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嵘  刘建 《现代化农业》2009,(11):33-34
皱胃变位,即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临床上将皱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类型。正常牛的皱胃是在腹底部下方的瘤胃和网胃的右侧,皱胃向左侧越过腹部正中线以后,就从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称为左方变位。习惯上把左方变位称为皱胃变位,右方变位称为皱胃扭转。  相似文献   

2.
奶牛皱胃右方变位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皱胃变位是指奶牛皱胃的自然位置发生改变的疾病,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左方变位是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行到左侧腹腔,嵌留在瘤胃与左腹壁之间,右方变位又叫皱胃扩张或皱胃扭转。皱胃扩张以食欲不振、沉郁、脱水以及皱胃内大量积气、积液、右腹膨胀为特征。皱胃扭转可进  相似文献   

3.
皱胃变位指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的改变。临床上皱胃变位分两种类型:皱胃从腹腔右侧移至左侧,称为左方变位,习惯上称为皱胃变位;皱胃按顺时针方向转到瓣胃的后上方,置于肝脏和右腹壁之间,称为右方变位,临床上称为皱胃扭转。本病多发生于高产母牛,大多数发生在产后,少数发生在产前3个月至1天,但不限于妊娠或分娩的母牛。  相似文献   

4.
皱胃变位是奶牛常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奶牛生命危险。按其变位的方向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2种类型。对6例皱胃左方变位、2例皱胃右方变位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治疗措施,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皱胃变位是指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一般分为皱胃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大多数皱胃变位病例是在产后5~6周发病,但65%左右的病例是在产后8天内发病.……  相似文献   

6.
皱胃(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皱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扭转(右方变位)。左方变位是指皱胃从瓣胃的后面,由右侧经过腹底移入左侧肋部,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本病呈慢性经过,多发生在分娩前后。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奶牛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对高产、高收益的追求,奶牛消化道疾病不断发生,尤其是皱胃变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皱胃变位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产后不久或高产牛群,所以易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奶牛皱胃变位是指奶牛皱胃的正常生理位置发生了改变而引起的一系列消化机能紊乱的疾病。当皱胃从正常位置  相似文献   

8.
赵洪喜 《农技服务》2008,25(3):60-61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业的迅速发展和牛奶产量的不断提高,皱胃变位作为一种生产性疾病其发病数量也随之增多。奶牛皱胃变位多发生于产后不久的高产奶牛,直接影响了奶牛的生产性能,对畜牧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较大。笔者就奶牛皱胃变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奶牛皱胃变位是指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变位分为左方变位与右方扭转。前者指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后者又分逆时针扭转和顺时针扭转,皱胃向前方扭转置于网胃和膈肌之间,称为右方逆时针扭转,向后方扭转置于肝脏和右腹壁之间,称为右方顺时针扭转。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81-282
在大量治疗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基础上,对病的诊断和不同病例治疗进行叙述,以期对诊治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皱胃(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皱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扭转(右方变位)。左方变位是指皱骨从瓣胃的后面,曲右侧经过腹底移入左侧肋部,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本病呈慢性经过,多发生在分娩前后。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可以发现,皱胃不仅能够发生左方变位,还能够发生右方扭转,其中左方变位与右方扭转相比发病率较高,治愈率也较高。本文现就奶牛左方变位的发病原因和诊治方法与同业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病分为左方变位和扭转(右方变位)。左方变位是指皱胃从瓣胃的后面,由右侧经过腹底移入左侧肋部,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本病呈慢性经过,多发生在分娩前后。皱胃扭转是指皱胃,仍处于腹底正中线偏右的位置,但改变了前后的方向,造成向后方扭转《顺时针扭转》或向前方扭转(逆时针扭转)。其特征是皱胃转到瓣胃的后上方,呈现亚急性扩张、积液、臌胀、疼痛和脱水等幽门阻塞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1病因 1.1皱胃弛缓论认为高产奶牛饲喂大量精料是奶牛皱胃变位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有资料介绍,经产奶牛日喂精料3~4kg时,发病率为0.12%,精料增加到6.5~7kg时,发病率可达1.3%.主要因为高精料日粮在奶牛瘤胃中促使食物向皱胃移动,并且产生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进入皱胃和十二指肠.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不全,通过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反射性的抑制皱胃运动,引起皱胃弛缓,并导致皱胃扩张、幽门后移等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15.
1病因 1.1皱胃弛缓论认为高产奶牛饲喂大量精料是奶牛皱胃变位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有资料介绍,经产奶牛日喂精料3~4kg时,发病率为0.12%,精料增加到6.5~7kg时,发病率可达1.3%.主要因为高精料日粮在奶牛瘤胃中促使食物向皱胃移动,并且产生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进入皱胃和十二指肠.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不全,通过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反射性的抑制皱胃运动,引起皱胃弛缓,并导致皱胃扩张、幽门后移等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16.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可导致产奶量下降,继发酸中毒和酮病,甚至被淘汰和死亡。文章从营养角度归纳该病病因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从产奶前后的饲喂、体况和体病以及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为预防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皱胃变位是奶牛最常见的真胃绞病,特别是左变位,本人曾经用“滚转法”结合中药治疗奶牛80例,左变位治愈65例。  相似文献   

18.
黄牛皱胃变位在兽医临床上,虽然发病率不算太高,但是,由于本病极易与小肠阻塞等症相混淆,因而造成治疗不当,抢救不及时,以致死亡率很高。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三例黄牛皱胃变位,现整理报道如下: 一、病史及临床症状三头病牛都是在当地兽医站经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牛的瓣胃、皱胃阻塞是由于前胃运动机能障碍,以致瓣胃、皱胃的收缩力减弱,其内容物不能顺利地送人肠管,逐渐积聚而引起的阻塞性疾病。一旦牛发生瓣胃、皱胃阻塞想用药物治疗其治愈率是非常低的,如果采取切开瘤胃、通过网瓣孔彻底冲洗瓣胃、皱胃可收到迅速、确实的效果。而且在实施此法时,却远远超过了单纯解决瓣胃、皱胃疾病的目的,有着一刀治多病的应用价值,笔者将经过多年的临床诊疗实践经验总结出的牛瓣胃、皱胃阻塞《彻底冲洗疗法》的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皱胃变位     
病因:精料、糟粕饲料过多,粗饲料过少或分娩后瘤胃空虚,体积过小可诱发真胃变位。奶牛发生酮体症或低血钙症后引起皱胃弛缓,气体在皱胃滞留,也可能引起该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