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过程中蛾类的区分李仲惺(浙江温州市病虫测报站,325006)目前,在对稻纵卷叶螟的短期预测预报中,田间赶蛾仍是各地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因为它具有简单方便、直接明了、对发生期、发生量预报准确率高等优点;它还能矫正中、长期预报中所出现的...  相似文献   

2.
刘哲雄 《植物保护》1985,11(4):12-13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原在我县稻区偶有发生,六十年代逐年上升,七十年代大量发生,现已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为此,测报工作者们正在从不同途径探索回归预测式。 笔者用本县病虫测报站15年积累的资料,对稻纵卷叶螟一代幼虫与二代蛾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个回归预测式,现提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稻田搭建尼龙网大棚,进行网内和网外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量对比调查和卵巢解剖,明确了韶关市2008年早稻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虫源性质,二(1)代虫源是外地迁入型,三(2)代属部分本地、部分迁入型,四(3)代为迁出型.从虫源增长指数角度分析指出,迁入期早,三(2)代本地虫源多是稻纵卷叶螟重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上三大害虫之一,常年发生5~6代。其中第一代蛾在4月中、下旬即有始见,但虫量极少,普通年份均未有明显的发生。故该虫全年的主要虫源是来自于第二代的迁入,该代蛾的迁入主峰早的年份可在5月底,迟的年份则可在7月上旬。由于第一代与第二代在发生上缺乏直接的联系,因此第二代的测报上往往就只能依靠逐日田间赶蛾,不能作出提前的预报;无法及时地指导防治,被动性较大,现根据本站1970年至今的有关的测报数据,试运用平稳时间序列法(自回归法)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组成二个预报工具,以对我县稻纵卷叶螟第二代的迁入要素作早期预报,用于指导大田赶蛾等测报工作,试探对迁  相似文献   

5.
黄士荛 《植物保护》1988,14(4):15-17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四(2)代是江淮四至五代区中稻的主害世代,主要蛾源由江岭区迁入。短期测报采用“田间赶蛾法”,费工、且预见性差。本文根据稻纵卷叶螟迁入期的天气特点,挑选与迁入高峰期关系密切的预报因子,用列联表分析法做出四(2)代蛾迁入高峰期的初步中期预报,然后再按降雨过程预报进行订正。与此同时根据随机过程理论,用时间序列分析法进行四(2)代蛾迁入高峰期的长期预测。经过实际检验证明,上述方法的预报准确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多维时间序列分析在稻纵卷叶螟长期预测预报上的试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多维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梅雨三要素作控制因子,对江苏通州市稻纵卷叶螟迁入代的迁入高峰日、高峰日蛾量及迁入代累计蛾量提前1年作预测,3年预测结果准确率很高,为害虫的长期预测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天气等条件下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时间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稻纵卷叶螟测报,通常是利用灯光诱测、田间赶蛾及幼虫残存量调查等作为发生程度和发生期预测的主要依据。但是,近年来随着城乡照明不断改善,利用灯光诱集稻纵卷叶螟效果不断下降。因此,田间赶蛾对准确预报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和发生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种群动态和虫源性质,本文通过田间调查、雌蛾卵巢解剖及风场分析,对2010年江苏仪征市单季稻区第3、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和田间种群的虫源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第3代基本为迁入种群,分别在7月19-22日、26-27日、7月29-8月1日,出现3个明显的迁入峰;第4代为本地繁殖大部分迁出种群,分别在9月4日、7-9日、11日、16-17日、19-21日出现明显的蛾量突减现象.同时对迁飞高度(850 hPa)的高空风向分析表明,在这个区域内的第3代发生期间高空盛行偏南风,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成虫从南方迁入,而第4代发生期间高空盛行偏北风,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成虫向南回迁.第3代发生期间的降雨量、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影响不显著,第3代(主害代)高峰日蛾量与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卵量发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最后讨论了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仪征市发生为害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利用虫情测报灯监测和田间赶蛾调查,对2016—2018年上海宝山区罗泾镇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3年间2017年稻纵卷叶螟田间发生最重,2016年次之,2018年最轻。通过分析灯下和田间种群动态,明确稻纵卷叶螟发生受当地迁入虫量、气候因子和防治技术等因素影响较大,由此提出了预测预报和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1982年开始,应用我省各县级农作物病虫测报站观测数据,经微电脑计算逐步回归建立统计预报模式,逐年应用与更新已迄十年。历年预报对象为我省主要水稻病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纹枯病。内容为主害代虫害发生舫治盛期,高峰虫发生量,病虫流行期及严重度。部分年份还进行  相似文献   

11.
2005-2006年应用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发生期预测的回归模型,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应用验证,应用结果表明:发生程度预报准确率迭100%,第三代和第四代低龄幼虫盛发期预报结果基本吻合;7月上中旬补充迁入的虫量影响预测准确率,异地验证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可作为稻纵卷叶螟预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ée)在淮安市楚州区大发生,发生程度是近20a来最为严重的1a,其中二代轻发生,三代大发生,四代大发生至特大发生。由于各级农业部门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广大农户及时防治,对三代、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比较理想,除个别未防治或防治不力的田块略有损失外,全区因稻纵卷叶螟造成的损失较小。全区累计防治面积约297万亩次,共挽回粮食产量4.25万t。1发生情况1.1二代稻纵卷叶螟本代6月27日灯下始见,前4a在6月份一直未见。本年度在6月份田间赶蛾几乎未见,但7月中旬前后全区普遍出现白叶,不过白叶…  相似文献   

13.
稻纵卷叶螟主害代为害中稻损失测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近些年来,已经由过去的偶发性害虫上升为常发性害虫,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2010年,孝感市稻纵卷叶螟偏重至大发生,市植保站在孝南区新铺镇设置的中稻病虫防治对比展示区中的不防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每年都有一或几代较大量发生,使部分社队频繁地施用化学农药。为进一步查明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的作用,改进化学防治技术,为协调防治提供依据,我们于1975~1980年对稻纵卷叶螟卵、幼虫和蛹各虫态寄生性天敌作了调查。1979年在全县山区、半山区、丘陵和平原设点9个采集饲养。调查区属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江南区岭北亚区,年发生五代,迟发年五代不完整;第一代虫源和第二代的主要虫源为外地迁入,第一代发生量极少。调查从第一代幼虫期开始,至第四或第五代蛹期结束。现将调查的部分结果作一报导,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是浙北桐乡地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本文对浙北桐乡地区2007—2018年的稻纵卷叶螟灯诱和大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了各代次的发生期和发生程度。其中,7月上旬的四(2)代迁入峰是迁入当地的主要虫源,是影响全年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五(3)和六(4)代大田蛾量(y_1和y_2)与四(2)代迁入虫源(灯下蛾量x)具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_1=4.96x+64.08(R2=0.650 7, p=0.001 5)和y_2=8.28x+950(R~2=0.858 7,P=0.000 2)。  相似文献   

16.
六(4)代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适生临界期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7~2011年东台市稻纵卷叶螟各代测报资料的整理、水稻苗情分析及六(4)代稻纵卷叶螟迟发年份的发生特点、滞留比例的重点解剖,结合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纵卷叶螟卵、虫自然存活情况,研究判定出六(4)代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适宜取食生存的临界水稻生育期在水稻破口后20 d左右。稻纵卷叶螟适生临界期的判定,有利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增强防治技术指导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稻纵卷叶螟(Cu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在汉川市稻区大发生,其发生程度是近30年有资料记载最严重的一年。累计防治稻纵卷叶螟55万667m^2次,共挽回水稻损失0.8万t。回顾2003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特别是稻纵卷叶螟第2代和第3代在气象条件迥异的情况下连续大发生的现象,给我们提供了更进一步认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稻纵卷叶螟发生量与生态因素间的数量关系。明确了影响田间成虫数量的主导因素是成虫迁入强度和植株密度;影响卵量的主导因素是成虫数量和叶色;影响幼虫数量的主导因素是卵量和天敌。分别组建了回归方程,这些方程可作为亚模型纳入到稻纵卷叶螟系统模型中进行数量预报,改变过去预报防治“一刀切”的现象。在电子计算机上检验河南各地材料,吻合度为20/25。  相似文献   

19.
我站1978年参加稻纵卷叶螟的全国协作研究和联合测报,按统一要求,连续四年,对稻纵卷叶螟雌蛾进行了系统解剖和调查,初步摸清我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世代与虫源性质,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5—2006年应用稻纵巷叶螟发生程度、发生期预测的回归模型,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应用验证,应用结果表明:发生程度预报准确率达100%,第三代和第四代低龄幼虫盛发期预报结果基本吻合;7月上中旬补充迁入的虫量影响预测准确率。异地验证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可作为稻纵卷叶螟预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