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4~1995年,在野外进行了桑天牛成虫飞行距离、诱饵树设置位置、诱饵树根部施药毒杀成虫以及不同被害程度杨树林分利用诱饵法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成虫最远可飞行到2500m处的食物上取食,以在250~550m间较多。诱饵树设在林外低矮植物间的引诱效果为设在林内的31倍。林内诱饵树越高,引诱效果越好。诱饵树根部施入铁灭克240g/m2,在15~21天内对成虫的毒杀效果达640%~867%。利用诱饵树诱集成虫进行人工捕杀,可使林内有虫株率由原来的277%~948%,下降到54%~594%。  相似文献   

2.
利用诱饵树监测两种天牛成虫发生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牛成虫期需要进行补充营养的特性,采用构树为诱饵树引诱桑天牛,棠梨为诱饵树引诱云斑天牛来监测两种天牛成虫发生期。结果表明,桑天牛在山东省沂南县出现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分别在7月上旬、中旬和下旬。云斑天牛在湖北省嘉鱼县分别在4月22-26日,4月26-30日和4月30日-5月4日。  相似文献   

3.
利用天牛成虫期需要进行补充营养的特性,采用构树为诱饵树引诱桑天牛,棠梨为诱饵树引诱云斑天牛来监测两种天牛成虫发生期。结果表明,桑天牛在山东省沂南县出现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分别在7月上旬、中旬和下旬。云斑天牛在湖北省嘉鱼县分别在4月22~26日,4月26~30日和4月30日~5月4日。  相似文献   

4.
苦楝引诱防治星天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苦楝(Melia azedarach)对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成虫具有较强的引诱能力,引诱直线距离可达200m以上,6-7月的诱虫量占整个诱虫期的71.6%,星天牛在苦楝树上的取食、停歇及交配时间每次一般在2-7h之间;诱饵树以设置在通风向阳的林道旁或郁闭度较小林分的林窗中为宜,距寄主植物有一定蹁的林缘更佳。以5种溶剂在常温下浸泡苦楝树叶及嫩枝皮,用其浸提液制成滤纸和木块诱芯,对星天牛成虫进行引诱试验,以甲苯、丙酮、乙醇3种溶剂的效果较好,单头次啃咬诱芯时间达37min46s,且雌虫在诱芯上表现出产卵动作;红外光 谱仪测试及引诱效果分析认为苦楝树中具有活性的引诱成份为醇类和芳香族化合物;林间防治试验表明,在苦楝诱饵树上喷施农药毒杀星天牛时,以8%绿色地雷300倍液为首选,可每25d喷药1次;而用50%甲胺磷300倍液、40%氧化乐果400倍液应每半个月内施药1次为佳。  相似文献   

5.
我省为害杨树的天牛种类主要有云斑天牛和桑天牛两种,其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与虫源树有密切的关系。防治方法主要采用综合治理,诱饵树毒杀成虫以及熏蒸毒签毒杀幼虫,防治的关键在于治理"动期"(成虫)。  相似文献   

6.
云南松饵木、活立木林间引诱松小蠹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7-1999年,在不同试验点的云南松蠹害林分中设置饵木堆、整株饵木和活立木引诱松下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方法对松小蠹均有一定的引诱效果。设置的衰弱木饵木堆诱虫效果明显高于健康木饵木堆;在饵木堆上加置MBXS,(-)APX或(-)APX+YS复合剂,诱虫量不加置这些聚集信息化合物的饵木堆增中4倍以上。试验所用窗式诱捕器以寄主天然化学气味物质为诱饵,对转干期成虫具有较高而稳定的诱捕量,且设置检查方便、价格低廉,适用于梢转干期林间松下蠹诱捕和种群动态监测;活立木上加置(-)APX+YS复合剂,对各时期松小蠹成虫均有一定引诱作用,可用于梢部小蠹种群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松褐天牛引诱剂Mat-1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要成份配制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引诱剂Mat—1号,主要对产卵期的松褐天牛起引诱作用。每个诱捕器在成虫出现期的诱捕量最高可达74.3头,初诱日在5月20日前后,终诱日在9月上旬。在离林缘30m、50m、100m、150m、200m距离引诱到的松褐天牛百分比分别为50%、20.0%~22.7%、12.5%~13.7%、9.1%~10%、4.5%~7.5%,引诱的最远距离为200m  相似文献   

8.
松褐天牛引诱剂Mat—1号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单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要成份配制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经诱剂Mat-1号,主要对产卵期的松褐天牛起引诱作用。每个诱捕器在成虫出现期的诱捕量最高可达74.3头,初诱日在5月20日前后,终诱日在9月上旬。在离林缘30m,50m,100m,150m,200m距离引诱剂的松褐天牛百分比分别为50%,20.0%-22.7%,12.5%-13.7%,9.1%-1%,4.5  相似文献   

9.
1997~1999年,在不同试验点的云南松蠹害林分中设置饵木堆、整株饵木和活立木引诱松小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方法对松小蠹均有一定的引诱效果。设置的衰弱木饵木堆诱虫效果明显高于健康木饵木堆;在饵木堆上加置MBXS,(-)APX或(-)APX+YS复合剂,诱虫量比不加置这些聚集信息化合物的饵木堆增加4倍以上。试验所用窗式诱捕器以寄主天然化学气味物质为诱饵,对转干期成虫具有较高而稳定的诱捕量,且设置检查方便、价格低廉,适用于梢转干期林间松小蠹诱捕和种群动态监测;活立木上加置(-)APX+YS复合剂,对各时期松小蠹成虫均有一定引诱作用,可用于梢部小蠹种群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0.
应用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对内蒙古阿尔山林区落叶松八齿小蠹的年扬飞规律、日扬飞规律、林缘外不同距离以及林内不同高度诱捕器诱集效果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八齿小蠹的成虫发生期从5月中旬开始,到8月底结束,期间有两次明显的扬飞高峰期;成虫活动主要集中在12:00—16:00;聚集信息素对落叶松八齿小蠹的有效引诱距离为200 m左右,在90 m以内引诱效果最佳;林内树干1.5 m处为最佳的诱捕器设置高度。  相似文献   

11.
云斑天牛补充营养习性及与寄主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用多树种混合和单一树种的嫩枝饲养云斑天牛成虫,结果表明:用蔷薇、白蜡饲养的才产卵,较用旱柳、枫杨、1-69杨、白榆饲养的取食量大、寿命长。成虫的取食量、寿命及产卵量与植物体内的含糖量呈正相关。用蔷薇作诱饵树捕杀云斑天牛,经两年试验后,林内有虫株率由原来的94.4%下为17.8%。  相似文献   

12.
饵木喷药防治双条杉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双条杉天牛的危害呈扩散蔓延之势,本文介绍了防治双条杉天牛简便、易行的方法饵木喷药;饵木喷药后对双条杉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毒杀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光肩星天牛成虫发生期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利用诱饵树法预测光肩星天牛成虫发生期进行了研究。光肩星天牛种群发生数量与杨树品种、树龄及天气积分指数有密切关系。露伊莎杨上的卵量分别为I-214杨和I-69杨的2.7倍和14.5倍。I-69杨3年一树上的一为5年生树的8倍。低龄幼虫越冬前的存活率与6-9月份的天气积分指数呈正相关。光肩星天牛种群数量的消长规律,初步认为为5a一个周期。  相似文献   

14.
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引诱桶的制作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引诱桶的制作及其使用方法.并应用聚集信息素对红棕象甲成虫进行田间引诱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每个引诱桶每月引诱成虫21.21头,雌雄性比为1:0.90,其中7月份引诱的成虫数量最多,平均每个引诱桶引诱34.25头,说明了6~8月份是红棕象甲成虫活动出现的一个高峰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聚集信息素对红棕象甲成虫引诱效果差异较大,雨天及低温天气引诱红棕象甲成虫数量明显减少.应用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诱捕红棕象甲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治方法,其操作技术简易,比较容易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枣林中的系统调查与试验研究,明确了枣镰翅小卷蛾(AncylissafivaLiu)成虫趋向其性信息素的行为及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成虫的时辰节律;大面积诱杀对枣林中这种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应用性信息素引诱枣镰翅小卷蛾成虫有两个高峰期,第1个在4:00~6:00,其累计诱杀率为37%~76%,第2个在18:00~22:00,其累计诱杀率为15%左右。性信息素引诱不仅影响成虫的求偶及交配行为,同时也干扰了成虫的取食、扩散与隐蔽情况下的飞行活动。大面积枣林中诱杀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诱杀区与对照区比较,有效卵的减退率为685%~852%。  相似文献   

16.
涂干剂防治杨树天牛成虫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0.5%BL—1和0.25%BL—4涂干剂处理柳树,施药30d后使天牛成虫接触5s,24h死亡率分别是80%~93.2%。施药后33d内平均每株树杀死天牛分别是30.3和39.8头,而同期对照组仅为0.6头。用0.5%BL—6和0.25%BL—8涂干剂处理杨树,施药52d后使天牛成虫在毒环上爬行一次。24h防治效果均达100%,平均每株施药树杀死天牛成虫分别是7.8和7.4头,对照组为0.3头。用凡士林配制涂干剂,防治效果更佳,成本更低。用涂干剂防治杨树天牛施药方法简便,机动灵活,可以处理生长在各种环境的杨、柳、榆等树木,特别适合小级杨树和已经截干处理的诱饵树。  相似文献   

17.
杨干象成虫补充营养及在杨树幼林内的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养皿和养虫笼内放吸附糖酒醋、蜜酒醋及水3种营养液的棉球,观察杨干象成虫取食每种营养液的情况,其结果表明杨干象最喜欢以糖酒醋作补充营养。杨干象在杨树幼林内自虫源地一方的林缘向林内逐渐扩散,幼林边行的虫口密度最高,为整个林分虫口密度的45.2%,自林缘至66m间的虫口密度为整个林分虫口密度的91.0%。  相似文献   

18.
在培养皿和养虫笼内放吸附糖酒醋、蜜酒醋及水3种营养液的棉球,观察杨干象成虫取食每种营养液的情况,其结果表明杨干象最喜欢以糖酒醋作补充营养。杨干象在杨树幼林内自虫源地一方的林缘向林内逐渐扩散,幼林边行的虫口密度最高,为整个林分虫口密度的45.2%,自林缘至66m间的虫口密度为整个林分虫口密度的91.0%。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应用诱捕法,在丽江市玉龙县、华坪县、永胜县云南松林对松褐天牛成虫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引诱试验。结果表明,4月是华坪、永胜两个试验点松褐天牛成虫的始见期,5月为玉龙试验点松褐天牛的始见期,6月为丽江市松褐天牛成虫羽化活动的高峰期,10月为玉龙点松褐天牛成虫活动结束,11月为华坪和永胜点松褐天牛成虫活动结束;在丽江市海拔2 000~2 600m的云南松林内,松褐天牛均有分布,随海拔的上升,松褐天牛的引诱量随之减少;林缘松褐天牛的引诱量明显高于林内;环境温度条件是影响松褐天牛成虫羽化活动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0.
在室内获得当天羽化未交尾活雌成虫制成粗提物,于林内进行了性诱雄成虫试验。当天羽化成虫,5-6时制成粗提物,1FE诱虫2-17头;16-17时所制粗提物几无诱虫作用。成虫羽化后第2天的精提物(5-6时制成)诱虫效果优于当天的。5种方法制成粗提物,以腹末3节经研碎、浸泡诱虫效果为最佳,10FE诱虫达168头。5种溶剂,以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提取物诱虫多。经24-72小时浸泡所获粗提物均有诱虫效果,但以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