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染色体数目众多、形态短小的特征,增大了染色体研究的难度。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克氏原螯虾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采用一种改进的染色体制备方法,从克氏原螯虾的触角腺中获得了高质量的染色体中期相,并比较了雌雄克氏原螯虾染色体核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雌雄克氏原螯虾在染色体数目、染色体配对及分组上是一致的,即雌雄克氏原螯虾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88,核型公式为n=94=61m+19sm+7st+7T。雌雄克氏原螯虾在染色体核型数据上有所差异,雌性克氏原螯虾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0.72%~1.61%,雄性克氏原螯虾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0.58%~1.89%;雌雄克氏原螯虾最大的染色体均是sm型,而雌雄最小的染色体不同型,雄性最小的染色体为T型,雌性最小的染色体为st型;雌雄克氏原螯虾的st型染色体的形态差别最大,但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4种常规养殖虾肌肉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养殖的克氏原螯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和南美白对虾的肌肉营养成分检测表明,克氏原螯虾的水分和粗灰分最高,罗氏沼虾的总糖和磷的含量较高,日本沼虾的粗脂肪、钙、铁、铜、铅含量较高,南美白对虾的含肉率、粗蛋白含量最高.4种虾均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十八烯酸)含量最高;从EPA+DHA的含量来看,南...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对克氏原螯虾进行育种和养殖,对江苏省淮安区南闸镇水产养殖基地中夏季和秋季的克氏原螯虾作生物学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其中,有效试验龙虾共90尾,体长范围在6.48~12.88 cm,其中夏季和秋季克氏原螯虾体长、体质量、头胸甲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克氏原螯虾δ~(13)C值范围为-28.97~-19.03(n=90);δ~(15)N值范围为4.86~14.30(n=90)。按不同体长将克氏原螯虾进行分组,发现体型较小的组与体型较大的组之间稳定同位素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性别之间的克氏原螯虾稳定同位素值不存在差异。不同季节之间雌性克氏原螯虾δ~(13)C值之间没有差异,而δ~(15)N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季节雄性克氏原螯虾δ~(13)C值和δ~(15)N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δ~(15)N值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对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养殖环境中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情况以及摄食状况,从而能够根据克氏原螯虾的生长习性和生活习惯进行养殖改进,为克氏原螯虾的育种和养殖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离体、饥饿、不同温度条件下日本沼虾对克氏原螯虾成活率的影响,探究两者之间的胁迫及种间竞争情况。结果显示,日本沼虾对克氏原螯虾幼虾有较大胁迫能力,有母体保护的克氏原螯虾幼虾A3、A7组的成活率明显高于离体的A1、A5组,离体且不投饵的A5组成活率最低,与其他各组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日本沼虾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胁迫程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雌雄分养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效果的影响,分析全雌性、全雄性和雌雄混养3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生长、存活、伤残以及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养殖模式对克氏原螯虾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在养殖90 d时,全雌性养殖存活率最高,为74.17%,伤残率最低,为5.62%;雌雄混养模式下,雄虾平均体重始终高于雌虾,雌虾存活率和伤残率则始终高于雄虾;全雌组雌虾性腺发育程度高于雌雄混养组。  相似文献   

6.
不同饵料配比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抱卵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饵料配比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生长和抱卵的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饵料配比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抱卵有明显的影响。适当增饲水草、蚕蛹和小杂鱼饵料的克氏原螯虾生长较快,其中适当增饲水草的克氏原螯虾,无论雄虾还是雌虾,在44d中生长速度均表现最快,分别达36.23%和27.17%。在投饵和水环境完全一致的条件下,雄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均低于雌虾。雌虾的成活率是雄虾的1.12倍,这与自然界中克氏原螯虾雌雄比例为1.13:1、雌性明显多于雄性的事实基本吻合。雌虾的生长速度是雄虾的1.09倍,即雌性个体增重比雄性略快。均衡的植物性和动物性营养配置,有利于雌虾的抱卵,抱卵率可达75%,适当增饲牛粪、虾仁饵料的雌虾抱卵率也高达71.2%。可见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生长的饵料配比,不一定适合于其生殖和繁育,应根据不同生育阶段应配制不同的专用饵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生长状况,为人工养殖中推测饵料投放量和估算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实地测得的广东地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体长与体重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广东地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体长与体重的直线回归方程为W=11.157L-58.1,曲线回归方程为W=0.149 9L~(2.561 4)(P<0.01)。[结论]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属于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8.
殷海成  张训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39-4539,4559
研究了克氏原螯虾仔虾蜕皮时间与体长、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仔虾体长、体重与蜕皮时间之间呈直线相关,并建立了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价配合饲料条件下克氏原螯虾幼体及成体消化酶的活性。[方法]取克氏原螯虾幼体全消化道组织,成体胃、肠组织,对克氏原螯虾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消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克氏原螯虾幼体的淀粉酶活性较高,胃蛋白酶活性较低;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相差不大,且活性均小于淀粉酶活性。成体的胃和肠中蛋白酶及淀粉酶比活力均较高,而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较低,且蛋白酶比活力为胃大于肠,淀粉酶比活力为肠略大于胃,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比活力在胃和肠中无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克氏原螯虾的水产养殖中专用饲料的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开展河北滨海稻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模式研究,对该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规格、产量、利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稻虾共作模式中,克氏原螯虾产量为750~1 200 kg/hm~2,成虾体长90 mm左右,体重30 g左右;水稻和虾的总利润为77 598.6~109 098.6元/hm~2,较单一种稻模式总利润高75 264.597~106 764.597元/hm~2。  相似文献   

11.
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鱼粉作为主要饲料蛋白源,利用酪蛋白来调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设置蛋白质水平为30%~46%的6种不同梯度的试验饲料,试验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日本沼虾100尾,平均初重0.067g。每天投喂2次,试验共进行60d,研究配合饲料中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并得出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为39.32%和41.67%的试验组的虾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衡量指标,采用二次方程回归分析法,得出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含量约为41%~41.5%。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虾体(全虾)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成活率,粗脂肪含量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五个青虾群体网箱生长和养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池塘网箱养殖条件下,比较了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长江如皋段以及浙江长兴等五个群体青虾生长养殖情况。结果表明,这五个群体青虾在网箱中体长以线性速度生长、体重以指数形式生长;太湖群体青虾的性成熟率最低,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养殖总产量最高,浙江长兴本地养殖群体相反。以30天性成熟率、绝对增重率、瞬时增重率、90天成活率和90天总产量这几个指标,太湖群体分别比养殖效果最差的浙江长兴群体低37.3%和高73.2%、20.8%、3.9%、75.2%。在浙江长兴养殖太湖青虾最好,并应做好青虾保种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池塘网箱养殖条件下,比较了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长江如皋段以及浙江长兴等五个群体青虾生长养殖情况。结果表明,这五个群体青虾在网箱中体长以线性速度生长、体重以指数形式生长;太湖群体青虾的性成熟率最低,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养殖总产量最高,浙江长兴本地养殖群体相反。以30天性成熟率、绝对增重率、瞬时增重率、90天成活率和90天总产量这几个指标,太湖群体分别比养殖效果最差的浙江长兴群体低37.3%和高73.2%、20.8%、3.9%、75.2%。在浙江长兴养殖太湖青虾最好,并应做好青虾保种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27±2.0℃的条件下,对体质量为0.199±0.089 g的日本沼虾进行了56 d的室内水循环系统饲养试验,探讨了添加植酸酶对日本沼虾生长、体组成和消化酶的影响。试验设7个组,其中试验组1-6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50、500、1 000、1 500和2 000 U/kg的植酸酶,试验组7不加植酸酶,加1.2%的磷酸二氢钙。每个试验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对日本沼虾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WGR和SGR以添加500 U/kg植酸酶的试验组显著高于正对照组(P〈0.05);植酸酶添加各组与对照组虾体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与正对照组相比,日本沼虾肝胰脏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提高显著(P〈0.05)。结果说明,在特定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日本沼虾的WGR、SGR有显著影响(P〈0.05),对日本沼虾体组成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设计配制蛋白水平为30%~50%的5种等能半精制饲料,饲养平均体重约4.7g的5组3重复的泥鳅鱼种8周,以探究泥鳅鱼种饲料中蛋白最适水平。实验结果显示:随饲料中蛋白质水从30%逐渐升高至40%,鱼体增重率和饲料效率不断提高,而当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进一步升高反而下降(P〈0.05);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泥鳅摄食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后,各试验组之间的鱼体存活率、全鱼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蛋白水平为30%的试验组泥鳅其全鱼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饲料蛋白水平为40%、45%和50%的试验组(P〈O.05),但与饲料蛋白水平为35%试验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蛋白水平(X)和鱼体增重率(y)呈二次曲线的关系,得出抛物线回归方程:y=0.1187x2+9.3896x-109.9(R2=0.9481),求出饲料中蛋白水平为39.55%(占干物质)时试验泥鳅获得最大生长量。  相似文献   

16.
日本沼虾对饲料赖氨酸的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酪蛋白和5%明胶提供全蛋白氨基酸的基础上,用晶体氨基酸赖氨酸调节7个饲料赖氨酸水平(0.85%~2.95%),并以晶体天冬氨酸和谷氨酸(1∶1)补偿调节百分比;其它饲料氨基酸分别用晶体氨基酸调节到40%的日本沼虾肌肉蛋白中各氨基酸含量的水平,配制7种精制试验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0.13 g的幼日本沼虾7周。结果表明,用不同试验饲料喂养日本沼虾7周后,虾的存活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赖氨酸水平对虾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虾体增重随饲料赖氨酸上升到1.90%不断增大,但超过此值后不再有显著变化。摄食饲料赖氨酸水平为1.55%~2.60%的试验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摄食饲料赖氨酸水平为0.85%的试验组。以虾体增重为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得出日本沼虾对赖氨酸的需求量为:占干饲料的1.91%,占饲料蛋白的5.41%。并以此为基准,以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为参考,估算了其它各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分别为:精氨酸1.83%、组氨酸0.52%、异亮氨酸1.13%、亮氨酸1.80%、蛋氨酸0.66%、苯丙氨酸0.99%、苏氨酸0.81%、色氨酸0.27%、缬氨酸1.11%。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雌虾体质量对其生殖性能和胚胎质量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4种规格(A组:16~20 g/尾、B组:24~28 g/尾、C组:32~36 g/尾、D组:40~44 g/尾)的雌虾亲本的生殖性能、胚胎质量和胚胎色泽,以及分析了体质量和生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随着雌虾体质量的增加,雌虾抱卵量呈显著上升趋势,D组的抱卵量显著高于A、B、C组的抱卵量,C组显著高于A组(P<0.05),生殖力和生殖指数也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D组显著高于A组(P<0.05),但是A、B、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B、C、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之间的单卵湿质量、单卵干质量和卵径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之间的胚胎色泽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体质量与抱卵量(r=0.847, P=0.000)、生殖力(r=0.508, P=0.004)和生殖指数(r=0.551, 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 结果表明,大规格罗氏沼虾的生殖性能优于小规格,但是规格对胚胎质量无明显的影响,该研究为罗氏沼虾亲本选择、生殖性能评价和人工育苗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日本沼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解剖镜和显微镜下对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根据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前溞状幼体期以及膜内溞状幼体期。日本沼虾卵裂属于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之间的过渡类型,无囊胚腔。3对附肢原基在前无节幼体期形成,胚胎在前溞状幼体期腹部开始分节,复眼色素也在前溞状幼体期出现,随后复眼色素区域逐渐增加,到膜内溞状幼体期孵化时复眼结构成熟。腹部分节和复眼色素的出现表明胚胎进入前溞状幼体期。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由于附肢的形成和分化,与前几个时期相比,胚胎发育的最后4个时期所持续的时间较长。研究亮点:针对日本沼虾胚胎无节幼体期和溞状幼体期划分目前存在的争议,通过胚胎外部形态与组织切片相结合的观察方法,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再研究,澄清了这两个时期的划分。同时,阐明日本沼虾卵裂类型,并分析了日本沼虾发育时间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组织切片、组织化学技术,对日本沼虾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卵巢发育周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卵巢外被结缔组织膜与生殖上皮。日本沼虾的卵巢发育具有明显的色泽与体积的变化,根据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将其划分为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和恢复期5个时期。卵子发生可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卵黄发生后期4个时期。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为小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胞质嗜碱性,无卵黄颗粒曰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为大生长期卵母细胞,胞质嗜酸性,早期含卵黄颗粒,后期转变为卵黄块,核位于卵母细胞中央曰卵黄发生后期卵母细胞为成熟期卵母细胞,体积长足,核移动到卵母细胞周边,最终核生发泡破裂,核膜消失,卵周围滤泡细胞层变得极薄,等待排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讨黄鳝血清总脂含量与体长的相关性。[方法]以处于繁殖季节的体长为19.3~68.0 cm的53尾黄鳝为研究对象,采用香草醛法测定不同体长黄鳝的血清总脂含量,并分析体长与黄鳝血清总脂含量的关系。[结果]黄鳝血清的总脂含量为3.94~11.61 mg/ml。黄鳝体长(x)与血清总脂含量(y)间的回归方程为y=5.526 1 x+392.7(r=0.373 8),说明两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繁殖期间黄鳝血清总脂含量随体长变化不大,这使黄鳝在繁殖期间血清总脂含量处于较稳定的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