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技术探源用沧海桑田来形容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已为人所熟知。从前面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蚕丝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所占有的领先地位及其重要性。因此探索蚕丝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和发展的动态,在蚕丝溯源上也是有意义的。蚕丝从一开始,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产物。它的发生和发展,使得有关行业在有意无意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成为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一、猪价可以预测吗?关于这个话题,在5年前能回答是可以;在3年前可以回答有点规律;今天只能说,就是预测也只是猜测。当然会有人不赞成这个观点,在这里,我只是想声明一个观点:从这次猪价暴跌再到离奇上涨,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一个关于猪价的预测是有令人信服的依据。当然,这甚至包括一些屠宰企业的内部预测。所以,这些预测(当然也包括我)更多的是感性的发表一些观点而已,或者只能叫猜测。现在,还有一些人在讲"猪周期"。过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蚕丝业,我认为我们这些从业人员应该建立起桑蚕丝绸的系统观点。由于我目力衰退,所以只能把我的意见口述给我的弟弟费孝通听,让他作书面的整理工作。我的意见仅供关心蚕丝业的朋友们作参考。普通所说的蚕丝业实际上包括着:植桑、制种、育蚕、烘茧、缫丝、织绸、印染、  相似文献   

4.
李芳 《中国蚕业》2005,26(4):69-72
蚕丝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是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文明纳入到了世界的文明体系,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化.经考古证实,在我国养蚕业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早在殷商时代养蚕业已经相当发达,到春秋战国时代蚕桑生产已经遍及全国.中国古代社会生产以"男耕女织"、"农桑并举"为特点,所以蚕丝业也就自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它到了近代就更是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可以说中国的蚕丝业是随着中国的整个发展进程而起伏跌荡前进发展的.本文着重探讨中国近现代蚕丝业的发展情况,以期能够对我国今后蚕丝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蚕丝文化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蚕丝的发源地,栽桑养蚕制丝织绸是我国古代对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蚕丝已深深地渗透到历代社会的诸多方面,对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哲学宗教、文化艺术、生产生活等产生过重大影响,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蚕丝文化,成为中华浩瀚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赋予了蚕丝文化新内涵。通过归纳总结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的发展中心区域、发展方向、产品特点3个方面的转变,分析蚕丝文化新内涵产生的条件和内容,认为蚕丝文化新内涵应是一种"创业创新、携手同行,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精神体现。明确和赋予蚕丝文化新内涵,可为蚕桑科技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提升现代蚕桑科技的创新能力。提出以蚕丝文化新内涵丰富与发展传统文化、以多种形式传播蚕丝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促进蚕桑产业发展、以传统蚕丝文化与少数民族蚕丝文化的融合创新形成文化共识的创新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养蚕技术应用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现,栽桑、养蚕和利用蚕丝织造丝绸,是古代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科技、艺术和文化融合而生的瑰宝。中国人对蚕丝的创造性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生活,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解放以来我国养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蜂业》2011,62(7)
2011年第4期《中国蜂业》上旬刊发表了“自备车转地放蜂离我们还有多远”一文提出买车不如租车的观点,我不赞成这种观点。我认为,这种观点陈旧落后,作者仅从单方面算小帐,却不是以长远发展、进步的眼光看问题。从文中可以看出,该蜂友用的是普通车辆,  相似文献   

9.
<正> 陕南秦巴山区,是陕西省蚕茧主产区,产茧量约占全省的90%。特别是安康地区,蚕丝生产已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为振兴经济,出口创汇,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当前,国际国内蚕丝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蚕丝生产由工业发达地区向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较丰富地区转移的趋势更为明显。我们应当抓住蚕丝市场重新分配的契机,发挥秦巴山区气候、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发展蚕业生产,为振兴陕南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就从市场竞争的观点出发,分析陕南秦巴山区发展蚕业生产的机遇、优势与  相似文献   

10.
栽桑养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创造,为中华民族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是华夏民族对外交流的历史文化名片。时至今日,虽然蚕桑产业已从往昔的繁盛弱化为一个小产业,但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借助前人的研究,从夏商时期的古籍看蚕丝业的源远流长,在《诗经》里了解蚕丝业在春秋时期的普及,再通过汉典、唐诗和明清小说《红楼梦》与《镜花缘》分析蚕丝业兴衰的因由和特有的风情。希望这些从浩海的古籍文典中拾取的小片段,可以充盈蚕桑丝绸业曾经的辉煌史实,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中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造福人类的蚕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已被世人公认。然而,对于传世久远的蚕丝业迄今仍未找到源头,蚕丝业的起源成为业界学者一直追踪的课题。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年届七旬的周晦若先生(四川省丝绸工业研究所总工程师)和年方二十的陈建先生(现任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潜心搜集、梳理客观史料的基础上,以生物、文物、神话传说、文化、技术和对外传播等方面的追溯为逻辑起点,粗略勾勒出蚕丝起源的轮廓,著述《蚕丝溯源》,这对于继续研究蚕丝起源,厘清蚕丝业形成机制,诠释中华蚕丝文化得以绵延数千年的缘由以及了解世界蚕丝业的兴起和发展,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本刊将连载《蚕丝溯源》的主要内容,期望以此引导业界年轻学者参与该领域的研究,使21世纪我国蚕丝起源与文化的研究成果能与快速发展的蚕业科学技术交相辉映,共同促进蚕丝产业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栽桑、养蚕和利用蚕丝织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建国后,我国蚕丝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蚕丝生产和出口创汇皆在高速增长.1992年桑蚕茧产量达到64万吨,自1981年以来,平均增长8.5%;丝绸出口创汇将30加亿美元,平均增长12.3%.根据目前生产情况,其发展潜力还很大,但在蚕茧生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不结茧  相似文献   

13.
我国蚕丝业发展主体缺失与缺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代钢 《蚕业科学》2010,36(1):120-125
依据发展主体选择与形成的理论要点,分析研究近30年来我国蚕丝业发展主体的演变形成,认为发展主体缺失与缺陷是蚕丝业管理体制与市场利益机制的矛盾焦点,论证提出了简化经济形式理论争议、稳固蚕丝产业链结构、确认农村养蚕户的发展主体地位、发挥政府的主导和保护作用、完善蚕种生产企业的发展主体功效、构建和谐的发展主体间关系等解决蚕丝业发展主体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正>龚凫羌,宁守容老师:你们好!我是河南省济源市中蜂养殖协会负责人陈玉伟。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间你们第二次在济源义讲中蜂饲养新技术又已过去3年多。你们二次讲授和留下的《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书,促进了济源养蜂业的发展。例如,我地养蜂人员已由过去的千余家发展到现在的三千余家。你们的书原理清楚、技法管用。宁老师还拖着因义讲途中发生车祸的受伤身体,二次来济源义讲,这些都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事。以此献出自  相似文献   

15.
<正>1神话传说探源神话传说,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是普遍流传的。在蚕丝史和蚕丝之源上,有关的神话传说更多,而且为古代史籍广为引用。虽然神话传说与事实之间存在着神秘性和夸大的成分,但多少反映出一定的事实缩影,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因此,神话传说对于我们追溯蚕丝之源来说,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有关蚕丝之源神话传说的记事,广见于各种古  相似文献   

16.
从古代医书记载和现代科技应用两个方面 ,对蚕的养生保健功能进行了探析。通过对蚕的养生功能的阐述 ,从一个侧面来展现蚕丝文化 ,探讨传统蚕丝产业的内在价值 ,努力发掘中国蚕丝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蚕丝学会对四川省蚕丝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四川省蚕丝学会多年来积极支持中国蚕学会的工作,承办中国蚕学会的各种学术活动,为中国蚕丝学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蚕丝学会对以道盛理事长为首的四川省蚕丝学会的领导和会员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相似文献   

18.
蚕桑丝绸产业是蚕丝文化的载体,稳定蚕丝产业,筑牢产业根基,是传承创新蚕丝文化的前提.在当前科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创新思路、稳定蚕桑产业,更好地继承发扬璀璨的中华蚕丝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这里例举江浙的一些做法,并提出几点粗浅认识,以供同行商榷.一是通过强化产业顶层设计、稳定桑园面积和饲养数量、实施...  相似文献   

19.
1引言在世界纺织技术发展史上,中国纺织技术的起源是非常古老的,中国人最早发明了养蚕、缫丝与织绸,是对世界纺织技术一项极为重要的贡献。因此,古代西方称中国为“丝国”。中国作为蚕丝的发源地,蚕文化与丝绸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蚕文化与龙文化一样有着相同悠久的历史,包括中华龙的形象与起源,都与蚕文化有着难以割舍的渊源。中国古代先民在纺织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对相关物理学内容的探索与应用,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总结出许多实用的理论,为推动纺织科技的发展与普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在古代纺织科技中对热学与力学知…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中国蚕丝业面临的形势 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尤其是养蚕技术,曾经广泛向世界传播,从而促进了国际间文化、技术和经济的交流。据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传到朝鲜,秦始皇时传到日本,公元七世纪传到阿拉伯和埃及,十一世纪传到意大利,十五世纪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