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混菌发酵条件下,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不同添加比例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观察发酵前后豆粕蛋白和水溶性总肽含量、氨基酸和蛋白质结构组成以及植酸含量的变化。试验按照菌种配比不同设为4组,分别是:V(枯草芽孢杆菌)∶V(啤酒酵母)=1∶1(Ⅰ组),2∶1(Ⅱ组),1∶2(Ⅲ组)和未发酵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1)与未发酵试验组相比,3个发酵试验组的蛋白含量出现显著增加(P0.05),以试验组Ⅰ增加率最高,为14.09%,而3个发酵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发酵后豆粕蛋白质分子量变小,水溶性总肽含量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比例的增加而显著上升,而植酸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以试验组Ⅱ变化最大,水溶性总肽增加了678.47%,植酸降低了38.81%;(3)与未发酵试验组相比,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试验组Ⅱ增加率最高,为256.0%,其中以Ile、Leu和Phe含量增加最多。总之,当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种进行固态发酵时,豆粕的营养价值得到较高改善。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对几种不同菌种发酵豆粕发酵过程指标进行对比,从而改进发酵豆粕工艺或选用合适类型的发酵豆粕。分别用乳酸菌、酿酒酵母、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在48 h周期内,每12 h分别测各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酸溶蛋白含量、KOH(氢氧化钾)蛋白溶解度、总酸含量、pH、水分、挥发性盐基氮等指标,并将发酵48 h的各样品进行SDS-PAGE(十二烷基磺酸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电泳。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提高粗蛋白含量最优,乳酸菌发酵豆粕产酸量最高,枯草芽孢杆菌和蛋白酶制剂提高酸溶蛋白含量作用明显,酿酒酵母发酵豆粕KOH溶解度降低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和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3.
降解大豆抗原蛋白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慧  赵述淼  梁运祥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0):1969-1971
用不同来源的10株枯草芽孢杆菌菌株P1~P10发酵生豆粕,筛选到1株对大豆抗原蛋白7S伴球蛋白和11S球蛋白的降解能力均较强的P3菌株。采用P3菌株发酵生豆粕,对发酵条件进行pH值、接种量、料水比三因素三水平研究,发现在pH值为6.5,接种量为4%,料水比为1.0∶0.6,P3菌株可降解90%以上的抗原蛋白。  相似文献   

4.
复合菌发酵豆粕生产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通过优化豆粕发酵工艺参数,研究发酵条件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并对不同批次和不同厂家的产品进行分析,为选择发酵豆粕产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佳接种菌龄分别是24 h和36 h;在1000 L发酵罐培养条件下,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佳接种菌龄均为18 h。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优化产蛋白酶培养基为:豆粕92.85%、麸皮4.64%、玉米粉2.32%、葡萄糖0.19%,料水比1∶0.6,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接种比为2∶3,接种量为4 mL/100 g。通过对发酵产品分析,生物降解是去除抗原蛋白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4种具有优良发酵豆粕能力的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米根霉、产黄青霉)中筛选最优发酵菌株组合,以粗蛋白含量和大豆肽含量为评价标准,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豆粕固态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抗营养因子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B-8和米根霉M-1为最优发酵菌株组合。复合发酵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根霉同时接入到豆粕中,两菌株接种比例2∶1,发酵总接种量10%,发酵温度40℃,料水比1.0∶1.4(质量比),发酵时间96 h。豆粕经复合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大豆肽、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升,水分含量显著下降,大分子蛋白质基本降解为10 ku以下的小分子,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显著低于未发酵豆粕。结果表明,豆粕经复合发酵后营养成分显著增加,抗营养因子含量显著降低,营养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芯中分别加入豆粕、花生粕、麸皮和玉米粉为发酵原料,选用酵母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进行单菌和混合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纯玉米芯在自然条件下,好氧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厌氧发酵有利于提高还原糖的含量;玉米芯中加入蛋白质源饲料辅料(花生粕和豆粕)后,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厌氧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黑曲霉好氧发酵有利于提高还原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类芽孢杆菌F53菌株(Paenibacillus elgii)经5种单一固体基质、组合固体基质及正交试验的发酵,分析各发酵处理含有的芽孢量和抑制黄萎病原孢子萌发的效果.结果初筛出最佳固体发酵基质配方为麸皮:豆粕:玉米粉比为2∶1∶1;发酵温度、料水比、pH值、接种量等对菌株产芽孢及其抗菌物质的分泌有明显影响;在固体发酵条件下,芽孢的产生数量与抑菌物质的积累呈正比,以温度为35℃,料水比为1∶1.4,pH值为7.0,接种量为10%为菌株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米糠的合理利用率和探索枯草芽孢杆菌在临武鸭生产中的作用效果,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米糠,并优化其发酵条件,发酵产物饲喂1日龄临武鸭24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60羽,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在基础饲粮+金霉素150 mg·kg-1(抗生素组);基础饲粮+枯草芽孢杆菌5×108cfu·kg-1(试验Ⅰ组)和基础饲粮+枯草芽孢杆菌5×1010cfu·kg-1(试验Ⅱ组)。结果表明,接种生长9~10 h的枯草芽孢杆菌在发酵5 d、含水量35%、接种量3%的条件下,发酵产物的蛋白质可提高至20.34%,除丙氨酸、半胱氨酸外,其他氨基酸水平显著提高(P0.05)。临武鸭平均日增重提高0.72%和0.82%,料重比分别改善0.14%和0.19%,极显著降低死亡率(P0.01)。  相似文献   

9.
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Y7三角瓶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以麸皮80%,稻壳10%,玉米粉5%,豆粕5%,硫酸镁0.05%,硫酸铵0.5%,料水比为1:1.1配方活菌数最高,达460个·g-1,且应用于固体发酵罐中发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豆粕固态发酵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菌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筛选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菌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个菌种,通过平板培养、单菌和混菌发酵试验,对豆粕固态发酵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菌种进行筛选。[结果]结果表明: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种作用于豆粕可以提高其粗蛋白含量;枯草芽孢杆菌M5094与热带假丝酵母C3161混菌发酵豆粕效果最好,发酵反应48h后,豆粕的粗蛋白含量增加了11.50%,增加率为36.43%。[结论]选择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2种菌作为豆粕固态发酵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复合菌种。  相似文献   

11.
多菌种混合发酵提高酱油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酿3.042米曲霉和黑曲霉AS3.4309混合制大曲,采用固态低盐发酵酿造优质酱油,探讨了混合菌种的最佳配比、盐水原料比、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酱油中总氮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对酱油的固态低盐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固态低盐多菌种混合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水原料比为2.0∶1,发酵温度为45℃,发酵时间为120 d。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酿造酱油的蛋白质利用率达86.28%,氨基酸转化率达55.64%。  相似文献   

12.
采用4×5二因子试验设计,研究肉桂油和留兰香油对瘤胃体外发酵和饲粮降解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添加0、100、500mg/L发酵液的肉桂油和留兰香油处理组的氨态氮(NH3-N)浓度持续升高,添加1 500mg/L处理组的NH3-N浓度几乎没有变化,而添加500、1 500mg/L肉桂油处理组的微生物蛋白(MCP)浓度先下降后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0mg/L留兰香油处理组的MCP浓度有升高的趋势,添加1 500mg/L留兰香油却降低了MCP浓度(P<0.05).添加100mg/L留兰香油处理组在发酵后期(48、72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和丙酸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添加500、1 500mg/L肉桂油和留兰香油处理组的TVFA、乙酸和丙酸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分别添加500、1 500mg/L这2种植物精油处理组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VDMD)显著下降(P<0.05).综合分析,肉桂油和留兰香油的添加量为100mg/L时有利于调控瘤胃微生物发酵,当添加剂量大于500mg/L时对瘤胃发酵不利.  相似文献   

13.
Klass DL 《Science (New York, N.Y.)》1984,223(4640):1021-1028
Conventional anaerobic digestion is an established technology for wastewater stabilization, but methane production rates and net energy yields are generally too low to make the process competitive as a source of methane. Numerous improvements are being developed to make conversion of plant biomass to methane and simultaneous waste stabilization-methane production practical. Among these improvements are innovative-digester designs and process configurations. Efforts to commercialize modern anaerobic digestion technology are progressing.  相似文献   

14.
以豆渣为原料,利用混合菌种固态发酵将其转变成一种耐贮藏、适口性强反刍动物饲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培养基组成、接种物配比、接种量及培养温度对发酵品质影响。结果表明,35℃最适温度下培养基组成为豆渣麦麸=73,接种物配比为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11,接种量5%时为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赵旭  王文丽  李娟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4):180-182
针对冬、春、秋季节沼气池利用率低下的问题,研究低温条件下原料TS质量分数对沼气发酵的影响作用,以期增加沼气发酵原料的利用效率,提高沼气池利用率。以自制2.5 L厌氧反应器,新鲜牛粪为底物,设计了4%、6%、8%、10%、12%、14%6个装料TS质量分数的沼气发酵试验。结果表明,TS质量分数为6%的装料质液配比适合在冬、春、秋季节进行沼气的启动发酵;温度下降的季节里应适当给沼气池补料,提高沼气池的TS质量分数,以增加总产气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绿僵菌液固两相发酵技术的研究,优化控制发酵过程,筛选出玉米粉(2份)+麦麸(2份)+谷壳(2份)为固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配方,液体种子发酵周期72 h,初始接种量控制在25%为宜。保持25-28℃的培养温度和83%-94%的相对环境湿度,同时选择合适的覆盖物(可降低杂菌的污染)。固态发酵周期11 d,菌粉干燥温度控制在35℃,时间24 h,可缩短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17.
The fermentation in the caecum and large intestine of ruminants is negligible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rumen. In small ruminants the rate per unit contents is faster than in large ones, due to faster turnover. The cellulolytic bacteria of several ruminants are similar but differ in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两种肠球菌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以收获玉米果穗后的玉米秸秆为青贮原料,设对照、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和粪肠球菌(E.faecalis)添加3个处理,乳酸菌添加量为5log cfu·g-1FW,青贮45d后取样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并利用体外产气法测定青贮饲料鲜贮发酵特性。[结果]添加两种肠球菌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氨态氮和乙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乳酸/乙酸比率(P0.05),并提高了青贮饲料体外发酵潜在产气量、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产量(P0.05)及乙酸比例(P0.05)。[结论]添加两种肠球菌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体外发酵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益生菌发酵花生乳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是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营养价值高的植物蛋白资源之一,将益生菌作为食品的功能性成分,应用有疗效的菌株发酵花生乳,研制开发微生态活性植物蛋白饮料。经试验确定,制备花生乳的最佳条件为:花生仁用1%碳酸氢钠溶液浸泡12h,沥干后用水洗至pH 7.0,再加水(1 kg/6 L)研磨、过滤,然后添加0.1%CMC、0.1%黄原胶、0.1%蔗糖酯后均质、灭菌、冷却。采用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lus)、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等益生菌单独或混合发酵,测定发酵过程中pH、滴定酸度及活菌数的变化,并对发酵产品进行感官品尝及稳定性试验,以对比选择菌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制备微生态发酵花生乳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花生乳中添加5%蔗糖、1%乳糖、适量的促生长因子,采用混合菌种,37℃发酵至pn 4.0~4.2,成品中活菌数可达10~8cfu/mL,风味也达到最佳;在4~10℃温度下贮存,保质期可达4周。  相似文献   

20.
花生是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营养价值高的植物蛋白资源之一,将益生菌作为食品的功能性成分,应用有疗效的菌株发酵花生乳,研制开发微生态活性植物蛋白饮料。经试验确定,制备花生乳的最佳条件为:花生仁用1%碳酸氢钠溶液浸泡12h,沥干后用水洗至pH 7.0,再加水(1 kg/6 L)研磨、过滤,然后添加0.1%CMC、0.1%黄原胶、0.1%蔗糖酯后均质、灭菌、冷却。采用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lus)、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等益生菌单独或混合发酵,测定发酵过程中pH、滴定酸度及活菌数的变化,并对发酵产品进行感官品尝及稳定性试验,以对比选择菌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制备微生态发酵花生乳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花生乳中添加5%蔗糖、1%乳糖、适量的促生长因子,采用混合菌种,37℃发酵至pn 4.0~4.2,成品中活菌数可达10~8cfu/mL,风味也达到最佳;在4~10℃温度下贮存,保质期可达4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