芒、凯特、南豆芒4号、热研16号、Appee(苹果芒)、krs(凯瑞斯)、肯特、热农2号等一批矮化或半矮化的种质资源。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秋梢长度等7个主要形态指标为测定参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芒果矮化性状的鉴定评价是准确可靠的,为芒果矮化资源的深入发掘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在我国芒果主产区内的发生流行规律,依托农业部芒果病虫害监测站,2011~2013年连续3年在四川米易、四川仁和、广西右江、云南景洪、云南保山和海南三亚调查统计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数据分析揭示,雨季是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高发季节,湿度是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子,尤其是台风暴雨对芒果造成的多伤口和高湿度更是病害爆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旨在通过大田试验,探讨广西“台农一号”芒果在不同生长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后芒果品质的变化及果实硒的迁移转化规律,探索硒肥溶液的最佳叶面喷施时期,为广西富硒芒果生产提供参考。根据试验地芒果生长状况,划分3个硒肥溶液喷施时期,分别为花期(FL)、幼果期(YF)和膨果期(FE)。设低浓度(F0.1:0.1%硒肥溶液)、中浓度(F0.2:0.2%硒肥溶液)和高浓度(F0.4:0.4%硒肥溶液)3个硒肥喷施浓度水平,以不喷施硒肥作为对照(CK),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30株芒果树。分阶段采集叶片及果实样本,测定硒含量,并待芒果成熟后测定芒果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和总酸度。结果显示:(1)叶面喷施硒肥溶液后,有机硒为芒果果实中硒主要存在形态,约占芒果果实总硒的95%。(2)叶面喷施硒肥溶液后芒果果实与叶片中硒含量显著上升,喷施浓度越高,含量越高,芒果不同部位在喷施硒肥溶液后硒含量表现为叶片>果皮>果肉。(3)随喷施后时间推移,在芒果花期和幼果期喷施硒肥溶液的处理果实硒含量下降,在膨果期喷施的处理果实硒含量则无显著变化。收获期时不同时期处理果实硒含量表现为膨果期>花期=幼果期。(4)不同时期下叶面喷施硒肥均有改善芒果果实品质、提升风味口感的效果。结果证明,在芒果膨果期喷施叶面硒肥更有利于芒果果实中硒积累,基于不同处理芒果硒含量和品质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得到,在芒果膨果期叶面喷施0.4%硒肥溶液是生产富硒芒果的较优硒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探讨不同品种芒果成花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为芒果花芽分化调控提供依据。以南多美和椰香芒两个芒果品种为试验材料,调查其物候期、抽梢率和成花率,选取休眠期(S1)、休眠打破期(S2)、分化前期(S3)、花序分化期(S4)、花序第一分支分化期(S5)5个发育时期的顶芽,进行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的测定。南多美和椰香芒在成花的各个时期,果糖、麦芽糖含量持续积累,其含量均以南多美含量高于椰香芒。两品种葡萄糖变化趋势不同,南多美呈先升后降,而椰香芒为不断升高的变化趋势。蔗糖在花芽分化早期消耗,后期大量积累。两品种的淀粉含量在成花过程中趋于稳定,可溶性蛋白不断积累。碳水化合物与可溶性蛋白的比值在成花早期增加,后期降低。成花率以南多美显著高于椰香芒,且成花率与果糖、麦芽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6,0.506和0.456。芒果成花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有利于花芽分化,进入花芽分化期后,两者比值以易成花的南多美显著高于难成花的椰香芒。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海南‘贵妃’芒为材料,探究了幼果期喷施噻苯隆( TDZ )和 赤霉素( GA3 ) 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喷施 TDZ 可显著增加产量和单果重,但果实品质略有下降,其中20 mg/L TDZ + 10 mg/L GA3 组合会降低‘贵妃’芒果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和香气成分,但对果实颜色、总酸和VC含量影响不大,处理果实耐贮性增加,果实能够正常转色,果实香甜多汁,口感与对照果实相比差别不大。因此建议在幼果期喷施20 mg/L TDZ + 10 mg/L GA3 ,尽量降低植调剂过量使用对品质下降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露地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鉴定110份梨地方种质资源抗病性分析,筛选出多抗材料,为福建梨多抗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根据病害症状确定病害的类别,调查主要危害福建梨叶片的3种病害斑点炭疽病、黑斑病和褐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以及抗病性等级,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种质材料抗病性。结果表明,110份梨地方资源全部发生斑点炭疽病、黑斑病和褐斑病,其中黑斑病发病最严重:110份材料均发生黑斑病,发病率达100%有73份,占所有材料的66.36%;其次为斑点炭疽病:62份材料发生斑点炭疽病,发病率达100%有58份,占比93.55%;褐斑病发病最轻:有99份材料发生褐斑病,其中发病率达100%仅8份,占所有材料的7.27%。对梨黑斑病抗病等级以上的材料有49份,占总数的44.55%;对梨褐斑病抗病等级以上的材料有101份,占总数的91.82%。结合种质资源的田间发病率及对 3 种病害的抗性,筛选出6份材料对 3 种叶部病害均达到高抗等级以上,分别为武平粳米梨、长汀秤砣梨、连城八月白、连江狗头梨、长泰棕包梨和六月青3号,可作为多抗梨种质资源应用于梨抗病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芒果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不同土壤含水量下贵妃芒叶片4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紧密度等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芒果叶片在不同发育时期其解剖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由新叶长至成熟叶,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逐渐增厚。经过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后,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方面,CK处理的新叶、幼叶均大于其他处理,CK的成熟叶均小于其他处理,T4处理的成熟叶叶片最厚;随着叶片生长发育,T1处理的叶片上表皮及上角质层厚度逐渐减少,而T4处理逐渐增加,T1处理叶片的CTR(组织结构紧密度)逐渐下降、SR(组织结构疏松度)逐渐增加,而其他处理的CTR先下降后上升,SR则先升高后下降。T1处理的成熟叶下表皮及下角质层最厚,T3处理最薄。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福建地区爱文芒果9月上旬至11月下旬三个月内不同放梢期对结果枝成花坐果的影响,分析了结果枝的矿质营养状况,研究了在嫩梢期、转绿期、老熟期三个不同生长阶段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PP333)控、放梢效果及其对成花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爱文芒果结果枝放梢期适宜范围较大,除当年气候条件能直接影响爱文芒果成花和坐果外,结果枝的长度、粗度、叶片数和叶片矿质营养状况也是影响成花和坐果的重要因素,在正常年份爱文芒果放梢最好在9月下旬,结果枝最长、叶片N元素含量最高,现穗率达100%,平均单枝挂果数量最多。PP333处理时间早,浓度低有利于芒果提早开花,而处理的时间迟浓度高则比对照延迟开花。在嫩梢期低质量浓度处理效果优于高质量浓度处理;老熟期则相反,低质量浓度处理效果低于高质量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细胞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杧果叶片、果实上的侵染过程,并研究了温度、湿度、刺伤对其发病情况的影响。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3h,病原菌分生孢子在刺伤、不刺伤的叶片及果实上均开始萌发,其孢子萌发率为36%-81%,附着胞形成率为20%-61%;接种6-12h,¬¬¬大量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形成附着胞;接种后24h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均超过88%;接种后48h后菌丝体进一步生长呈现网膜状的菌丝团,并不断扩展。在不同温湿度下,刺伤与不刺伤的杧果炭疽病的发生情况差异显著,20°C情况下叶片和果实上的病斑平均直径最小分别为13.4mm和3.5mm。30°C情况下叶片和果实上的病斑平均直径最大分别为26.1mm和8.7mm。在7和14 天,湿度69.2%条件下,病情指数仅为12.9 和 12.9,而湿度84.5%时,病情指数分别达27.9和 87.1。刺伤处理的叶片和果实发病率均为100%,其病情指数分别为68.57和57.14,病斑直径分别为8.7mm和11.7mm。不刺伤的叶片和果实的发病率仅为70%和40%,其病情指数也只有38.57和5.71, 病斑直径分别为1.8mm和12.7mm。杧果炭疽菌在条件适宜情况下,可在3h内萌发并侵入寄主组织;伤口可促进杧果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但不利于附着胞的形成。在温度20-28°C间,温度越高发病越重,湿度69.2-85.4%间,湿度越高发病越重,且伤口可加重杧果炭疽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对贵阳地区枇杷病害种类通过田间系统调查,采集病害标本,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初步明确了枇杷生产中常见的病害14种,其中真菌性病害8种,分别为灰斑病、斑点病、炭疽病、疫病、轮纹病、污叶病、枝干褐腐病、花腐病,细菌性病害2种,分别为癌肿病、细菌性褐斑病,病因未明确的病害2种,分别为皱果病、叶尖焦枯病,生理性病害1种,为裂果病,其它1种,为地衣,其中灰斑病、炭疽病、轮纹病、污叶病、花腐病、叶尖焦枯病、裂果病、地衣8种病害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国芒果产区因缺乏采后处理条件,致使芒果在货架期品质劣变严重。本文研究了在果实生长期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对‘红贵妃’芒果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 mg/L的MeJA处理显著降低了芒果货架期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延缓了果皮转黄、提高了果肉的TSS和Vc含量、降低了TA含量,使芒果在货架期保持较好的外观和营养品质。同时,MeJA处理抑制了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在货架前期降低了CAT和POD活性,提高了总酚、总黄酮、H2O2含量,在货架后期提高了CAT和POD活性,降低了H2O2含量。本研究表明,生长期MeJA处理使芒果保持较好货架期品质与其增强果实在货架期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宁夏紫花苜蓿叶部病害调查和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文静 《草业科学》1997,14(1):23-25
1992年至1995年,对宁夏人工栽培的紫花苜蓿叶病害种类,发生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宁夏现发生花叶病,黑斑病,炭疽病,褐斑病,霜霉病,灰星病,斑枯病,轮纹病,轮斑病,霉斑病共11种叶病,其中霉斑病,炭疽病,灰星病和轮斑病为宁夏病害新记录,在各种病害中花叶病,霜霉病,炭疽病和斑枯病危害重,分布广,应进行防治,锈病和褐斑病流行潜在的危险大,应予以重视并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一些侵染性病害的影响,浙江省主要梨产区早期落叶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砂梨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商业梨园主栽品种的田间调查发现,不同品种对病菌的抵抗能力不同。园黄为黑斑病的易感品种,但对炭疽病的的抗性较强;黄花和翠冠较抗黑斑病,但黄花炭疽病的发病率较高;三个品种的锈病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病菌侵染和落叶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病菌侵染后翠冠和园黄落叶较黄花早;受黑斑病菌侵染的叶片最易脱落,而梨炭疽病菌和梨锈病菌不易引起落叶,仅在后期形成穿孔。总体上园黄早期落叶现象最为严重。受梨黑斑病菌侵染后,叶片诱导POD活性的增加来抵御病原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16.
金刺梨黑斑病主要于开花期危害幼嫩的果梗,果梗受害后产生黑色干腐病斑,导致整个花序从果梗处脱落。对黑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通过形态学特性、致病性测定、rDNA-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病主要由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acc.)的Phomopsis.capsici真菌引起。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广西杧果流胶病的发生情况,于2012和2013年分别对百色市右江区、田东县、田阳县、武鸣县和灵山县等不同地区的杧果品种进行了流胶病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广西杧果流胶病发生较为普遍和严重,平均病株率达50%以上,不同品种的发生为害情况差异显著。其中百色市右江区阳圩农场华屯分场、田阳县林逢镇福兰村、田阳县百育镇九合村的台农发病率分别高达98.1%、97.5%、97.4%,病情指数分别为13.7、12.5、10.7。武鸣的四季蜜杧发病率高达96.8%,病情指数为11.8,而田阳县百育镇九合村的红象牙发病率为30.2%,病情指数仅为1.5,受害较轻。在同一果园中,台农发病重,而红象牙、金煌杧发病较轻;同一植株上嫁接不同品种时,也是嫁接台农的发病重而嫁接红象牙、金煌杧的发病轻。  相似文献   

18.
爱文(Irwin)芒果是从美国佛罗里达引进的红色早中熟品种,源自里本斯(Lippens)芒果实生选育。在四川攀西地区表现出适应性强、早结、丰产、稳产、品质优、抗病性强等突出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9.
PEPC家族蛋白在植物光合碳同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具有多种非光合生物学功能,目前杧果中尚未报道。本研究对杧果MiPEPCs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组织(包括成熟叶片、成熟树皮、种子、根、花、果肉和果皮)和两个品种(高糖品种‘台农1号’和低糖品种‘热农1号’)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4个杧果MiPEPC基因家族成员,其理化特征较为相似,且所有MiPEPCs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均存在与细胞质中。基因组定位发现杧果MiPEPCs分布于4条不同的染色体。联合拟南芥,水稻,菠萝的PEPCs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可分为2个亚组,MiPEPCs分布在第I(PTPC)和II亚族(BTPC)。杧果植物型MiPEPCs和细菌型MiPEPCs分离时间早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分离时间,两者蛋白序列差异大,但仍具有一定的保守性。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MiPEPCs含有数量较多的光响应元件和激素响应元件。转录组表达分析结合qPCR实验验证发现,MiPEPCs在不同杧果组织中的表达具有偏好性,可能参与杧果的多个生物学过程(包含光合和非光合过程),并初步推测MiPEPC1、MiPEPC3可能与杧果果实成熟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MiPEPC家族在杧果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