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新疆杏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特征,揭示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5个新疆杏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和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检测各样品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对比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其组成与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3种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蔗糖和葡萄糖为主要糖。果实成熟时,果皮中两种主要糖分别占总糖含量的60.7%—79.1%和13.5%—34.7%,果肉中占总糖含量的65.5%—82.4%和8.2%—25.9%,果皮、果肉中果糖的含量相对较低,仅占总糖含量的4.6%—10.6%和6.5%—10.7%。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3种可溶性糖和总糖的含量均明显增加,各种糖的比例也发生明显变化。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不断减少,果皮中葡萄糖占总糖比例从79.4%降至13.5%,果肉中从74.1%降至8.2%;而蔗糖的比例不断增加,果皮中从11.0%增加到79.1%,果肉中从11.0%增加到82.4%,成为成熟果实中最主要的糖。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6种有机酸,包括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和富马酸。成熟果实中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是最主要的有机酸,占总酸含量的94.6%—98.3%。果实发育过程中,苹果酸和草酸呈下降趋势,柠檬酸、奎宁酸和富马酸呈上升趋势,酒石酸无明显变化规律。果实发育前期(幼果期至膨大期),总酸的含量明显增加,而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转色期至完熟期)迅速下降。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尽管苹果酸占主导地位,但各品种在有机酸的积累模式上有明显差异,依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2种模式:由苹果酸和奎宁酸或苹果酸向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3种主要有机酸共积累。果实成熟时,3种共积累酸的比例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库尔勒托拥’(KE)、‘阿克牙勒克’(AK)和‘克孜佳娜丽’(KZ)中,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索格佳娜丽’(SG)中,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苏联2号’(SL)中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的比例相当。果皮和果肉在可溶性糖、有机酸的组成、含量和积累模式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积累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糖的积累模式由葡萄糖积累型向蔗糖积累型转变,有机酸由苹果酸和奎宁酸积累型或苹果酸积累型向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3种酸共积累的模式转变,糖、酸积累模式的转变在新疆杏果实甜度和酸度以及风味品质决定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不同防裂剂处理对壶瓶枣完熟期果肉和果皮中有机酸及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枣果肉和果皮中均可检测到草酸、酒石酸、奎尼酸、苹果酸、莽草酸、柠檬酸、富马酸7种有机酸,不同防裂剂处理的果肉和果皮中有机酸含量差异显著。果肉中,与对照相比,处理3、处理4苹果酸分别增加82.16%,28.08%,柠檬酸分别增加18.57%,62.29%,处理4酒石酸增加70.70%,且差异显著;果皮中,与对照相比,处理2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含量分别降低25.15%,31.42%,30.19%,且差异显著;果肉中Vc含量差异不显著,果皮中Vc含量显著降低。防裂剂Ⅲ和Ⅳ对枣果肉和果皮中有机酸和Vc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滑皮金柑是融安金柑的实生变异品种,为探明其品质特性,本研究以融安金柑为对照,比较二者果实外观、风味和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滑皮金柑单果质量、纵横径、果皮油胞数和色泽CCI值均显著低于融安金柑。滑皮金柑果实剪切力较低,其他质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糖酸含量分析表明:滑皮金柑果皮和果肉中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融安金柑;滑皮金柑果皮中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乙酸、马来酸和富马酸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在果肉中,滑皮金柑的柠檬酸和丁二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酒石酸、草酸、乙酸、马来酸、富马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此外,滑皮金柑果皮和果肉中VC含量相对较低,但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同时滑皮金柑中积累了更多香豆酸和阿魏酸,总酚酸含量也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以‘蜜脆’苹果果实为研究材料,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蜜脆’苹果果皮、果肉中的香气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并结合标准物质对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果皮与果肉香气成分的差异;最后通过计算香气值确定‘蜜脆’苹果果皮和果肉的主要呈香物质,为‘蜜脆’苹果品质评价以及研究苹果香气物质合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蜜脆’苹果果皮、果肉中共检测到42种香气物质,包括20种酯类、9种醇类、4种醛类、4种酸类、2种萜类、3种含苯环类物质。果皮、果肉中香气成分种类和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果皮以酯类、醛类、醇类物质为主,果肉以醇类物质为主。支链酯类物质(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2-甲基丁酯和2-甲基丁酸丁酯等)在果皮中的质量分数均高于果肉;2-甲基丁酸丁酯、辛酸丁酯、辛酸3-甲基丁酯、辛酸己酯和癸酸丁酯是果皮中特有的酯类香气物质。此外,果皮和果肉中醇类物质的质量分数最高,其次为酯类物质,但果皮和果肉中香气贡献值最高均为酯类物质。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等9种酯类物质为‘蜜脆’果皮和果肉共有的主要呈香物质,其中2-甲基丁酸乙酯在果皮和果肉中香气贡献值最高,其次为丁酸乙酯。根据香气物质的组成和质量分数,可将‘蜜脆’苹果归于‘酯香型’苹果的‘乙醇酯型’品种。  相似文献   

5.
不同授粉组合对‘富士’和‘新红星’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授粉品种对苹果品质和香气物质成分差异的影响,为高效授粉树的选育和苹果品质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育高效授粉树‘红菱’‘红锦’‘红雾’的花粉,在‘富士’(Malus domestica‘Fuji’)、‘新红星’(M.domestica‘Starkrimson’)铃铛花期进行授粉,以授‘嘎拉’(M.domestica‘Gala’)花粉的果实为对照,对果实发育期间总类黄酮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在果实成熟时测定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含量等品质指标及香气物质成分。【结果】不同的授粉品种条件下,‘富士’和‘新红星’苹果除可滴定酸外的各项品质指标均高于对照。‘富士’苹果经‘红菱’授粉后,其果形指数、硬度、花色苷、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分别为对照的1.12、1.15、1.28、1.12倍。‘新红星’苹果经‘红雾’授粉后,其单果重、果形指数、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提高,分别为对照的1.22、1.12、2.48、1.10、1.11倍,其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仅为对照的75%。在果实发育的整个生长期内,不同授粉品种处理的‘富士’和‘新红星’苹果总类黄酮含量均高于对照,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花后160 d,‘富士’经‘红菱’‘红锦’‘红雾’花粉授粉后,果实内总类黄酮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长19.63%、28.72%、13.97%,‘新红星’在花后120 d分别增长14.18%、15.26%、4.24%,差异显著。‘红菱’‘红雾’‘红锦’和对照授粉处理的‘富士’和‘新红星’苹果总酯类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0.20%、52.03%、42.68%、45.10%和71.08%、68.85%、71.83%、66.03%,‘红菱’授粉后‘富士’‘新红星’果实总酯类挥发性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其中2-甲基丁酸乙酯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14和203.91倍。‘富士’苹果中,‘红菱’‘红雾’‘红锦’授粉处理的果实乙酸-2-甲基丁酯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73、1.07、1.36倍;其己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09、1.12、1.29倍和1.50、0.77、1.30倍。而在‘新红星’苹果中,经‘红菱’‘红雾’‘红锦’授粉后,乙酸-2-甲基丁酯和己酸乙酯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82、1.27、0.93倍和2.57、1.15、0.27倍;乙酸丁酯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7.83、3.48、3.30倍。此外,‘富士’和‘新红星’苹果经‘红菱’授粉后,其烃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主要表现为法呢烯的增多。【结论】高效授粉树能显著提高‘富士’和‘新红星’苹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并且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授粉组合对‘富士’和‘新红星’苹果品质影响差异较大,经‘红菱’授粉,‘富士’和‘新红星’苹果品质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138份草莓育种中间品系和24份主栽品种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果实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研究草莓果实有机酸积累动态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草莓果实柠檬酸占比59%以上,最高达99.33%,总酸和柠檬酸含量呈正态分布。成熟果实柠檬酸含量为6.70—62.64 mg∕g FW,苹果酸含量为0.19—10.29 mg∕g FW,栽培品种有机酸变异范围小于育种品系。柠檬酸含量最高的品系是L277#(‘章姬’和‘甜查理’杂交后代),含量最高的品种是‘Mariguette’;苹果酸含量最高的资源分别是PE8(‘甜查理’和黄毛草莓远缘杂交后代)和‘申阳’。不同基因型草莓果实中有机酸变化范围不同,表明环境对不同基因型资源有机酸积累影响程度不同。通过分析9份资源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积累情况,发现总酸和柠檬酸含量从绿果到成熟期多呈下降趋势,有稳定持续下降、先降至转色期再回升、以及先升至白果期后下降等多种模式。苹果酸动态积累模式则更为多样,5个品系成熟期苹果酸含量均高于绿果期。该研究可为多种风味草莓新品种选育及果实品质调控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苹果果实中糖、酸和花青苷的组分及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红星’、‘粉红女士’、‘澳洲青萍’和‘金冠’为材料,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成熟期不同色泽类型果实中糖、酸和花青苷组分及含量,分析不同色泽类型苹果果实中可溶性糖、有机酸和花青苷组成及含量差异。成熟期苹果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二磷酸尿甘半乳糖(UDP-半乳糖)和山梨醇组成,其中果糖含量最高,其次为蔗糖和葡萄糖;不同品种的果糖百分含量相对稳定,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较大,其所占百分比变异系数分别为32.03%和35.46%;4个苹果品种的果实中,苹果酸含量最高,平均为85.58%,柠檬酸的含量次之,为9.89%,所占百分比变异系数为90.52%,乙酸的含量较低;苹果果皮中含量最多的花青苷为cy-3-gal,占95.36%~98.73%;其次为cy-3-ara,占比2.58%,但所占百分比变异系数高达58.53%;cy-3-gul含量最低,仅在红色品种‘新红星’和‘粉红女士’中被检测到。由此,黄色品种‘金冠’属于高果糖类型,绿色品种‘澳洲青苹’属于低果糖类型;4个苹果品种积累较多的糖分是果糖和蔗糖,属于果糖/蔗糖积累型;蔗糖、葡萄糖、柠檬酸和cy-3-ara可作为区分4个品种差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对6年生‘富士’苹果秋季技展下土施20 g(15%)多效唑,其果皮、果肉、果心各部中N,P,K,Ca,Mg,B,Mn 含量均比对照增加5.8%~57.8%(除果心部 N 含量降低6%);果肉中脯氨酸、蛋氨酸、丙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也显著增加。无论是刚采收的或是经5个月普通冷藏后的,其硬度、可滴定酸、总糖、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均显著高于对照。对果实采后的贮藏特性观察表明,处理果的耐藏性和抗逆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2个杏新品种‘鲁杏3号’、‘鲁杏4号’成熟期果肉中糖酸和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鲁杏4号’果实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金太阳’,‘鲁杏3号’果实的总糖含量低于对照。‘鲁杏3号’和‘鲁杏4号’果实的总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金太阳’。2个杏新品种果实香气物质种类与对照‘金太阳’相同,均为25种,但‘鲁杏4号’果实香气物质总含量高于对照,‘鲁杏3号’果实香气物质总含量低于对照。综合分析认为‘鲁杏4号’果实糖酸、香气风味品质优于对照‘金太阳’。  相似文献   

10.
以5年生盆栽枳砧山下红温州蜜柑为试材,于2012年7月5日~11月15日进行控水试验,研究40%土壤水分胁迫对蜜柑叶片叶绿素、淀粉及果皮糖、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水分胁迫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显著减少;叶片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处理130 d时仅为对照的62.31%;果皮中蔗糖、葡萄糖与果糖及总糖的含量较对照升高,处理40~100 d表现明显;果皮中柠檬酸与苹果酸两种有机酸显著积累,总有机酸含量升高,但奎宁酸变化不大;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柑橘果皮糖酸比。  相似文献   

11.
不同酸度欧李果实有机酸积累特性与相关代谢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欧李品种果实中主要有机酸积累特性及相关酶活性。【方法】以6年生欧李品种‘农大3号’和‘农大4号’为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并测定苹果酸和柠檬酸相关酶活性。【结果】两个品种果实中苹果酸和柠檬酸主要在果实发育后期积累,品种间积累速率存在较大差异。果实发育前期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较高,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相对较低,使苹果酸仅少量积累;果实发育后期NADP-ME活性迅速下降,而NAD-MDH活性和PEPC活性开始上升,促进了苹果酸大量积累;果实成熟时NADP-ME活性突然升高,而NAD-MDH活性和PEPC活性开始下降,促使苹果酸降解。果实成熟前(花后18-19周)‘农大4号’NAD-MDH活性显著高于‘农大3号’、而NADP-ME活性低于‘农大3号’,导致成熟时前者苹果酸含量高于后者。花后17-19周‘农大3号’柠檬酸合成酶(CS)活性高于‘农大4号’,成熟时柠檬酸含量也高于后者。【结论】果实发育后期是苹果酸和柠檬酸积累的关键时期,苹果酸的积累差异主要由NAD-MDH活性和NADP-ME活性协同变化引起,柠檬酸积累差异主要受CS活性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的风味物质和风味品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目的】分析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研究其风味品质的形成因子,旨在为中早熟苹果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制定中早熟苹果品种选育评价标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5个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挥发性成分、糖酸组分等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5种中早熟苹果果实共检测到醇类、醛类与酯类等40种挥发性成分,其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2)皇家嘎拉、茂利元帅、美国8号、美隆与秋口红分别含有11、9、11、7、7种特征香气成分,它们具有不同的嗅感气味;(3)5个参试品种均检测到3种糖与6种有机酸组分,其中糖组分主要为果糖,其次为葡萄糖、蔗糖,有机酸组分主要为苹果酸,其次为琥珀酸、草酸、乙酸、柠檬酸、酒石酸,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但糖酸种类不存在品种间的差异;(4)果糖、葡萄糖、蔗糖共同影响了5种苹果的甜味味感,苹果酸影响了其酸味味感;不同中早熟苹果品种糖总量、糖总量/苹果酸含量及味感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味感评价的差异性与糖酸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特征香气成分在5个品种间存在差异,它们的气味是形成5种苹果各自果实香味的基本元素,3种糖组分与苹果酸是影响5种苹果甜味与酸味味感的因子,3种糖组分的总含量,以及糖总量与苹果酸含量的比值可以作为5种中早熟苹果味感品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丛、半高丛和矮丛越橘品种果实糖酸含量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探讨果实糖积累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关系,为越橘糖酸代谢机理和品质调控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5个越橘品种(高丛越橘:‘斯巴坦’、‘泽西’,半高丛越橘:‘北村’、‘北蓝’,矮丛越橘:‘美登’)不同发育阶段果实的糖酸组分和叶片中糖组分进行测定。【结果】供试的5个越橘品种成熟果实总糖平均含量为102.04 mg•g-1 FW,其中‘斯巴坦’含量最高,‘北村’最低。葡萄糖和果糖占总糖含量的97.90%—99.47%,二者含量比值1﹕1,均随果实发育呈迅速增加趋势,蔗糖和山梨醇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很低并随果实发育降低,在成熟果实中含量极微。供试高丛和半高丛越橘成熟果实总酸平均含量为7.10 mg•g-1 FW,柠檬酸是主要有机酸,占总酸含量的76.94%,随果实发育先上升后下降,奎宁酸和苹果酸在幼果期占较大比重,随果实成熟含量下降。供试矮丛越橘品种‘美登’和半高丛越橘品种‘北村’酸组成及变化趋势相似,即奎宁酸是成熟果实的主要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种,且随果实发育持续下降,其次是柠檬酸和酒石酸。叶片中山梨醇占叶片总糖含量的67.28%,花后42 d(成熟前15 d)达到最高值,之后迅速降低。【结论】矮丛越橘品种‘美登’和半高丛越橘品种‘北村’有机酸构成特点区别于供试的高丛品种和半高丛品种‘北蓝’;山梨醇是越橘碳水化合物积累的主要形式;越橘成熟前15 d是果实膨大、糖分积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新疆库尔勒市、阿克苏市和甘肃酒泉市3个地区库尔勒香梨果实生育期糖酸含量的差异,研究果实生育期的品质变化规律,为香梨的品质调控和合理采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花后100~150 d(2次膨大期和成熟期)的库尔勒香梨果实,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和总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糖、葡萄糖、蔗糖3种糖和苹果...  相似文献   

15.
16个苹果品种非浓缩还原汁的理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16种苹果非浓缩还原汁(not from concentrate,NFC)果汁的8项理化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明确指标间的关系,以简化NFC果汁品质的评价指标。此外,利用多元数据处理对不同品种苹果NFC果汁进行归类,以找到NFC果汁生产中制汁和智能复配的替代品种,为NFC果汁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6个苹果品种为试材,经榨汁、灭酶、巴杀、热灌装等单元操作制备NFC果汁。通过测定16种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表观黏度、浊度、总酚含量及色泽品质(L*a*b*、C*、h°)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此外,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聚类分析(CA)多元数据处理方法,对16种果汁的理化指标数据矩阵进行分析,获得16个苹果品种的综合品质分类。【结果】16种苹果汁的各项理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新世界’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浊度最高,分别为15.7 °Brix和3 720 NTU;‘澳洲青苹’的pH最低,为2.74;‘红玉’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9.6 g·L-1(苹果酸当量);‘秦艳’的固酸比最高,为39.24;‘元帅’‘恩派’‘桔苹’都表现出最高的表观黏度,均为3.75 mPa·s;‘富士’的总酚含量最高,为775.94 mg·L-1(没食子酸当量)。果汁pH与固酸比(R2=0.844)、浊度与L*值(R2=0.96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pH与可滴定酸含量(R2=-0.896)、固酸比与可滴定酸含量(R2=-0.918)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PCA、LDA和CA的分类结果完全一致,16个品种的NFC苹果汁可分为3大类,同一大类中各品种之间不同理化指标差异较小,品质、色泽十分接近,可作为NFC果汁生产和智能复配的可替代品种。【结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色值、表观黏度、总酚含量5项理化指标,可全面反映NFC果汁的品质。在果汁品质分类中,‘玉华早富’和‘乔纳金’归为一类,‘新世界’和‘秦冠’归为一类,‘新红星’‘富士’‘桔苹’‘自由’‘秦艳’‘澳洲青苹’、‘秋香’‘粉红女士’‘元帅’‘恩派’‘凉香’‘红玉’归为一类,同一类别中NFC果汁品质接近,可作为制汁和智能复配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机酸是猕猴桃风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测定猕猴桃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变化为研究其风味形成及有机酸代谢途径提供基础。以分属2 个栽培种的12 个猕猴桃品种资源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果实的有机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2 个猕猴桃品种果实中的总酸含量差别较大,其范围是21.207~42.708 mg/(g· FW);其中中华猕猴桃总酸含量均值[33.030 mg/(g· FW)]要高于美味猕猴桃[27.665 mg/(g· FW)]。12 个猕猴桃果实中主要组分为奎宁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0.000~15.559、5.103~26.426、4.173~9.843 mg/(g· FW)。猕猴桃中的有机酸组分和含量既有共性特征又有特异性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茬土对相同砧木不同苹果品种幼苗的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缓解苹果重茬障碍的品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苹果常用砧木‘平邑甜茶’(M. hupehensis)为基砧,嫁接5种不同苹果品种(‘烟富3号’‘红将军’‘富士2001’‘宫崎短枝富士’(以下简称‘宫崎’)‘首富1号’),使用重茬土进行盆栽试验,以重茬土蒸汽消毒后种植的相同幼苗为各重茬土的对照,测定苹果幼苗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动态变化及叶片荧光参数。【结果】重茬土对同一砧木不同苹果品种幼苗株高、径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荧光参数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消毒土(对照)种植的植株相比,‘富士2001’‘宫崎’幼苗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其他品种的生长量差异显著;重茬土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7—9月均低于对照,‘富士2001’比对照分别降低了40.24%、20.96%、18.16%,与对照差距逐渐变小,‘烟富3号’‘红将军’‘宫崎’和‘首富1号’与对照相比差距较大。各品种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8月和9月,‘富士2001’和‘宫崎’POD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分别比对照平均降低了3.02%和5.76%,‘烟富3号’‘红将军’和‘首富1号’从7—9月的P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在8月,重茬土的‘宫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比对照高27.21%,差异显著;其他均显著低于对照。‘烟富3号’和‘红将军’的Pn从6—9月均显著低于对照,‘首富1号’5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他差异不显著。‘富士2001’和‘宫崎’的荧光参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烟富3号’‘红将军’和‘首富1号’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高于对照。【结论】重茬土对相同砧木不同苹果品种幼苗生理指标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富士2001’‘宫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重茬障碍的影响,‘烟富3号’‘红将军’和‘首富1号’在保护自身方面表现较弱,受重茬障碍的影响大于‘富士2001’和‘宫崎’。在苹果老果园更新中,‘富士2001’和‘宫崎’可以作为首选苹果品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冠苹果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和不同成熟阶段的区分,为判断其适宜采收期、实现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Vc)、硬度等品质指标;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实挥发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果实糖酸组分。【结果】金冠果实发育后期单果重、TSS、可溶性糖、糖酸比、酯类成分、糖组分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Vc、硬度和除苹果酸外的酸组分呈下降趋势,醇、醛类成分和苹果酸呈先升后降趋势;除花后182—189 d TSS和硬度有较大增幅和降幅外,品质指标在花后168 d后趋于平稳变化,以乙酸酯、丁酸酯为主的酯类和C6醛类自花后161 d开始呈快速上升和下降,醇类在花后161—168 d快速升高,花后168 d后快速降低,糖组分花后168 d开始稳定上升,苹果酸花后161 d开始大幅下降。主成分分析表明,测试指标与成熟进程均表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结论】金冠果实品质指标和糖组分的主要变化期在花后168 d之前,挥发性酯、醛、醇类成分及苹果酸的主要变化期在花后161 d之后;可初步将其发育后期区分为未成熟(花后140—147 d)、早期成熟(花后154—161 d)和成熟(花后168—189 d)3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