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以来,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江西、山东、安徽等地的鹅群发生了一种以整个消化道粘膜结痂、溃疡、出血、坏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鹅业造成威胁,后经确诊为副粘病毒感染引起的鹅副粘病毒病。我省今年也有发生,应该对这种新疫病引起高度重视。1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和流行,各种日龄的鹅均有易感性,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不同日龄鹅的发病率30%~100%,平均60%左右,死亡率30%~100%,平均40%左右。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11~15日龄雏鹅为90%以上。随鹅群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  相似文献   

2.
一、小鹅瘟的流行情况小鹅瘟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最早发病为2~5日龄,其死亡率高达95%以上;6~10日龄雏鹅死亡率为70%~90%;11~15日龄死亡率为50%~70%;16~20日龄死亡率为30%~50%;21~30日龄死亡为10%~30%;30日龄以上死亡率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3.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以发生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传染快而死亡率高的一种传染病。一、流行病学本病多发生于4~20日龄的各品种雏鹅和雏番鸭。最早发病的雏鹅一般在2~5日龄;7~10日龄时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90%~100%;11~15日龄死亡率达50%~70%;16~20日龄为30%~50%;21~30日龄为10%~30%;30日龄以上为10%左右。传染源  相似文献   

4.
小鹅瘟     
《饲料博览》2005,(1):55-55
病原: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败血性传染病。3~4日龄,以至15日龄以内的任何品种的雏鹅易发生,30日龄以上的雏鹅很少发病。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愈高。10日龄以内的雏鹅,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5%~100%。  相似文献   

5.
疾病防治篇     
鹅常见的病毒传染病有:鹅副黏病毒、小鹅瘟、鹅(禽)流感、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的常见普通病有:鹅软脚病、痢特灵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鹅副黏病毒病原:鹅副粘病毒病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各日龄鹅都可发生。发病最小的仅为3日龄,最大的为300余日龄。发病率为16%~100%,平均32%,其中15日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以达到100%。症状:主要特点是腹泻。患雏发病初期拉灰白色稀便,病情加重后,粪便呈水样,带暗红、黄色、绿色或墨绿色。患雏精神萎顿,无力,常蹲地,有的单脚时常提起,少食或拒食,体重迅速减轻,但饮水量增加,行动无力。部分…  相似文献   

6.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NGVE)是由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EV)引起的雏鹅(3~30日龄)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渗出性和坏死性肠炎。1 流行特点 本病既可垂直传播也可横向传播。3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其中3日龄以后即开始发病,5日龄开始死亡,10~18日龄死亡达到高峰,30日龄以后死亡基本停止。死亡率25%~75%直至100%,成年鹅感染后无临床症状,自然感染发病或人工感染发病,其死亡高峰期都集中在10~18日龄。2 主要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3~5d,人工感染潜伏期2~3d。自然感染发病症状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2.1最急性 多发…  相似文献   

7.
<正>鹅副粘病毒病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经消化道传染,四季均可发生并多发于20日龄左右雏鹅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5日龄内雏鹅发生此病,死亡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8.
一、小鹅瘟本病为小鹅的急性传染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3~4日龄乃至20日龄左右的雏鹅易发病.发病率:死亡率最高为10日龄的雏鹅.15日龄以上的雏鹅比较缓和,有半数可能自行康复,20日龄以上的很少发病.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病常呈最急性型,病鹅精神沉郁、缩头、步行艰难,常离群独处,继而食欲废绝,严重下痢,一般12~48小时死亡,有时不显现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死亡率达30%~40%,最高死亡率可达70%以上.防治对策:①搞好孵坊和鹅舍消毒,一切用具设备,必须清洗消毒.②出壳雏鹅每羽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病鹅皮下注射1.5毫升.③母鹅注射鹅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鹅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注射,500倍稀释液小鹅滴鼻免疫.④卵黄抗体每羽1毫升,腿部皮下注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淮安市部分养鹅专业户饲养的雏鹅相继发生一种精神沉郁、严重下痢,引起雏鹅大量死亡的传染病,发病多为20日龄以下的雏鹅,15~20日龄为发病高峰,发病日龄越小,病情越严重,有的养鹅专业户雏鹅发病率高达90%左右,死亡率达60%,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经诊断为小鹅瘟并发沙门氏菌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鹅的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病,属烈性传染病,对鹅具有极强的致病力。1.流行情况。从14日龄至13月龄均可发病,发病率一般为10%~80%,死亡率为10%~50%,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越高。2.临床症状。仔鹅发病初  相似文献   

11.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仅发生于鹅与番鸭,其它禽类均不易感染。本病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侵害5—20日龄的雏鹅。10日龄以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70—100%,以后随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20日龄以上较少发病,有些可能自行康复,成年鹅可带毒排毒但不发病。病雏及带毒成年鹅是本  相似文献   

12.
焦旭  毕玉海 《河南农业》2007,(20):18-19
鹅副粘病毒病是1997年以来在我国新发生的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在全国许多省市的鹅群中流行,给鹅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已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主要感染60日龄以下雏鹅,尤以15日龄以下雏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流行于春季和夏季,各个品种的鹅均具有易感性,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的增长,易感性有所下降,为了研究鹅副粘病毒病的致病机理、免疫机理以及特异性的诊断和防治,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在病原的分离与鉴定、流行病学、病理变化的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小鹅瘟和鹅副黏病毒病是以消化道病变为共症的病毒性疾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对10日龄的雏鹅致死率几乎100%。随鹅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鹅康复后带毒且生长受阻。这两种病即可单独发病,也常有混合感染,无特效药物治疗,是危害雏鹅非常严重的传染病,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健康发展。1小鹅瘟本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4~20 d的雏鹅,死亡率95%,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小鹅瘟的临床特征为严重下痢,有时有神经症状,特征性病变为肠道发生渗出性炎症,小肠黏膜因大片坏死脱落和凝固形成栓子堵塞肠腔。本病传播迅速,病  相似文献   

14.
储金保 《当代农业》2010,(23):47-47
小鹅瘟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病鹅及带病鹅群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小鹅瘟在华东地区流行季节为每年12月至次年7月。  相似文献   

15.
<正>该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仅发生于鹅,其他禽类均无易感性。本病主要侵害5~25日龄的雏鹅,10日龄以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5%~100%,以后随日龄增大  相似文献   

16.
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仅发生于鹅,其他禽类均无易感性。本病主要侵害5~25日龄的雏鹅,10日龄以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5%~100%,以后随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的感染是无症状的,但可经卵将病传至下一代。该病在寒冷季节和养殖环境恶劣时发生尤其严重。一、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正>1流行特点雏番鸭会自然发生番鸭细小病毒病,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番鸭的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通过研究发现,3周的雏番鸭发病率为27%~62%,死亡率为22%~43%,超过40日龄的番鸭发病率比较低。病鸭与其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于3~25日龄的雏鹅,个别1个月以上的小鹅也时有发生.雏鹅的日龄愈小,对本病的易感性愈高,成年鹅未发现有自然感染的病例.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感染雏鹅的日龄,以及母鹅群受感染状况和免疫的程度.通常经过1次大流行之后,当年剩下来的鹅都是患病后痊愈或是经过隐性感染的鹅,因而获得了免疫力,这种鹅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具有被动免疫力,能抵抗小鹅瘟病毒的感染而不发病.因此,本病的流行常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1次大流行后的1年或数年中,往往不见或少见发病,但以后又会暴发.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死亡率一般为40%~80%,在新疫区高达90%~100%。该病的传染源是患病雏鹅,主要传播途径是经消化道传染,雏鹅最早发病一般在4~5日龄开始,数日内可波及全群,死亡率一般为70%~95%;10日龄以上雏鹅感染后,死亡率一般不超过60%,20日龄的感染后发病较少。该病的潜伏期3~5  相似文献   

20.
正(续第1期第1 7页)二、鹅副黏病毒病鹅副黏病毒病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消化道症状以及肠道黏膜出现结痂样溃疡为主要特征,对鹅危害较大,常引起大批死亡,尤其是雏鹅死亡率可达95%。本病对各年龄段的鹅都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日龄愈小,发病率、死亡率愈高,2周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