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探究不同大小刺梨的果实品质特征及重要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为确定刺梨产品加工中原料鲜果的质量分级提供依据。以贵州6个县(区)种植的4~5年生‘贵农5号’刺梨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大小等级的果实重、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黄酮的含量,分析不同大小果实的品质指标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等级大小的刺梨果实的品质特征差异明显,种子多、出汁率及可食率和含酸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低是刺梨大果的品质特征;中、小果的品质特征是种子少、出汁率及可食率和含酸量较低,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高。在每100g小型果的果肉中,维生素C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比大型果高276.67mg和1307.38mg。在刺梨果实中,种子的数量、出汁率、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随单果重的增大而增加,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随单果重的增大而降低。果实大小与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含量不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与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刺梨的中、小型果实也是产品加工的优质原料鲜果,在刺梨果实质量分级中不宜仅以果实大小作为判定质量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葡萄品种‘玫瑰蜜’为试材,通过对主干进行一次和二次环剥,研究了对其果实大小、果皮色素、果肉营养物质含量及其形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叶绿素、可滴定酸的含量均逐渐降低,类胡萝卜素、花色苷、总酚、总黄酮及果实各种营养物质含量均逐渐上升,而淀粉和钾的含量则先升高后降低。环剥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果皮类胡萝卜素、花青苷、总酚、总黄酮和果汁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而且还能显著降低果汁可滴定酸、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固酸比。环剥后,果实可溶性糖、葡萄糖、可溶性蛋白质、总氮、磷和钾的含量均显著升高,而铁、锌和铜的含量则显著降低。此外,二次环剥显著增大了单果重、果实纵径和横径,而一次环剥则使其显著降低。主干一次和二次环剥均能显著提高玫瑰蜜葡萄的果实品质,在生产上,若用于鲜食可进行二次环剥,若用于酿酒则仅需一次环剥即可。  相似文献   

3.
鞣花酸是一种具生物活性的酚酸类物质,为园艺果实主要的抗氧化物质组分之一。本研究以黑莓品种‘宁植3号’和‘宁植4号’为材料,对其5个不同着色期果实鞣花酸含量、生长指标、糖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等进行测定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果实鞣花酸含量均在青果期最高,随后着色成熟进程中逐渐下降,至成熟期小幅上升,其与果实生长性状变化呈负相关且与果实纵径极显著负相关。果实着色进程中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以及花色苷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糖类物质及花色苷含量均与鞣花酸含量呈负相关。果实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植物总酚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均随果实成熟进程逐步下降,与果实鞣花酸均呈正相关,且总抗氧化能力指标、植物总酚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与鞣花酸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维生素C含量在果实着色进程中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与鞣花酸含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黑莓果实鞣花酸变化共性规律及与其它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可为深入开展抗氧化活性研究提供一定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海南‘妃子笑’荔枝为试验材料,采用原花青素(PA)、p-香豆酸(p-CA)、茶多酚(TPP)、苹果多酚(APP)和绿原酸(CHA)这五种多酚类物质浸泡荔枝果实,探究不同多酚处理对荔枝果肉总酚、总黄酮、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多酚处理均可有效维持荔枝果肉较高的总酚、总黄酮和维生素C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且PA处理的效果显著好于其它酚类处理,说明多酚处理有助于保持荔枝较高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从而维持果肉较高的营养品质。进一步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评分,结果表明不同多酚处理均可有效维持荔枝果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其保持效果依次为PA,CHA,APP,TPP和p-CA处理,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八月脆”是从“冬枣”的自然授粉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早熟枣新品种。2017年12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9.85 g,大小整齐,果面光滑,果柄较长,梗洼中深,果顶平,果皮薄,红色,果点稀疏,不显著。果肉白绿色,汁液多,致密细腻,口感脆,风味甜。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4.8%,可滴定酸含量0.44%,维生素C含量3.09 mg/g,可食率97.7%,干枣可溶性糖含量78.2%。  相似文献   

6.
以甘南高原栽培的黑玛卡根、叶为材料,分别对根、叶抗氧化能力,总黄酮、总酚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黑玛卡叶的自由基抑制率(Ⅰ)、铁离子还原/氧化能力(FRAP),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均显著大于根,而可溶性糖含量根显著大于叶;黑玛卡根叶富含总黄酮、总酚,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因此黑玛卡根叶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动物生产。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中熟苹果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采收期,为生产上适时采收苹果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熟品种‘乔纳金’、‘金冠’和‘华红’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成熟期间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心大小、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及糖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并对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综合性评价。随着果实不断成熟,各品种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不断降低,采收时期对果形指数和果心大小并无明显影响;‘乔纳金’、‘华红’在第三采收期总糖含量达到最高,总酸含量最低,而‘金冠’在第二采收期总糖含量达到最高,总酸含量最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采收期与‘乔纳金’、‘金冠’、‘华红’果实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性,表明随着采摘期的增加,果实品质发生一系列变化,但对不同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后期采摘苹果应按照品种特性,决定适宜采摘期。综合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含量等指标,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确定‘乔纳金’、‘华红’苹果最佳采收期为9月30日左右,‘金冠’采收期为9月18~24日左右。  相似文献   

8.
"玛瑙红"是在贵州省纳雍县东关乡发现的本地酸樱桃变异新品种。2011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4.3g,最大果重6.8g。果皮鲜红色。果肉酸甜适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75%,可溶性糖含量11.88%,可滴定酸含量0.50%,维生素C含量225.78mg/kg。  相似文献   

9.
以9年生“慈荠”杨梅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及土施硫酸钾和复混钾肥各处理,杨梅果实纵横径、果实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花青苷和总糖、还原糖、葡萄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对杨梅果实纵横径、鲜重无显著影响,但能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花青苷和总糖、还原糖、葡萄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施复混钾肥较等量硫酸钾效果显著。其中,株土施复混钾肥1.5kg杨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花青苷、总糖含量最高,提高杨梅果实品质效果好;叶面喷施0.4%复混钾肥杨梅果实固酸比、还原糖含量最高,其对提高果实的风味品质有重要作用,实际生产中,可二者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以秋姬李为试材,研究果园铺设反光膜对不同成熟期秋姬李果实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类黄酮、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可促进李果实提前转色,覆膜后30d可显著提高果皮颜色,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果实亮度降低,但果实颜色加深。覆膜可显著提高秋姬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花色苷和总酚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对果实的可滴定酸和类黄酮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北陆、达柔、蓝丰三个品种蓝莓为试材,在早春时节对其进行修剪,研究修剪对蓝莓采后单果重、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色泽、纵径与横径等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后的蓝莓果单果重与果个大小明显增加,株产量略有下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与可滴定酸的含量明显增加,固酸比略有增加,酸甜适口,果品的感官价值提高,达到了理想的果品要求。  相似文献   

12.
鲜艳的红色是芒果的重要品质指标及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参考。本研究旨在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芒果果皮红色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于采前20d,分别用浓度为(0、100、200、300、400)mg/L的5-氨基乙酰丙酸溶液浸果,成熟采摘后,室温储藏15d,然后随机抽样测定果实指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浓度为200、300 和400mg/L的外源ALA处理,增加了L*和a*值,降低了果皮色度角;提高了芒果果实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比值,降低了果实中可滴定酸的含量。以300mg/L 的外源ALA处理对芒果果实的着色和品质提高效果最佳,显著提高了芒果感官品质和果实的接受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现有文献,阐明了中国九宫山地区是鄂赣交界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异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基因库,也是我国猕猴桃新品种选育材料采集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介绍了该地区新发现的野生红肉猕猴桃优株的主要特性:果柄较短、果实较大(最大单果鲜重约为81.2 g)、酸甜适中、内层果肉淡红色至红色;含可溶性固形物14.10%,总糖8.84%,总酸1.18%,Vc 644.3 mg/ kg;有望培育成中华猕猴桃新的食用品种(系)或观赏兼具食用品种(系),其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4.
以4年生枳砧‘纽荷尔’脐橙为供试材料,200 mg.L-1的亚硒酸钠为喷施浓度,在大田条件下设置幼果期(T1)、膨大期(T2)及幼果期和膨大期(T3)3种叶面喷硒处理。结果表明,T3处理果实总硒及有机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且有机硒主要为硒代胱氨酸(SeCys2)、占比达98.1%;T3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葡萄糖及蔗糖含量,依次提高了20.3%、16.2%、13.6%和26.7%,且维生素C、总黄酮及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T3处理模式可作为赣南脐橙优质富硒栽培技术模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猕猴桃营养价值,改善果实品质和贮藏性。以“贵长”猕猴桃为试验材料,采收前对叶面喷施不同钙,比较不同处理果实钙含量、品质及贮藏性指标。结果表明,叶面施钙能提高猕猴桃果实钙含量,提升猕猴桃综合品质,其中Ca(NO3)2 处理的猕猴桃平均单果重、果形指数和维生素C均大于其它处理,分别达87.49g、 1.72和213.54mg/100g;叶面喷施Ca(C6H11O7)2 的果实糖酸比达11.42;叶面施钙能降低猕猴桃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速度,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峰值期,延缓猕猴桃软化。试验表明,叶面施钙能提高猕猴桃营养价值,提高品质和贮藏性,提升商品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学的评价不同白沙枇杷品种果实品质指标,建立高效白沙枇杷果实品质评价体系,本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3份白沙枇杷果实的11个品质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果实各个品质指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1个品质指标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因子。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氨基酸(AA)和单果重作为白沙枇杷果实品质性状评价的核心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为评价品质优良的白沙枇杷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桃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水果之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杨桃种质资源和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对杨桃资源的分布和现状、新品种选育、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套袋、修剪、土壤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对杨桃育种和栽培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杨桃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摘 要:为了综合评价广西主栽的不同红肉火龙果品种的果实品质特性和氨基酸组成,以金都1号、大红、蜜宝、美龙3号四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品质和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等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旨在为火龙果的种植生产、加工和食用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个火龙果品种果实外形端正,色泽鲜艳,品质佳,其中金都1号果实最大,美龙3号最小;金都1号和蜜宝的果形为近圆形,大红和美龙3号为椭圆形;萼片都是三角形,金都1号和大红较长,蜜宝较短;萼片数最多的是大红,最少的是蜜宝;果皮最厚的是美龙3号,最薄的是蜜宝;可食率最高的是蜜宝;金都1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甜味氨基酸、苏氨酸、蛋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比例最高,大红的17种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门冬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最高,蜜宝的胱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最高,美龙3号的酪氨酸含量最高。4个红肉火龙果品种果实所含的17种氨基酸中,排在前五位的是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亮氨酸、门冬氨酸。综合进行评价,金都1号的综合品质性状最佳,其次是大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