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薯蓣根结线虫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山东省荷泽地区薯蓣上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线虫是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该病在每年4月末开始发生,线虫在一年内发生完整的4代,完成一代平均约需要40 d,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线虫主要在地表以下20~40 cm的土层内分布和为害。当地种植的4个主要品种中,肿脖温发病最重,明豆子发病最轻。  相似文献   

2.
魔芋软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魔芋软腐病是我国魔芋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根据陕西、湖北等有关地区的研究成果.概述了该病的田问发病症状、侵染为害特点,影响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菱角白绢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菱角白绢病近年在孝感地区已成为危害菱角的主要病害。该病以成熟的菌核在菱塘埂土及病株残体上越冬,翌春气温升至23~25℃时,越冬菌核或其萌发的菌丝藉流水等传播到菱塘,侵入菱叶,形成初侵染;7~8月份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迅速、暴发成灾的主要气象条件;菱塘埂杂草丛生、菱角生长茂密、塘水串灌、漫灌和菱塘连作以及菱角被其他病虫危害均利于发病;以农业预防为基础、发病期间喷瑞毒霉、多菌灵进行药物保护和治疗是控制该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梅赤衣病是近年来新发现为害杨梅枝干的病害,在杨梅病虫害防治上很少有报道。该病在杨梅主产区浙江丽水、青田等地普遍发生,发病率达 50%以上,并有进一步扩展蔓延之势,严重影响杨梅产业化生产发展。笔者于 1998~ 2000年 3 a间,对该病进行技术攻关,探索出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供借鉴。 1症状   该病为害杨梅枝干,以主枝、侧枝发病较多,一般多从分枝处发生。发病后明显的特征是被害处覆盖一层薄的粉红色霉层,故称赤衣病。发病初期在枝干背光面树皮上可见很薄的粉红色脓疱状物,次年 3月下旬开始在病疤边缘及枝干向光面出现橙红色…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缩病是乳山市玉米上的常发性病害。2005年该病在乳山市春玉米上发生严重,绝大多数发病植株未能抽穗结实,是近30a来发生最重的年份。为搞好对该病的防治,现将  相似文献   

6.
齐齐哈尔市玉米顶腐病大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顶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 Wr.&Renik)是玉米生产上的1种新病害。与玉米其他病害相比,玉米顶腐病的为害损失更重,潜在危险性更大。该病于1998年在我国辽宁省阜新地区首次发现,近年来有逐渐加重趋势。2005年本市5~6月份出现持续的低温、多雨、寡照天气,致使该病大面积发生,为本市首次发生。现将该病的发生情况及应采取的综合防治对策介绍如下。1为害症状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被玉米顶腐病病菌侵染而发病。苗期感病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条斑,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重病株枯萎或死亡。生长中、…  相似文献   

7.
辽宁地区保护地辣椒发生褐斑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辣椒褐斑病是1种由尾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1].20世纪末该病对印度、日本、韩国温室辣椒生产造成极大损失[2,3].辣椒褐斑病在我国南方常有发病,但不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该病过去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生较少,但近些年在辽宁地区保护地辣椒栽培中也开始发生.笔者于2005年5月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高家岭镇)、2007年5月在鞍山海城市保护地中均发现辣椒褐斑病的发生,且发病较普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加剧了玉米纹枯病的发生.特别是雨量充沛、高温高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尤为严重。该病发展蔓延较快,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为害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9.
吴晓燕 《植物医生》2016,(12):63-64
<正>桃穿孔病是桃树上发生最为普遍的叶部病害,穿孔病有细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其中以细菌性穿孔病为害最严重。在排水不良、湿度大、红蜘蛛发生严重的桃园,最容易发生该病。发病重的,引起大量落叶,枝梢枯死,果面密布疤痕,影响果实外观,给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介绍该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加剧玉米纹枯病的发生,特别是雨量充沛、高温高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尤为严重。该病发展蔓延较快,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通常病株率介于22%~71%之间,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