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冷等离子体技术装备在作物种子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冷等离子体技术对农作物种子进行激活改性而提高品质、产量和抗逆性等特性,描述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设备的技术关键,探讨了冷等离子体技术装备的结构与研制。通过大量室内研究和田间试验,研究开发出一系列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实用技术,分析了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产生的生物效应,初步探讨了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机理及技术推广。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种子激活改性在提高种子活力、促进作物生长的同时,作物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农业应用方面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大葱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对大葱种子进行小于20 s非电离幅射处理,研究该技术对于大葱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功率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明显变化.冷等离子体处理后放置20 d进行发芽试验,当处理功率为240 W时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提高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10.6%和5.2%.冷等离子体处理后放置20 d和放置4d进行发芽试验,大葱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比对照有明显改变,并且具有一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搭建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试验台,应用冷等离子技术对农作物和饲草种子进行处理,寻找出最高发芽率的最佳处理剂量,分析冷等离子体处理对种子发芽及幼苗特性的影响。试验台的数据采集及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试验条件、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等关键参数的监测、控制和采集,为数字智能化种子处理机的研发提供条件,同时为开发可用于规模化生产的种子处理机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搭建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试验台,应用冷等离子技术对农作物和饲草种子进行处理,寻找出最高发芽率的最佳处理剂量,分析冷等离子体处理对种子发芽及幼苗特性的影响。试验台的数据采集及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试验条件、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等关键参数的监测、控制和采集,为数字智能化种子处理机的研发提供条件,同时为开发可用于规模化生产的种子处理机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田间长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对苜蓿种子进行非电离幅射处理,研究该技术对于苜蓿种子萌发和田间长势的影响。利用不同剂量的冷等离子体处理苜蓿种子,经过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种植试验,调查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越冬、返青、株高、分枝数、结荚数等,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经不同剂量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种子发芽指标和田间长势均有明显变化。冷等离子体处理后放置4 d、20 d进行室内发芽试验,当供电功率为20 W时苜蓿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大幅提高,并且具有一致的规律性,处理后放置4 d各项发芽指标均显著高于放置20 d,说明放置时间影响冷等离子体处理效果,随放置时间增加苜蓿种子发芽优势下降。与对照相比,处理后苜蓿种子田间种植越冬性普遍增强,返青期提前,其中供电功率160 W的田间苜蓿株高、分枝数、结荚数提高幅度最大。说明该技术对苜蓿种子室内发芽和田间生长均具有重要影响,在生产上具有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代物理种业工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是优质种子的重要标志,是保证增产的根本内因。传统种子播前处理容易造成土壤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具有很大的弊端和局限性,在实际农业生产上的开发与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这种情形下,物理技术开始在种子处理方法上得到研究与应用。为此,介绍了现代物理种业工程技术及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冷等离子体种子播前处理技术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作物育种新方法,将冷等离子技术真正应用于种子的播前处理;最后,总结了该项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合理化建议,旨在为现代物理种业工程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浅析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生产中,各类作物种子在播种前通常有一个对种子的选择和处理过程,选种和种子处理对其发芽、生长、产量以及果实的营养成分有直接影响。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在农作物播种前利用等离子体发生设备对种子进行处理,使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科技部863农业发展计划项目,是爱辉区近几年重点推广应用项目之一,是使农作物增产的高效技术.该技术是物理农业技术,它是将模拟部分太空环境应用于现代设备来处理种子.在农作物播种前5 ~12天,用等离子体种子机对种子进行处理,水稻育模浸种前5 ~12天处理种子.播种方法与常规方法相同,目前使用的DL-2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是大连博事等离子体有限公司生产的,该机使用起来方便、快捷、节能环保,只需接通电源打开开关,预热10 min后,将种子从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上端进料口倒入,种子靠自由落体通过机器,从机器下部的出料口流出,即可达到处理种子的目的,一般种子需要处理2~3次,就可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的应用与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物理农业技术。它是在农作物播种前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种子进行处理使农作物增产的高新技术,其播种方法与常规相同。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发明是借鉴航天育种中宇宙等离子体射线对种子影响的物理原理,研制成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种子处理机上部安装了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构成的等离子体照射室,下部安装了由多组电感组成的会切交变电磁感应室。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增产效果,分析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要点,论述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一、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简介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物理农业技术,在农作物播种前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种子进行处理使农作物增产,通过等离子体发出的各种能量作用于种子,激发种子的潜能、提高种子的活力、增强种子的健壮度,使种子及作物后续生长的内在潜力得到提升。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明显提高,田间出苗整齐、长势旺盛、根系发达,具有抗旱、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天津市农业机械推广总站承担的中央财政"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通过了由天津市农委农机办组织的结题验收。专家组现场查看了项目示范点技术应用情况,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专家组认为项目引进的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设备能耗低、效率高、操作简单、性能可靠;设备处理后的玉米、水稻和蔬菜等作物长势  相似文献   

13.
DL-2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太空机)是在农作物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使其增产的专用设备,运用于粮食、油料、瓜菜等种子作物.该设备是国内首创的高新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此项技术是借鉴航天育种中宇宙等离子体射线对种子影响的物理作用,采用高压电弧等离子体照射与交变电感结合的结构,种子以自由落体的形式相继通过机器内的等离子体和交变电感区域,接受短时间的光照射,电感作用和臭氧杀菌消毒,激发种子的潜能,增强种子的活力,提高种子健壮度.种子经过处理后,发芽势、发芽率明显提高,作物根系发达、长势旺盛、抗旱、抗病能力增强,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试验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科技部863农业发展计划项目,也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近几年重点推广的农机技术之一。该技术是将模拟部分太空环境的原理应用于现代设备来处理种子,因此经过处理的种子被俗称为"太空种子"。等离子种子处理机机器又称"太空机",是一项见效快、农民易接受的环保型农机化高新技术,在提高种子活力、耐低温干旱、抗倒伏、减轻病害和增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情况。海林市于2008年引进大连博事等离子体有限公司研制的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3台,开始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试验示范推广。通过对水稻、玉米、大豆三种作物及部分经济作物的等离子处理跟踪情况看,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能够使作物增产10%~30%,获得了很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磁场种子处理、电场种子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可用于玉米、大豆、高粱、小麦等作物的种子处理。鞍山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选择大屯中心示范农场,对玉米播前种子处理栽培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磁场种子处理可使玉米增产22%,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可增产18%,电场种子处理可增产9%。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体机种子处理技术,是用物理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的农业高新技术。1999年大连博事等离子体有限公司研发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2000年吉林省农科院开始在不同生态区域进行试验,并通过国家“863”项目组验收。此项技术为国内首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4年经吉林省政府批准,由吉林省农机局组织,以长春市农机发展服务中心、吉林省农科院和大连博事等离子体公司等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吉林省进行了扩大等离子体机种子处理技术试验示范,2005年、2006年扩展到黑龙江、湖北、辽宁等省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技术原理,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优势,得出此项技术是一项实用性强、科技含量高,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新型物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富锦市从省站引进了两台等离子体处理机,在我市向阳川镇、上街基镇、砚山镇等地进行了试验、示范。处理了水稻、玉米和大豆种子。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项重大的突破。这项技术的发明是借鉴航天育种中宇宙射线对种子影响的物理原理,采用高压电弧等离子体辐射与交变电磁场作用相结合,激活了种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磁场种子处理、电场种子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可用于玉米、大豆、高粱、小麦等作物的种子处理.鞍山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选择大屯中心示范农场,对玉米播前种子处理栽培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磁场种子处理可使玉米增产22%,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可增产18%,电场种子处理可增产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