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为探索信阳地区小麦高产高效种植新模式提供参考。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种种植模式,分别为小麦-油菜1(甘蓝型)、小麦-油菜2(白菜型)2种间作模式和小麦单作模式,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偏土地当量比、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油菜1间作模式中,以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为基础的偏土地当量比(PLER-W)分别为0.57和0.72,均大于FW(0.5),表明该模式具有间作产量优势;与单作小麦相比,间作小麦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3.2%、44.3%、70.24%,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间作优势。小麦-油菜1(甘蓝型)间作模式可在信阳地区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9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4个变量)4组生态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型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靠每株有效角果数取胜,每株角果总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影响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性状是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4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结论]要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栽培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重点要抓好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要选择每株角果总数、每株有效角果数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果柄数等性状方面选择,要选择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果喙长度等性状方面选择。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9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4个变量)4组生态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型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靠每株有效角果数取胜,每株角果总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影响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性状是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4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结论]要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栽培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重点要抓好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要选择每株角果总数、每株有效角果数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果柄数等性状方面选择,要选择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果喙长度等性状方面选择。  相似文献   

4.
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华杂3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胡虹文(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信阳464000)华杂3号系华中农业大学育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1994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引入信阳地区以来,表现出较大的增产潜力,对信阳地区发展优质杂交油菜起...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农业部油菜高产创建要求,即油菜667平方米的产量每年能够递增5-10公斤的目标,笔者针对信阳地区油菜生产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油菜异常开花的补救与防治石鸿文(信阳地区植保植检站,信阳464000)油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出现早薹早花、花而不实和发生次生花等异常开花现象,必须及早采取相应的补救与防治措施,才能保证油菜稳产、高产。1.早薹早花油菜早薹早花是指油菜在“立春”前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索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数量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对2012年湖北省油菜区域试验杂交组的19个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的数量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考察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每角粒数(16.77%).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0.451 0*)呈显著正相关.建立了油菜单产与株高、有效分枝部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的多元回归方程,Y=3 144.63 +6.58X2-11.92X3-138.10X4+3.66X5 +11.11X6,多元相关系数R =0.538 1,达极显著水平,可以用此回归方程来预测产量.通径分析表明,主要经济性状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的绝对值大小依次为:单株有效角果数(PY5 =0.573 7)>有效分枝部位(PY3=-0.426 3)>第一次有效分枝数(PY4=-0.3923)>株高(PY2 =0.319 8)>每角粒数(PY6 =0.138 3).[结论]该研究揭示数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可为甘蓝型油菜遗传改良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甘蓝型低芥酸细胞质雄性不流系(波里马不育胞质)组配的杂种油菜为材料,对杂交种的7种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角果粒数(0.892),全株有效角果数(0.628),千粒重(0.472)和株高(0.451)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幼苗千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0.274)达显著水平,5个原因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决定系数R^2=88.1%。我们认为甘蓝型低芥酸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杂种油菜  相似文献   

9.
直播油菜僵苗的补救石鸿文(信阳地区植保站,信阳464000)张德成(罗山县植保站)僵苗是直播油菜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倘若不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势必影响油菜壮苗早发,造成严重减产。1整地质量差导致的僵苗的补救应早间苗,在第一片真叶出现时即间...  相似文献   

10.
杂交油菜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伟  肖华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1961-1962
[目的]研究杂交油菜选育过程中各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油菜产量与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枝部位〉结角密度〉千粒重〉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影响杂交油菜产量的经济性状的作用依次为:每角粒数(r=0.4169)〉单株有效角果数(r=0.392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r=0.3204)〉分枝部位(r=0.3049)〉结角密度(r=O.2947)〉千粒重(r=0.2921)〉株高(r=0.2741)〉一次有效分枝数(r=0.2602)〉主花序有效长(r=0.21917)。[结论]该研究为杂交油菜的选育及其新组合的综合评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关序依次为:r07〉r05〉r02〉r04〉r06〉r01〉r08〉r03,并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单株产量的影响程度,为油菜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河南省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1~2005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信阳试点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角粒数>主花序角数>主花序长度>总角数>株高>主花序角长>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结角密度>分枝部位>千粒重>不育株率。说明在河南省与油菜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主要性状为角粒数、主花序角数、主花序长度,并以此确定了河南省油菜杂交组合及高产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13.
1999-2000年在安徽省不同类型的油菜产区共七个点,对6个优质油菜品种(组合)进行了区域比较试验,较全面地考察了各参试品种(组合)的产量、抗性、生育期等综合性状,从而为我省确定优质油菜主要推广品种及后备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丰油730油菜为材料,通过在油菜不同生长时期施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探讨多效唑在油菜增产和抗倒方面的最佳施药时间与最佳用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产量差异,用100 mg/L多效唑处理的油菜综合性状优异,产量最高;在不同时期施用多效唑处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以薹高10 cm时喷施效果最好,经济性状较优,平均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双低油菜主要经济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法对贵州大学油料所的14份双低油菜种质资源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双低油菜材料同一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不同;同一材料内的不同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也不同。其关联度顺序为:每角粒数(γ=0.709 8)〉千粒重(γ=0.684 1)〉角果长(γ=0.647 7)〉株高(γ=0.645 7)〉单株角果数(γ=0.641 9)〉二次分枝数(γ=0.637 0)〉分枝高度(γ=0.636 7)〉一次分枝数(γ=0.623 9)。因而,在双低油菜的选育过程中,应加强对每角粒数、千粒重和角果长的选择,同时考虑株高适度及单株角果数。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各农艺性状对湖北省油菜(Brassica napus L.)产量的影响,对2016—2017年湖北省油菜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系)产量及各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地区油菜品种(系)在理想株型的选择方面虽受限于株高但仍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油菜相关性状进行归类,确定每角粒数为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构建了湖北省油菜产量预测模型,确定了产量构成三要素与产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除株高和生育期外的农艺性状均对油菜产量有直接的正面影响;分枝部位对有效角果数有促进作用,分枝数对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有促进作用,但会抑制千粒重;而产量构成三因素之间则存在明显的相互抑制作用,但对产量贡献最大的为每角粒数。  相似文献   

17.
对有推广前景的优质油菜新品种(系)的主要经济性状及适应性、丰产性进行试验鉴定。结果显示,所有参试品种(系)产量均高于对照(皖油14),小区实产200Kg/667m2以上有4个品种,分别为崇26、崇29—4、涂P71—13—2、崇10,其中崇26产量最高、综合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种植专用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分析适宜高密度种植的油菜与适宜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间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差异,为机械化高密度种植油菜的选育方向提供借鉴。【方法】对2008—2009年中国冬油菜区试中22个机械化高密度种植组合(品系)和72个常规密度种植的组合(品系)9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间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高密度专用油菜组合的每角粒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结角密度与小区产量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小区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顺序为:结角密度(0.881)>分枝部位高度(-0.614)>株高(0.586)>每角粒数(0.360)>分枝数(-0.144)>主花序有效角果数(-0.143)>单株有效角果数(0.111)>主花序有效长(0.095)>千粒重(-0.055)。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以及分枝部位高度与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对产量的直接效应顺序则为单株有效角果数(0.412)>株高(0.29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0.260)>每角粒数(0.249)>主花序有效长(-0.224)>千粒重(0.156)>分枝部位高度(-0.104)>分枝数(0.095)>结角密度(-0.003)。【结论】相比于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高密度种植油菜的选育应重点加强对结角密度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选择,努力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并适当减少无效分枝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甘蓝型杂交油菜较常规油菜的产量优势机理,为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6—2019年度国家油菜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对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的植株、品质性状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性状因子。【结果】杂交油菜的最高产量为254.98 kg/667m2,平均产量169.31 kg/667m2;常规油菜的最高产量为204.28 kg/667m2,平均产量159.83 kg/667m2;杂交油菜较常规油菜平均产量提高5.93%。影响杂交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含油率、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角果密度、单株有效角、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常规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含油率、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角果密度、角粒数和千粒重。【结论】杂交油菜在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单株有效角、千粒重、单株产量较常规油菜显著增加,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油菜。  相似文献   

20.
研究在不同的施肥量和种植密度下对春油菜青杂12号的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2万株、尿素2.5kg/666.7㎡(45g)、二铵25斤/666.7㎡(225g)、硫酸钾15斤/666.7㎡(135g)的条件下,产量最高,作物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