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水稻苗期不同时段NO_3~-吸收特点及其受NH_4~+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水培方法研究了 4种具代表性的水稻基因型 (常规粳稻、常规籼稻、杂交粳稻、杂交籼稻 )在不同苗期根部NO3 -吸收和叶部硝酸还原酶活性 (NRA)受NH4+ 存在的影响的情况。结果表明 ,在根系NO3 -吸收方面 ,籼稻与粳稻相比 ,杂交稻与常规稻相比 ,前者具有较高的NO3 -吸收速率 ,且籼稻和杂交稻在NO3 -吸收速率上的优势在 2 0d苗龄时主要体现为吸收速率较快 ,而在 5 0d苗龄时主要体现为载体与NO3 -之间的亲和力较强。不论2 0d还是 5 0d苗龄 ,NH4+ 的存在对籼稻吸收NO3 -的影响均很小 ,对杂交稻NO3 -吸收甚至有促进作用 ,但对粳稻吸收NO3 -均有较大程度的抑制。NH4+ 还可以抑制所有供试水稻基因型叶片的NRA ,但抑制程度不同 ,按强弱顺序排列为 :杂交粳稻 >杂交籼稻 >常规籼稻 >常规粳稻。  相似文献   

2.
对14个基因型水稻幼苗的叶片原始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经NO3^-诱导后的NRA以及添加NH4^ 后的NRA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未经诱导的情况下,早稻叶片NRA高于水稻,水稻呈现杂交稻高于常规稻、籼稻高于粳稻的趋势。经NO3^-诱导后,所有供试基因型水稻叶片NRA均大幅度提高,提高幅度为早稻高于水稻、杂交稻高于常规稻、籼稻高于粳稻。NH4^ 的存在对绝大部分基因型水稻叶片NRA有抑制作用,其中以对粳稻的抑制作用最大,对杂交籼稻和早稻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3.
在pH4.0、6.0水培条件下,分别供应NH4^ -N和NO3^-—N2种不同形态的氮源,研究玉米根系对氮素的吸收与溶液中H^ 浓度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pH条件下不同氮索形态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介质中有NH4^ -N存在时,玉米对NH4^ 的吸收会导致pH值下降,且无论起始pH值的高低,最终达到的最低pH值相当接近;②起始pH值为4.0和6.0时,玉米每吸收1个NH,后释放大约0.8~0.9个H^ ;③起始pH值为4.0时,玉米根系每吸收1个NO4^ 大约消耗1.22个H^ ,但在起始pH值为6.0时,吸收1个NO3^-仅需消耗0.024个H^ ;④低pH值能促进NO3^--N的吸收,高pH值更有利于NH4^ -N的吸收;⑤尽管NH4^ 的净吸收速率大于NO3^-,但其对生物量的积累作用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汪晓丽  封克  盛海君  陈平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1):1306-1311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 12个水稻品种和 2个旱稻品种在苗期 (2 0d)的NO3 -吸收动力学特性及添加吸收液中NH4+ 对NO3 -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NO3 -吸收的最大速率 (Vmax)为 :旱稻 >水稻 ,籼稻 >粳稻 ,杂交稻 >常规稻。NH4+ 对NO3 -吸收Vmax的影响在基因型间有较大差异 :籼稻受影响小于粳稻 ,杂交稻小于常规稻 ,旱稻基本不受影响。NH4+ 对个别籼稻和旱稻品种的NO3 -吸收甚至有促进作用。NH4+ 对所有供试水稻基因型NO3 -吸收的Km 值影响均很小 ,说明NH4+ 对NO3 -吸收的影响可能主要在于影响细胞膜上NO3 -载体的运转速率而非吸收位点与NO3 -之间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水培和土培生物测定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对麦田除草剂氯氟吡氧乙酸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该除草剂对后茬水稻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水稻根系对氯氟吡氧乙酸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胚芽.水培和土培条件下水稻对氯氟吡氧乙酸的敏感性依次为糯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3个粳稻品种中武育粳3号和武运粳21号对氯氟吡氧乙酸较为敏感,盐稻8号的敏感性偏弱.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稻品种对NO-3 同化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水培方法测定了不同形态氮素下 4个品种水稻 (汕优 63、扬稻 6号、泗优 917、农垦 57) 的生长量及其水稻苗期硝酸还原酶活性 (NRA) 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GSA)。结果表明, 1mmol·L-1 NH 4 培养下, 水稻生长无明显差异, 而 1mmol·L-1 NO-3 培养 28d后, 各品种水稻生长差异显著, 其中, 扬稻 6号生长最优, 农垦 57最差; 籼稻体内的NRA和GSA比粳稻更高, 其中籼稻叶片的NRA比粳稻高出 58 7%, GSA高出 34 6%, 籼稻根系GSA是粳稻根系的 3 2倍, 说明籼稻对NO-3 的吸收利用优于粳稻。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培方法测定了不同形态氮素下4个品种水稻(汕优63、扬稻6号、泗优917、农垦57)的生长量及其水稻苗期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结果表明,1 mmol·L-1 NH+4培养下,水稻生长无明显差异,而1 mmol·L-1 NO-3培养28 d后,各品种水稻生长差异显著,其中,扬稻6号生长最优,农垦57最差;籼稻体内的NRA和GSA比粳稻更高,其中籼稻叶片的NRA比粳稻高出58.7%, GSA高出34.6%,籼稻根系GSA是粳稻根系的3.2倍,说明籼稻对NO-3的吸收利用优于粳稻.  相似文献   

8.
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杂交粳稻根系及收获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供应不同形态氮素配比(NH4^+-N:NO3^+-N分别为3:1、1:1、1:3)对杂交粳稻组合滇杂31及其亲本进行水培培养,在抽穗期对试验材料根系性状、生物量及成熟期生物产量、单株粒重和收获指数进行比较及优势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材料根系性状、生物产量及单株粒重均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然而收获指数却随硝态氮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杂交粳稻组合根系性状、生物量、单株粒重及收获指数在各种形态氮素配比处理下均明显优于其亲本和对照品种。通过t测验表明,在不同氮素配比处理下,杂交组合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效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绝大多数性状在NH4^+-N:NO3^--N为3:1或1:1处理中具有较高的相对优势值,而生物产量在NH4^+-N:NO3^--N为1:3的处理中表现出最高相对优势。优良的杂交粳稻对氮素环境的适应性比优良常规粳稻品种更好。  相似文献   

9.
旱稻和水稻不同基因型根细胞膜特性与氮素吸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克  汪晓丽  陈平  盛海君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705-1708
 对常规粳稻、常规籼稻和巴西旱稻离体根细胞膜的H+-ATP酶活性及泵H+ 能力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根系NO3- 吸收动力学参数及NH4+ 的影响等对各因素间的关系加以探讨。结果表明,根细胞膜H+-ATP酶活性与泵H+能力间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巴西旱稻的H+-ATP酶活性与泵H+能力>武育粳3号>扬稻6号。在NO3-N吸收动力学方面,巴西旱稻的Vmax显著地高于另2个水稻品种,且很少受NH4+ 存在的影响。武育粳3号NO3- 吸收的Vmax值受NH4+ 影响最大。 NH4+的这种影响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膜电位从而影响质子驱动力以及抑制NO3-载体蛋白的合成所造成的,但NH4+并不影响根细胞膜载体蛋白与NO3-之间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0.
氮素形态及水分胁迫对水稻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在3种供氮形态下(NO3^- -N、NH4^+ -N和NO3^- -N与NH4^+ -N等体积混合),研究了在非水分胁迫及模拟水分胁迫(添加10%PEG,约相当于-0.15MPa)下,苗期水稻根系的生长状况、水分吸收状况及木质部汁液特性。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了供NO3^- -N营养水稻根系的生长,而对供NH4^+ -N水稻根系的生长没有影响;水分胁迫提高了NH4^+ -N营养水稻木质部汁液pH值,并增加其渗透势。提示:水分胁迫条件下,NH4^+ -N营养对根系生长及木质部汁液调节可能是氮素增强水稻抗旱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Nitrate Uptake of Rice as Affected by Growth Stages and Ammoni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lution cultur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NO3- uptake kinetics by rice roots andthe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NRA) in leaves of four typical rice genotypes (conventional indica, conventionaljaponica, hybrid indica, and hybrid japonica)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The effects of NH4+ on the NO3- up-take kinetics was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our genotypes responded differently to NO3- andNH4+. Comparing indica rice with japonica rice, hybrid rice with conventional rice, formers absorbed NO3-more rapidly than laters. The superiority of indica rice and hybid rice for NO3- uptake was mainly due to thehigher Vmax at the early growth stage (20 days) and the higher affinity of nitrate transporters for NO3-at themiddle growth stage (50 days). At both growth stages NH4+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NO3- uptake for japonicarice, but showed little effect for indica rice. Conversely, NH4+ stimulated the uptake of NO3- for hybrid rice.NH4+ could repress NRA in leaves of all four genotypes with a sensitive order as following: hybrid japonica >hybrid indica > conventional indica > conventional japonica.  相似文献   

12.
在供应氨态氮(NH4 -N)和硝态氮(NO3--N)的条件下,试验研究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3个株系(Ld-1,Ld-2,Ld-3)的生长、氮吸收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结果表明,供应NO3--N和供应NH4 -N相比,前者使外生菌根的生长量显著增加,NR活性显著提高,但菌丝含氮量显著降低。此外,供应NO3--N,Ld-1和Ld-3的吸氮量显著高于供应NH4 -N;Ld-2则相反。说明松乳菇均能够吸收利用NH4 -N和NO3--N,土壤中的NO3--N适宜松乳菇生长,也可能有益于它们感染寄主植物形成外生菌根。  相似文献   

13.
宁夏银南灌区稻田控制排水条件下氮素淋失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不同排水条件下稻田中氮素的迁移、转化规律,通过大田试验,对宁夏银南灌区稻田土壤中氮素的淋失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排水量越大,NH4+-N下移深度越大;在下渗水流的驱动下,NO3--N的下移深度明显大于NH4+-N;不同排水处理中,土壤剖面NH4+-N浓度呈现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NO3--N浓度在地面以下100 cm内随深度增加逐渐升高,超过100 cm之后逐渐降低;每次施肥后,不同处理的排水中NO3--N和NH4+-N浓度均表现出短期内迅速上升,以后又逐渐下降的趋势;氮素的淋失主要发生在拔节期以前,在此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以减少氮素淋失。  相似文献   

14.
3个不同品种茶苗吸收NO~-_3的动力学分析表明:k_m值,毛蟹<本山<大叶乌龙;V_max值,大叶乌龙>毛蟹>本山,茶苗经NO~-_3亏缺的溶液预培养2d后置于不同NO~-_ 3浓度的溶液中培养,结果显示:在一定NO~-_浓度范围内,溶液中NO~-_3含量增大,NO~-_3吸收上运速率提高,叶片中的NO~-_3含量增多,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根部NO~-_3的吸收上运速率调节着硝酸还原酶的诱导及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脱毒甘薯的茎段为材料,研究培养基中不同糖种类、糖浓度、NH4^+/NO3^-及总氮量对甘薯组培苗扩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添加蔗糖或白糖,NH4^+/NO3^-含量为30/30(mM/mM),总氮量控制在30,60mM时对甘薯组培扩繁有利.考虑到培养基成本,脱毒甘薯培养基以MS+食用白糖50g/L+NH4^+/NO3^-30/30(mM/mM)+总氮量30mM最为适宜.将脱毒甘薯组培苗移栽到含蛭石和草炭的营养钵中进行驯化,成活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6.
介质pH和氮形态对玉米苗期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质pH 4.0和6.0条件下研究铵态氮(NH4 -N)和硝态氮(NO3--N)对玉米苗期根系形态及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pH和氮形态均可对玉米苗期根系形态及解剖结构产生影响;以NH4 -N为惟一氮源时,低pH明显抑制玉米侧根的发生,但对根系伸长的抑制并不明显;以NO3--N为单一氮源时,无论是低pH还是近中性条件,对侧根的发生和根系的伸长影响均不明显;以NH4 -N或NO3--N作为氮源,低pH均有利于中柱成熟,在根中央形成大的导管。  相似文献   

17.
不同填料对城市污泥堆肥堆体温度动态变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草、木屑、树叶为填料,采用人工翻堆堆肥工艺,研究了4种填料组合下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层次差异。结果表明,与填料的木质素含量有关,填料木质素含量低,堆体温度升高快,最高温度较高。堆肥过程中堆体各层次的温度均为中层高于上层和下层,堆肥初期,堆体上层温度低于下层,随后则高于下层,堆肥腐熟时3层温度趋于一致。以稻草等木质素含量低的物质作填料,堆体上层温度升高快,各层次最高温到达时间差异小,最高温相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