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8 毫秒
1.
柚子皮渣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柚子皮渣为原料,以康宁木霉、白地霉、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为菌体,用卵清蛋白为标准品和双缩脲试剂制定标准曲线,探究单菌株与混合菌株分别固态发酵后产单细胞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白地霉与康宁木霉组合菌发酵效果最好,培养基发酵7d后蛋白质含量达到8.060g,占培养基干重的19%左右。发酵效果受温度、p H值、接种量、培养基含水量等因素影响,用正交实验获得白地霉与康宁木霉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最适p H值5.5,最适发酵温度25℃,最适接种量15%,最适培养基含水量65%,且各因素对发酵的影响大小为发酵温度培养基含水量接种量p H。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啤酒酵母菌、乳酸菌复合菌株,研究其对固态发酵豆粕的影响。[方法]对啤酒酵母菌、德氏乳酸杆菌进行动力学研究,探讨其最佳接种时间。在起始温度30℃、接种量10%、含水量38%、啤酒酵母菌:乳酸菌=2:1(V/V)的条件下发酵96 h,研究发酵豆粕前后的得失率以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复合菌株的最佳接种时间分别为20和24 h。按照菌株的最佳接种时间,在起始温度30℃、接种量10%、含水量38%、啤酒酵母菌∶德式乳酸杆菌=2∶1(V/V)的条件下发酵96 h,发酵后干基重量减少8.1%,氨基酸总量提高13.0%,粗蛋白含量提高12.27%。[结论]发酵豆粕中的不良影响因子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动物适口性,有利于动物的消化与利用。  相似文献   

3.
史经略  张安宁  薛祥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93-1496,1500
[目的]探讨混菌固态发酵生物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玉米粉、豆粕、酒糟为主要原料,通过混料设计确定主要原料的最佳配比,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混合菌种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含水量、红糖添加量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玉米粉的量66%、豆粕量11%、酒糟量23%、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48 h、红糖添加量5%、含水量43%、接种量9%。[结论]在该条件下获得生物饲料中菌体数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含量为指标,通过考察接种量、发酵温度、底物含水率和pH等因素对发酵产品的影响,研究餐饮废渣发酵蛋白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白地霉:解脂亚罗酵母:黄孢原毛平革菌为3:3:2条件下,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复合菌种接种量为17.5%,发酵温度为30℃,底物含水率为65%,pH为7,发酵时间为80 h.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接近35%,可溶性蛋白含量为4.5 mg/g.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球孢白僵菌固态发酵及产孢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固态发酵时的发酵基质含水量、培养基厚度和接种量,并研究了产孢时的光照条件、温度及空气相对湿度。[结果]温度是影响固体发酵生物量积累的重要因素,优化的发酵温度组合为延滞期24~26℃、对数生长期27~28℃和稳定期温度28~29℃,发酵120 h可达到最大生物量(279.32 mg菌体/g干重基物)。发酵基质含水量、培养基厚度、接种量3个因子对球孢白僵菌菌体生长的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因子的主次关系大小为培养基厚度、发酵基质含水量、接种量,但各因子之间差异不显著。优化的发酵条件参数为:培养基厚度8 cm,接种量0.4 L/kg,发酵基质含水量55%~60%。对发酵基物的产孢条件研究表明,在连续光照、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3%时产孢量达最高(1.570×1010个孢子/g干发酵产物),比国内同类研究的产孢量提高了35.34%。[结论]为球孢白僵菌固态发酵的产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类对多种害虫有效的病原微生物。为降低该菌产品制剂的生产成本,以北方常见的玉米芯粉、棉粕、豆粕等农产品下脚料为培养基质,研究了对多种鳞翅目、双翅目害虫具有特异杀虫活性的Bt菌株CYZ-4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经对培养基的初始含水量、p H值等单因素试验发现,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70%、p H值为8.2时,玉米芯固体发酵培养基的产孢量达到最大;当玉米芯粉与棉粕质量比为5∶5和6∶4,与豆粕质量比为6∶4或7∶3时,发酵效果优于其他组合,产物孢子浓度在9.3×109个/g以上;复合固体发酵培养基基础配方中,玉米芯粉、棉粕、豆粕质量分数分别为19.1%、7.2%、3.6%时发酵Bt的效果最好。培养基3种成分及p H值的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将玉米芯粉、豆粕、棉粕按质量分数分别为16.0%、6.7%、7.2%的比例混合,添加0.075%KH2PO4、0.05%Mg SO4、0.035%Ca CO3,调节初始含水量为70%、p H值为8.2,按4%的接种量接种,30℃下培养6 d,菌株的产孢量最大,达到1.80×1010个/g。该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成本低,发酵条件简单,适于以药肥撒施毒土方式施用防治鳞翅目和双翅目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酵母菌和黑曲霉为发酵微生物,木薯渣为发酵底物,采用固态发酵方式,探索基质含水量、无机氮源种类和添加量、磷酸盐和糖蜜等发酵条件对发酵产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料扩大培养试验,初步探讨木薯渣发酵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生料发酵条件为基质含水量70%、硫酸铵添加量15%、磷酸二氢钠添加量0.5%、酵母菌和黑曲霉接种量10%,发酵周期60h。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移动袋装多菌复合固态发酵富硒豆粕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选用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4种菌株,通过移动袋装固态发酵技术复合发酵富硒豆粕,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产品进行品质检验。结果表明,豆粕富硒发酵的最优菌株配比为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2∶1∶2∶2;亚硒酸钠、豆粕、菌液接种量为影响发酵过程中重要的3个因素,其最佳配比为亚硒酸钠19.43 mg/kg、豆粕91.38%、菌液接种量11.62%,经验证试验,在该条件下有机硒转化率能达到55.48%;富硒豆粕发酵产品经检验,其直观评价、有机硒含量、营养成分、有害物质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符合国家《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豆粕经多菌株联合富硒发酵,其产品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是一种优质的富硒菌制剂和功能性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9.
从4种具有优良发酵豆粕能力的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米根霉、产黄青霉)中筛选最优发酵菌株组合,以粗蛋白含量和大豆肽含量为评价标准,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豆粕固态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抗营养因子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B-8和米根霉M-1为最优发酵菌株组合。复合发酵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根霉同时接入到豆粕中,两菌株接种比例2∶1,发酵总接种量10%,发酵温度40℃,料水比1.0∶1.4(质量比),发酵时间96 h。豆粕经复合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大豆肽、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升,水分含量显著下降,大分子蛋白质基本降解为10 ku以下的小分子,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显著低于未发酵豆粕。结果表明,豆粕经复合发酵后营养成分显著增加,抗营养因子含量显著降低,营养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固态发酵法生产大豆多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粕粉为原料,以大豆多肽转化率为指标对固态发酵生产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获得的13株蛋白酶产生菌株进一步筛选。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基质含水量40%,接种量1%,初始pH值6.5,发酵时间120 h,发酵温度28℃;各菌株对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但蛋白水解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ea)1001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后大豆多肽含量可高达26.44%和25.46%。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体外法探讨并比较不同纤维日粮的发酵特性及对猪氮排放相关指标的影响,为生猪生产中合理应用日粮纤维及减少氮排放的日粮配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择小麦、麦麸与燕麦麸3种原料,采用酶-重量法(AOAC Method 985.29)提取原料中的总日粮纤维组分,得到小麦纤维、麦麸纤维与燕麦麸纤维。以玉米-豆粕为基础,分别添加5%的提取纤维,形成3种纤维日粮:小麦纤维日粮(WF)、麦麸纤维日粮(WBF)与燕麦麸纤维日粮(OBF)。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模拟猪胃-小肠消化;采集6头健康、体重接近的生长猪的新鲜粪便,混合均匀后与培养液按一定比例配制接种液,定量装入发酵瓶中模拟大肠发酵。日粮经胃-小肠仿生消化后,称取200 mg的消化产物于装有30 m L接种液的发酵瓶中,转入(39±0.25)℃培养箱中,分别在发酵4、12、24、36、48和72 h,取出对应发酵瓶,收集发酵残渣与发酵液,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在体外大肠发酵阶段,不同纤维日粮组的干物质降解率(IVDMD)及发酵液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p H、氨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产量有显著差异(P0.05):(1)在发酵4与12 h,OBF组的IVDMD在3组中最高(P0.01),其他时间点3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4 h,OBF组的IVDMD比WF组与WBF组分别高18.32%、15.21%(P0.01);在12 h,比WF组与WBF组分别高14.87%、10.06%(P0.01)。(2)在发酵24与36 h,OBF组发酵液总SC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72 h,OBF组与WBF组极显著高于WF组(P0.01),在4与12h,OBF组有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P=0.0599;P=0.0504)。在24 h,OBF组发酵液总SCFA含量比WF组与WBF组分别高27.32%、17.11%(P0.05);在36 h,比WF组与WBF组分别高16.65%、25.96%(P0.05)。(3)在发酵4与12 h,OBF组发酵液p H在3组中最低(P0.01);在24、36与72 h,OBF组与WBF组显著低于WF组(P0.05)。(4)在发酵24与48 h,OBF组发酵液NH3-N浓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并在12 h,有低于其他两组的趋势(P=0.0559)。在24 h,OBF组发酵液NH3-N浓度比WF组与WBF组分别低6.86%、4.59%(P0.05);在48 h,比WF组与WBF组分别低8.44%、7.09%(P0.05)。(5)在发酵4 h,OBF组发酵液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并分别在12、24 h与36、48 h,显著高于WF组与WBF组(P0.05)。在4 h,OBF组发酵液MCP产量比WF组与WBF组分别高69.85%、82.25%(P0.05)。【结论】体外条件下,燕麦麸纤维显著提高了日粮在发酵阶段的干物质降解率、发酵液总短链脂肪酸含量与微生物蛋白产量,并显著降低了发酵液p H与氨氮浓度。因此,相比小麦纤维与麦麸纤维,燕麦麸纤维在促进微生物发酵及氮减排方面具有更高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单独或联合添加糖蜜和米糠对香蕉茎叶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为寻找出便于推广应用的青贮发酵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对香蕉茎叶进行青贮发酵时,分别设添加4%乳酸菌(LAB组)、4%乳酸菌+4%糖蜜(糖蜜组)、4%乳酸菌+4%米糠(米糠组)、4%乳酸菌+4%糖蜜+4%米糠(混合组)4个处理组及不添加任何辅料的对照组,青贮30 d后对各青贮饲料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个处理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明显提高,其感官评分均高于51分,达到良好或优等青贮饲料的标准。其中,添加米糠(米糠组、混合组)可降低青贮饲料的水分含量,提高粗蛋白含量;添加糖蜜(糖蜜组、混合组)可明显改善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pH、氨态氮和单宁含量;联合添加糖蜜与米糠(混合组)不仅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还有效降低了氨态氮、粗纤维和单宁含量,呈协同作用。【结论】复合添加乳酸菌、糖蜜和米糠能改善香蕉茎叶青贮饲料品质,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不同的生物和化学预处理方法对麦秆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为提高麦秆能源转化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恒温发酵装置,以经生物(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和化学(NaOH(添加量为60 g/kg)和氨水(20 mL/L))方法预处理过的麦秆和未处理麦秆(CK)为发酵原料,以常温厌氧发酵池的底物为接种物,在总固体(TS)质量分数为8%的条件下进行批次厌氧发酵(35 ℃),分析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NaOH和氨水对麦秆厌氧发酵产气量、甲烷含量和pH值变化的影响,并对其产气指标(干物质产气率、挥发性干物质(VS)产气率和甲烷平均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各预处理方法均可明显提高麦秆的日产气量峰值,并可提早产气高峰的出现时间。各处理总产气量的高低顺序为:NaOH>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氨水>CK;与CK相比,不同生物和化学预处理方法可提高麦秆产气量5.85%~48.16%,提高甲烷平均含量15.06%~39.47%。经NaOH预处理的麦秆发酵后总产气量为12 620 mL,比CK提高了48.16%;甲烷平均含量为46.8%,比CK高出39.47%。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所有处理pH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直至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经NaOH处理的麦秆发酵后TS、VS产气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用NaOH(添加量为60 g/kg)对麦秆进行预处理后在35 ℃下厌氧发酵,可以有效提高麦秆的产气量。  相似文献   

14.
寡雄腐霉发酵参数优化及发酵液的生防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发酵条件,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寡雄腐霉的发酵参数及优化组合,并利用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离体烟叶和盆栽烟苗验证发酵液的生防效应。【结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寡雄腐霉菌丝生物量持续增加,但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增加至峰值后降低。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和光照等条件下,寡雄腐霉的生物量越大,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愈强,二者的相关系数r =0.77**(n=16)。以黄豆饼粉为培养原料,初始pH值6.0、培养温度30℃、持续光照培养6 d所得的寡雄腐霉菌丝生物量最高,其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抑制率分别达到78.8%(菌丝生长)和52.9%(孢子萌发)。此外,寡雄腐霉发酵液显著降低离体烟叶和盆栽烟苗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对离体烟叶黑胫病的防效为69.3%—75.3%;对盆栽烟苗黑胫病的防效为55.0%—61.3%。【结论】在寡雄腐霉发酵过程中,选用适宜的培养基、pH值、温度、光照和发酵时间组合,可使发酵液抑制烟草黑胫病的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5.
硝态氮添加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明日粮硝态氮含量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参数以及微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方法】配合硝态氮添加水平分别为0、6%、12%、18%、24%和30%的处理日粮,进行双外流连续培养体外发酵,试验期144h。【结果】日粮硝态氮添加水平不影响瘤胃pH值、总挥发酸浓度(P0.05);随日粮硝态氮添加水平的提高,丙酸摩尔比例上升(Q,P0.01),乙酸摩尔比例(Q,P0.01)和NH3-N浓度(L,P0.01)下降,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消化率提高(Q,P0.01)和微生物合成效率(MOEEF)呈二次曲线规律变化(Q,P0.01)。【结论】硝态氮能被瘤胃微生物所利用。随日粮硝态氮添加水平的提高,瘤胃发酵参数、养分消化率和MOEEF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在12%—18%添加水平范围内,MOEFF和瘤胃发酵程度最大,超过此水平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方捆袋贮是紫花苜蓿青贮模式之一,具有运输使用方便灵活等优点,然而,草捆青贮袋容易破损,导致青贮饲料内部或表面呈斑块状发霉。通过对青贮袋破损与未破损方捆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综合评价,为紫花苜蓿青贮模式的选择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青贮袋破损的草捆中未发霉的青贮饲料以及青贮袋未破损的苜蓿青贮饲料,分别从草捆上、中、下三层取样,比较微生物菌落数、化学成分及pH、有机酸和氨态氮含量,使用V-Score和Kariser两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两者的青贮发酵品质。【结果】苜蓿方捆袋贮饲料的干物质含量为43.86%-45.47%,粗蛋白含量为21%以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5.87%-37.42%,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0.68%-31.79%,灰分含量为8.37%-8.50%,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为0.46%-0.53%。青贮袋破损的未发霉苜蓿青贮饲料除了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青贮袋未破损的苜蓿青贮饲料之外,两者的各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苜蓿方捆袋贮饲料pH值为4.63-4.72,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占干物质的百分比分别为6.12%-7.04%、2.41%-3.21%、0.18%-0.20%、0.67%-0.89%,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为5.33%-5.79%。青贮袋破损的未发霉苜蓿青贮饲料除了pH值和乙酸含量高于青贮袋未破损的苜蓿青贮饲料之外,两者的乳酸、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未发霉的苜蓿青贮饲料中霉菌酵母菌的数量均在104cfu/FM以下。两者V-Score评分等级均属尚可,Kariser评分等级均为3级。【结论】苜蓿方捆袋贮饲料具有良好的发酵品质,方捆袋贮是较理想的苜蓿青贮模式。去除发霉部分,青贮袋破损的青贮饲料其营养成分与青贮袋未破损的苜蓿青贮饲料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发桂圆核果酒,优化其制作工艺。【方法】以桂圆核为原料,以蜂蜜为碳源,接种酵母进行发酵制备果酒,对发酵工艺和勾兑工艺中各项参数进行了筛选优化。【结果】在发酵液初始糖度22%,初始pH值4.0,酵母接种量2.0%和发酵温度26℃的条件下,前发酵周期为10d,所得原酒酒度为12.35%左右;原酒在15℃和4℃条件下分别后发酵30d和6d后,添加0.10%~0.15%的蜂蜜和食用酒精进行混合勾兑,所得成品酒酒度为16%,色泽亮黄,澄清透明,具有发酵酒香,味甜润,酒感饱满,理化指标均符合GB2758-2005《发酵酒卫生标准》的规定。【结论】桂圆核果酒的制作工艺得到了优化,制得了质量稳定的果酒。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区玉米品种营养品质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红艳  徐鑫  于明 《新疆农业科学》2018,55(10):1909-1915
【目的】 分析新疆不同玉米品种的营养成分与品质,为提高新疆玉米营养品质及加工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新疆23个玉米品种作为样本, 分析其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等含量,采用SPSS软件对玉米营养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新疆玉米粗淀粉含量67.01%~77.76%,粗蛋白含量5.47%~8.37%,粗脂肪含量2.5%~4.66%,赖氨酸含量0.2%~0.29%。主成分分析表明,23个玉米品种营养品质由高到低依次为:9384>登海8883>新玉74号>新玉41号>新玉59号>KX9384>新玉54号>3376>新玉47号>新玉80号>禾玉187>M753>新玉84号>新玉29号>农润919>2564>新玉60号>新玉9号>新玉87号>新玉65号>新玉13号>新玉77号>335。【结论】 新疆地区玉米品种很多,但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不多。应大力发展饲料专用玉米、高赖氨酸玉米、发酵工业用玉米、高淀粉玉米,并积极发展鲜食玉米和植物油玉米、高油玉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番茄渣发酵饲料对新疆褐牛生产性能、乳成分、血细胞参数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选泌乳日龄(86 ±29)d,体重(467±28) kg的2~3胎、健康、泌乳量相近的新疆褐牛20头分为2组,饲喂常规日粮(对照)和用14;番茄渣发酵饲料(CP≥26;,DM;主成分番茄渣,添加碳氮源后接种有益微生物)替代对照组日粮6;棉粕、4.5;麸皮和3.5;玉米青贮(D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新疆褐牛添喂番茄渣发酵饲料显著提高DM采食量、4;校正乳产量(P<0.05),分别提高5.12;、5.83;.番茄渣发酵饲料组的乳产量、饲料转化率、乳脂率、乳蛋白、乳糖、总固体固形物在数值上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提高4.07;、0.62;、2.65;、2.83;、1.62;和1.48;;番茄渣发酵饲料组乳中体细胞数低于对照组(P=0.15).添喂番茄渣发酵饲料有提高外周血红细胞数的趋势(P=0.07).添喂番茄渣发酵饲料比对照组每日每头增收效益1.79元,增幅9.68;;每头牛每月(按30 d计)可多收入53.7元.[结论]添喂14;的番茄渣发酵饲料可提高新疆褐牛的DM采食量、4;校正乳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不同乳酸菌发酵对桂圆肉中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乳酸菌种发酵对桂圆肉(干制的龙眼果肉)中游离态、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和单体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开发营养保健的乳酸菌发酵龙眼新产品提供参考。【方法】将桂圆肉打浆(料水比为1﹕1.5)后作为发酵基质,进行高温湿热灭菌,再分别接入7种不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明串珠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干酪乳杆菌,菌浓度:8.0-9.0 lg CFU/mL),接种量为1%,在30℃下静置发酵48 h(pH 4.0-4.2),然后对发酵前后桂圆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1ity of plasma,FRAP)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ORAC)两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7种乳酸菌发酵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桂圆肉中游离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降低结合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桂圆肉游离态总酚含量增加0.4%-11.9%,结合态总酚含量下降14.4%-41.4%;游离态总黄酮含量增加2.8%-19.6%,结合态总黄酮含量下降19.6%-70.6%。但不同菌种对其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植物乳杆菌释放桂圆肉中结合态酚类物质的能力最强,使游离酚含量增加11.9%,结合态酚含量下降41.4%,游离态总黄酮增加19.6%,结合态总黄酮下降70.6%。不同乳酸菌发酵对桂圆肉中单体酚(没食子酸、丁香酸、表儿茶素、高儿茶酚、原儿茶酸、对香豆酸和异槲皮苷)含量影响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发酵后的游离态的没食子酸和高儿茶酚含量分别增加8.6%-69.8%和0.4%-29.5%,结合态的没食子酸和高儿茶酚含量分别下降80.0%-88.3%和45.6%-73.9%。而乳酸菌发酵后,桂圆肉游离态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与发酵前相比也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植物乳杆菌发酵后,游离态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11.8%和59.1%。【结论】乳酸菌发酵能提高桂圆肉中游离态酚类物质含量,降低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同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植物乳杆菌在发酵桂圆肉的过程中,其释放结合态酚类物质的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乳酸菌,其发酵后桂圆肉的抗氧化能力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