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番茄红素的生物诱导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果蔬采收后经生物诱导剂浸涂处理,结果表明:西红柿中番茄红素额外增加45%,柑桔中番茄红素额外积累成倍增加,理论上推测番茄红素的的额外积累是抑制胡萝卜素环化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脱落酸(ABA)、MnSO4、褪黑素(MT)对西瓜番茄红素含量及其合成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明确番茄红素积累内在机理和提高西瓜番茄红素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瓜品种玲珑王为材料,在植株伸蔓期叶面喷施ABA、MnSO4和MT,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3种外源物质处理对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番茄红素积累及关键酶基因西瓜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GGPS)、植物烯合酶基因(PSY)、酶解 胡萝卜素去饱和酶基因(ZDS)、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LCYB、LCYE)、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基因(NCED)表达模式的影响。【结果】MnSO4、ABA、MT处理均可使西瓜果实的转色期提前,并增加了果实番茄红素含量。在授粉后10 d,只有ABA、MnSO4处理可检测到西瓜果实中含有番茄红素;授粉后17 d各处理均可检测到番茄红素,授粉后17~24 d番茄红素积累速度最快;授粉后38 d时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含量最高,MnSO4、ABA、MT处理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90.78,82.24和82.13 μg/g,且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65.00 μg/g)。外源物质对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受番茄红素合成代谢酶基因表达差异的调控,其中ABA处理会引起番茄红素代谢酶基因LCYB1、LCYB2、LCYE在多个时期下调表达,MnSO4处理会引起西瓜GGPS1、GGPS2、PSY1、PSY2、ZDS番茄红素合成基因在多数时期上调表达,MT处理主要引起NCED1、NCED7基因大幅下调表达。【结论】叶面喷施MnSO4、ABA、MT会加快西瓜果实番茄红素的积累,其中ABA处理主要通过降低番茄红素转化速率来实现西瓜番茄红素的积累,MnSO4处理主要通过提高番茄红素合成速率使番茄红素含量增加,MT处理主要通过NCED基因的低表达降低类胡萝卜素的分解速率,从而使番茄红素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万福来和极品春玉王2个小型西瓜品种自根植株为对照,研究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的测定方法和优秀砧1号砧木对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番茄红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正己烷为西瓜果实番茄红素提取溶剂,吸收波长502 nm为测定波长,提取和测定西瓜果实番茄红素效果最好;嫁接延缓了果实发育前中期番茄红素的形成,但在中后期,嫁接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积累迅速增多,整个果实发育期内,嫁接瓜和自根瓜果实番茄红素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自根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总是高于嫁接瓜,说明嫁接降低了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是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促进番茄红素合成的关键酶,根据番茄中该酶的编码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通过RT-PCR在番茄中扩增出一个约1 900 bp的全长cDNA片段。对这个全长片段构建了超表达载体,酶切检测表明该片段已插入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番茄获得10株转基因植株,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导入番茄基因组中。转基因番茄果实的番茄红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后代株系番茄红素平均含量比对照增加了1.4倍,PDS编码基因的超表达有效促进了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的合成和积累。  相似文献   

5.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红肉脐橙’果实发育期间果肉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并对果实转色前用不同浓度的外源ABA处理后主要色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果肉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79和9.21 礸穏-1 FW),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分别在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2个时期迅速积累,β-胡萝卜素的合成较番茄红素滞后;5和20 mg稬-1的外源ABA处理能促进番茄红素的积累,但所有ABA处理都不能促进β-胡萝卜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英国科学家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喝西红柿汤能增加人体对番茄红素的吸收,从而有助于提高男性生育力。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男子精液中番茄红素含量分别增长7%~12%不等。目前已知不育男性精液中番茄红素含量较低。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男性生育力增强与番茄红素含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产番茄红素红酵母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筛选到的1株产番茄红素红酵母进行培养优化条件研究,初步确定了最佳培养周期为96h;培养基中加入番茄汁有利于细胞生物量和色素产量的提高;培养基起始pH中性偏碱有利于番茄红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番茄红素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天然色素,具有防肺癌、皮肤癌等功效,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试验研究了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扣OD值对番茄红素累积的影响,以确定大量生产番茄红素的各种条件,为其规模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当菌液培养至0D值为O.8时,加入IPTG至终浓度为0.8mmol,继续诱导3.75h,此时番茄红素的积累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西瓜果实发育过程番茄红素含量变化与相关酶基因表达关系,以LSW-177(红瓤)和COS(浅黄瓤)为材料,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从坐果到过熟7个不同时间点果肉组织番茄红素变化,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相应时期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LSW-177(红瓤)授粉后16 d,番茄红素开始逐渐积累,果实转色期(授粉后24 d)番茄红素迅速积累,成熟期(授粉后40 d)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而COS(浅黄瓤)整个发育过程均未检测到番茄红素积累。四种相关酶基因表达量两品种间存在差异。番茄红素积累与Psy1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与Lcyb基因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合Psy1和Lcyb基因两品种间表达差异,特别是果肉转色期差异分析,推测Psy1和Lcyb基因是西瓜形成番茄红素关键基因。通过基因序列分析,浅黄瓤西瓜中Psy1基因内含子有缺失;两品种Lycb基因间有3个SNP位点,存在两个蛋白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品种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番茄红素、瓜氨酸和VC等功能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以探讨西瓜功能物质的变化规律,旨在为西瓜品质改良、功能西瓜育种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不同西瓜品种为对象,对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中番茄红素、瓜氨酸和VC等功能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红瓤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积累呈“S”型曲线变化;幼果番茄红素含量较低,着色期急剧增加,完熟期达到峰值。(2)西瓜幼果瓜氨酸含量较低,随果实发育瓜氨酸缓慢积累,果实膨大期含量有所减少,随后大幅度增高,接近完熟达到峰值,过熟期含量缓慢减少。(3)幼果期总VC含量较高,随着果实发育有所积累并达到第1个峰值,果实膨大期迅速下降到最低值,随后迅速积累,完熟期达到第2个峰值,过熟期缓慢下降;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也符合同样规律,即西瓜果实发育过程总VC、还原型VC(AA)和氧化型VC(DHAA)的含量均呈“M”曲线变化,第2峰值大于第1峰值;达到峰值时,不同品种西瓜果实还原型VC﹕氧化型VC≈1—2﹕1。【结论】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和VC含量在完熟期达到峰值,瓜氨酸含量在接近完熟期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1.
张清安  姚建莉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9):3430-3447
苦杏仁是一种优良的药食两用资源,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苦杏仁及其加工品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而我国杏仁产量的80%左右仍以原料形式售卖,未充分发挥苦杏仁加工增值率大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苦杏仁加工行业集中度低,规模化的产品加工企业较少、技术落后,对苦杏仁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程度低,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功能性成分的损失大和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对苦杏仁进行综合加工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其附加值是苦杏仁加工行业面临的瓶颈。本文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苦杏仁去皮、脱苦及干制加工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随后又对苦杏仁油、精油、蛋白和苦杏仁苷等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并着重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和苦杏仁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情况,提出了合理建议,为高效综合利用苦杏仁资源,提高其加工附加值和促进苦杏仁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最后,对制约苦杏仁加工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展望:一是建议后期应采用现代食品绿色去皮技术替代传统沸水烫漂去皮法,加强去皮废水中的活性成分的回收利用和皮的高值化开发利用研究;二是采用超声波等新技术实现苦杏仁的快速高效脱苦,减少苦杏仁中营养成分的损失和脱苦废水排放;三是创新技术努力实现主要成分同时综合提取利用,即在提取苦杏仁油的同时抑制苦杏仁苷酶的活性并防止蛋白过度变性和苦杏仁苷的降解,使苦杏仁中各主要成分互不影响,从而得到最大化综合利用,并将此技术早日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总之,对于苦杏仁的开发利用应注重其加工副产物的回收及高值化利用和产品的创新研究,同时提高杏仁产业的融合度,进而提升其加工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最终促进杏仁行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按《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要求,生产饲料的企业应实行生产记录和产品留样观察制度,鉴于目前饲料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这项工作的意义,以及生产记录的内容和产品(原料)留样方法、数量和储存的条件、时间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自然分布区内马尾松花粉为试材,对花粉的形态及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花粉有两个气囊,气囊外壁为不规则的网状纹饰。花粉全长、体长、体高、气囊宽、气囊高、气囊壁厚及帽壁缘宽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各地马尾松花粉形态变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磷污染现状、来源及控制对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61-1164
分析了近几年三峡库区总磷水平和磷污染现状,结果表明,总磷已经成为三峡库区水质的限制因子之一,库区的次级河流磷污染较三江干流严重;进一步分析了三峡库区磷的来源,表明其主要来源于背景入流,其次是库区范围的面源污染;针对磷的来源,提出了磷污染控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杨志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093-6096,6106
[目的]研究烟叶在加工过程中质体色素的含量变化,为烟草制品的生产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对烟叶在发酵、回潮、干燥等加工过程中质体色素的变化进行了检测,并考察了河南某牌号卷烟经在线工艺过程后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烟草中质体色素的含量随着陈化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变化幅度比较大;在回潮工艺中质体色素含量都降低,降低幅度真空回潮大于松散回潮;在干燥工艺中,与未处理样品比较,虽然各种质体色素含量都呈降低趋势,但在气流干燥工艺中,随着工艺强度的增强,质体色素的含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河南某牌号卷烟在线工艺过程中,叶黄素在搀兑三丝后明显下降;β-胡萝卜素经HT和烘丝2个工艺处理后含量连续下降,而叶黄素变化则较小。色素总量在搀兑三丝后明显下降,其他过程则变化不明显。[结论]烟叶在发酵、回潮、干燥、加香等加工过程中质体色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不同年代育成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的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其对施肥水平的响应,明确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随产量改良的演变趋势。【方法】以祖先亲本相同(均来自Williams和Amsoy)分别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相同纬度)育种程序下育成的代表性品种为试材,于2011、2013和2014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磷酸二铵为种肥,设3个施肥水平(0、150 kg·km-2、300 kg·km-2),测定大豆成熟期的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结果】随着大豆产量的改良,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株高降低、节间长度缩短、倒伏指数下降、收获指数增加;俄亥俄品种的分枝数和结荚高度增加,而辽宁品种则下降。单株粒数的改良是俄亥俄品种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辽宁品种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百粒重的增加。在品种选育进程中,俄亥俄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升高;辽宁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与相同年代育成的辽宁品种相比,俄亥俄品种株高矮,节间长度短,抗倒伏能力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收获指数以及产量明显增加;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而脂肪含量极显著升高。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俄亥俄品种的株高、节间长度和倒伏指数保持相对稳定,而辽宁品种的增幅较大。俄亥俄品种的籽粒产量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辽宁品种则在中肥条件下表现最佳。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节间长度和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粒数和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株高、单株粒数和收获指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结论】在大豆品种产量改良过程中,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株高和节间长度均呈下降趋势,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得到增强,收获指数提高,但俄亥俄品种的改良程度大于辽宁品种。俄亥俄品种产量的改善多得益于单株粒数的增加,而辽宁品种则得益于百粒重的提高。俄亥俄品种的耐肥性得到增强,其株高和倒伏指数在不同施肥水平下保持稳定,而辽宁品种则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污泥蚓粪对匍匐翦股颖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塑料大棚内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污泥蚓粪作为草坪坪床基质改良剂对基质理化性状和草生长的影响,并与泥炭进行了对比,以确定污泥蚓粪作为坪床基质改良剂的可行性,为开拓生活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污泥蚓粪的加入增加了基质的养分供应,可促进草的生长,缩短草坪成坪时间。20g·kg-1和40g·kg-1蚓粪处理的草屑量分别是40g·kg-1泥炭处理的2.4倍和3.3倍。20~80g·kg-1蚓粪处理草的再生速度和叶绿素含量均大于40g·kg-1泥炭处理。但高含量的污泥蚓粪会抑制草坪草的生长,使草坪成坪时间延长,且成坪后盖度较差,质地较粗。实际建设中20~60g·kg-1的污泥蚓粪用量较为合适。污泥蚓粪具备取代泥炭成为坪床基质改良剂的潜能,可成为生活污泥农业工程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宝赫  赵敏  李德斌  李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78-458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氯嘧磺隆对6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供试土壤中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氯嘧磺隆溶液,使氯嘧磺隆的终浓度分别为(A0)0、田间低用量5 g/kg干土、正常用量10 g/kg干土和高用量20 g/kg干土,定期取样测定酶活性。[结果]各浓度条件下的氯嘧磺隆均对过氧化氢酶有激活作用;不同浓度的氯嘧磺隆可在前期抑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但后期又具备激活作用,其中低浓度在整个过程中影响较小;低浓度的氯嘧磺隆对土壤蛋白酶与脲酶活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高浓度又对以上2种酶产生抑制作用。[结论]低浓度的氯嘧磺隆对各种酶的影响小,酶活性能够恢复,高浓度处理后土壤酶活性不容易恢复。  相似文献   

19.
烤烟烘烤过程中淀粉酶及淀粉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6的3个施氮量的烟叶烘烤过程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和烟叶淀粉含量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个品种3个施氮量处理烟叶α-淀粉酶变化曲线都呈现双峰曲线,两个高峰出现在烘烤过程的36 h和60 h. β-淀粉酶变化的曲线也呈现双峰曲线,两个高峰值出现在烘烤后36 h和72 h. 2个品种3种施氮量处理烟叶淀粉含量都是从烘烤开始至48 h均迅速下降,烘烤48 h至烘烤结束烟叶淀粉含量下降趋势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20.
水稻源库关系(RSS)的研究结果表明,“次库”贮藏物在于阻止秕粒的形成和延缓衰老→而抽穗后源对产量的贡献相对较大;库积累干物质的能力具有位置与时间性;库的积累能力还能调节源的生产能力;库容本身的能力决定了产量限度;水稻从野生型到栽培型、从低产到高产,库源得到了交互改良。目前具超高产潜力的水稻品种或组合籽粒充实不良与新型平衡的源库关系尚未建立有关。从高产理论与限制因子角度出发,水稻有源限制型、库限制型及其它限制型。对源库关系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