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平8雄蚕多次交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低雄蚕杂种生产成本是专养雄蚕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雄蚕品种平8雄蛾多次交配试验,认为交配4次不会影响蚕种质量,即使交配5次仍有实用价值,提出了在雄蛾多次交配生产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普通杂交种与雄蚕杂交种生产成本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降低雄蚕杂交种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雄蚕具有健康好养、叶丝转化率高、丝质优良等优点,专养雄蚕比雌雄蚕混养可提高经济效益15%左右.雄蚕一代杂交种的制种方法同普通蚕种制作方法有所不同,详细介绍了雄蚕杂交种的繁育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专养雄蚕技术被蚕业界称为"是利用一代杂交种后20世纪中叶以来,蚕业界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在云南省农科院蚕蜂所雄蚕课题组的指导下,2007年陆良县蚕桑站在2006年试养雄蚕的基础上,扩大了品种量和饲养量,取得了详尽试验数据,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家蚕雄性品种引进试验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引进的 4个雄蚕品种进行了饲养试验 ,结果表明 :参试雄蚕品种的幼虫历期与现行普通种差异不明显 ,雄蚕品种的雄蚕率均达 98%以上 ,雄蚕品种的上茧率比现行品种高 1 .1~ 4.0个百分点 ,收茧量、担桑产值和张种产值分别比现行品种高 8.42 %~ 1 9.81 %、6 .0 1 %~ 40 .5 5 %和 2 5 .73%~ 40 .5 4% ,雄蚕茧的茧层量、茧层率和干壳重均明显高于现行品种。根据雄蚕产业的独特性 ,分析了江西实施雄蚕产业化的基本条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养虫笼观察并分析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在以24h为周期内的交配行为及其规律。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包括2个步骤:一是雌虫接近雄虫,在其周围活动;二是雄虫抱握雌虫,发生交配行为。交配日节律观察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在24h内有2次交配高峰期,10:00—14:00和18:00—24:00,它在这2个时间段以外很少或几乎不交配。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具有以下特点:普遍存在与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的多次交配现象,交配次数为2次f含)以上的松墨天牛个体约占全部个体的77.5%,每次交配时间平均为50s;除正常雄雌交配外,还会出现雄雄和雌雌“交配”以及2只雄虫争夺雌虫交配权的现象。图1表1参15  相似文献   

7.
雄蚕新品种秋华×平30的育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30,用该品种与皮斑限性杂交原种秋华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秋华×平30。【方法】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原种S-14为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的供体亲本,以中国优秀常规蚕品种白云为受体亲本,采用笔者自行设计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导入方法,把S-14的有关性别控制基因导入到白云体内。【结果】经省级鉴定该杂交种雄蚕率达99.8%,生命力强健,茧丝质优良,鲜茧出丝率较对照种提高26.11%,综合经济效益较常规蚕品种提高26.63%。【结论】该品种已通过浙江省桑蚕新品种审定,是国内外第一个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实践表明雄蚕品种深受蚕和农丝厂欢迎,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温度(25±1)℃,光暗周期L:D=14:10(光期06:00开始,20:00结束),相对湿度RH=75%-80%的条件下,观察了麻楝蛀斑螟成虫的羽化与生殖行为.结果表明:成虫羽化率85.4%,羽化期25d左右;羽化行为主要出现在暗期,日羽化高峰在20:00-23:00,占总羽化量的80.7%;雌、雄比例0.83:1.羽化后第2天达到性成熟,当天羽化的成虫未发生交配;交配发生在进入暗期5-8h,交配持续时间50—200min;随着日龄的增大,交配率降低,交配持续时间增长;交配后第2天开始产卵;雌、雄虫均未发现2次交配现象.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04粒,卵期7d左右,孵化率84.3%;未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57粒,孵化率0.交配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3.73和2.93d,未交配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5.87和5.03d.  相似文献   

9.
室内条件下,22℃,L:D=16:8;RH:60%-80%.,棉蚜茧蜂[Lysiphlebia (Ashmead)]个体发育历经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1个世代需12.5d,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06℃,完成一个世代需有效积温为176.95日度。发育过程中,温度、光照、湿度三因子起决定性的作用。交配后莳雌蜂产两性后代,未交配雌蜂营产雄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雄蚕轻简化饲养对比试验及种茧调查成绩、丝质成绩,并针对蚕雄蛾开发汇总了国内研究方向及山西省雄蚕蛾的开发现状,以期促进蚕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原种云蚕7B×A的最适交配时间。[方法]将原原种云蚕7B的雌蛾和原原种云蚕7A的新鲜雄蛾进行交配,交配时间设8个试验区,调查不同交配时间对卵质、卵量、孵化率及次代饲育成绩的影响。[结果]原种云蚕7B×A交配2 h后拆对,单蛾产卵量最高,对孵化率及次代饲育成绩无不良影响。[结论]原种云蚕7B×A最适的交配时间为2 h,既可提高原种繁育系数,又可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雄蚕生命力较雌蚕强,食桑少,叶丝转化率和茧层率高,雄蚕丝的纤度细,丝质优,容易缫制高品位的生丝.专养雄蚕是蚕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控制蚕的性别以实现专养雄蚕是一项高新技术,已达到实用化水平.本文在总结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内积极地进行探索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马铃薯块茎蛾成虫的交配行为,结果表明,成虫羽化当天即可进行交配,交配高峰出现在黑暗后1.0~3.0h,交配活动以羽化后2—4d表现强烈,以4日龄雌虫和3日龄雄成虫的组合效果最佳。雌雄蛾有多次交配习性,雄蛾平均交配3.2次,雌蛾有二次求偶现象。补充营养影响雌蛾起始求偶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一雌多雄交配体制是较为少见的交配体制,至今人们只对极少数一雌多雄制的鸟类进行过详尽的研究。该文从3种学说的研究进展和交配顺序的研究进展两方面对蜜蜂一雌多雄交配现象作了阐释,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引进雄蚕品种夏华×平8在实验室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雄蚕品种夏华×平8综合性状总体较优,但产茧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广东省农科院蚕业所近年来在多化性黄血蚕和雄蚕蛾食药用价值研究开发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从营养成分、功效成分和系列的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多化性黄血蚕较现行二化性白茧蚕具有更好的营养成分和药理功效。用雄蚕蛾研制的雄蚕蛾胶囊进行的人体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雄蚕蛾胶囊对男性少精弱精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罗尤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29-2929,3030
试验研究了雄蛾冷藏对其交配能力及蚕种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雄蛾低温冷藏保存,能有效抑制雄蛾兴奋振翅,保持雄蛾体力和新鲜度,防止落地蛾的发生,杜绝品种混杂而造成的雄蛾损失,交配中能有效减少散对次数,减少巡散对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蚕卵不受精卵率,提高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18.
家蚕雄性培育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雄蚕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专养雄蚕成为蚕业科技的主攻目标之一。家蚕雄性培育技术主要有:家蚕性别限制技术、人工雄核发育技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技术、利用环境条件控制雄蚕孵化技术、化学诱导雄性培育技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技术已在生产上应用。家蚕雄性培育技术最有发展前途的是化学诱导技术,具有不受家蚕品种、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限制,均可实行调控。  相似文献   

19.
交配时数与洞庭×碧波原蚕产卵效果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洞庭×碧波品种原蚕雌蛾的适宜交配时数,以洞庭、碧波原蚕雌雄蛾为材料,分设1h、2h、3h、4h、5h、6h等6个试验处理,调查各处理对2原蚕雌蛾产卵量和卵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配时间(1~6h)对洞庭原蚕雌蛾的单蛾产卵数和良卵数有显著影响,但对单蛾不受精卵数和死卵数影响不显著;对碧波原蚕雌蛾的单蛾产卵数、单蛾良卵数、不受精卵数和死卵数影响不显著,但随着交配时间的延长,其单蛾产卵数、单蛾良卵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受精卵等不良卵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洞庭原蚕和碧波原蚕的良卵率与交配时数呈不显著正相关,不受精卵率与交配时数呈不显著负相关,死卵率与交配时数基本上不存在相关性。根据洞庭×碧波品种特性,在进行一代杂交种繁育时,2原蚕对交时间掌握在3~6h为宜。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雄蚕品种的优点,总结了嘉兴市秀洲区推广专养雄蚕技术的具体措施,并对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专养雄蚕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