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产犊季节、测试季节、泌乳阶段和胎次对奶牛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SCS)的影响,试验对南京市某牛场2015年、2016年5 993条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记录中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产犊的荷斯坦牛日产奶量较高,其SCS也相对较高,夏季产犊日产奶量较低;随泌乳阶段的延长荷斯坦牛产奶量逐渐降低,SCS略有升高;日产奶量在3胎时达到最高,然后逐渐降低,SCS随胎次增加而升高。说明在秋、冬季产犊最为理想,此时的日产奶量较高,可为牛场增加经济效益,而且秋季产犊时的SCS较低。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分别对广西贺州(华南场)和河北保定(华北场)2个奶牛场荷斯坦奶牛DHI测定记录进行整理,并利用SPSS 2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旨在探究泌乳季节、产犊季节、胎次和泌乳阶段对华南和华北地区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季节对华南和华北场奶牛日产奶量及乳成分均有极显著影响;产犊季节对华南和华北场奶牛泌乳期305 d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对华北场泌乳期平均乳脂率和平均乳蛋白率影响显著,对华南场泌乳期平均乳脂率和平均乳蛋白率无明显影响;胎次对华南和华北场奶牛泌乳期305 d产奶量及平均乳成分均有极显著影响;泌乳阶段对华南和华北场奶牛日均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泌乳季节、产犊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对华南和华北地区奶牛的泌乳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存在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胎衣不下在不同年度、季节、产犊季节、泌乳阶段、胎次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奶牛泌乳性能及牛奶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收集某奶牛场4 247头奶牛2013至2015年度DHI生产性能测定记录,用多因素方差法分析产后胎衣不下奶牛在不同测试年、测定季节、产犊季节、胎次和泌乳阶段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产犊季节、测定季节、测试年、泌乳阶段和胎次情况下,胎衣不下对奶牛日产奶量、体细胞评分、乳糖和尿素氮这4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春、夏、秋季产犊胎衣不下奶牛日产奶量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P0.05),泌乳前期胎衣不下奶牛的日产奶量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P0.05)。秋冬季测定的胎衣不下奶牛日产奶量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P0.05)。第1胎、3胎胎衣不下奶牛的日产奶量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的奶牛(P0.05)。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河北省不同年度、胎次奶牛与其产奶量及乳成分、高峰日、高峰奶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规律,为河北奶牛平衡育种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收集河北省2017-2021年近5年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分别按胎次和年度进行横向、纵向统计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度和胎次对日单产、乳脂率、体细胞数、高峰奶、高峰日、305d奶量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不同年度除对乳蛋白率的影响不显著外,均显著地影响产奶量和其他乳成分指标。胎次与高峰奶量呈正相关(P<0.01),与高峰日呈负相关(P<0.01),与日产奶量和群体305d奶量呈正相关(P<0.01),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与乳蛋白率呈负相关(P<0.01);胎次对乳脂率、尿素氮有影响,但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奶量及乳品质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一些非遗传因素影响,如季节、胎次等。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养殖模式下(全控温牛舍和传统开放式牛舍)产犊季节、泌乳季节、胎次对湖北地区荷斯坦牛产奶性能的影响,旨在为湖北荷斯坦牛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从湖北地区两个规模化奶牛场中共收集38 220组数据,包括4 970头奶牛的日产奶量、高峰奶量、体细胞数(SCC)、乳蛋白率、乳脂率等。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产犊季节、泌乳季节及胎次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下,头胎牛的SCC最低,随着胎次的上升,SCC呈现上升趋势;第2~4胎奶牛的日产奶量、高峰奶量均较高,第二胎奶牛的奶品质最好;春、秋季产犊日产奶量、高峰奶量均较高,春、夏季产犊乳品质较好,但夏季产犊乳中SCC数较高;奶牛在春季日产奶量均最高,夏季较低且乳中SCC数最高,奶牛在冬季乳脂率、乳蛋白率最高。但全控温牛舍的日产奶量、高峰奶量、乳脂率均显著高于开放式牛舍,乳中体细胞数远低于开放式牛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江苏某发酵床养殖奶牛场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该牛场2018年4 560头次荷斯坦牛DHI测定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不同胎次、产犊季节、采样月份、泌乳阶段等因素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SCS)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胎次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产犊季节、采样月份和泌乳阶段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SCS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经产奶牛日产奶量显著高于初产奶牛(P﹤0.05);产犊季节为秋季时日产奶量最高,冬季时SCS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在8月份的日产奶量最低,而SCS最高;日产奶量随泌乳阶段增加而降低,SCS随泌乳阶段的增加而升高。综上所述,胎次、产犊季节、采样月份和泌乳阶段均是影响发酵床养殖环境下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胎次和热应激程度对广州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不同胎次和热应激程度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体细胞数和高峰奶量的影响,收集了广州某奶牛场360头荷斯坦泌乳母牛近5年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数据,用R (Version 3. 3. 2)和SPSS 20. 0软件分析了不同胎次和热应激程度对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其他胎次的奶牛,头胎母牛产奶量、高峰奶量较低(P<0. 05);头胎牛的脂蛋比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牛(P<0. 05),其余各胎次间差异不显著(P>0. 05);随着胎次的增加,牛奶中体细胞数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P<0. 05)。中度热应激下的产奶量、高峰奶量显著低于轻度热应激(P<0. 05);中度热应激下产犊的奶牛体细胞数会稍稍偏高,但与无热应激和轻度热应激下产犊的奶牛相比差异不显著(P>0. 05);乳脂率、乳蛋白率各组差异不显著(P>0. 0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应用奶牛群体改良(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体系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150头不同年龄、胎次、泌乳阶段的健康泌乳奶牛,进行为期8月(2009年6月-2010年1月)的试验.第1月为第1期,不进行调整;第2~4月第2期,进行第1次调整;第5~7月为第3期,进行第2次调整;第8月为第4期,为调整后的观察期.饲粮配方和饲养管理的调整结合试验期内内蒙自治区古巴盟地区气候条件及DHI报告中的数据信息.记录产奶量,通过DHI软件计算305 d产奶量、305 d成年当量,预测最高日产奶量及其出现时间,采集的奶样测定乳脂蛋比.结果表明:应用DHI体系能够显著提高305 d产奶量和305 d成年当量(P<0.05),显著提高最高日产奶量(P<0.05),并缩短其出现时间(P<0.05),改善乳脂蛋比.结果提示,在内蒙古自治区古巴盟地区的气候条件下,应用DHI体系能够提高奶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通过整理中国华南地区某奶牛场2017年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分析了胎次、泌乳阶段和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胎次对于奶牛的产奶量和各乳成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产奶量和乳蛋白率在第2胎时高于其他胎次,体细胞数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加;泌乳阶段显著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各乳成分(P0.05),产奶量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R~2=0.9769),而乳蛋白率(R~2=0.9801)、乳脂率(R~2=0.9189)、平均尿素氮(R~2=0.7332)和体细胞数(R~2=0.8318)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呈正相关;季节对产奶量和各乳成分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在夏、秋季节显著高于冬、春季节,产奶量和乳脂率在冬季达到最高值。综上结果表明,胎次、泌乳阶段和季节可显著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生产中应注意调节,以期提高华南地区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提高高峰产奶量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HI测试系统(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奶牛育种的基础工作,同时它为奶牛场生产提供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在DHI报告中已知乳体细胞数水平直接反映奶牛乳腺的感染情况,从而懂得了控制体细胞数对增产的重要性;DHI又为我们提供了估计305天产量,从而提高生产管理者对个体牛或全场牛单产的预见性;奶产量和乳成分又是最直观反映着奶牛营养水平,所有的DHI测试记录都是为提高牧场管理水平所服务的,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高峰产奶量(Peak Milk),高峰产奶量是指整个泌乳期中奶量最高的日单产,高峰产奶量可直接影响到整个胎次的产量,如果奶牛场希望自己的产量是10000kg而不是5000kg,那么必须管理好高峰产奶量,尽量提高奶牛的高峰产奶量。 在中加奶牛育种综合项目的帮助下,上海建立了DHI测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公牛后裔产奶量及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种公牛后裔产奶量及乳成分差异,笔者通过整理福建某乳业集团下属牧场的奶牛系谱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分析不同地区种公牛以及性控F1代与普通冻精F1代的产奶量及乳成分差异。结果表明:北欧公牛F1代的生产性能最优秀,其305日产奶量和干物质、乳脂、乳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中国公牛F1代(P0.05);性控冻精F1代的305日产奶量和干物质、乳脂、乳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冻精F1代(P0.05)。说明引入北欧种公牛冻精对改善福建本地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效果最好,且性控F1代比普通冻精F1代具有更高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DHI技术充分体现了"能度量,才能管理;能管理,才能改进;能改进,才能见效"。一、推广应用情况D H I是英文D a i r y H e r d Improvement三个单词词首字母的缩写,其含义是奶牛群体改良,在国内一般称之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是对规模奶牛场(小区)奶牛的系谱、胎次、产犊日期、干奶日期、产奶量等基础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每月对泌乳牛个体奶样的乳成分、体细胞数等项目进行测定,运用分析软件对牛场信息和乳成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各种生产性能测定报告。技术人员根据报告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江苏某牛场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因素。[方法]试验采集了该规模化牛场2018—2020年139 703条测定数据,并利用多因素方差模型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不同胎次、测定季节、产犊季节、泌乳月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乳尿素氮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综上结果,在生产中,应结合胎次、季节、产犊时间、泌乳等多种因素,灵活调整牛群结构、生产规划和饲养管理,以实现提高产奶量和乳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9-2022年湖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发现14年间湖南DHI参测规模不断扩大,参测牛群生产性能稳步提升,日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尿素氮等生产性能指标明显改善。与2009年相比,2022年奶牛日产奶量提高了95.42%,乳脂率提高了0.22个百分点,乳蛋白率提高了0.14个百分点,干物质含量较2015年增加了0.23个百分点,奶牛群体改良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牛乳中体细胞评分(SCS)对日产奶量(DMY)和乳成分之间的关系,了解奶牛乳房的健康状况,本研究使用新疆昌吉地区规模化牛场共2 338头荷斯坦牛的33 290条DHI记录和生产性能数据,将DHI记录中的体细胞数(SCC)转化为SCS后分析SCS对DMY与乳成分的影响。运用SAS 9.2软件对产奶量和乳成分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并对SCS与产奶量和乳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其固定效应主要包括SCS、场、年份、季节及胎次效应。结果表明:SCS、场效应、年份效应、季节效应和胎次效应均对DMY与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SCS的增加,DMY和乳糖率(MLP)呈下降趋势,当SCS为0水平,且SCC为9×10~3~17×10~3个/mL时,DMY和MLP极显著高于其他SCS水平(P0.01);MFP和MPP呈上升趋势,当SCS为9水平,且SCC为4 529×10~3~4 904×10~3个/mL时,MFP和MPP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S与DMY、ML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CS与MFP、MP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通过分析SCS对产奶量和乳成分间的关系,可为规模化牧场奶牛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预防和降低患乳房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非遗传因素对中国荷斯坦牛DHI测定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旨在分析非遗传因素对中国荷斯坦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SCS)和日产奶量的影响。收集了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25950条DHI测定记录和牛只档案,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的9 052条DHI测定记录和牛只档案记录。对数据进行SAS 8.1最小二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份、季节均对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胎次对日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DHI测定数据的分析,查找影响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的主要因素,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群体产奶量、预防和降低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奶牛群改良计划,也称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对奶牛泌乳性能及乳成分的测定,简称为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首先需要收集奶牛系谱、胎次、产犊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等牛群饲养管理的基础数据,其次是每月采集一次泌乳牛个体奶样,通过测定中心的检测,获得牛奶的乳成分、体细胞数等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统一整理分析,形成DHI报告。测定报告反映了牛只及牛群配种繁殖、生产性能、饲养管理、乳房保健及疾病防治等信息。  相似文献   

18.
奶牛育种是奶牛场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更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基础。本文对河北省近五年(2015-2019年)DHI参测场的牛群生产性能测定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牛群参测规模、日产奶量、305d产奶量、乳蛋白率都有较明显的提升,生产性能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DHI是英文Dairy Herd Improvement的缩写,译为奶牛群改良,在我国又称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世界上最为科学、最为有效的奶牛生产管理工具。其主要工艺为每头泌乳牛每月采集奶样一次,在测定其产奶量、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等数据的基础上,收集牛群饲养管理数据,如产犊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年龄、胎次等,再将所有这些数据加工处理,形成DHI报告,返回牛场,指导生产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20.
应用DHI对某奶牛群生产性能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DHI对某奶牛群生产性能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在奶牛牧场管理过程中,牛奶体细胞数SCC与奶牛产奶量、健康、胎次的关系,以期应用DHI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应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体系对900头产奶牛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在奶牛泌乳的各个阶段,随着牛奶体细胞数增高,各胎次奶牛产奶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体细胞数随着胎次的增加而上升,奶牛产奶量随奶牛胎次的变化而变化。奶牛存在产犊间隔长,繁殖障碍和营养问题,需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