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松球果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在我国西北、中南等地区。危害油松、华山松、白皮松、红松、马尾松,以油松危害最严重。主要危害油松先年生球果,只在结实不良的情况下,才严重危害当年生枝,也可危害当年生球果。球果被害后  相似文献   

2.
松果梢斑螟对油松球果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是我国松属(Pinus)针叶树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属寡食性害虫,在我国北方主要危害油松(Pinus taebulaeformis)(李宽胜,1992;李新岗,2002).此虫1年1代,以2龄幼虫越冬,幼虫在5-6月份钻蛀球果及新梢,致使嫩梢枯萎,球果干瘪,影响油松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种子生产(袁荣兰等,1990;姚远等,1996),特别是结实期的油松种子园、母树林受害最为严重.松果梢斑螟可与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 margarotana)一起危害油松球果,在油松良种基地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李新岗等,2006;2007).  相似文献   

3.
一、寄主及危害油松球果螟(Dioryctria mendacella Stgr。)是章古台地区油松、赤松、樟子松林内的主要害虫之一。油松球果螟(以下简称球果螟),幼虫钻蛀球果和嫩梢,个别植株一年生梢几乎100%受害,弄得松树披头散发,影响树木生长,尤其主梢受害,造成嫩梢丛生,形成分叉  相似文献   

4.
油松球果对外源茉莉酸甲酯和虫害诱导的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果梢斑螟幼虫转移危害期,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JA)处理和油松球果小卷蛾幼虫危害引起油松球果挥发物、多酚氧化酶(PPO)、蛋白酶抑制剂(PI)以及球果游离氨基酸、松脂和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卷蛾幼虫危害后,1年生和2年生球果单萜挥发物种类没有变化,只是含量发生了变化,并且挥发物总量明显增加;2年生球果受害后,α-蒎烯、莰烯、β-水芹烯和β-蒎烯含量下降,而β-月桂烯和D-柠檬烯含量增加,这种成分和挥发量的变化对天敌具有吸引作用.外源MJA处理后,与1年生和2年生受害球果挥发成分有类似的变化,但变化的程度要小得多.外源MJA处理和小卷蛾幼虫危害后,均可引起1年生和2年生球果PPO和PI活性的增加,且1年生球果对2种诱导的反应更敏感.2年生球果受害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含水量下降,松脂含量增加,这表明球果受害后,抗营养和抗消化酶类增加,营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球国螟是油松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我场已有一万余亩油松林遭到球果螟的危害。球果螟主要为害油松的球果及一年生枝梢。据调查,一般油松林球果受害率在90%左右,枝梢受害率为30%左右。严重地影响了松林的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为摸清球果螟的生活史及其活动规律,探索防治途径,我们进行了观察记载,并进行了初步防治试验。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油松球果螟在樟子松种子园为害规律研究李占秋(辽阳参窝国际猎场管理处)油松球果螟是油松、黑松、赤松、樟子松等球果和嫩梢的主要害虫。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球果螟在樟子松种子园呈聚集型分布,低龄林的种子园林分密度对为害无显著影响;樟子松的不同无性系受害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7.
云杉、油松种实害虫--一点实小卷蛾虫情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点实小卷蛾[1][Retiniamonopunctata(Oku)]是云杉、油松球果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为害雌球花、球果和当年生嫩梢。当年生嫩梢被害后,凋萎弯曲直到干枯死亡;雌球花受害后不能正常发育,提早枯落;正在发育的球果被害后,受害部位流脂干缩并附有组织碎屑和幼虫排泄物,逐渐至  相似文献   

8.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对油松幼林的危害随树龄的增加而加重,10年左右的油松人工林受害最重,造林后的第5—10年是防治该虫以保证油松高生长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松果梢斑螟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兴城市油松种子园中,从雌球花出现到球果采收,松果梢斑螟危害2年生球果,同时也危害1年生球果,危害率占昆虫总危害率的87.36%.通过对松果梢斑螟生活习性、危害关系及防治方法的研究,对其进行适时适药防治,可使种子园产量提高29.2%.  相似文献   

10.
松果梢斑螟成虫的寄主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松果梢斑螟成虫产卵期,采用顶空吸附法和CC-:MS分析,研究虫害后油松球果萜类挥发物成分的变化.油松虫害球果(枝)单萜挥发物的释放呈现昼夜节律,并且特异性挥发组分为1R-(+)-α-蒎烯、β-香叶烯和D-柠檬烯.梢斑螟成虫为夜出性害虫,因此产卵期晚上的球果(枝)挥发物更有意义.油松和华山松球果的触角电位(EAG)测试表明:虫害球果与健康球果相比,梢斑螟(雌雄蛾)对油松虫害球果的EAG反应更明显;而对华山松虫害球果和健康球果的EAG反应差异不明显.Y-型嗅觉仪的趋向试验表明:雌成虫的寄主选择性明显高于雄虫,油松球果提取液的引诱作用高于华山松球果,而当年生针叶提取液、虫害球果及其提取液挥发物对雌成虫的引诱作用均高于健康球果;挥发物标准品测试显示,1R-(+)-β-蒎烯、β-香叶烯和D-柠檬烯组合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虫害油松球果及其提取液可显著刺激雌成虫产卵,表明油松虫害球果提取液组分中存在着雌成虫的产卵刺激物;华山松球果提取液的存在明显抑制了雌虫在油松虫害球果提取液滤纸上的产卵,表明华山松球果提取液中可能有产卵拒避剂.  相似文献   

11.
油松球果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哲盟地区松树的重要害虫之一。除危害油松外,还危害樟子松和赤松。油松球果螟幼虫不仅危害当年或二年生球果,而且还严重危害一年生幼树的主梢和侧梢,使树冠呈丛生状态。严重时,对植株的生长、发育都会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主梢受害,会造成主干弯曲,降低木材工艺价值。一、形态特征: 成虫:触角丝状,有一对较大的复眼,体长10~13.5毫米,翅展19.5~28.0毫米,雄蛾比雌蛾略小,前翅近三角形,赤褐色,翅基部  相似文献   

12.
乔山林区油松林是陕北种子基地之一,但由于油松球果小卷蛾(为主要虫种)、油松球果螟、松梢螟的危害,油松球果被害率以往一般达70%,今年调查,油松球果被害率达64.8—86.5%(见表1),造成油松种子大幅度减产,影响育苗、造林的发展。同时,危害嫩梢,使嫩梢秃顶或干形不正,不能长成高大用材。  相似文献   

13.
调查不同地理种源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球果被害率,以及主要害虫球果尺蛾Eupithecia abietaria和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的虫口比例。按虫期与被害部位,选取南亚、中亚和北亚3个地理种源的红松,分别测定健康与被害红松韧皮部和球果的单宁、总酚和黄酮含量,分析次生代谢产物与其抗虫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亚的红松球果被害率显著高于南亚和北亚种源,其球果中球果尺蛾和果梢斑螟危害率与后2个种源的差异显著;3个种源健康样本韧皮部与球果的单宁和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受害后3种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健康红松不同部位3种次生代谢产物均与其被害率呈负相关,其中韧皮部的单宁含量、球果的单宁和黄酮含量在0.05水平与其被害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刘益康  王冰 《林业科技》1993,18(4):21-23
落叶松球果瘿蚊是落叶松的球果害虫,1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表土层化蛹越冬。幼虫最先取食花蝇危害过的果鳞,随着虫龄增大,也危害健康的果鳞与种子。幼虫行动迟缓,终身在一个球果里取食,没有转移习性.林缘树上球果受瘿蚊危害比林内球果受害重.同一株树下部球果比上部球果被害重。阳面球果比阴面球果被害重。  相似文献   

15.
在浙江省的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黄山松上采集到为害嫩梢和球果的蛾类昆虫12种,危害严重的有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和油松球果小卷蛾,火炬松严重受害、湿地松则轻微,不同梢果实虫对松树种类、松梢和球果有选择性,几种害虫蛀食同一球果的混合发生是这类害虫明显的发生特点;编制了幼虫、蛹和成虫的识别检索表,列出寄生天敌昆虫名录,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兴城市油松种子园中,从雌球花出现到球果采收,松果梢斑螟危害2年生球果,同时也危害1年生球果,危害率占昆虫总危害率的87.36%。通过对松果梢斑螟生活习性、危害关系及防治方法的研究,对其进行适时适药防治,可使种子园产量提高29.2%。  相似文献   

17.
油松球果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球果小卷蛾是油松球果的主要害虫。通过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表明,该虫在陕西秦岭林区1年发生1代,从老熟幼虫离开球果,吐丝坠地,在枯枝落叶层、杂草丛中及松土层内结茧化蛹越夏越冬。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危害,取食嫩梢表皮、针叶及当年生球果,2 d后蛀入先年生球果隐蔽生活,取食果鳞基部和种子。采取林业防治、人工防治和药剂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微红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Hampson),属鳞翅目螟蛾科。该虫在我国分布广泛,从东北到云南均有分布,受害树种有马尾松、华山松、油松、云南松及云杉。幼虫蛀食主梢和侧梢,使松梢枯死,引起侧枝丛生,树冠成扫帚状。 我们苗圃担负着为社会提供优质无病虫害绿化苗木,为北京市绿化服务的使命。华山松苗木一旦被微红梢斑螟危害,就会降低价值,影响销售,影响造林绿化质量,已成为制约我圃生产的一大虫害。为有效控制微红梢斑螟危害,我们经过几年的室内外观察及防治试验,已初步掌握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年生  相似文献   

19.
杉木种子园果实主要害虫发生为害及林间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2015年,对韶关市曲江区小坑林场和乐昌市龙山林场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园果实害虫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对杉木球果危害较大的害虫主要有杉木球果织蛾(Macrobathra flavidus)、杉木球果麦蛾(Dichomeris bimaculatus)、球果螟(Dirryctria sp.)、小绿叶蝉(Jacobiasca formosana)、乌毛盲蝽(Cheilocapsus sp.),其中小绿叶蝉和乌毛盲蝽为首次危害杉木球果记录。球果受害率在3—10月呈递增趋势,龙山林场球果9月、10月受害率分别为38.6%和37.4%,小坑林场分别为32.1%和35.7%。5%氯虫苯甲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AS、22%噻虫·高氯氟SC、8 000 IU/mL苏云金杆菌SC、25%灭幼脲III号SC第2次药后15 d的防治效果均达到60%以上,均为防治杉木球果害虫的有效药剂,以氯虫苯甲酰胺94.9%的总体防效最好,建议在生产中交替使用这5种杀虫剂。  相似文献   

20.
湿地松种子园球果害虫—微红梢斑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红梢斑螟是我省严重为害湿地松种子园2年生球果的害虫,被害球果种子损失率达43%以上。该虫在广东1年4~5代,以高龄幼虫和蛹越冬,翌年1月中旬40%高龄幼虫化蛹,3月下旬后85%羽化为成虫。在5月上旬开始为害球果,9月中旬为害最严重,有虫株率达55.4%。该虫主要集中在树高8m以下树冠层内的2年生球果上和林内生势弱的母树以及缓坡地中坡底的母树上。寄生天敌有广大腿小蜂等16种。化学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浓度为8000~10000倍液喷洒,效果较好,或采用营林等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