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自然适宜性、生态适宜性和经济可行性角度构建了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运用了专家打分法、极限条件法和综合指数法等方法及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逐级修正法确定适宜性开发等级。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将自然、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叠加计算,得到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适宜开发的面积和空间分布状况,并从经济适宜性方面探讨了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盐城市自然高度适宜性开发的滩涂面积为67395.01 hm2,中度适宜开发的面积为50896.04 hm2;考虑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后,高度适宜开发的滩涂面积为30327.75 hm2,中度适宜开发的面积为40137.92 hm2,二者占未利用滩涂的51.06%;盐城市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在经济上全部适宜,且开发经济价值很大。本研究可为沿海地区制定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海岸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为例,分析海岸带自然地理背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区域差异,科学评判海岸带不同区域的功能分异,基于GIS平台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开发密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等指标体系,综合划定海岸带土地利用空间功能分区。结果表明: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划分为优化利用区、重点开发区、资源储备区、资源保护区和生态保育区5类。同时提出不同功能区土地利用与规划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卧龙区为河南省南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重点区.分析了卧龙区的生态绿化现状,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卧龙区的生态绿化规划,以"一中心、三圈、多带"为格局,即把区内绿化分区为中心城区、近城风景游憩生态圈、近郊田园风光生态圈、远郊旅游生态保育圈、多带.  相似文献   

4.
依据区域生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开展生态功能区划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计算义乌市下辖各镇(街道办事处)的生态服务价值.根据服务价值的高低,结合区域社会经济现状综合确定了生态保育、生态控制、生态协调等3类生态建设目标和南部低山丘陵生态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5.
分析沿海滩涂地区自身的五大特点,结合实际工作提出"统分式管理、集约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是沿海滩涂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比较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北京山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采用北京市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多年观测数据以及公共数据对北京市山地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山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329.36亿元,各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依次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生物多样性净化大气森林游憩保育土壤营养物质积累。从涵养水源、积累营养物、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保育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6项功能来看,北京山地各森林植被类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排序为灌木林栎类林油松林经济林侧柏林阔叶混交林山杨林桦树林刺槐林落叶松林;从单位面积价值量来看,阔叶混交林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最大,其次是栎类林,经济林提供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最小。  相似文献   

7.
江苏沿海滩涂是国家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环境等价值。结合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现状,总结滩涂资源开发主要模式及存在问题,提出在"生态优先、适度开发"原则下,创新"滩涂+"开发模式、提升开发技术、加强动态管理、完善保障机制等措施,实现沿海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8.
作为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可以被人所感知的具有明显特征的“景观”,是综合提升人居环境形态美、功能美和文化美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是保护魅力国土特征、重塑区域特色禀赋、提升地方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景观立法体系的构建既有助于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主要控制线,对农业发展、生态功能的恢复及保护、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又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本文介绍了6个国家(经济体)开发的针对乡村景观资源的评估规划技术和保育治理体系,并分析了其通过立法机制推动景观资源保育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经验。同时,本文从建立乡村景观资源特征数据库、探索景观特征营造和立法保育技术体系、通过地方实践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工作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通过立法机制促进乡村景观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全域旅游"政策全覆盖的背景下,为寻求城市型风景名胜地游憩资源与游憩吸引力之间的科学性关联,提升其游憩生态体系的综合效能,以上海佘山地区为例,基于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导向,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城市型风景名胜地游憩吸引力评价指标结构层次,筛选出6个维度的影响因子,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SEM)构建游憩吸引机制模型;同时,针对模型测度和指标评价的结果,归纳出城市型风景名胜地规划与资源保育的重点建设方向,以期为城市近郊游憩资源及场所的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的引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认识工布自然保护区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保证其生态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采用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其保育土壤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仅保育土壤的总价值高达13.52亿元/年。可见,工布自然保护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静雯  何序君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6):196-199,203
以安徽省安庆老峰镇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区规划为例,通过将文化要素与农业综合示范区整合的创新思考,从空间、产业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从而实现了示范区的农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黄河滩地农业发展实证分析,探讨滩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规划指导思想,制定发展方案.重点论述了郑州黄河滩地农业的4大组成部分--郑州农业高新示范园区、丰乐葵园、沿河农业示范园和农业公园的发展定位和景观特色.郑州黄河滩地农业发展必须实行多种形式相结合,充分发挥观赏、休闲娱乐、科技示范、生产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以滁州市琅琊山凤凰湖片区规划方案为例,对比分析了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的原因;基于基地现状研究,从交通流线、建筑布局、建筑单体设计、生态保护、项目总体功能定位等方面指出景区的延续性开发,应先从自然、文化价值的角度精确分析。最后总结得出4项设计依据,即四效合一、持续发展、互补互益、彰显文化。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为例,根据该区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等,对全区进行了生态功能分区;并在分析功能区特征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方向,为茅箭区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海岸带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文献,比较了不同学科对海岸带的定义以及不同学者的观点。根据学术研究目的和管理目标,海岸带可从生物自然视角和管理视角加以定义。将我国海岸带面临的各种生态环境压力归纳为人口增长、海岸带资源开发、海岸带灾害与自然变异、生物物种入侵等,并讨论了这些压力的特点。归纳了现阶段我国海岸带经济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方向和研究进展。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价模型;海岸带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与海岸带规划;海洋产业结构与产业竞争力;海岸带生态价值与自然灾害经济核算;海洋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6.
李俊  刘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67-15470
以邛崃城北区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例,分析了田园城市的概念、邛崃市的区位概况以及发展现状,在分析了邛崃市旅游区位优势的前提下强调了对城市风貌进行综合部署的重要意义,进而从风貌塑造策略、生态景观策略、绿地系统结构方面阐述了邛崃市城北新区概念规划的策略方针,强调整体风貌应该以"城在田中,园在城中"为指导,注重生态组园与聚合组团并存,突出生态景观富集区的资源优势。在风貌塑造方面强调统一性、生态性、地方性、特色性,并在特色营造方面,在田园城市示范线、居住风貌、滨水岸线打造3个方面展开了细致探讨,强调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过程中,应该理清城市形象主线,遵从文化,处理好城市与乡村、人与环境、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场所,保护环境、挖掘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7.
应用模糊评价模型,从生态安全性与景观适宜性两方面对城市河岸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其中生态安全性评价是对近岸水域、岸坡带、近岸陆域3个横向地带选取指标,景观适宜性评价则是从视觉环境、景观构成等方面选取指标,从而构建了城市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州南台岛为例,结合南台岛河岸带的特点将其分为6个景观河段分别进行综合评价,结...  相似文献   

18.
李鹏山  谢跟踪  苏珊  孟相彩  于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27-2330,2369
利用海口市2008年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构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影响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而得到海口市滨海旅游区2008年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数,并在GIS中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格局的环境效应状态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海口市滨海旅游区,生态环境综合效应指数为0.582,结合生态环境质量评判标准,得出该区域生态环境处于一般状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有退化。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格局表现出不同状态,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生态环境恶劣,未利用地生态环境较差,耕地生态环境状态一般,水域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状态,有林地和湿地的生态环境处于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城郊农村土地的征用规模越来越大。导致的过渡型社区。指出作为转型期城乡矛盾的缓冲地带,过渡型社区的空间生成具有重要的社会融合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过渡型社区空间规划的问题,认为只有通过改善规划理念、优化社区服务、健全法律机制等一系列社会管理创新路径,才可能充分发挥过渡型社区的现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