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泡桐无毒组培种苗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组培技术在泡桐良种大规模繁殖上的应用,解决了脱除植原体泡桐组培无毒苗移栽过渡难点,并对泡桐全年最佳组培苗移栽时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依据多年白花泡桐组培苗生产实践的资料数据,以年生产100万株白花泡桐组培成品苗的规模进行其生产成本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泡桐组培苗整个生产成本包含两部分,即实验室瓶苗生产成本(0.27元/株)和苗木移栽炼苗成本(0.29元/株).移栽炼苗成本大于实验室瓶苗成本,合计单株成本是0.56元;从整个成本结构中分析,劳务、水电、材料3项占主要部分,其中劳务比例最高,占总成本的40.26%,材料与水电费成本比例1:1.通过成本核算分析,为白花泡桐组培规模化育苗降低生产费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泡桐脱毒组培苗的生产和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的泡桐丛枝病理论研究和防治经验,总结出一套泡桐脱毒组培苗生产与苗圃育苗技术要点,包括从泡桐原种的选择、组培脱毒和病菌检测技术、组培苗快繁、营养钵苗生产与运输、苗圃育苗等各个环节,以期规范泡桐脱毒苗木应用和育苗技术成果推广,有效控制种苗传播泡桐丛枝病途径,促进我国泡桐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4.
银白杨生长势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燕  王莉  李颖  央宗 《林业科技》2003,28(1):13-14
对银白组织培养移栽和扦插繁殖的生长状况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组培移栽苗年高生长平均73cm,年地径生长平均2.1cm,其生长速度分别比扦插繁殖苗快69.9%和76.2%,采用银白杨组培移栽苗技术不仅为其商品化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快速繁殖银白杨树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菏泽林科所从中国林科院引进中林三号泡桐优良无性系进行了脱毒组培快繁,大田育苗造林等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取得较好的试验结果,现将试验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泡桐组织培养系统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交试验,就11个起源的24个无性系,探讨了泡桐组培的系统性问题。试验表明,泡桐种间、无性系间在接种成活率、扩繁系数、叶片分化及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而成活率和扩繁对培养基的种类要求不严,仅对生长素和分裂素的比例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泡桐组培脱毒苗田间育苗、造林及防治丛枝病效果的研究孔德广(河南省西华县林业局466600)陈桂华袁新华(西华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泡桐丛枝病是目前泡桐生产上一大难题。该病能引起泡桐属植物普遍发病,使整株或部分枝条表现病状。其病原为植物菌原体,侵染...  相似文献   

8.
试管苗移栽是植物组培快速繁殖过程的最后一关,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技术决定植物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成败.本文分析了试管苗移栽困难的原因,介绍了提高生根试管苗质量及确保试管苗移栽成活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Planeh.)进行了组培快繁以及利用轻基质网袋容器进行移栽的技术研究,总结了软枣猕猴桃的启动培养基、继代增殖培养基以及生根培养基的组培配方,并首次应用轻基质网袋容器进行了组培苗的移栽,移栽成活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0.
组培新技术及其在桉树快繁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超亮发光二极管、薄膜培养容器、CO2培养箱等组成的组培新技术与由普通日光灯、玻璃培养瓶组成的常规组培技术相比,组培新技术具耗能低,显著促进植物生长,移栽成活率高及减少污染等优点。本试验比较组培新技术和常规技术组合对赤桉组培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发光二极管和薄膜培养容器均显著促进赤桉组培生根和生长。  相似文献   

11.
泡桐脱毒组培苗可以在室内及温室大棚内进行周年快繁生产,分批进行大田移栽定植,该题分别于3月20日、5月4日、6月10日进行了泡桐脱毒组培苗大田移栽试验,其成活率分别为96.3%、63.36%和12.8%;对6月10日下地移栽的组培苗,进行了喷施FA旱地龙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旱地龙由于减少了蒸腾强度,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88.16%,而对照仅为12.8%,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对红树莓(Rubus idaeus L.)品种"海尔特兹"进行了组培快繁以及利用轻基质网袋容器进行移栽的技术研究,总结了红树莓的启动培养基、继代增殖培养基以及生根培养基的组培配方,并首次应用轻基质网袋容器进行了组培苗的移栽,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藤本月季品种安吉拉为试验材料,进行诱导、扩繁、生根组织培养研究,优化了适合该品种的组培配比和移栽基质以及组培苗移栽后幼苗期管理等,以期为藤本月季品种组培快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四倍体刺槐组培瓶苗生根培养及生根苗移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倍体刺槐是从韩国和匈牙利引进的大叶速生刺槐人工诱变的四倍体树种,具有速生、叶大、条粗、枝密、抗性强等特点,生长速度是普通刺槐的2倍以上。利用不同质量的组培瓶苗为材料,选取最佳生根状态的组培瓶苗进行生根培养和生根苗移栽试验,成功地筛选出生根培养基激素和生根苗移栽基质的最佳组合,建立了四倍体刺槐的再生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速发展泡桐,减少丛枝病的发生,我县1978年做了泡桐种子育苗试验,从全县15处社办苗圃和国营苗圃试验情况来看,在粘土地搞泡桐种子温床育苗,大地移栽,方法是可行的。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用金边瑞香茎段进行组培,探索出嫩梢增殖和生根技术、培育出完整植株的试管苗,并进行了移栽试验。  相似文献   

17.
对云南省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快繁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从不同的材料采集和诱导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和移栽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条件下苗木的移栽效果,为杉木无性系组培快繁育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时间因子对赤桉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桉试管苗自组培室移出移栽前必须经过一个炼苗阶段,炼苗时间以10-15d为好;移栽时间应选择在3、4、10、11月份为最佳。掌握此2点,精心管理,移栽成活率均可达到90%以上,同比提高30%-40%。  相似文献   

19.
泡桐是沿江、沿海地区主要速生造林树种之一,大部分为50~60年代从河南引进的兰考泡桐。近几年来,由于繁殖造林技术落后,加之品种单一,忽视良种选育,致使这一造林树种的速生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从1992年初从江苏省林科所引进了12个泡桐新品种,进行泡桐容器育苗直接造林技术研究,经过三年努力,已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出苗率达到89.1%,当年移栽造林成活率达到100%,目前平均株高4.37m,平均地径9.87cm。1 试验地概况及引种材料1.7 气候本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  相似文献   

20.
采用以芽繁芽的繁殖方式,对直干桉的组培从无菌培养物的建立,试管苗的繁殖到诱导生根及幼苗移栽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筛选出了各阶段培养所需的培养基,摸索出了幼苗移栽所需的条件,对该树种良种的无性繁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