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东北黑土自然荒地开垦种稻后土壤矿化氮含量、氮净矿化速率和氮净矿化率,探讨土壤供氮能力及其特点,揭示土壤氮素的演变规律,为东北黑土的合理利用和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黑土自然荒地(0 a,为对照土壤,原始自然草甸植被)和不同开垦年限(12、35、62和85 a)的稻田(地形、种植制度、施肥和水分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黑土区耕地质量状况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部在昌图县等17个县(市、区)划定为辽宁黑土区,共布设2000余个耕地质量调查点位,采集土壤样品7000余个,对土壤p 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5项耕地质量主要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黑土区土壤p H值平均偏酸,有机质平均含量整体不高,氮素含量处较低水平,磷素和钾素含量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栽培和施肥对黑土细菌数量年变化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室内分析和通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应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研究了不同耕作制度下黑土土壤在玉米一个生育期内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旨在探讨土壤细菌多样性变化规律,揭示黑土退化的微生物学机理,以保护黑土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试验结果表明:2003年和2004年土壤中细菌数量随季节变化而逐渐增加,最大值出现在10月份。2003年休闲区、ck区和正常施肥区的0~20 cm土层内细菌数量分别为0.594×106,0.566×106,0.906×106个/g;20~40 cm土层内细菌数量分别为0.513×106,0.513×106,0.664×106个/g。2004年休闲区、ck区和正常施肥区的0~20 cm土层内细菌数量分别为1.849×106,2.040×106,2.365×106个/g;20~40 cm土层内细菌数量分别为1.460×106,1.279×106,1.856×106个/g。且表层土壤中的细菌数量高于下层土壤中细菌数量,理化性质好的土壤所含的细菌数量较多,合理栽培与施肥有利于土壤细菌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东北黑土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东北黑土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密度和~(13)C、~(15)N自然丰度值的动态变化,探讨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氮)的固定能力及其稳定性,揭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氮)的演变规律,为东北黑土的合理利用和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选择典型黑土区旱田土壤(种植大豆年限大于60年)和改种不同年限的稻田土壤(3、5、10、17、20和25年,旱田改稻田前种植历史基本相同,均为大豆),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旱田改稻田25年间,在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在改种的前3年迅速下降,降幅分别为13.60%—43.27%和10.40%—40.60%,在3—25年间随改种年限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在20—60 cm土层出现累积,但在3—5年期间增加幅度较大,在5—25年期间增加较为缓慢,在改种17—25年期间,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旱田土壤;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的变化趋势与其含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改种的3年间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分别降低了26.53%和21.89%,在改种5—25年间0—60 cm土层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均大于旱田土壤,增幅分别为9.87%—21.48%和10.2%—19.3%;旱田改稻田后,土壤全氮与有机碳的变化密切相关,土壤全氮与有机碳的含量、密度之间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在0—60 cm土层,土壤δ~(13)C值在改种的3年间明显上升,在3—25年间随改种年限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大于5年的稻田土壤δ~(13)C值均低于旱田土壤,而土壤δ~(15)N值在改种的25年间随改种年限延长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限稻田土壤δ~(15)N值均低于旱田土壤,相同年限土壤的δ~(13)C值和δ~(15)N值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大;0—40 cm土层土壤δ~(13)C值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但各土层土壤δ~(15)N值与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东北黑土区旱田改稻田大于5年后,稻田土壤具有明显的固碳(氮)能力,稳定性碳(氮)在20—60 cm土层累积;改种稻田年限小于5年,应注重有机碳(氮)的补充,以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氮)水平。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里的各种昆虫、底栖小动物,还有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等为鱼类提供天然的饵料.以鱼治虫,少用农药,既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也减少了农药通过食物间接对人产生的危害,是一种立体农业养殖模式,既可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因此稻田养鱼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分析东北黑土区土壤风蚀区域及风蚀主要因子,并从黑土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近40年气候变化规律、东北沙地沙漠化对黑土区土壤风蚀的影响方面分析了东北黑土区土壤风蚀的发展趋势,为该区土壤风力侵蚀研究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黑土区土壤风蚀区域及风蚀主要因子,并从黑土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近40年气候变化规律、东北沙地沙漠化对黑土区土壤风蚀的影响方面分析了东北黑土区土壤风蚀的发展趋势,为该区土壤风力侵蚀研究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潜育性稻田是我省主要的低产田之一,约占稻田面积的40%左右,一般比非潜育性稻田每亩约减产100-200斤,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改良潜育性稻田,提高共产量是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对于潜育性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同内外已做了很多研究,但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目前还报道得很少。本试验研究了施肥、开沟排水改良潜育性稻田的土壤和根表微生物的数量、土壤酶的活性和呼吸强度。试图查明改良潜育性稻田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并探索是否可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作为衡量改良措施优越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生态环保适用于稻田害虫防治的诱虫板,论文研究了基于CMYK调色技术的17种不同颜色诱虫板对稻田昆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17种诱虫板诱集稻田昆虫隶属于7目22科,以双翅目昆虫诱集数量最多,达787头/板;不同颜色诱虫板对不同稻田昆虫诱集效果差异明显,浅蓝色(C50M0Y0K0)诱虫板对瘿蚊科害虫、橙色(C0M40Y100K0)诱虫板对叶蝉科害虫、皮粉色(C0M50Y50K0)诱虫板对蓟马科害虫具有明显的诱集优势,诱虫数量达486头/板、124头/板、378头/板,且上述诱虫板对稻田天敌昆虫友好,益害比分别为1∶36.5、1∶124、1∶144.7。以期为稻田诱虫板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江苏沿海滩涂盐地碱蓬(Suaeda salaa(Linn.)Pal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和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rn.)湿地以及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特异功能群的变化.结果表明,稻田土壤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固氮菌的数量明显高于三种自然植被湿地土壤.三种自然植被湿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依次为:互花米草>碱蓬>芦苇,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依次为:芦苇>碱蓬>互花米草,土壤真菌数量差异不显著.自然湿地和稻田土壤中夏季的微生物数量均大干冬季,以土壤真菌和固氮菌数量的季节性差异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稻田年内水旱轮作对土壤微生物和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田年内水旱轮作研究表明:在夏作成熟期,轮作区玉米田土壤中5种微生物和7种主要生理群细菌的数量,都明显高于连作区的早稻田,经灌水种植晚稻,到晚稻成熟期它们的数量,轮作区与连作区的差别明显缩小,微生物这一变化情况,与同时期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十分相似,可见稻田年内水进轮作不仅影响土壤微生物,同时也影响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水丝蚓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控制试验,初步研究了底栖动物水丝蚓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生物量、生理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丝蚓组稻田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极显著.水丝蚓组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BC)和生物量氮(BN)高于对照组,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水丝蚓促进了稻田土壤硫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和固氮菌的增殖,抑制了反硫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和活性,有利于增加土壤硫、氮、磷等生源要素的有效性,提高稻田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利用底栖动物的生物扰动效应,根据农业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生物的生态特性,可开发多级物质循环、多层次利用、多物种共生的现代农业技术,为可持续农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几种药剂对褐稻虱种群数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昆虫生命表及种群趋势控制指数方法,探讨几种药剂对揭稻虱种群数量的控制作。同时研究这几种药剂对稻田天敌密度的作用,并通过杀虫剂的毒力测定,验证主要的两种天敌对几种杀虫剂的反应。 试验结果表明:喹硫磷由于严重杀伤稻田天敌,因而增大了下代的种群趋势,控制指数(14.36)甚低于对照区(28.43)。叶蝉散区的控制指数(29.40)仅略高于对照区,在天敌作用比较明显的环境下(对照区的种群趋势指数为1.8793),防治效果不明显。优乐得(App-laud)区的控制指数最高(65.96),种群趋势指数最低(0.7523),这种药剂属于主要对同翅目昆虫起作用的生长调节剂,不但抑制褐稻虱的种群数量,同时也相对地助长其天敌的作用,因而防治效果较好。 在昆虫生命表的基础上,通过种群趋势控制指数的分析,有助于杀虫剂和天敌协调作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摇蚊是一类重要的水生昆虫,其种类和数量都非常丰富.该类昆虫在各大陆均有发生,是水体环境中的优势种.简要介绍了摇蚊的生活史及发生情况,并对稻田摇蚊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以期为今后稻田摇蚊的深入研究与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生物炭在黑土区农业生产上的合理应用,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供试植物为油菜,共设4个处理,土壤中生物炭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300g·kg~(-1),研究了高温秸秆生物炭对典型黑土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高温秸秆生物炭导致黑土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当生物炭用量为300g·kg~(-1)时显著低于不添加生物炭的土壤;黑土添加高温秸秆生物炭后,交换性Ca~(2+)含量下降,交换性Na~+含量变化不显著,而交换性K~+和Mg~(2+)含量上升。通过本研究,建议土壤中高温裂解生物炭用量不超过300g·kg~(-1),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不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稻田年内水旱轮作研究表明:在夏作成熟期,轮作区玉米田土壤中5种微生物(除厌气细菌外)和7种主要生理群细菌(除钾肥分解菌外)的数量,都明显高于连作区的早稻田,经灌水种植晚稻,到晚稻成熟期它们的数量(除酵母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外),轮作区与连作区的差别明显缩小.微生物这一变化情况,与同时期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十分相似.可见稻田年内水旱轮作不仅影响土壤微生物,同时也影响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江西省万载县有机稻田昆虫天敌种类资源。结果表明,有机稻田昆虫天敌资源十分丰富,采集到的昆虫天敌隶属2纲、7目、36科,共150种,为昆虫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绿肥紫云英在豫南稻区种植历史悠久,是稻田的主要肥源,不仅产草量高,而且肥分含量高,养分全且合理。紫云英鲜草和秸秆直接或间接翻压到稻田土壤中作为肥料,不仅起到轮作倒茬作用,还可以改良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后茬作物水稻的产量。当今,豫南稻区有大量的冬闲田,紫云英作为一种良好的冬季覆盖作物,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生态绿色农业,为市场提供优质、环保、安全、无污染有机稻米及农业增产增收起到重要作用,可获得更高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河南科技学院石榴园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现了22种昆虫,分属于7目14科。其中r类昆虫在数量上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优势种4月份为龟蜡蚧(Ceroplastes floridensisComstock),5月份为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中小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耕作黑土为试验区,对施有机肥、施半有机肥、施无机肥和对照4种不同处理方式耕地黑土中小型土壤动物各功能类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50类,隶属于2门6纲14目44科,共6 176只,数量占比为杂食性(60.54%)>腐食性(22.60%)>菌食性(11.37%)>植食性(2.91%)>捕食性(2.57%),类群数大小为植食性(13个)=捕食性(13个)>腐食性(11个)>杂食性(7个)>菌食性(6个),杂食性中小型土壤动物为优势类群;耕地黑土中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植食性最低,杂食性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施有机肥时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总数和各功能类群个体数显著增加,施无机肥时显著减少,施肥降低了中小型土壤动物各功能类群的丰富度;分析群落相似性表明,杂食性中小型土壤动物在不同处理方式间相似性程度较高;CCA分析表明,土壤全磷、全氮、pH分别对施有机肥、半有机肥、无机肥样地中小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分布影响显著。中小型土壤动物各功能类群生长受3种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