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猪和兔附红细胞体的形态学及生殖方式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猪和兔附红细胞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猪和兔附红细胞体在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结构、大小以及在红细胞上的附着方式等均无显著差别,其形态多为球形、卵圆形,直径0.2~2.5pm,在红细胞表面以一根或数根纤丝连接成串珠状或单个寄生。在透射电镜下,首次观察到附红细胞体边缘有一段20~30nm厚的光亮区域,并且在扫描和透射电镜下同时观察到附红细胞体的出芽生殖现象。由此推测,附红细胞体的发育方式为成熟的附红细胞体以出芽的方式产生1个未成熟形态的附红细胞体,随着未成熟形态附红细胞体的发育,逐渐从成熟附红细胞体体内脱离出来,最后以纤丝与成熟附红细胞体相连接;脱离出来的未成熟形态的附红细胞体黏附到同一红细胞或临近红细胞的膜上,最终发育成1个成熟的附红细胞体。  相似文献   

2.
附红细胞体是寄生于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种多形态的微生物,附红细胞体感染机体后可引起附红细胞体病。  相似文献   

3.
张子荣  张瑾 《当代畜牧》2011,(11):21-23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所引起的一种以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白细胞增多、贫血、黄疽、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兽共患病。本文主要论述附红细胞体形态、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附红细胞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的一种以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白细胞增多、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兽共患病。1928年Schilling首次报道了鼠的附红细胞体(E.coccoides)。我国晋希民于1981年最先报道兔附红细胞体病,随后相继在山羊、牛、猪、马、绵羊、鼠、犬、蓝狐、鸡等多种动物和人类的血液中也发现了附红细胞体。  相似文献   

5.
獭兔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獭兔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兔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獭兔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引起的一种血液病。继Schilling和Dinger(1928)等首次在啮齿动物中发现附红细胞体后,世界众多国家都已相继在众多动物体内发现并报道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或发病。  相似文献   

6.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近几年引起医学和畜牧兽医工作者注意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从附红细胞体的分类、形态结构、抵抗力、流行病学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探讨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犬附红细胞体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1998年,我站接诊65例,治愈达95%以上。1流行病学本病由附红细胞体(又称血虫体)寄生于红细胞引起,人和脊椎动物都可感染。动物之间长期或短期接触以及被附红细胞体污染的医疗器械在...  相似文献   

8.
文为进一步研究附红细胞体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与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深入理解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机制,也有利于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特做此研究。1材料血液采自猪场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明显的患猪,从血液中提取猪附红细胞体。主要试剂有胰酶、链霉素、青霉素均为当地兽医站提供;瑞氏、姬姆萨、吖啶橙染色液均为畜牧局  相似文献   

9.
附红细胞体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游离于血浆及骨髓的一群多形态微生物。介绍了附红细胞体的种类、形态结构、运动性、染色特性、分类、生活史、致病机理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以期为广大兽医工作者在确诊附红细胞体病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附红细胞体是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形体科、附红细胞体属,自1978年Schilling等首次在啮齿类动物中发现附红细胞体,以后相继在其他动物和家畜中也发现有附红细胞体。宁安市香猪养殖场,因外购入隐性感染的种公猪后,造成附红细胞体病在本场流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猪附红细胞体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猪附红细胞体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附红细胞体属典型的原核生物,多数为大小不等的球形、卵圆形、杆状等多形态生物体,直径为0.2μm~2.5μm,常在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单个或成团寄生。该病原无细胞壁,由单层界膜包裹着,无明显细胞器和细胞核。附红细胞体通过一些细丝连接到红细胞膜上,使红细胞膜表面出现皱褶、突起、凹陷,导致红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2.
附红细胞体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游离于血浆及骨髓的一群多形态微生物.介绍了附红细胞体的种类、形态结构、运动性、染色特性、分类、生活史、致病机理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以期为广大兽医工作者在确诊附红细胞体病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一种合适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动物模型,利用摘除脾和/或注射地塞米松的昆明小白鼠,以腹腔注射方式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通过血液涂片镜检、PCR检测、临床症状观察及病理剖检对感染情况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猪附红细胞体能够经腹腔注射感染昆明小白鼠,且感染鼠表现出与猪附红细胞体病相似的临床症状。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实验动物模型已成功建立,并证实啮齿类动物在附红细胞体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猪附红细胞体显微观察及分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及其血浆、骨髓中而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热、贫血为主要特征。由于附红细胞体病具有高感染率、低发病率以及病原体人工培养没有获得成功,故其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寄生于猪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以猪贫血、黄疸、发热和全身性皮肤发红(故部分地区又称为“红皮病”)为主要特征。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在红细胞表面单个或成团寄生,有的在血浆中呈游离状态。我国于1981年首先在家兔中发现附红体,相继在猪、牛、羊等家畜中查到附红体,  相似文献   

16.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猪、牛、羊等共患的溶血性疾病,该病病原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为环形、球形和卵圆形,少数呈顿号形和杆状。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病猪以高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感染发病率高达70%~90%,是养猪业的一大顽症,该病多为隐性,常与猪的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7.
附红细胞体病属于一种寄生虫病,主要是指家畜血液中的血浆或红细胞表面存在附红细胞体,对猪的红细胞产生一定的破坏,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不断减少,降低红细胞携氧功能.通常猪附红细胞体具有较强的低温抵抗力,对强力霉素和干燥敏感,在引种时要做好选育和饲养管理等工作,从而增强猪体抵抗力,有效预防附红细胞体病.本文就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8.
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观察昆明小鼠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对6只腹腔注射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小鼠进行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研究,光镜下观察并描述小鼠红细胞感染附红细胞体后的形态变化。剖检可见主要器官和皮下瘀血,胸腹部皮下脂肪黄染,病理组织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实质细胞变性、坏死,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脾窦内含铁血黄素沉着。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小鼠模型的成功建立,镜下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及主要器官剖检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与文献报道的猪附红细胞致病特征基本吻合,存在的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域猪附红细胞体病原株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猪附红细胞体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显微镜观察附红细胞体在血浆中的运动,再结合血液涂片瑞氏、姬氏染色,观察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红细胞上的状态;并通过对附红细胞体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附红细胞体超微结构的特点,为诊断附红细胞体病和对附红细胞体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简称附红体病,国内外也曾有人称之为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和红皮病等。本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寄生在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骼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