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通过设置锯末、白色园艺地布+锯末、黑色园艺地布+锯末、白色园艺地布和黑色园艺地布5种土壤覆盖方式,以不覆盖为对照,利用土壤温度监测记录仪对越橘生长期(5月-10月)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温度进行连续监测,分析不同覆盖方式对越橘园10 cm、20 cm和30 cm土层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在整个越橘生长期内均有调节土壤温度的效果,不同覆盖方式对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日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总体相似。锯末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在越橘生长前期(5月-8月)低于对照,在越橘生长后期(9月-10月)高于对照,且土壤温度日变幅显著低于对照,说明锯末覆盖处理的保温效果最好;黑色园艺地布覆盖处理的保温效果次之,且黑色园艺地布和黑色园艺地布+锯末覆盖处理在整个越橘生长期内的土壤温度均高于对照,辽宁地区春季和秋季气温较低,适当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越橘根系生长和树体发育。而白色园艺地布覆盖处理和白色园艺地布+锯末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均低于对照,且白色园艺地布覆盖处理的保温效果较差。因此,辽宁地区越橘园推荐采用黑色园艺地布并添加锯末的土壤覆盖方式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种植于年均温度偏低地区四季蜜芒反季节成花效果不理想,花期延后,产量低或果实品质差的解决方法和依据。本试验以5年生四季蜜芒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果园露地种植和防草布覆盖对四季蜜芒土壤温度和含水率,冠层温湿度,成花物候期和成花率,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露地种植相比,防草布覆盖提高四季蜜芒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和平均温度;冠层最高和平均温度分别提高0.2-5.9℃和0.4-1.5℃,降低平均和最低湿度;提早四季蜜芒开花7-10天,成花率提高26.0%;产量提高30.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分别提高17.1%和33.9%,果实果皮细腻,无或极少斑点。覆盖防草布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率及冠层温湿度,提早四季蜜芒反季节栽培成花时间和提高成花率,提升产量和品质,适合在年均温度偏低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园艺地布在桑园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进行园艺地布覆盖桑园地面的应用试验,并调查其对桑叶桑枝产量的影响及防除桑园杂草的效果,探讨园艺地布对桑园土壤的保温保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桑园覆盖园艺地布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使用后平均温度略高于农用黑膜,土壤含水率高于对照,保温保湿效果优于农用黑膜。2016年桑园覆盖园艺地布比空白对照每667m~2桑叶产量增产达10.04%,比覆盖农用黑膜增产2.02%;桑园采用隔行覆盖的形式,覆盖园艺地布杂草防除率达82.63%,比覆盖农用黑膜的75.21%高7.42%,1年节省除草用工4.8个/667 m~2。桑园覆盖园艺地布对于促进桑树生长、提高桑叶产量和防除杂草有良好效果,可以在桑园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铺设农用白色地膜和聚酯镀铝反光膜(铝膜)对设施大棚内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以及对红地球葡萄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膜不仅明显提高了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增强了光照强度,也提高了红地球葡萄的植株生长量;铺设铝膜使温室内光照强度提高40.9%;地膜结合铝膜对红地球葡萄的果实品质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柑橘容器育苗的草害,采用可降解环保型苎麻地膜、聚乙烯膜、聚丙烯防草布对枳砧苗进行覆盖防草试验。结果:0.3mm厚苎麻地膜、防草布覆盖不影响容器苗正常生长,并能明显抑制草害,尤其苎麻地膜较防草布成本低与易降解,可有效降低柑橘容器苗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据《果树学报》2019年第3期《地面覆盖对苹果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李宏建等)报道,为了揭示苹果树叶片光合参数、树体生长量和果实品质对不同覆盖物的差异性反应,为苹果园地面覆盖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以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自主选育的望山红与辽砧109组合苹果树为试材,果园地面分别覆盖农用地毯、碎木屑和园艺地布,以清耕(CK)为对照,调查地面覆盖后土壤地温、土壤含水量、叶片光合参数、树体生长量和果实品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不同地面覆盖处理对土壤温湿度、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笔者在广西桂林市荔浦县大塘镇万家兴果疏专业合作社以4年生沙糖桔园为对象,开展了不同地面覆盖处理对沙糖桔果园土壤理化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D即树盘覆盖黑膜具有调节土壤温度的“双重”效应,处理A、处理B和处理C在高温时均比对照沙糖桔树盘0-25cm深土层平均温度高;各处理沙糖桔树盘40cm深处的土壤湿度均高于对照;各处理覆盖后较覆盖前土壤营养元素有的增加有的减少,覆盖后较覆盖前处理A的土壤养分流失较其它处理少而有机质增加最多;不同地面覆盖处理对沙糖桔果实内在品质有显著影响,但对果皮亮度、红色度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全园覆盖黑色地布是桂林地区沙糖桔园最佳的覆盖土壤方式。  相似文献   

8.
覆盖对枸杞根系土壤环境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旱枸杞作为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进一步了解枸杞根系吸水特性,提高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在甘肃省古浪县农业示范基地(37.30°N,103.29°E)以4年生枸杞‘宁杞1号'植株为材料,设置4个处理:地布FM、地膜PM和秸秆SM,以裸地为对照CK,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枸杞根系水力学特性和根际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有机碳以及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等土壤理化性质,了解覆盖使枸杞土壤微环境变化对植株根系水分运输利用的影响。覆盖处理使植株比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地膜覆盖使冠层和根系比导率最大,达到裸地对照的109.7%和102.8%;地膜覆盖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最小,秸秆覆盖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覆盖处理使土壤含水量均显著升高,其中地膜覆盖土壤含水量最高,在土层0~60cm处比裸地对照高1.93%;随着土壤含水量升高,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利用也逐渐偏向于浅层,深层土壤水分贡献率由裸地对照的81.81%降低到地膜覆盖的47.06%;覆盖处理后土壤平均温度为地膜地布对照秸秆;秸秆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香浓指数分别为14.69mg·g-1、618.8×106 CFU·g-1和3.13(H),均高于其他处理;地膜覆盖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升高,但使总有机碳含量降低到裸地对照的97.98%;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与植株导水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能够直接影响植株水分利用特性。根系水分利用效率与覆盖材料有关,秸秆覆盖较其他覆盖措施对植株生长和改良土壤环境的作用更显著,当前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秸秆覆盖提高枸杞根系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北部大平原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草量,从头茬草到最后一茬草,通常呈下降趋势。这种下降即使在土壤含水量适宜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有人揣测,土壤温度高是产草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詹森等在温室条件下评定了通常地温对苜蓿生长的影响,发现当土壤含水量不足时,因地温高(24℃和32℃)而降低了干  相似文献   

10.
在鄂尔多斯地区,通过不同时间的覆盖和灌溉处理,比较准格尔苜蓿两年间越冬率、田间土壤温度、土壤容积含水量的差异,对准格尔苜蓿越冬性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年间,封冻前灌水的准格尔苜蓿越冬率最高。封冻期,封冻前至解冻前覆盖的苜蓿田土壤温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返青期,解冻前至返青覆盖的苜蓿田土壤温度最高。封冻前,封冻前灌水的苜蓿田土壤容积含水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解冻后,解冻后灌水的苜蓿田土壤容积含水量最高。解冻后苜蓿田土壤容积含水量与准格尔苜蓿越冬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并且对苜蓿越冬能力起了最主要和最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秋梨果实生育期长 ,在 9月上旬末成熟 ,夏季7~ 8月的管理对金秋梨的优质高产尤为重要。1 加强肥水管理  7~ 8月是金秋梨生长周期中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此期果实迅速膨大 ,果汁积累 ,花芽又要分化 ,夏秋梢要生长 ,都需要大量的养分与水分 ,而此时又值根系生长间歇期 ,因此以采用叶面施肥形式为佳。用 0 5%尿素加 0 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喷施树冠 2~ 3次。 7~ 8月又值南方伏旱天气 ,要看天观土适时浇水。2 及时中耕除草 夏季中耕除草要在雨后进行 ,中耕深度 10~ 15cm ,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锄下的草覆盖梨园。3 合理修剪 金秋梨夏…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Tifgreen杂交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Cynodon transvaalensiscv. Tifgreen)、普通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兰引Ⅲ号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cv. Lanyin No. 3)和青岛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cv. Qingdao)草坪进行践踏处理,动态监测其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温度、含水量和土壤呼吸速率变化,明确影响土壤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土壤呼吸速率与各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践踏胁迫增加了草坪的土壤温度,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地上/地下生物量,从而极大降低草坪土壤呼吸速率及温度敏感性(Q10),其中兰引Ⅲ号结缕草的土壤呼吸速率及温度敏感性受践踏胁迫的影响最小。对照处理与践踏处理下4个草坪草的土壤呼吸速率与0~10 cm土壤温度(T)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践踏胁迫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提升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相关性。本试验明确了4个草坪草土壤碳排放对践踏胁迫的响应,从土壤呼吸的角度为草坪草种的选择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果桑地布覆盖栽培试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布已经在农作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优势明显。为探讨地布覆盖在果桑栽培和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了不同地布覆盖栽培方式对果桑防病、防草、保温、增产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统一防治的基础上,不同黑色地布覆盖处理对桑椹菌核病的防病效果为39.92%~54.25%;不同地布覆盖处理的每667 m2产果量比无地布覆盖处理高20.60%~63.35%;不同地布覆盖处理的防草效果明显,覆盖后期杂草逐渐黄化并枯死;不同地布覆盖处理保温效果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大棚地布露天地布无地布,且均表现为黑色有绒毛地布覆盖的效果优于黑色麻袋布地布覆盖,大棚地布覆盖的效果优于露天地布覆盖,双层地布覆盖的效果优于单层地布覆盖。果桑栽培中采用黑色地布覆盖,具有明显的预防桑椹菌核病、防草、保温和增产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耐旱枸杞作为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进一步了解枸杞根系吸水特性,提高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在甘肃省古浪县农业示范基地(37.30° N,103.29° E)以4年生枸杞‘宁杞1号’植株为材料,设置4个处理:地布FM、地膜PM和秸秆SM,以裸地为对照CK,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枸杞根系水力学特性和根际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有机碳以及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等土壤理化性质,了解覆盖使枸杞土壤微环境变化对植株根系水分运输利用的影响。覆盖处理使植株比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地膜覆盖使冠层和根系比导率最大,达到裸地对照的109.7%和102.8%;地膜覆盖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最小,秸秆覆盖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覆盖处理使土壤含水量均显著升高,其中地膜覆盖土壤含水量最高,在土层0~60 cm处比裸地对照高1.93%;随着土壤含水量升高,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利用也逐渐偏向于浅层,深层土壤水分贡献率由裸地对照的81.81%降低到地膜覆盖的47.06%;覆盖处理后土壤平均温度为地膜>地布>对照>秸秆;秸秆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香浓指数分别为14.69 mg·g-1、618.8×106 CFU·g-1和3.13(H),均高于其他处理;地膜覆盖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升高,但使总有机碳含量降低到裸地对照的97.98%;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与植株导水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能够直接影响植株水分利用特性。根系水分利用效率与覆盖材料有关,秸秆覆盖较其他覆盖措施对植株生长和改良土壤环境的作用更显著,当前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秸秆覆盖提高枸杞根系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正>据《现代园艺》2023年第1期《不同覆盖方式对枣园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王栩龙)报道,为筛选适宜枣园的最佳土壤地面覆盖模式,以7年生骏枣为材料,研究了枣园地面不同覆盖方式(秸秆覆盖、园艺地布覆盖、塑料薄膜覆盖及自然生草)及清耕对骏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秦文利 《草业学报》2023,32(1):48-62
为明确行间生草种类对华北平原苹果园春季土壤蒸发、果树冠层空气湿度、土壤贮水的影响特征,揭示果园生草对土壤有效水分的影响规律,于2019-2021年在河北省武邑县武罗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开展苹果树行间生草试验,采用田间定位观测方法研究了苹果树行间套种越年生牧草(二月兰、毛叶苕子、小黑麦)和多年生牧草(鸭茅、白三叶)后牧草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透射率、土壤温度、水分蒸发、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土壤贮水量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4-5月苹果树行间套种越年生牧草时土壤蒸发量大于多年生牧草,平均增加3.14 mm。越年生牧草切碎覆盖还田前后对土壤蒸发的影响不同。还田前,越年生牧草对土壤蒸发的抑制效果大于多年生牧草,抑制率平均增加20.5%,这与越年生牧草生长速度快,群体LAI大、PAR透射率低,0~25 cm土壤温度低和土壤含水量下降相关。还田之后,对土壤蒸发的抑制效果小于多年生牧草,抑制率平均降低29.0%。越年生牧草对果树冠层1 m高度空气相对湿度的改善效果大于多年生牧草,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增加15.5%。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变化与1 m土体内土壤贮水减少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越年生牧草对土壤贮水的消耗量大于多年生牧草,平均多消耗土壤贮水39.20 mm。行间生草后土壤蒸发量平均降低27.80 mm,土壤贮水消耗量平均增加52.50 mm。因此,华北平原苹果园行间生草后春季土壤蒸发减少量难以弥补牧草生长对土壤贮水的消耗量,降低了果园土壤有效水分。越年生牧草比多年生牧草更有利于改善春季果园空气湿度,但对土壤水分消耗较大,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生草种类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特征优化果树春季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7.
干旱是影响宁夏东部沙化区荒漠草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也是天然草地补播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该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柠条是土壤覆盖保水的丰富资源,但是缺乏相关研究。选择平坦的、未生长柠条的退化天然补播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在临近有柠条生长的草地平茬其柠条枝条用于试验覆盖,研究不同柠条覆盖厚度(TSM0,覆盖0 cm;TSM1,覆盖1 cm;TSM2,覆盖2 cm;TSM3,覆盖3 cm)对该地区荒漠草地0~40 cm土壤水热以及补播牧草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枝条覆盖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并且随着覆盖厚度的增加逐渐增大,但2018和2019年间所有覆盖处理下0~20 cm土壤水分平均值与TSM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20~40 cm土层,3种柠条枝条覆盖厚度明显较对照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表现出TSM3>TSM2>TSM1>TSM0的趋势。结果还表明,柠条枝条覆盖还具有降低草地0~10 cm温度的作用,生长季8:00、14:00和18:00的土壤温度总体均随着柠条枝条覆盖厚度的增加出现降低趋势,且2019年土壤温度随着覆盖厚度的增加,变异系数也在减小,依次为4.6%、2.3%、1.7%,表明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补播牧草地上生物量亦随着覆盖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蒙古冰草、沙打旺及补播的3种牧草的总生物量均与草地20~40 cm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柠条枝条覆盖有效地改善了荒漠草地土壤的水热,提高了土壤墒情,为牧草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可为该地区及类似地区退化草地的补播改良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8.
自然生草对土壤和树体矿质营养及苹果树生理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白岗栓 《草地学报》2021,29(10):2309-2322
为了促进果园土壤养分均衡供给,减少生理病害发生,提高果实品质,本试验以果园清耕为对照,监测分析渭北旱塬自然生草对苹果园土壤和树体矿质营养及生理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生草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水溶性钙、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硼含量,降低0~24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和0~60 cm土层土壤有效锰含量,提高叶片和果实中磷、钙、锌、硼含量,降低叶片和果实中氮和锰含量,且生草年限越长效果越显著,但对土壤全磷与全钾、叶片和果实钾及铁无显著影响;自然生草降低因缺钙、缺锌和多锰引起的生理病害,但对缺铁和缺硼引起的则无显著影响;自然生草提高了果实着色面积、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渭北旱塬果园自然生草,可有效改善果园土壤及树体的营养平衡,减少生理病害的发生,提高果实品质。渭北旱塬应积极推广果园自然生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植被(文冠果(Xanthocera ssorbifolium)林地、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荒草地、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灌丛)覆盖下土壤CO2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植被类型覆盖土壤CO2排放的差异,为该地区减少土壤CO2排放选择合适的退耕还林还草植被提供依据。【方法】基于DNDC模型模拟,结合实际土壤CO2排放通量及土壤影响因子,检验该模型对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CO2排放模拟的适宜性,并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植被覆盖土壤CO2排放季节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与土壤表层(5 cm)温度、含水量变化趋势相似,并且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土壤表层(5 cm)温度、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土壤温度、含水量是影响CO2排放的关键因素;文冠果林地土壤年均CO2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覆膜种植对春播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nse)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在春播雨养条件下,以“等行距+不覆膜”处理为对照,测定了“调整株行距+不覆膜”、“调整株行距+覆膜”处理下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调整株行距+覆膜”处理下的出苗率、单株干重、干草产量以及播后一个月内0~20 cm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其它2个处理(P<0.05);与对照“等行距+不覆膜”处理相比,“调整株行距+覆膜”处理可使一个月内0~20 cm土壤温度平均升高2.3℃,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13.8%,出苗率提高32.3%,干草产量提高15.6%。综上所述,高丹草“宽窄行、双株、覆膜”栽培技术可在海河平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