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主要烟区烤烟氯含量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3~2004年抽样调查的全国5大烟区共1 279个烤烟样品,对我国主要烟区的烤烟氯含量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烤烟氯含量偏低,各烟区烤烟氯含量均低于国外优质烤烟氯含量,全国达到优质烤烟氯含量要求的样品不到20%。综述了氯的功能及氯与烤烟品质的关系,提出了改变传统观点,重新审视我国烟草氯营养及合理施用氯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烤烟氯素营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作为烤烟必需营养元素,在烟草体内不仅发挥着一定的生理作用,同时也是衡量烟叶内外部品质的重要指标。根据我国主要烟区的土壤和烟叶含氯状况,以及施氯对烤烟生长发育、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对烟草氯素营养和烟叶氯含量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烤烟中氯素的来源,烟株对氯的吸收,氯在烟株体内的分布特征,氯素的生理代谢功能以及氯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广西百色烟区烟叶钾、氯含量的分布情况,2009年和2010年在百色主要烟区进行调查取样,利用获取的110份烤烟样品数据,研究了广西百色烟区烟叶钾、氯含量及钾/氯特征。结果表明,百色烟区烟叶钾含量较高、氯含量偏低、钾/氯适宜,钾含量<2%的样品占12.73%,氯含量< 0.3%的样品高达73.63%,烟叶钾/氯≥12的样品占30.91%。百色烟区烟叶钾、氯含量在不同植烟县、不同部位、不同品种、不同耕作模式间存在差异,表现为隆林、田林等县钾含量较低,各县氯含量总体偏低,仅西林县氯含量的适值样品率达到75%;中部烟叶平均钾含量略高于上部叶,但其氯含量低于上部叶;云烟87品种烟叶钾、氯含量平均值均最高;水稻—烤烟模式烟叶钾、氯含量及钾/氯均高于玉米—烤烟模式。  相似文献   

4.
豫中烟区烤烟氯积累规律及土壤氯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豫中烟区土壤氯含量较高(25.00mg/kg)和较低(8.52mg/kg)的2块烟田,以中烟100为供试品种,研究了烤烟氯吸收积累规律和烟田土壤氯素平衡情况。结果表明:打顶期烟叶氯含量最高,高、低氯烟田烟叶氯含量分别为1.108%、0.382%;烟株氯积累量随烟株生长不断增加,旺长期是烟株大量吸收积累氯的关键时期,至采收结束高氯烟田烟叶和烟茎的氯积累量分别是低氯烟田的1.77倍和1.36倍;土壤氯含量高的地块烟株氯含量及吸收积累量高,但在土壤氯含量25.00mg/kg,灌溉水氯含量10.36 mg/kg,旺长期灌水1 800 m3/hm2情况下,烤后烟叶氯含量低于0.8%;在烟叶当季不施用氯肥情况下,烟株携出氯使得氯输出大于输入,土壤氯含量降低,因此控制氯源是解决土壤氯和烟叶氯含量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究豫中主要烟区(许昌、平顶山、漯河)烤烟与土壤中氯含量的总体分布以及二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17份烤烟(C3F)样品土壤氯与烤烟氯含量。【结果】豫中烟区植烟土壤水溶性氯含量变幅为7.10~84.77 mg/kg,平顶山、许昌、漯河地区土壤氯含量均值分别为36.96、33.14和33.43 mg/kg;烤烟氯含量变幅为0.01%~1.07%,平顶山、许昌和漯河地区烤烟氯含量分别为0.32%、0.41%、0.43%,烟叶氯含量总体较适宜。平顶山、许昌、漯河三地区土壤水溶性氯含量处于极低和较低范围内的样本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3.95%、15.56%、10.35%,均满足优质烟叶生产的需求;平顶山、许昌土壤氯含量分别有32.56%、33.33%的样本处在适宜范围内,有53.49%、51.11%样本相对较高;而漯河烟区适宜土壤氯含量样本占24.14%,处于较高范围的样本占65.51%,三地区变异系数大小从高到低依次为漯河平顶山许昌。土壤氯含量与烤烟氯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R2=0.953 3,P0.01)。【结论】为更好调控豫中烟区烤烟氯含量,应主要从土壤氯着手,同时综合考虑气候、海拔等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6.
氯元素既是烤烟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有重要影响,也是影响烟叶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传统观点认为烤烟是忌氯作物,生产上禁施氯肥。但是据近年来相关报道部分烟叶产区由于氯含量过低而成为影响烟叶质量的重要限制因子,以往有关烟叶氯含量的控制所做的大量研究表明,在缺氯的烟区适当施用氯肥,能够促进烟叶生长发育,并且有助于改善烟叶品质。阐述了氯离子对烤烟的生理作用,对初烤烟叶质量的影响以及烤烟氯素吸收积累规律,同时对以往增施氯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烤烟氯素的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生长期间氯肥施用时期对烟株氯积累规律以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施氯肥相比,团棵期浇施氯肥推迟了烟株对氯的吸收,烟株前期对氯吸收缓慢,吸收高峰推迟出现, 减少了下部叶的氯含量、积累量和氯分布量,提高了中部叶的氯含量、积累量和分布量;到采收结束时,两处理整株烟株氯含量、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差异不明显;两处理烤后烟叶总植物碱含量、总氯含量和钾/氯比等化学成分均在优质烟适宜范围内。在团棵期浇施氯肥更符合烤烟生长发育规律,对下部烟叶氯含量影响更有利。  相似文献   

8.
高氯灌溉水对盆栽烤烟氯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高氯灌溉水对烤烟氯含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并使用高氯含量(90.25 mg/L)灌溉水进行灌溉,比较灌水量对2个烤烟品种氯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烤烟品种不同器官的氯含量和氯积累量均表现为叶片茎根,叶片氯积累量分配比例为57.33%~75.61%,叶片氯含量在旺长期最高,随生育时期推进而减少,成熟期最低。叶片氯含量和氯积累量均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豫烟13号各时期叶片氯含量和氯积累量均低于中烟100,且叶片氯积累量分配比例也低于中烟100。旺长期灌溉高氯含量的灌溉水显著影响烟叶氯含量,灌溉量越大,烟叶氯含量越高;与中烟100相比,豫烟13号吸收的氯较少,烟叶氯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为秦岭烤烟钾氯含量的改善和香气品质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秦岭烟区K326、秦烟96、YN99 3个主栽品种的烤烟为材料,研究了烤烟钾氯含量特征及其与致香物质的关系。【结果】秦岭烤烟钾、氯含量均偏低,钾氯比变异系数较大,且至少在2个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国际优质烤烟相比,3个品种钾含量的适宜率均极低;模糊相似性优先比分析结果表明,秦岭烤烟的钾氯含量状况与四川烤烟最相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秦岭烤烟钾、氯与致香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高钾类烤烟中除叶绿素降解产物外的四大致香物质含量均高于中、低钾类烤烟,中氯类烤烟的叶绿素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降解产物的含量最高,其它致香物质含量均最低。【结论】秦岭烤烟的钾、氯含量偏低,高钾、中氯类烤烟致香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氯水平下烤烟的吸氯特性及纳米脱氯剂脱氯效果,为烤烟降氯探索可行性途径。【方法】以"中烟100"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氯水平下,高分子纳米脱氯剂处理烟叶氯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氯水平与烟叶氯含量的关系。【结果】烟苗移栽后,过早添加脱氯剂会抑制烟株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烟株干物质的积累。从脱氯效果来看,脱氯剂添加后30d,脱氯效果最佳,与同氯水平未添加脱氯剂处理相比,添加脱氯剂处理烤烟根、茎、叶的氯含量分别降低了24.14%~59.68%,3.33%~16.26%和6.65%~34.38%;全株氯积累量较同氯水平未添加脱氯剂的处理降低了41.94%~73.98%。未添加脱氯剂处理烟株根、茎、叶的含氯量极显著受施氯水平的影响,且随施氯水平的增加,烟株根、茎、叶的氯含量均呈线性或指数函数上升趋势,而添加脱氯剂处理烟株茎和叶的氯含量与施氯水平间的线性和指数函数关系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烟株移栽后30d,植烟土壤氯含量差异显著,且表现为添加脱氯剂未添加脱氯剂处理。【结论】在烟苗移栽后30d,施稀释浓度为0.5%的纳米脱氯剂1.5mL/kg,可有效阻控烤烟对氯的奢侈吸收,进而降低烟叶中的氯含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20.
以引自以色列、日本、台湾农友及国内引进的 8个不同类型的甜瓜品种为材料 ,在二代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品种对比。结果表明 ,以 Galia C- 8和蜜世界综合表现最佳 ,其次为劳郎 ,这 3个品种低温下果实膨大性能优良 ,丰产、优质、抗病 ,可在生产中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