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家蚕细菌病是一种可以应用药物治疗的蚕病,在养蚕生产中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繁多。为了合理使用药物,有效防治家蚕细菌病,采用琼脂平板滤纸片法调查盐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硫氰酸红霉素、氯霉素、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等7种抗菌药物对家蚕灵菌败血病病原、苏云金杆菌和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调查抗菌药物间协同抗家蚕细菌病原的效果。结果表明,盐酸环丙沙星对家蚕病原细菌抗菌效果最佳,对灵菌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抑菌活性是抗菌较差药物的19倍以上;其次是恩诺沙星;其他药物的抑菌效果较差。试验验证出盐酸环丙沙星与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硫氰酸红霉素、氯霉素、阿莫西林以及恩诺沙星与硫氰酸红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两两混合对家蚕灵菌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盐酸环丙沙星与氯霉素、恩诺沙星与氟苯尼考混合对家蚕葡萄球菌也具有增强抗菌的效果。试验结果为蚕用药物生产以及养蚕生产中合理利用药物有效防治蚕病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 氯霉素是人畜常用的抗菌素药物。经试验和生产实践签定,在养蚕生产中添食氯霉素,对家蚕败血病等细菌性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中肠型脓病和病霉性软化病也能有减轻其发病的倾向。氯霉素的化学结构为: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在细菌蛋白质合成中,与核糖蛋白体中的50S 亚基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代谢而杀病原细菌。养蚕生产中,氯霉素的使用方法应视发病情况,蚕病种类而不同,具体使用方法如下:一、防治败血病的使用方法当生产中见有败血病蚕发生时,应添食氯霉素,添食浓度1000PPM。添食氯霉素后,蚕体内药物对败血性细菌具显著抑杀作用的时间在14小时以内(残效可达30小时)。故宜每日添食1~2次,要连续添食二天,基本上可抑制败血病的发展,其中轻病的蚕  相似文献   

3.
丰产抗菌素防治家蚕细菌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病是威胁蚕茧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而家蚕细菌病又是蚕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生产上对该病的防治大多采用氯霉素或红霉素添食法。但氯霉素已被禁止使用,而红霉素因在溶液中不稳定,使  相似文献   

4.
家蚕细菌病一直是蚕业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不分时间季节都有零星的发病病例。细菌性败血病通过创伤等方式直接入侵家蚕的血淋巴,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随着血液循环到全身引起全身疾病。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生产上常用氯霉素添食来防治蚕的细菌病。氯霉素对黑胸败血病、青头败血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家蚕细菌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细菌病为常见病害,其防治方法主要是沿用氯霉素添食来达到杀菌的目的。随着氯霉素被禁用后,业内开展了多种抗菌药物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试验,并对家蚕药代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家蚕病害分传染性蚕病及非传染性蚕病两大类,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微粒子病,是发生最广、危害最大和防治最难的一类蚕病。在养蚕过程中,常常由于传染性蚕病的危害,造成蚕茧减产和茧质下降。因此,在大面积养蚕生产中,应特别重视传染性蚕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防治家蚕细菌病的有效药剂,通过体外抑菌试验从盐酸左旋氧氟沙星、盐酸蒽诺沙星、强力霉素、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5种常用兽用抗生素药剂中,筛选出对苏云金芽孢杆菌、黑胸败血菌和粘质沙雷氏菌(灵菌)抑菌效果较好的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苏云金芽孢杆菌、黑胸败血菌和粘质沙雷氏菌3种病原菌引起的细菌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物氟苯尼考;并且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家蚕生长、茧质均无不良影响(P>0.05),表明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是防治家蚕细菌病的一种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8.
"杀菌灵"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广谱家蚕细菌病防治新药剂"杀菌灵"可兼治由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引起的家蚕细菌性败血病.62.5 μg/mL的"杀菌灵"给药6 h可防治由黑胸败血病菌引起的黑胸败血病,250 μg/mL的"杀菌灵"在3 d内给药24 h+6 h+6 h,可防治由黏质沙雷氏菌感染引起的灵菌败血病."杀菌灵"对家蚕无明显毒副作用.农村养蚕试验也证明"杀菌灵"对家蚕细菌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细菌病是家蚕的常见病之一,在高温多湿季节极易给蚕茧生产造成损失,我省生产上多用蚕用氯霉素溶液防治该病。最近,山东省畜牧办公室鲁牧医字[2002]38号文,已将氯霉素制剂(包括蚕用氯霉素溶液)的标准和生产批准文号撤销,蚕用氯霉素溶液在为蚕业生产服务几十年后,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
家蚕僵病流行条件下的几种防僵药剂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家蚕僵病(真菌病)是养蚕生产中的常见病。僵病的发病程度有零星发生,也有流行、大流行,甚至暴发,作者为了解不同防僵药剂在僵病流行情况下的防僵效果,对发病程度相似的21户养蚕农家(每3户用一种防僵药剂)进行了初步调查和比较,现将不同药剂的使用方法与效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家蚕的的微粒子病、白殭病本是一种严重的蚕病,解放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采取彻底消毒严格蚕种检验;贯彻科学养蚕创用防僵药剂,现已基本上消灭了微粒子病和控制了白殭病的发生。现在夏秋蚕生产的主要蚕病是脓病和软化病,脓病中又以中肠型脓病在秋期危害较严重,是当前养蚕生产中的薄弱环  相似文献   

12.
<正> 家蚕白僵病是养蚕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它在每季蚕期均有发生。为了加强对家蚕白僵病的防治,提高养蚕经济效益。86年夏秋蚕期我们采用多菌灵对家蚕白僵病进行了防治试验。供试药品为25%多菌灵可湿性杀菌剂(江苏镇江农药厂生产)。夏蚕期供试蚕品种为苏_3·秋_3×苏_4,中秋蚕期为75新×7532。白僵菌种收贮自上期蚕五龄后期发病的白僵蚕,装在玻璃容器内,放在室内阴凉  相似文献   

13.
通过5龄蚕感染家蚕细菌病处理,然后分别添食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药叶,蚕服康1号的浓度分别为1000ppm、100ppm及10ppm;氯霉素的浓度分别为1000ppm、500ppm及250ppm,在原蚕饲养中对家蚕细菌病防治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1000ppm蚕服康1号对家蚕的灵菌败血病菌及100ppm蚕服康1号对卒倒菌败血病有很强的抗菌效果,对家蚕败血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氯霉素。蚕用氯霉素对灵菌病没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家蚕细菌病为常见的传染性蚕病,春蚕、夏蚕、秋蚕都有发生。特别是当饲育环境恶劣(如高温多湿),叶质低劣(桑叶硬化、老化、黄化),饲育管理粗放,桑叶存贮不当,以及食下带有伴胞晶体毒素的细菌或被微生物农药污染的桑叶,则蚕儿尤易诱发甚至暴发细菌病,严重影响养蚕收成、蚕茧产量和茧丝品质,对蚕桑生产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故此,必须慎防家蚕细菌病,切实采取科学、系统的防控举措,把家蚕细菌病的防控工作贯穿于蚕期全过程,努力消除家蚕细菌病对养蚕生产构成的威胁,以保产量、保质量来保收成,促稳定、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家蚕解氟剂"为一种新型的缓解家蚕氟中毒的药剂,能消除氟污染桑叶中氟化物对家蚕的毒性,缓解家蚕氟中毒的症状,用于养蚕生产中防治家蚕氟中毒症."家蚕解氟剂"的剂型为白色粉剂,由2种化学试剂配伍而成.该药剂极易溶于水,故生产上使用时可将它溶于清水,喷洒在氟污染的桑叶上,消除氟污染桑叶中氟化物的毒性,避免家蚕的氟中毒.  相似文献   

16.
细菌病是家蚕的常见病之一,在高温多湿季节极易给蚕茧生产造成损失,我省生产上多用蚕用氯霉素溶液防治该病。最近,山东省畜牧办公室鲁牧医字[2002]38号文,已将氯霉素制剂(包括蚕用氯霉素溶液)的标准和生产批准文号撤销,蚕用氯霉素溶液在为蚕业生产服务几十年后,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山东省蚕业研究所与烟台神龙蚕用药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原烟台  相似文献   

17.
正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上最常见、危害最严重、防治最难的一类病害,按病原不同可分血液型脓病(核型多角体病)、中肠型脓病(质型多角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四种,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在开化蚕区统俗称空头病。近年来,我县养蚕生产上以血液型脓病和空头病发生最为常见,严重时粒茧无收,不仅给蚕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为了科学防治家蚕病毒病,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巩固蚕桑产业,笔  相似文献   

18.
<正>家蚕真菌病是秋季养蚕生产上最常见、危害较严重的一类蚕病。近年来,我镇秋蚕期僵病发生流行,为此对每年秋蚕期发病比较严重的几户农户进行跟踪调查,在僵病发生流行情况下,选用不同药剂进行应用试验,经初步调查发现,使用不同药剂对防  相似文献   

19.
氟苯尼考是新一代氯霉素类抗菌素,可用于家蚕细菌病防治。针对全年各养蚕季节环境温度相差较大的情况,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氟苯尼考在家蚕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不同养蚕季节的蚕病防治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500μg/m L氟苯尼考药液浸渍后的桑叶给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的家蚕5龄第5天幼虫添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添食药物后不同时间蚕体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经药理学计算软件DAS 2.0分析显示:给药后蚕体血浆中氟苯尼考的浓度不断上升,30℃处理区与24℃处理区的峰值分别出现在给药后3 h和4 h;添食3 h后停止给药,30℃处理区蚕体中的血药浓度逐渐下降,至停药1.5 h后低于24℃处理区。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家蚕体内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变化受环境温度影响,高温环境下蚕体对药物的吸收快,但消除也快,故在夏秋蚕季高温环境下使用氟苯尼考防治家蚕细菌病,需要适当增加添食药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20.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蚕病。根据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种传染方式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检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探索广西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和流行规律。结果显示,通过严格执行现行检疫技术标准,在蚕种生产中基本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危害。调查发现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对应蚕生产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发生率高,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证明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造成的家蚕食下传染是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蚕种生产中,气象因素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也有影响。气温影响最为重要,降雨、日照起到辅助效果;建立两种基于蚕种微粒子病发生与环境微孢子虫分布关系以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进行预测预报,为蚕种生产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