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8年,在辽宁省顺城区和吉林省抚松县分别开展生物食诱剂对大豆田主要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88%棉铃虫利它素食诱剂对黏虫、豆卷叶螟、棉铃虫、大豆食心虫成虫均表现了明显的诱集效果。在辽宁省抚顺市和吉林省抚松市,食诱剂药液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 mL/L混合经条带施药后10 d对大豆田主要鳞翅目害虫防效分别62.95%和69.09%,药后20 d的防效分别为77.88%和80.80%,药后20 d防效高于药后10 d。  相似文献   

2.
矢尖蚧全天均可孵出,白天孵出虫数占69.77~76.98%。90.59%的蚧虫白天爬上柑桔叶片。在光照条件下,雄幼蚧爬行平均15.7小时,雌蚧17.6小时。黑暗能缩短爬行期,提早定居。幼蚧对多种光源均有正趋性,其中黑光灯的诱虫效果优于日光灯。黑光灯加寄主植物诱虫效果优于单独用黑光灯。成熟南瓜是繁殖该蚧的适宜寄主植物。在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上成活率均在90%以上。试验提示,在室内培育矢尖蚧时,通过控制光照诱集,使之直接爬上南瓜,可以减少幼蚧的失散和死亡。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桑螟绿色防控技术,于2018年在四川宁南开展了性诱技术防治桑螟示范,并对诱虫和控害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面积连片使用性诱捕器防治桑螟,叶片受害率较空白对照区明显降低,防效最高可达76.17%,调查期内平均防效略高于农户自防对照。性诱防控区减少了化学农药防治4次。  相似文献   

4.
利用性诱剂干扰交配或诱杀钻蛀性蛾类害虫是果园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发既诱雄蛾也诱雌蛾的新型诱剂近年来颇受关注。本研究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基础上,加入寄主植物挥发物--梨酯、苯乙酮、香叶醇、冬青油和苯乙醇等制成若干配方,在南疆两地(库尔勒与阿克苏地区)梨园中于蛾类害虫发生的早期和中期进行诱捕试验。对苹果蠹蛾诱集结果表明,虽然与仅含性信息素配方相比,添加植物挥发物的配方可诱集到雌蛾,但诱集虫量较少。对梨小食心虫的诱集结果表明,在库尔勒,大部分配方诱到的虫量多于商品诱剂(对照),其中,在性信息素中添加少量植物挥发性物质的配方诱集的虫量总体较多;在阿克苏,所有配方诱集的虫量均多于对照,在性信息素中是否添加植物挥发物质对诱集效果总体上没有影响。对优斑螟的诱集结果表明,仅含2种性信息素物质的配方诱集的虫量最大,与加入少量梨脂的配方接近。果园诱集试验结果说明,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中添加梨脂等多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供试配方诱集雌蛾效果不理想,但对多种混合发生的夜蛾害虫雄性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组分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根系分泌物与作物连作障碍密切相关,为寻求减小作物连作障碍的途径,在轮作(大豆-马铃薯)、固定间作(马铃薯/大豆)和马铃薯连作3种种植模式下,分离鉴定了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的主要组分。结果表明:与轮作处理相比,固定间作和连作处理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种类分别增加了13.79%和17.24%,烷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52.17%和52.60%,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65.41%和14.79%。连作处理马铃薯根系分泌物中鉴定出乙胺、N-乙基吗啉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46%、2.87%和5%,而在轮作和间作处理中均未检测到。与轮作处理相比,间作和连作处理N,N-二乙基乙酰胺相对含量分别高出123.29%和47.95%,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高出23.18%和40.0%,硬脂酸相对含量分别高出27.36%和39.80%。说明大豆-马铃薯轮作可有效降低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因此,生产实践中,可通过大豆-马铃薯轮作克服因某一种马铃薯化感物质累积而造成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噻虫嗪和吡虫啉拌种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噻虫嗪和吡虫啉是具有触杀、内吸和胃毒活性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植食性害虫效果显著,近年来已成为新农药创制领域研究的热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国际公认的毁灭性检疫害虫,以成、幼虫取食茄科植物茎叶、花蕾和叶芽等部位。一般田块减产30%~50%,严重地块达90%以上。目前,我国马铃薯甲虫仅在新疆马铃薯种植区发生,但对其周边省份马铃薯生产构成威胁。本试验选用噻虫嗪和吡虫啉于马铃薯播前进行一次性拌种,探讨出苗90天后的叶片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广茶园绿色防控体系,促进茶产品提档升级,研究了培土措施、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和生物农药茶核·苏云菌悬浮剂、灯诱与性诱等非化学防治措施防治茶尺蠖效果。结果表明,在茶尺蠖化蛹盛期的茶树根际培土6~10 cm,可以阻止茶尺蠖成虫羽化,防效达84.32%;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和生物农药茶核·苏云菌悬浮剂防治茶尺蠖幼虫,10 d防效分别为85.36%和87.39%;灯光诱杀和性引诱剂诱杀茶尺蠖成虫,可控制茶尺蠖的危害,灯光诱杀防效25.37%~32.26%,性引诱剂诱杀防效49.07%~62.09%。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瓦楞纸板诱虫带对梨园越冬害虫与天敌的诱集效果, 探究了瓦楞纸板类型对诱集效果的影响, 并比较了该诱虫带对同一品种不同绑扎部位?相同品种不同树形以及不同品种梨树越冬害虫与天敌的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宽度瓦楞纸诱虫带对害虫的诱集效果无显著差异?瓦楞纸诱虫带不同绑扎部位对天敌诱集效果无显著影响, 但将其扎绑至距离梨树第一分枝处10~20 cm处时, 对梨木虱诱集效果最佳?不同品种梨树间瓦楞纸诱虫带诱集到天敌的数量差异较小, ‘雪花’梨树上诱集到的梨木虱数量显著多于‘南果’梨?不同树形间诱集结果显示, Y字形与纺锤形梨树的瓦楞纸板诱虫带内梨木虱诱集量多于倒伞形梨树诱虫带内诱集量, 但不同树形梨树上瓦楞纸诱虫带内天敌的诱集数量并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为瓦楞纸在果树害虫防治和天敌保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利用性信息素诱蛾防治蔬菜斜纹夜蛾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性息素诱蛾防治蔬菜斜纹夜蛾试验,结果表明,性息素诱蛾性能强,45个诱捕点68d共诱蛾32217头,其中以中围诱虫最多,其次为外围,中心区,以分别占总量的39.31%、32.04%、28.65%;试验区、化防区、对照区株平均虫量分别为0.19头、0.60头、2.43头,平均有虫株率分别为11.4%、27.73%、64.07%,试验区、化防区的防效分别是92.18%、75.31%,试验区比化防区减少2次化学农药的使用,每667m2蔬菜一季可节省防治费用18.67元.  相似文献   

10.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2%氟啶虫胺腈SC对柑桔红蜡蚧的防效较好。使用4 000倍~5 000倍液,药后14d平均防效在66.05%~81.10%;药后21d平均防效在74.51%~86.11%;药后28d平均防效在80.27%~91.73%。随着高效农药杀扑磷因高毒在柑桔上禁用后,防治红蜡蚧可优先选用22%氟啶虫胺腈SC 4 000倍,在若虫孵化高峰期均匀喷雾,能有效控制红蜡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分离自茶卷叶蛾和中华大刀螳僵虫的2株虫生真菌的归属及生防潜力,采用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测定了其对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幼虫的致病力,并初步筛选了其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2株真菌均为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niannulata,分别命名为ICBS918和ICTL911.在1.0×108孢子/mL浓度下,ICBS918和ICTL911对茶卷叶蛾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100%,LT50分别为3.13 d和3.15 d;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5%,LT50分别为3.25 d和3.31 d.接菌后8 d,2菌株对茶卷叶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0.47×105孢子/mL和1.01×105孢子/mL;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2.20×105孢子/mL和1.34×105孢子/mL.2菌株23 ℃下最适生长培养基均为综合马铃薯培养基,最适产孢培养基均为蛋白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在萨氏培养基上,菌株ICBS918和ICTL911分别在24~30 ℃及24 ℃时生长速度最快,在27 ℃和21 ℃时产孢量最大.表明2株环链棒束孢对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幼虫均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菌进行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四种熏蒸剂对辣椒疫霉和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明确不同熏蒸剂对土传病原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毒力,采用密闭熏蒸法测定了4种土壤熏蒸剂氯化苦、棉隆、威百亩、1,3-二氯丙烯的毒力及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复配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氯化苦、棉隆、威百亩、1,3-二氯丙烯对辣椒疫霉的EC50分别为0.12、2.44、8.30、8.45 mg/L; 对南方根结线虫的EC50 分别为1.23、0.22、0.30、0.18 mg/L。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以2:1、1:1、1:2比例复配时对辣椒疫霉的EC50 分别为1.13、0.24、0.14 mg/L;对南方根结线虫的EC50分别为0.19、0.32、0.61 mg/L。结合经济效益和多种病害兼治的原则,推荐使用1,3-二氯丙烯与氯化苦1:1配比,可兼治辣椒疫病和根结线虫病。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致病作用,分别以1×105孢子/mL和1×108孢子/mL浓度的玫烟色棒束孢菌株EBCL03011孢子悬浮液感染小菜蛾幼虫,观察了感病幼虫体表和体内器官组织的病变情况。结果显示,感病虫体颜色由局部浅褐色逐渐变为大面积深褐色,病虫出现缩短、强直等外部形态的变化。组织切片观察显示,接种后4 h,附着于体壁的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入侵;16 h后,小菜蛾内表皮被分解,菌丝段进入血腔。与此同时,被幼虫取食进入消化道的分生孢子也增殖产生菌丝段,以菌丝段突破肠壁细胞,向附近的脂肪体入侵;随着玫烟色棒束孢继续在虫体内增殖,24 h后各组织器官遭到不同程度破坏;48 h后,感病幼虫死亡,虫尸体内的菌丝突破体表,在虫体外形成菌丝层。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入侵小菜蛾有两条途径,第1条为体表途径,第2条为消化道途径。  相似文献   

14.
加州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 (McGregor)对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 (Ugarov et Nikolski)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加州新小绥螨对雌成螨、若螨、卵的选择性捕食系数分别为0.44、1.25和1.35。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28 ℃时捕食能力最强,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若螨和卵的攻击系数分别是0.6279、0.7203和0.7554,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0.81头、28.49头和 40.82粒。在相同温度下,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密度下,寻找效应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28 ℃时寻找效应最高,为0.535。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m=0.520),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研究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具有很好的控制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与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的协同作用,分别用103~108孢子/m L的6个Bt浓度处理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2龄幼虫后,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Bt对其致死、亚致死效应,及亚致死浓度Bt对寄生蜂子代出蜂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106孢子/m L处理组美国白蛾均未能化蛹;而106孢子/m L处理组均能化蛹并羽化,且幼虫发育历期随Bt浓度的增加而延长,平均蛹重在74.92~92.18 mg之间,均高于对照的68.66 mg,但蛹重不呈线性规律变化。当Bt对美国白蛾平均校正死亡率低于17.17%时,幼虫发育历期延迟不明显,但平均蛹重为101.11~124.34 mg,均高于对照;接蜂后能够正常出蜂,出蜂率为33.13%~51.25%,每蛹出蜂量为117.43~143.42头,均显著高于对照。表明用平均校正死亡率低于20%的Bt处理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有利,2种生防措施协同作用存在增效潜力。  相似文献   

16.
建兰胶孢炭疽菌ITS序列分析及其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炭疽病是建兰的重要病害.为建立快速检测该病原菌的方法,以ITSl/ITS4为引物,对15个建兰胶孢炭疽菌的ITS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将测定的序列与炭疽菌属其它种的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特异性引物CFl/CR1,并通过常规和巢式PCR对建兰胶孢炭疽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5个菌株中有13个菌株ITS序列与该菌的模式种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而另外2个菌株相似性则为86%;供试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2个不同的分支;引物CFl/CR1通过常规PCR可从1 ng的建兰胶孢炭疽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到目的条带,而利用引物ITSl/ITS4和CF1/CR1通过巢式PCR可从1 pg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到目的条带,即巢式PCR反应检测灵敏度较常规PCR至少高1 000倍.表明建立的巢式PCR法可从自然感病的建兰叶片组织中检测到胶孢炭疽菌.  相似文献   

17.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是一种世界性恶性杂草。为了确定微生物除草剂候选菌Alternaria amaranthi-3防除反枝苋的潜力,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浓度、露期和水乳剂型对A.ama-ranthi-3菌株致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浓度显著影响菌株的致病力,在48h露期条件下,接种孢子浓度为105个/mL时,菌株水剂对反枝苋幼苗生长抑制率为35.55%;浓度为107个/mL时,生长抑制率达到75.25%。露期对该菌株的致病力也有较大影响,在不保湿条件下,菌株水剂对反枝苋的生长抑制率为26.43%,而保湿48h处理的生长抑制率达到77.96%。Span80∶Tween80=1∶3的复配乳化剂和大豆油制备的水乳剂可显著降低露期对菌株防效的影响和提高菌株的致病力,无露期时,菌株水乳剂对反枝苋的生长抑制率达到88.35%,显著高于水剂;48h露期条件下,菌株水乳剂处理的生长抑制率为90.59%,而菌株水剂处理为77.96%。表明通过剂型的改进菌株Alternaria amaranthi-3能有效防除反枝苋。  相似文献   

18.
药材甲与烟草甲羧酸酯酶和磷酸酯酶毒理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药材甲、烟草甲在某些关键解毒酶毒理学方面的差异,采用终点比色法对其羧酸酯酶和磷酸酯酶的酶活力及酶促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药材甲和烟草甲羧酸酯酶作用底物α-乙酸萘酯的比活力分别为0.28和0.21 mol.min-1.mg-1pro.;酸性磷酸酯酶作用底物对硝基苯基磷酸二钠的比活力分别为1.16和1.13 mol.min-1.mg-1pro.;碱性磷酸酯酶作用底物对硝基苯基磷酸二钠的比活力分别为0.31和0.36 mol.min-1.mg-1pro.。此外,药材甲和烟草甲除酸性磷酸酯酶酶活力无显著差异外,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活力和动力学参数均差异显著。表明2种昆虫对外源性胁迫具有不同的解毒能力。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 of Melia azedarach extract on the activity of NADPH-cytochrome c reductase and cholinesterase was studied in Spodoptera frugiperda. Larvae were fed an artificial diet containing fruit extract and their midgut was used for enzyme determination.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consumption of the extract containing diet resulted in a 31% inhibition of the cholinesterase activity and a 34% activation of the NADPH-cytochrome c reductase activity. In the cockroach Leucophaea maderae, the effect on reductase activity was even more pronounced (43%).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卵寄生真菌产生的几丁质酶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抑制作用,采用分离自黑龙江大豆孢囊线虫孢囊上的菌株CGMCC5328,利用NAG和pNP法测定其几丁质降解酶系和外切酶的活性,分析几丁质酶粗酶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孵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菌株CGMCC5328经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在几丁质酶诱导培养基中培养第4天时其分泌的几丁质降解酶系达酶活高峰,为16.90 U/mL;第6天外切酶达酶活高峰,为0.59 U/mL,之后酶活趋于稳定持续至第14天;几丁质酶分子量分别为79.6、65.6、54.1、42.1和32.9 kDa;其中培养第7天的几丁质酶粗酶原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抑制率为83.17%;第6天菌株CGMCC5328对卵的寄生率为85.10%.表明高效产几丁质酶的卵寄生真菌渐狭蜡蚧菌菌株CGMCC5328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