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郭帅  赵宏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80-19382
植被演替理论是指导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基础理论。对植被演替理论的发展、在生态恢复中的重要地位和实践应用、植被演替的研究方法及趋势进行了综述,旨在启发恢复生态学领域植被演替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作者认为 :恢复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一门学科 ,它是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重要理论基础 .就森林植被而言 ,它主要研究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因、特征、恢复可行性评价、恢复技术、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学过程、恢复过程中的生物安全以及恢复理论 .其具体理论包括 :植被的发生与气候及气候的变迁耦合或生物的发生与环境耦合理论、植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理论、生态演替理论和作为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理论等 .从国内大量的生态恢复重建实践来看 ,森林植被的恢复重建研究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注重探讨森林植被退化的进化与历史决定因素、注意研究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在恢复中的生态学过程、重视森林植被恢复重建中的生物安全问题以及大尺度的森林植被恢复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3.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途径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流域生态系统过程管理、时空尺度变化、流域生态系统的演替、土地与水资源的规划和模拟以及流域生态经济综合管理5个方面提出了流域生态系统的管理途径。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适应性动态演变机制模型、分布式多尺度过程模拟模型、基于土地使用分类的流域生态经济优化模型、流域资源流动与价值传递模型和基于多智能体的流域适应性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4.
对生态演替理论的理解不仅有助于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而且还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理论基础。对有关生态演替的项极群落学说、Gaus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生态演替螺旋式上升理论、资源比例假说、变化镶嵌体稳态学说等理论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各学说(假说)的主要特征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南的干旱河谷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植被恢复/重建难度极大。概略介绍了干旱河谷气候、地质、土壤和植被特点,回顾和评述了植物个体、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等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并结合植被恢复的现状,提出了干旱河谷植被生态学研究应关注植被演替及退化机制、从植物功能属性为视角了解生态学过程和推演植物在不同尺度的适应机制、自然灾害对植被的影响、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等几点期望。  相似文献   

6.
森林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多样的生态功能。森林土壤种子库作为潜在的植物群落,是森林未来地上植被发生的源泉。土壤种子库研究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有助于对植被更新和植被演替动态的了解,对于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森林土壤种子库有其基本的方法和体系。详细介绍了目前最常用的几种森林土壤种子库取样方法、取样时间以及种类鉴定,为开展对森林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谢永  许宁  卓馨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5):927-930
矿区废渣地植被破坏转换成荒漠化的过程符合生态阙值特征.植被稳态和荒漠稳态之间的转换存在稳态阈值、稳态恢复力和稳态极限,形成了影响稳态恢复因子和稳态转换的动力.通过对植被稳态和荒漠稳态的生境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影响这两种稳态恢复力的因素,同时对稳态转换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植被稳态向荒漠稳态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乌珠穆沁典型草原栗钙土层厚度模型及区域植被退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珠穆沁典型草原退化与荒漠化的实质是草原栗钙土逐渐被风蚀的结果,风蚀过程使栗钙土层厚度及营养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本研究将乌珠穆沁典型草原400 km2 不同地形、植被的草原作为试验区,利用GIS、RS、GPS技术,研究栗钙土层结构与植被空间分布的关系,建立典型草原栗钙土层厚度模型,并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典型草原区域植被退化程度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典型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林(草)生态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作用机理,提出生态退化和治理的因子触发-响应机制模型,为黄土高原植被修复和生态重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生态恢复的相关原则、方法与理论,结合近年来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退化形成与治理的因子触发-响应机制模型,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系统与干扰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生态退化机理,并对该模型进行初步验证。【结果】通过构建黄土高原生态退化的因子触发-响应机制模型,认为黄土高原本身维持生态系统自我发展的主导力脆弱,系统演变过程受干扰因子作用而偏离生态演替顶级的趋势提前。严重退化的黄土高原生态系统通过适时、适宜的人为设计,可使治理措施与生态系统产生良性触发,促进植被的正向演替,将生态系统导入良性循环。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措施总体上使该地区生态系统处于良性触发态势,明显提高了地表植被覆盖度,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生物多样性。但良性触发的主导因子是封山禁牧,人工造林短期内由于耗竭土壤水分、生物多样性低等原因而处于恶性触发态。【结论】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应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干扰因子"的响应机制,使治理措施与生态系统产生良性触发,充分发挥封山禁牧的良性触发作用,以修复退化的生态环境、减小人工造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草原是中国第一大生态系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过渡的利用和水土开发,使得中国草原严重退化,草原鼠害及沙尘暴频发。2000年以后,国家先后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以遏制天然草原退化,恢复草原生态结构和功能。但在中国草原的管理和保护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现行政策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草原可持续管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传统森林经营以来自古典自由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有缺陷的假设为前提,使其生态的合理性受到质疑。从长期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上来讲,森林的经营应该是在寻求生态合理性的基础上来追求经济的合理性。这就需要指导森林经营实践的森林经理学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进行发展和创新。迅猛发展的现代生态科学为发展和创新寻求生态合理性的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奠定了基础。干扰生态学的发展将自然干扰体制与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持联系在一起,为森林经营提供了生态合理性的理论模型。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不仅为森林经营提供了合适的等级系统,而且为森林经营的生态合理性提供了在景观水平上规划的依据。而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则为森林经理学服务于以森林资源总量增长优先的中国林业发展提供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计量等方法对已有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近50年园林生态学科领域科研发展经过了起步探索(1962-1981)、缓慢发展(1982-2001)、快速发展(2002-2011)3个时期,园林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于20世纪90年代末初见端倪,作为一门新兴独立的应用生态学分支学科于21世纪初已基本形成.中国园林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包括园林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问题、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问题以及园林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问题.当代园林生态研究主要有生态效益研究、生物与环境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研究、生态规划与生态管理研究4个方面,目前园林生态学研究主要侧重生物与环境研究和生态效益研究,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占总体研究成果的76.3%.不同研究方面也有各自的侧重点,如生物与环境研究侧重对植物的研究,生态效益研究侧重净化环境、水土保持和防灾减灾,生态规划与生态管理研究则侧重生态规划与设计.对四个研究方面的论文主题词检索和高频主题关键词的分布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的热点有多样性、群落、水土保持、防灾避险、净化环境、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对CNKI中4个研究方面成果中获基金资助项目论文进行统计(不排重),总体成果中基金项目论文所占比重为10.8%,国家和地方基金是园林生态学科研基金资助的主要来源,基金论文比例之和达到85.4%,且国家和地方基金资助论文较多的是“生态与环境研究”和“生态效益研究”,合计占基金论文79.1%.SCI-E中收录的文献基金论文率为47.1%,是CNK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基金论文率的4.3倍,且国际基金是基金论文的主要资助来源之一,说明中国园林生态学领域部分科研成果得到国际学界关注.基于CNKI相关主题词统计,“园林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只有“景观生态学”的1%,“城市生态学”的8.3%,“园林生态学”学科系统理论研究在相关生态学科研究中所占比重很低,其理论和方法研究还较薄弱.今后在进一步完善学科理论体系、持续开展生态效益和园林植物研究的同时,为更好地研究和解决人-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问题,提供更多的科学理论支撑,还需拓展交叉生态心理学或环境心理学等其他相关理论,更多地关注人与环境互相作用关系以及生态规划与生态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既使环境更好地满足人的行为需求,也使人认识到改变一些行为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3.
根据藏北那曲高寒草地的生产力、季节放牧重要性、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环境敏感性,构建了基于草地亚类的功能分区模型,从空间上将高寒草地划分为适度生产功能区、减畜恢复功能区和禁牧封育功能区,据此构建了基于高寒草地功能分区的分级生态补偿模式,设计了高寒草地生态补偿的组织管理体系及流程、生态补偿的损益评估机制和约束奖惩机制; 提出了针对不同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方案。根据藏北那曲高寒草地功能分区结果和不同功能区生态补偿内容和目标,确定生态补偿周期为5a,核算出适度生产功能区、减畜恢复功能区和禁牧封育保护功能区分别需要补偿资金19.4亿元、15.77亿元和0.6亿元,每年分别需补偿资金3.88亿元、3.16亿元和0.12亿元,5a全区共需补偿资金35.77亿元,年需7.16亿元。通过对高寒草地的功能分区分级生态补偿,对提高高寒草地的生态保护能力,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促进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there have bee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on grassland ecology in China, involving the classic ecology concepts or theories and the applicable ecological principles of grassland conservation or manageme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progres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Research on grassland species adaptation and resistanc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foraging behavior, and bio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ability. (2) Research on managed grassland ecosystems (grassland grazing ecology) including grazing effects on grassland ecosystem function and foraging behavior by large herbivores. (3)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grassland processes and functioning. (4) Applied research on grassland restoration and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s such a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restoration of ecosystem function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re have been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grassland ecology, including the functions of ecosystem biodiversity, the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mechanisms affecting grassland community stability, grazing regulation of plant diversity and nutrient cycling. Grassland ecologists have succeeded in making these advances through observational,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till significant challenges for the grassland ecology research, including understanding of grassland spatial processes, grassland grazing and multi-functionality, integrated effe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cross grassland areas, as well as the ecological methodology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in grassland ecology.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显得极其重要。目前土地整理还存在着理论上的落后和实践上忽视生态方面上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在土地整理观念中引入景观生态理论和在土地整理实践中引入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做出了一些探索,结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这一国家新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其经历了从"绿色理念"到"模式践行"的政策变迁,强调多元主体的协同共生、生态体系的和谐共生。石柱县实施森林工程,重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基底,并在产业生态化的引领下,搭建大康养产业框架体系,进一步在把握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度"下推动产业有效"落地",为生态良好的边缘型城市的综合开发提供了实践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邵治亮  许仲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39-10440
退耕还林(草)是陕北丘陵沟壑区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中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而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地资源是实施退耕还林(草)战略的重要保证。分析了区域自然及土地利用特点,指出应遵循综合性、区域性、生态优先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等原则加强土地管理,增加投入,完善经营机制,才能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防护林在控制风沙干旱、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从实现高效、持续、稳定的总目标出发 ,农田防护林必须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工程在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林分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工程效益的连续与高效性 .要达到这个目标 ,必须对该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经营管理 ,维持农田防护林最佳结构 ,以期达到最大的防护效益 .因此 ,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对其防护作用的维持和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维系有重要意义 .该文从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结构调控、防护成熟、更新方式、高效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以及可持续经营模型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阐述了今后在经营管理研究方面需要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并提出了生态与环境建设对农田防护林生态工程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简要阐述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管理进行了内容分析,全面梳理了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向,对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策略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