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薄壳山核桃果园虫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多种模式6年生薄壳山核桃果园的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果园虫害主要以蛀干害虫天牛和食叶害虫刺蛾为主,其中天牛虫害率高达61.95%,严重受害率为6.46%;薄壳山核桃园中混交林分虫害率高于纯林,且不同混交林分之间虫害程度差异明显,虫害率为57.49%~81.40%。邻近杨树林果园的虫害最为严重,严重受害果树约占43.24%。对严重危害薄壳山核桃果园的2类害虫天牛和刺蛾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2006年,栎窄吉丁虫害在吉林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突发成灾,造成柞树林木大量枯死.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虫害总分布面积1 530 hm2,其中:低虫口面积728 hm2 ,轻度发生面积469 hm2 ,中度发生面积227 hm2 ,重度发生面积106 hm2.根据栎窄吉丁虫害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和柞树立木蓄积查定结果,...  相似文献   

3.
栗山天牛是辉南县柞树天然林重要害虫,2005年发生面积达6 520 hm2。采取虫害木采伐更新和除害处理、黑光灯诱集人工捕杀成虫以及生物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进行应急处置,使栗山天牛发生面积下降到720 hm2,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应急处置目标。  相似文献   

4.
氟铃脲和阿维灭幼脲防治椰心叶甲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椰心叶甲是世界性棕榈科植物危险性检疫害虫,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棕榈科植物苗木的引种而传入的[1.2].据报道,海南省海口市2002年6月发现该虫危害后经调查,全省受害株数3.1万株,发生面积为0.67万hm2;2003年8月受害株数为10万株,发生面积达1.8万hm2;2004年3月受害株数110多万株,发生面积达3.08万hm2,并已扩散到12个县(市、区),造成枯死树10多万株.椰心叶甲主要危害椰子、酒瓶椰子、西谷椰子、大王椰子、亚力山大椰子、华盛顿椰子、槟榔、卡喷特木、油椰、梭椰、棕榈、鱼尾葵、山葵、刺葵、薄葵、散尾葵、大王棕等棕榈科多种重要经济林木及绿化观赏林木.  相似文献   

5.
敌百虫人尿诱杀摹螳秦蜢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摹螳秦蜢又名斑腿蝗,是山核桃主要害虫之一。发生为害期在6~10月,10月下旬开始产卵过冬。它以成蝗群集在山核桃树上嚼食山核桃叶子。严重受害的山核桃林,远看象火烧一样,一片焦黄,山核桃颗粒无收;轻者则仅留有叶脉或叶子垂挂枯死,减少光合作用。1976年在临安县洲头、马哨等乡局部发生,1986年又在临安的马哨、洪  相似文献   

6.
美国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危害美国山核桃的主要虫害的调查,对严重危害美国山核桃生长的5种主要害虫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对浙江省美国山核桃害虫种类及天敌资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浙江省美国山核桃林虫害普遍发生严重,危害美国山核桃的害虫种类较多,共有7目53科142种。其中,危害美国山核林的主要食叶害虫14种、蛀干害虫5种、根部害虫6种、刺吸类害虫6种;浙江省美国山核桃林内天敌昆虫共有6目11科33种,主要以蚜虫及鳞翅目幼虫的捕食类天敌昆虫为主,其中以瓢甲科、步甲科的天敌种类最多,其次为寄蝇科、蚁科及螳螂科。  相似文献   

8.
美国薄壳山核桃虫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美国薄壳山核桃虫害的文献,对薄壳山核桃害虫种类、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据报道薄壳山核桃害虫总计6目34科60种,主要分属于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以食叶害虫种类最丰富,蛀干害虫次之,其他为刺吸类、种实害虫和地下害虫。其中警根瘤蚜、星天牛、山胡桃透翅蛾分别为苗期、幼树期和大树期的主要害虫。提出了薄壳山核桃虫害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建议将"山胡桃透翅蛾"的中文名改为山核桃透翅蛾。  相似文献   

9.
立地条件对山核桃溃疡病发生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国是山核桃的主产区,山核桃溃疡病的发生日趋严重,据调查2002年宁国市危害面积达1·1万hm2,经多年的观察与现场调查发现,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林内土壤、海拔、地形等立地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山核桃投产林林下套种绿肥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增加山核桃投产林林下植被覆盖度、提高林地水土保持效果,增加土壤肥力,2008—2009年开展了山核桃林下套种1年生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红三叶以及紫花苜蓿等5种绿肥,对其生物量、土壤有机质、林下昆虫多样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清耕为对照)。结果表明:(1)林下套种绿肥显著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以1年生黑麦草效果为好,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达到55 000和9 420 kg/hm2,套种白三叶使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3 g/kg;(2)林下套种绿肥有利于增加害虫天敌数量和减少害虫密度,其中主要害虫山核桃蚜虫、山核桃花蕾蛆等害虫密度分别降低了57.14%和36.45%;(3)林下套种绿肥显著提高山核桃产量,套种平均产量为821.55kg/hm2,较对照增加12.46%,套种后果品品质也明显提高;(4)综合评价5种套种绿肥的效果后认为,山核桃林下以套种白三叶、1年生黑麦草和多年生黑麦草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张掖市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有效监控,于2014年4月—2016年10月开展了其种类及发生情况的全面普查,结果表明:张掖市林业有害生物共计87种,其中本土86种(虫害52种,病害20种,有害植物10种,鼠类1种,兔类1种,螨类2种),合计发生面积8.3万hm~2;外来林业有害生物1种,发生面积0.14万hm~2,成灾面积59hm~2。  相似文献   

12.
从2003年至2012年,为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采取样方调查的方法,开展防控技术研究.调查全区病、虫、鼠害发生面积4 400.Ohm2,发生率为17.6%.其中病、虫害各2 000.0 hm2,鼠害400.0 hm2.危害重点是落叶松球蚜危害人工落叶松林,云杉八齿小蠢等5种危害杨桦次生林.防治食叶、蛀干、病害、鼠害危害面积6 666.7 hm2;开展了中华鼢鼠等4种主要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研究,提出了加强监测测报,营造混交林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全国森林病虫鼠害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是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一年,发生总面积为873.81万hm^2,比上年上升9.77%。该文报道了2000年全国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总体情况,并对大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中、南亚热带区域引种栽培的3个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进行系统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优良品种在云南中、南亚热带区域表现良好,丰产性、生态适应性和抗病虫危害性较强,坚果品质优良,营养成分丰富.提出薄壳山核桃在云南省该区域内的适生环境,为该区域大力发展种植抛尼(Pawnee)、卡多(Caddo)、肖尼(Shawnee)3个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调查表明:在永泰县世行项目造林地上幼林病虫害发生面积达203hm2;害虫有蕉艺夜蛾、微红梢斑螟等9种,病害有松枯梢病、赤枯病等5种,以微红梢斑螟和松枯梢病为害较严重;集中成片、速生快长的单纯针叶林是造林地幼林病虫害发生严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安徽省主要山核桃分布区2008年雪后的雌花芽萌动比、树体机械损伤、物候期以及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皖南宁国山核桃分布区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北坡雌花萌动比有所下降;树龄为15~55a的成树,雌花芽萌芽比变异系数小;大雪对该地高海拔地区枝桠密的山核桃单株的机械损伤较大,2年、3年和4年生的幼苗没有受到机械损伤.在该地低海拔处,尤其是在阴坡出现山核桃刻蚜和大面积细菌性溃疡病,在大别山金寨天堂寨山核桃分布区内.北坡雌花芽萌动比随着海拔的升高略有升高;大雪在该地仅使一处样点遭受机械损伤,出现在高海拔区域.在该地除少量的蛀干害虫外,没有见到山核桃刻蚜发生·但有大面积的日灼溃疡斑.在两个调查区,随着海拔的升高.花芽开始萌动日期均有所延迟.经历大雪后·山核桃的雌花芽萌动期比往年推迟了8~10天.宁国山核桃分布区的雌花芽萌动比高于金寨天堂寨分布区的雌花芽萌动比.  相似文献   

17.
板栗低产园改造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试验研究,采用高接换种配置授粉树、微肥"三喷"、间伐降密、结合树体管理、无公害化防治病虫害等综合技术措施,对8~10a生年生低产栗园实施改造,产量由改造前的1245.0kg/hm2和487.5kg/hm2提高到了5461.5kg/hm2和4637.3kg/hm2。增产4216.5kg/hm2和4149.8kg/hm2,增值2.4万元/hm2和2.3万元/hm2,增产率达338.7%和851.2%。  相似文献   

18.
选用优良板栗新品系-2次结实板栗对5年生低产栗园进行多头高接改造,采取造时抹芽摘心,病虫防治,深翻改土,合理修剪等综合技术措施,其嫁接茬成活率达100%,接穗成活率达96%,高接换种后栗园,当年改接当年挂果,每公顷产量第1年达206.25kg,第2年则高达981kg,是原栗园(末改接)的5.1倍,且2次坚果商品价值均较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美国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 1998年 ,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漾濞研究站从浙江引种的美国山核桃林内 ,对金华 1号、绍兴 1号、山站 2号、长林 13号 4个品种的果实发育进行了观测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 ,这 4个品种都具有明显的缓慢生长期、迅速膨大期、硬核期、果仁生长期 4个发育期 ;果实的体积和重量生长速率有 3~ 4次高峰 ,并与各发育期吻合 ;胚在硬核期出现 ,经历 18~ 19天基本定型 ,胚出现果实到采收需经历 5 2~ 5 9天 ,研究为正确制定丰产栽培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气温和降雨量的分析认为 ,美国山核桃为喜热树种 ,漾濞引种的美国山核桃发叶开花时间比浙江早 10天左右 ,果实进入迅速膨大期反而迟 10~ 15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