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西南桦为珍贵的热带山区和亚热带速生树种,在研究其生物学、生态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其栽培技术,并就发展西南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南桦是云南热带山地,南亚热带地区的速生珍贵用材树种。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生长特征的调查研究,总结出西南桦的采种,育苗和造林技术措施,旨在推动西南桦在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南亚热带4个珍优阔叶树种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萝卜、西南桦为受体植物,以西南桦、红椎、米老排和火力楠为供体植物,从供体植物的纯林内收集鲜叶、未分解和半分解枯落叶以及林下表土制备系列水浸液,通过种子萌发试验揭示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①西南桦鲜叶以及米老排、红椎和火力楠未分解枯落叶的1∶10水浸液对萝卜种子萌发存在显著的化感作用,其半分解枯落叶和林下表土的系列水浸液大多表现出对萝卜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②米老排对西南桦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最为明显,西南桦亦表现出显著的自毒作用,火力楠和红椎对西南桦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相对较弱;③在选择西南桦的混交树种时,红椎是最为理想的伴生树种,其次是火力楠,而米老排则不适合与西南桦混交。  相似文献   

4.
西南桦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南桦人工林群落层次均可分为3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下层植物很难达到上层。西南桦是上层的主要树种,具有较丰富的层间藤本植物,山地雨林群落可分为5层,乔木层上,中,下层,灌木层,草木层。各人工林类型均具有一定数量藤本植物,体现出一定的山地雨林特征。4种类型的方差分析S检验表明,各类型草本层,藤本植物种类数量差异不明显;灌木层植物种类,西南桦+马占相思差异显著,西南桦+山桂花和山地雨林差异显著,山地雨林>西南桦+马占相思>山桂花,西南桦+山桂花的种类数远小于西南桦+马占相思和山地雨林,乔木层山地雨林和其它3种人工森群落差异显著,各层次的多样性指标D,H在4种类型的变化上除乔木层外都表现出同样的趋势,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均较其它层次高,藤本植物次之,草木最低,在3种人工林中,西南桦+马占相思的灌木层,藤本植物多样性指数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西南桦人工林的群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西南桦是我国西南热带山地及南亚热带地区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速生阔叶造林树种。以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营造的7~12年生的西南桦人工林为对象,从该人工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特征、林地的土壤肥力状况、人工林的病虫害观察等方面,并与当地的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次生林3种天然林作比较,对西南桦人工林的群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林所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生态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几种人工林土壤通过透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土壤容重,土壤总孔穴度,土壤毛管孔穴度,土壤非毛管孔穴度等项目入,研究了西双版纳定植5-7年的山桂花,西南桦,马尖相思,高阿丁枫,西南桦*山桂花,西南桦 *马尖相思、西南桦*肉桂,高阿丁枫*马尖相思、高阿丁枫*西南桦9个人工林土壤的通透性能。  相似文献   

7.
林文锋 《绿色科技》2013,(11):56-59
在闽南山地开展了西南桦分别与杉木、木荷及建柏单行混交造林的试验研究,以西南桦纯林为对照,探索了西南桦在闽南山区造林模式。研究发现;10年生混交林中西南桦的保存率、生长量和蓄积量均高于西南桦纯林并有显著差异,西南桦混交林蓄积量大大超过了西南桦纯林;西南桦混交林植物多样性指数大于西南桦纯林;西南桦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较西南桦纯林为佳。在西南桦3种混交林中,西南桦杉木混交林蓄积量和植物多样性指数最大,西南桦木荷混交林其次,土壤理化性质以西南桦木荷混交林最好,西南桦杉木混交林其次。结果表明:闽南山区西南桦造林以营建西南桦杉木混交林或西南桦木荷混交林为宜。  相似文献   

8.
西南桦种子贮藏试验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设置干燥、布袋与保鲜袋包装以及系列温度处理,开展了3a西南桦种子贮藏试验。结果表明:布袋与保鲜袋处理对西南桦种子贮藏影响极不影响;在常温常规条件下,西南桦种子贮藏3个月即失去生活力,而在常温干燥条件下,西南桦种子贮藏10个月种子发芽率尚未显著下降;在15℃条件下贮藏10个月几乎丧失发芽能力,非常有趣的,西南桦种子在10、5、0℃和-5℃各温度条件下贮藏3a,效果十分理想,10℃似乎是西南桦种子低温贮藏的临界温度。本研究促进了西南桦的扩大栽培和基因资源的保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相同立地不同树种人工纯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为建设高产及高碳汇人工林的树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广西凭祥市同一坡面和坡位的林分中,研究了16年生马尾松、米老排、灰木莲、西南桦人工纯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乔木层生物量、器官分配量、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各层次分配量树种间差异显著(P0.05)。乔木层生物量和生态系统生物量以西南桦米老排灰木莲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在器官的分配量,干、皮、枝、叶均以西南桦最高,根以米老排最高;生态系统生物量在各层次的分配量,西南桦以乔木层灌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其它3个树种都以乔木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生物量在器官的分配量排序,马尾松为干皮根枝叶;米老排和灰木莲为干根皮枝叶;西南桦为干皮枝根叶。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都以地上部显著高于地下部。【结论】乔木层和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分配格局树种间差异显著,乔木层和生态系统生物量都以西南桦米老排灰木莲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占生态系统生物量的91.24%~98.42%,其它层次仅占1.58%~8.76%。选择乔木层生物量高的树种造林能获得更高的林分生产力及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南亚热带6种人工林凋落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在广西凭祥市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实验场,采用塑料网框收集法对米老排、西南桦、红椎、火力楠、马尾松、杉木6种人工林分凋落物的凋落量及凋落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分凋落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不同,凋落量也各异.在6种林分中,叶、杂物的凋落量以米老排最高,分别达4 748.23、1 881.07 kg·hm-2·a-1,西南桦最低,分别为2 641.32、153.88 kg·hm-2·a-1;枝凋落量以马尾松最高,达902.94 kg·hm-2·a-1,杉木最低,仅149.93 kg·hm-2·a-1.林分的年总凋落量也以米老排最高,达7 095.76kg·hm-2·a-1,西南桦最低,仅3 309.05 kg·hm-2·a-1,米老排林分的年总凋落量是西南桦的2.14倍,而红椎、杉木、马尾松、火力楠4种林分的年总凋落量比较相近,为5 555.61~5 864.87 kg·hm-2·a-1,相差不足6%.6种林分年总凋落量的差异极显著,多重比较显示,米老排与另外5个树种比较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红椎和杉木与西南桦、火力楠、马尾松比较达极显著差异;火力楠、马尾松与西南桦比较达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4年生及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西双版纳普文林场4年生、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生物量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林生物量4年生为19.54 t/hm2,13年生为84.29 t/hm2;西南桦年平均净生产力4年生为8.76 t/hm2.a,13年生为26.52 t/hm2.a。两个龄级林分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分配格局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枯枝落叶层。其中乔木层生物量4年生为7.55 t/hm2,13年生为56.22 t/hm2;净生产力4年生为2.67 t/hm2.a,13年生为5.45 t/hm2.a;其生物量分配格局都为树干>根>枝>叶。同时,建立了预测两种龄级西南桦人工林及其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模型,以供生产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西南桦和光皮桦幼苗外形特征十分相似,在种源不明确的情况下,苗木调运时很难在现场快速鉴别与区分。由于两个树种各自适宜栽培的海拔和气候条件不尽相同,为避免混淆造成不良影响,对两个树种的幼苗叶片表型特征进行调查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桦与西南桦幼苗的叶柄区别显著,前者明显长于后者;光皮桦与西南桦幼苗叶片长宽比区别显著,前者长宽比小,叶形团圆,后者长宽比大,叶形细长;西南桦与光皮桦幼苗叶片基尖比无明显差别。幼苗叶片表型特征的差异性可作为现场快速鉴别区分西南桦与光皮桦幼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西南桦人工林幼林期的植物群落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所营造的2种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及与当地原生植被山地雨林的植物群落学特征比较性的研究,得出:(1)13年生(幼林期)的西南桦人工林的植物物种组成丰富,计有维管束植物60~109种,分属于33~59科、56~92属,在山地雨林采伐迹地上经炼山整地后营造的西南桦人工林1,其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超过了当地地带性植被山地雨林(48科、76属、83种);(2)2种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以高位芽植物(占75.00 %~76.14 %)、中型叶植物(占71.67 %~74.31 %)、单叶植物(占78.90 %~83.33 %)、全缘叶植物(占77.06 %~78.33 %)、中生植物为主;(3)西南桦人工林的植物物种组成和外貌特征与原生植被和次生裸地状况密切相关;(4)利用先锋树种采用近自然的人工林经营方式可加速其向地带性植被演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广西国有雅长林场西南桦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广西国有雅长林场12年生西南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干解析,确定各树龄时的树高和胸径以及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找出其在该区域西南桦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林树高、胸径的总生长量都是伴随着西南桦年树龄的增长而增加,到第12年时西南桦单株的胸径总生长量达到最高为15.6 cm、树高总生长量也达到最高为16.8 m。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地法对西双版纳13年生的西南桦纯林和西南桦+肉桂混交林两种西南桦人工林林分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当地相同林龄的天然西南桦次生林和热带次生林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肉桂混交林的生物量最大,为136.94 t/hm2 ,西南桦纯林次之,为115.89 t/hm2 ,西南桦次生林为102.48 t/hm2 ,热带次生林为68.19 t/hm2 .西南桦+肉桂混交林林分生物量的年增长量达9.18 t/hm2 ,西南桦纯林为8.02 t/hm2 ,西南桦次生林也达到了7.42 t/hm2 ,热带次生林为4.84 t/hm2 .4 种林分中,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大的是西南桦+肉桂混交林,达91.22 t/hm2 ,最小的是热带次生林,仅46.16 t/hm2,西南桦纯林和西南桦次生林分别以84.35 t/hm2 和80.23 t/hm2 居中;地下部分生物量方面,西南桦+肉桂混交林最大,为28.11 t/hm2 ,西南桦纯林以19.48 t/hm2 位居其次,西南桦次生林与热带次生林差异不大,分别为16.20 t/hm2 和16.81 t/hm2 ;凋落物层生物量方面,西南桦+肉桂混交林最大,为17.61 t/hm2 ,西南桦纯林以12.06 t/hm2 位居其次,西南桦次生林为6.05 t/hm2 ,大于热带次生林的5.22 t/hm2 .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南桦(Betula alnoides)纯林、西南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西南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西南桦+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混交林4种群落类型的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林群落林下物种数量丰富,除西南桦+马尾松混交林(55种)外,西南桦纯林(106种)、西南桦+杉木(102种)和西南桦+红锥(119种)混交林已超过同气候带天然林群落内林下物种数量;林下物种组成种类相似,但其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不均匀性。西南桦径级分布相对混交树种更偏向对大径级分布,这说明西南桦比混交树种更具有竞争优势,有利于西南桦大径材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西南桦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广西、云南的9个西南桦地理种源的种子,设置15,20,25,30℃温度处理,研究不同地理种源种子的萌发特征及其受温度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南桦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源间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而发芽速度、芽苗根、茎生长以及发芽始期和子叶出现期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种源种子的发芽特征亦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以龙州种源的种子发芽最快,生长最好;25℃是西南桦各种源芽苗茎生长的最适宜温度,而其根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多为20~25℃。研究结果为西南桦不同地理种源苗木培育及了解其环境适应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适宜条件与萌发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各种浓度蔗糖、蔗糖 硼酸培养基于系列温度下开展西南桦花粉萌发对比试验,研究了蔗糖、硼酸浓度对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西南桦花粉萌发培养基的适宜组分和适宜培养温度,并应用4个单株的花粉对其萌发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蔗糖基本培养基上添加硼酸能够显著促进西南桦花粉萌发;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合适培养基为15%蔗糖 200 mg·kg-1硼酸,适宜培养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培养3 h后花粉萌发率基本稳定,培养7 h后花粉管长度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单纯的人工造林容易导致病虫害发生,为了保障树木的正常生长,就需要对它们进行混种。通过研究西南桦和红椎两种树混交造林,以胸径、虫害、生长量等为指标,对西南桦和红椎混交造林和西南桦纯林进行了对比,以发现混交造林的好处和不足。研究表明:西南桦和红椎混交造林更有助于西南桦生长,减小病虫害发生,提升树木的产量等。  相似文献   

20.
以普洱和西双版纳不同海拔自然生长的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为研究对象,选择生长良好、周围无干扰的西南桦单株,研究西南桦胸径与冠幅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西南桦在胸径长到45 cm~50 cm之前,其冠径比值为22.4~71.3倍,且有随着胸径增大,冠径比逐渐减小的趋势,而胸径生长到45 cm~50 cm以后时,其冠径比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冠径比值约为19.1~22.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