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小麦耐热性研究现状与展望(综述)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高温胁迫是小麦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小麦耐热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对迄今有关的重要成果进行了阐述,包括:①高温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②高温对小麦主要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③小麦的耐热性表现;④耐热性遗传。最后还就此作了总结评述。  相似文献   

2.
灌浆期高温胁迫会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建立有效的小麦耐热鉴定技术,对耐热小麦新品种培育、耐热种质资源筛选以及小麦耐热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1个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在智能温室设置高温胁迫处理并比较不同耐热指标,确定利用智能温室鉴定小麦灌浆期耐热性的方法。结果表明,35℃是利用智能温室鉴定小麦灌浆期耐热性较为适宜的高温胁迫温度;主穗粒重最能客观反映小麦品种(系)受高温胁迫影响的程度,是判定智能温室小麦品种(系)灌浆期耐热性的主要指标。利用智能温室对小麦进行耐热性鉴定,不受周围环境及气候因素影响,可以精准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因素,对小麦耐热性划分更加精准可靠。根据该技术判定小麦品种郑麦7698、安农0711、淮麦33、烟农19和济麦23具有较好的灌浆期耐热性。  相似文献   

3.
水稻虽然是喜温作物,但高温热害对水稻的产量潜力发挥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水稻热害频繁发生,培育耐热且产量和品质稳定的水稻新品种已成为当前水稻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针对水稻耐热性的分子遗传机理,包括耐热性状QTL定位、耐性基因克隆和育种应用进行综述,为后续水稻耐高温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发掘耐热基因资源是培育耐高温新品种和消除高温危害最直接的绿色生态途径,也是阐明耐热生理生化和分子遗传机理的基础。【方法】 构建苗期耐热性鉴定评价方法,以热敏感品种周南稻和强耐热品种赣早籼58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亲本和RIL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依据171个家系的基因型数据,利用滑动窗口法将SNP信息转换成Bin基因型,预测染色体上的重组断点,构建RIL群体高密度BinMap遗传图谱,结合耐热表型数据,运用QTL IciMapping软件完备复合区间ICIM的作图方法,进行高温胁迫下幼苗存活率和耐热等级QTL分析。【结果】 构建了一张包含3 321个Bin标记高密度遗传图谱,各染色体Bin标记数为159—400个,标记间平均物理距离为106 kb;利用逐步高温胁迫方式鉴定亲本和RIL家系幼苗耐热表型,高温胁迫下,幼苗存活率和耐热等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且幼苗存活率与籼型基因频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籼型基因频率越高,耐热性越好,RIL群体表型性状呈现双峰连续分布,苗期耐热性可能受少数几个主效QTL调控;共检测到12个苗期耐热性相关的QTL,其中,调控幼苗存活率和耐热等级的QTL分别有8和4个,幼苗存活率和耐热等级相关QTL存在遗传重叠现象,形成调控耐热性的主效QTL簇qHTS2qHTS7qHTS8,三者在调控苗期高温抗逆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qHTS7为新发现主效QTL,对增强苗期耐热性具有较强的功效。【结论】 构建了一张包含3 321个Bin标记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解析了耐热品种赣早籼58号苗期耐热基因,鉴定出3个苗期耐热调控关键QTL簇,发掘了一个新主效QTL簇qHTS7,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高效获取目标区段及候选基因,筛选出8个苗期耐热性调控的关键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5.
高温是限制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挖掘耐热QTL并培育出耐热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文章概述了小麦耐热研究方法、鉴定指标和耐热QTL定位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耐热QTL及其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开展有棱丝瓜耐热性材料筛选与鉴定试验,通过对30个品种高温处理并进行耐热性资源评价与耐热性品种筛选,再从中选出3个不同耐热性材料研究有棱丝瓜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机制.30个有梭丝瓜品种中,泰国丝瓜2等4个品种是耐热品种;2017肉资-13等9个品种为较耐热品种;泰国丝瓜1等6个品种是不耐热品种;2018RZ-20等11个品种为热敏品种.通过对耐热品种2018RZ-19、较耐热品种2017肉资-13和热敏品种2018CL-8进行高温胁迫,分别测定叶片细胞中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叶片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增加.保护酶活性对植物高温胁迫有一定影响,叶绿体色素含量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对丝瓜耐热性品种进行筛选及综合评价分析,对有棱丝瓜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遗传育种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稻耐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及水稻耐热性分子遗传与耐热新品种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开展水稻耐热性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温已成为茄子夏季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高温胁迫导致茄子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鉴定、筛选茄子耐热种质资源,开展茄子耐热性育种是解决茄子耐热性的根本途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极大地提高选择效率、加速育种进程.概述了茄子耐热性生理生化研究、耐热性鉴定方法与指标和耐热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日后进一步开展茄子耐热性研究以及茄子耐热新品种的分子选育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温是作物生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逆境胁迫,由其造成的热害已成为黄瓜夏季栽培与保护地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提高黄瓜耐热性是目前黄瓜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理解黄瓜的耐热机制是其耐热育种的基础。从生理生化指标、遗传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黄瓜耐热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黄瓜的耐热机制,促进黄瓜耐热育种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高温对植物生理生化与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反应,以及包括转录、翻译和翻译后调节在内的植物基因表达调节机制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高温条件下植物基因表达调节机制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解析植物响应高温的分子机制和作物耐高温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Heat stress seriously affects wheat production in many regions of the world. At present, heat tolerance research remains one of the least understood fields in wheat genetics and breeding and there is a lack of effective methods to quantify heat stress and heat tolerance in different wheat cultiva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se various wheat cultivars to evaluate stress intensity(δ) and a new method for quantification of heat tolerance and compare this technique with three other currently utilized methods. This new parameter for heat tolerance quantification is referred to as the heat tolerance index(HTI) and is an indicator of both yield potential and yield stability. Heat treatments were applied in a controlled setting when anthesis had been reached for 80% of the wheat. The stress intensity evaluation indicated heat shock was the main factor associated with kernel weight reduction while grain yield reduction wa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high temperature. The method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a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5°C from natural temperatures was a suitable heat treatment to compare to the untreated controls. HTI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yield under heat stress(r=0.8657, δ_(2010)=0.15, in 2009–2010; r=0.8418, δ_(2011)=0.20, in 2010–2011; P0.01),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yield reduction rate(r=–0.8344, in 2009–2010; r=–0.7158, in 2010–2011; P0.01).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validated the use of HTI an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ontrol for quantifying wheat heat tolerance that included the yield potential and the stability of different wheat cultivars under heat stress. Additionally, 10 wheat cultivars showed high HTI and should be further tested for their heat confirming characteristics for use in wheat heat tolerance breeding.  相似文献   

12.
“十五”以来山东省小麦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山东省"十五"以来小麦育种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近10年内,山东省小麦育种成绩突出,育成品种类型多、适应性广、推广种植面积大;产量三因素构成合理、增产幅度大、产量潜力高;小麦品质与产量协同提高取得较大进展。小麦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本利用单一,育成品种亲缘关系近、遗传基础狭窄;适合旱地种植的耐旱耐瘠品种相对缺乏;优质品种的抗逆性、抗病性及丰产性急需提高。山东省小麦育种发展方向应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选育水肥及光热资源高效利用型品种,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是大幅度提高山东省小麦产量的关键;②提高品种的抗逆性和抗病性是应对气候和耕作制度变化的有效措施;③小麦品质育种应重点提高优质品种的抗逆性、抗病性和产量潜力;④常规育种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关于小麦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回顾了近年来小麦育种工作的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小麦育种的目标和途径。小麦育种目标的制定应该包含4个方面:丰产性,稳产性,品质和生产成本。丰产性的实现要依赖生物学产量和经济系数的提高,可以通过繁茂性和粒叶比的选择来实现。目前我国品质改良的工作重点仍是提高面筋强度,应加强高分子量谷蛋白优质亚基和谷蛋白大聚体含量的选择,耐热性也是黄淮麦区品质改良的重要内容。稳产性的提高应增强品种的抗旱和耐热性能,水旱轮选是选育抗旱品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细胞膜稳定性和气-冠温差在组织和群体水平上较好地反映了植物耐热性的差异,可用于耐热品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继续大力发展饲料粮生产是我国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我国小麦、水稻的播种面积仅占总播种面积的41%,占粮食总产量的62%.今后一段时间的调整方向不是继续降低细粮面积和产量,而是着重于选育和改良作物的饲用品种,结合发展复种,灵活机动地发展饲料饲草生产。通过粮饲产品结构性过剩机制的初步探讨,对以往交替出现的卖粮难、卖肉难现象作了合理解释,并说明我国粮食总量过剩现象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16.
植物生理学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生理学是农学的主要学科领域,与作物生产密切相关。本文重点回顾了国际和国内作物生物学发展的历程和科学前辈,并侧重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植物生理学研究,包括光合作用,水分生理、营养生理、逆境生理、激素调控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生理学目前已经进入到多个学科领域,植物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研究迅速发展,为大规模解析植物各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奠定了基础,也为作物的高产优质多抗育种与绿色栽培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世界上第二大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供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高产、抗病及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较少,使小麦的生产受到一定制约。挖掘优异遗传资源,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是小麦育种的重要任务。粗山羊草是小麦D基因组的供体,蕴含着大量抗病、抗虫、抗逆和改良小麦品质的基因。为挖掘其优异基因用于小麦育种,丰富小麦的遗传资源,对小麦育种工作起到推动或借鉴作用,对粗山羊草在分子水平和抗病、抗虫、抗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在储藏蛋白方面的研究情况,以及粗山羊草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盐胁迫比较敏感,土壤盐碱化对水稻的安全生产造成潜在风险。盐胁迫会引起水稻的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还会在植株中引起氧化胁迫,导致水稻品质和产量下降。由于水稻根系能吸收盐分分泌有机酸,同时具有田间持水和排水晒田的生长特性,因此水稻也是一种改良盐渍土的优良作物。因此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提高水稻耐盐性,可有效提高盐渍化耕地的生产潜力,对保障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数量遗传学和分子标记技术不断发展,通过遗传、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挖掘出大量耐盐相关 QTL 和基因,对于解析水稻耐盐分子机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提高耐盐水稻育种效率,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克隆的耐盐相关基因大多采用反向遗传学方法获得,且大多是在过表达条件下表现出耐盐性,或者耐盐基因为隐性,难以在耐盐水稻育种中应用。总结近年来水稻耐盐相关基因的鉴定和挖掘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从有机物渗透调节、离子吸收转运调节、抗氧化系统清除活性氧调节、激素调节 4 个方面综述水稻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未来水稻耐盐性研究面临的挑战,为开展水稻耐盐分子育种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温胁迫是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水稻高温胁迫与耐热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对有关的重要成果进行了阐述,包括:1.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和品质以及主要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2.水稻的耐热性表现。最后,就有关耐热性育种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的提高是解决人类口粮问题的关键。水稻喜温, 但温度过高会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稻热害频发,严重限制了水稻的高产、 稳产,导致水稻产业受到较大影响。通过鉴定水稻耐热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克隆相关 基因,并研究水稻耐热性状的分子机理,将水稻重要耐热相关基因应用于育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近年 来随着测序技术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水稻耐热分子机理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迄今为止,国内外科研人 员已通过不同的遗传群体鉴定了 80 个以上的水稻耐热相关 QTL,并通过正向或反向遗传学手段克隆了部分水稻 耐热相关基因,为水稻耐热分子育种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就水稻耐热相关 QTL 的鉴定、耐热相关功能 基因的克隆以及耐热相关分子机理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水稻耐热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