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牛饲养过程中,添加尿素作为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补充饲料,可以有效地代替饲料中的一部分蛋白质,从而使养牛成本降低、效益提高。在畜牧业.上二,尿素能在反刍动物的瘤胃内依靠微生物的作用合成被机体利用的蛋白质,所以,许多人都把尿素当作反刍动物的蛋白来源。但是如用量不当或误食过量都会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2.
<正> 19世纪末,人们发现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即瘤胃厌氧细菌可以利用简单的非蛋白质含氮物合成瘤胃微生物蛋白借以节约蛋白质饲料。此后,有关非蛋白质氮饲料的利用研究开展起来。 非蛋白质氮饲料是指蛋白质之外的其他含氮物,如硫酸铵、醋酸铵、氯化铵、双缩脲、异丁基二脲、尿素等。生产中常用的是尿素,美国作反刍动物饲料用的尿素每年达上百万吨。尿素含氮量42%~45%,1kg尿素含氮量相当于2.6~2.9kg粗蛋白质所含的氮量,相当于5~8kg油饼类所含的蛋白氮。用近于无氮的日粮加尿素饲喂羔羊,羔羊能合成维持正常生长所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用无氮日粮添加尿素喂奶牛12个月,产奶4271kg。 反刍动物为什么能利用非蛋白氮呢?这与反刍动物独特的  相似文献   

3.
尿素是非蛋白氮化合物,含氮量在46%左右,1千克尿素相当于2.8千克蛋白质或相当于7~8千克植物油饼所含的氮,是很有潜力的蛋白质饲料来源。尿素不能直接被家畜作为营养物质利用,但牛是反刍动物,瘤胃内含有大量微生物和纤毛虫,微生物能利用尿素分解出来的氨合成菌体蛋白,菌体蛋白进入真胃经消化吸收供畜体利用。目前各地已用  相似文献   

4.
脲酶抑制剂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脲酶抑制剂作为一种反刍动物专用饲料添加剂,日益受到养殖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在饲养肉牛、泌乳牛、肉羊中应用,收到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脲酶抑制剂的功用特点 脲酶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中一种能迅速分解蛋白质的酶,其分解速度是瘤胃吸收速度的 4倍。只有适当降低脲酶活性,才能使反刍动物充分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另外,牛羊等反刍动物还可以利用尿素等非蛋白氮为营养源。但其过程不是牛、羊直接利用尿素,而是瘤胃中的微生物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瘤胃微生物利用氨为氮源形成菌体蛋白,…  相似文献   

5.
由于牛的瘤胃微生物可利用尿素中的氨合成菌体蛋白供牛吸收利用,因而可以利用尿素作为牛蛋白质的补充来源。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效果差,甚至会引起中毒。为了安全有效地使用尿素,在生产实际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一般情况下,含有尿素的饲料,其适口性较差;另外,瘤胃微生物对尿素利用也要有一个逐步适应过程。因此,在使用尿素喂牛时,应做到逐步增加喂量,其适应期大约需要3~7天时间。2.按照肉牛饲养标准,饲料粗蛋白应在11%~13%之间。如果肉牛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已达到标准,就不需要再使用尿素,否则会造成浪费。反之,日粮蛋白含量也不宜太低,因…  相似文献   

6.
影响反刍动物蛋白质利用率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蛋白质来源于微生物蛋白(MCP)、瘤胃非降解饲料蛋白质(UDP)及极少量的内源蛋白质(ECP)。其中,影响MCP合成的因素主要有饲料蛋白质的组成及含量、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饲料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瘤胃的微生物组成和pH值;影响UDP合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饲料蛋白质组成、饲料加工方法等因素。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掌握影响反刍动物蛋白质利用率的因素,从而为如何提高反刍动物蛋白质利用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畜禽种业》2008,4(13):61-61
用尿素喂牛,若饲喂方法得当,可以有效地代替牛羊等反刍家畜饲料中的一部分蛋白质,提高低蛋白质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率,提高增重和增加氮的保留量。因为尿素在牛瘤胃内被一部分微生物产生的脲酶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所产生的能量,可满足瘤胃中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能源,  相似文献   

8.
尿素是由天燃气、水和空气化合而成的化学肥料,纯尿素中含氮46.7%.牛、羊等反刍家畜吃进尿素后,瘤胃中的微生物能把尿素的分解产物重新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据试验,用1公斤尿素作产奶母牛的补充饲料,可形成相当于10公斤牛奶所含的蛋白质.因此尿素可作为反刍动物廉价的蛋白质饲料来源.  相似文献   

9.
尿素生产成本低,合氮量高,可被牛瘤胃中的微生物消化合成菌体蛋白.给牛提供丰富的氨基酸数量和种类.使牛的蛋白质营养得到改善.因而可以利用尿素作为牛蛋白质的补充来源。在青绿饲料缺乏不能提供充足蛋白质的情况下.用尿素喂牛可作为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但是如果尿素喂牛方式不当.则不仅效果差.甚至会引起中毒。因此.用尿素喂牛是有讲究的。为了安全有效地使用尿素喂牛.在生产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0.
1.注意尿素的合理喂量,不能完全代替天然饲料。保证牛瘤胃中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是充分利用尿素的首要条件。日粮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瘤胃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所以补喂尿素的饲料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粗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尿素只能代替日粮中一部分蛋白质的饲料,尿素代替日粮粗蛋白质总量的20%最为安全。一般补尿素的日粮中,粗蛋白含量应占日粮干物质总量的9%~12%;碳水化合物以淀粉为主,熟淀粉比生淀粉好,如制成糊化淀粉尿素更好。  相似文献   

11.
在6只装有瘤胃瘘管的绵羊上,观察了一种含铵的工业废液(ISCA)作为非蛋白氮饲料对瘤胃蛋白南代射的影响。采用自身对照,测定添喂ISCA前后瘤胃原虫、微生物细胞蛋白质含量和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并对血液及瘤胃内的一些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日添喂40ml ISCA,羊体温、呼吸、心率、血液细胞计数,血液和瘤胃内的氨氮、瘤胃pH等指标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变动;瘤胃液中的细菌和原虫的密度增加,菌体和虫体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且蛋白质组成中的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升高。结果提示:ISCA对瘤胃内环境及机体无不良影响,能促进瘤胃内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蛋白质的生物利用价值升高。  相似文献   

12.
一、尿素的饲用价值尿素在牛瘤胃内被一部分微生物产生的脲酶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所产生的能量,可满足瘤胃中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能源,这样就使瘤胃微生物大量增殖,进而提高了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的效率。同时,瘤胃中微生物还可以提高合成氨基酸的效率,加强菌体蛋白质的合成,而微生物本身死亡后,其中的蛋白质在肠道被牛体利用,这就是尿素能促进牛等反刍家畜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据国外报道,在蛋白质不足的日粮中添加1千克尿素,可多生产6~12千克牛奶、1~3千克肉。在国内利用较差的情况下,也取得了每千克尿素换取牛奶3.4~4.6千克的…  相似文献   

13.
高迎 《现代农业》2011,(5):190-190
奶牛在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和进行牛奶生产.必须从饲料中不断获取所需的蛋白质。奶牛蛋白质营养的目标就是用最好的饲料蛋白质来满足瘤胃微生物最佳合成效率所需的瘤胃降解蛋白,并且使奶牛表现出理想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牛羊等复胃动物的瘤胃里寄生着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这些微生物不仅能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而且还能利用尿素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合成菌体蛋白。当尿素进入瘤胃后,被瘤胃中的脲酶水解成二氧化碳和氨,氨再与碳、氧、硫等元素合成氨基酸,继而合成菌体蛋白被牛羊等反刍动物在瘤胃里吸收利用。尿素含氮量高达 46%, 1千克尿素相当于 7千克豆饼中所含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应用尿素喂牛羊等反刍动物具有来源广、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是解决我国蛋白质饲料短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郑延平 《湖南农业》2005,(12):17-17
在寒冷的冬季,牛常以干草、麦秸、麦糠、青贮玉米秸等粗饲料为主食。在这期间喂给适量尿素利用率较高,效果特别好。在喂尿素时,饲料内必须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以供应瘤胃内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能量。碳水化合物是瘤胃微生物利用氨合成蛋白质时不可缺少的能源。所以碳水化合物的数量能直接影响尿素的利用率。因此,在给牛喂尿素时,要喂给较多的干草、麦秸、麦糠、青贮玉米秸等粗饲料和玉米、高梁等碳水化合物饲料,要减少蛋白质饲料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尿素含氮47%,氮元素可以被反刍动物瘤胃中的细菌利用合成菌体蛋白,而菌体蛋白又被反刍动物所消化吸收?因而利用尿素代替反刍动物的部分蛋白质饲料既经济又实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1 尿素的饲料价值尿素是一种非蛋白质的简单含氮化合物 ,一般作化肥用的尿素含氮量在 4 6 %左右。如果这些氮全部被牛瘤胃中的微生物合成 ,则 1kg尿素可相当于 2 .6~ 2 .8kg蛋白质。牛是反刍家畜 ,瘤胃中有大量的微生物 ,当牛从饲料中获得尿素后 ,在瘤胃微生物分泌的尿素酶的  相似文献   

18.
尿素是一种简单的含氮化合物,属于非蛋白氮,纯尿素含氮46.65%,每公斤含氮量相当于7-8公斤植物油饼或26-28公斤谷类饲料所含的氮,是很有潜力的蛋白质饲料来源。一、反刍动物对尿素的利用原理牛、羊等反刍动物不能直接利用尿素,如果直接吸收了这种物质,不但没有营养价值,而且有毒害作用。但牛羊是复胃动物,瘤胃里有大量微生物和单细胞动物(细菌和纤毛虫)。每克瘤胃内容物中约有500-1000亿个细菌,20-200万纤毛虫。当尿素随饲料进入瘤胃以后,它就被瘤胃中大量微生物群落、单细胞动物所分泌出来的活力很强的脲酶所作用,经过很短时间(最快的仅仅几…  相似文献   

19.
反刍动物具有复胃,特别具有容量大的瘤胃,瘤胃中大量的微生物能将氨合成为菌体蛋白质,然后被反刍动物所利用。因此,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如尿素是开辟养牛业蛋白质饲料来源的重要途径。不论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要足够重视并大力推广,以求广泛利用,降低养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非蛋白氮的营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蛋白质资源缺乏问题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为了缓解饲料蛋白质紧缺和人们对食物结构中蛋白质需要量不断增长的矛盾,人们越来越重视非蛋白氮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研究。1 非蛋白氮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原理 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共生着大量的微生物,当用尿素饲喂反刍动物时,在瘤胃内首先被微生物分泌的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同时碳水化合物也被其它瘤胃微生物降解形成挥发性脂肪酸和酮酸,然后在瘤胃中释放的氨与有效酮酸结合形成氨基酸,转而形成微生物蛋白质。瘤胃微生物随胃内容物运行到真胃和小肠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