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红豆杉及其生长分布的资源情况,根据红豆杉的生长特点,针对性地划分调查样线在保护区内开展了红豆杉调查。经过春秋两季的调查发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红豆杉是南方红豆杉。主要分布在厚畛子保护区的三合宫和后沟地区、鹦鸽保护站的山岔峡地区和蒿坪保护站的红河谷区域内,对调查发现的红豆杉编号、记录每棵树木的高度、冠幅、胸径及生长状况等特点。通过对红豆杉资源的调查一方面填补了保护区在红豆杉研究上的空白,另一方面也对今后保护红豆杉资源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李晓鸿 《中国林业》2011,(20):60-60
巡护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中最基本的日常工作,是自然保护区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的关键。制订自然保护区的巡护方案,可以明确巡护的目标和内容。使巡护工作科学、合理、规范地进行,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能力和保护成效。  相似文献   

3.
秦岭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三大地区之一。太白山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囊括了太白山海拔1060米以上中高山区为主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5.6万公顷。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大熊猫、金丝猴、林麝、红豆杉、兰科植物等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区内环境较为复杂,宗教活动的开展和周边森林公园的旅游以及社区、林场等各种人为活动增多,给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一、近年来巡护工作初见成效1.成绩近年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大量…  相似文献   

4.
依据生物多样性主要采用就地保护的原则,1965年9月,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50年来,通过不断加强资源保护、持续开展科学研究、广泛进行环境教育、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以及林业行政大力执法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太白山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遗传多样性,取得了一定的保护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又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本文概括总结太白山自然保护区50年保护成效,分析现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威胁因素,提出应对措施,为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巡护是自然保护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是资源保护的主要手段.文章介绍了参与的概念,阐述了自然保护区开展参与式管理的必要性,以太白山保护区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分析和探讨了社区共管、游客参与式巡护及宗教信徒参与保护工作3种模式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区持续开展参与式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针对巡护监测工作是保护区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依据巡护监测可以有效收集保护区内的动植物数据信息,进而可以对动植物进行有效保护与管理。就西双版纳勐仑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山脉中断,地跨陕西省周至、太白和眉县3县,是秦岭中部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典型和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保护区经过历年来长足的发展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厂泛关注,1992年被列入《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名录》及具有全球意义的A级保护区,1995年加入了世界人与生物圈。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组织,加强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有效保护了区内资源。  相似文献   

8.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但部分生态游客私自进入大熊猫分布区旅游,干扰和影响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让生态游客在巡护员的带领下开展参与式巡护,不仅满足了他们探险、求知、尝新、观光的需求,而且还能让他们直接体验野外巡护员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此项目旨在解决区域内大熊猫及其栖息地面临威胁问题的同时,创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管理的模式和途径,为更多保护区的发展谋求新路。  相似文献   

9.
浅谈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一种新的管理和发展模式,需求保护和发展的结合,将保护区内良好的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创新和整合。文章通过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前景的初步分析,利用太白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设计出具有太白山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并将生态旅游贯穿于其他旅游内容之中,提出了开发生态旅游的构想和旅游景点创新整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佛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1996年起在基层保护站推行定量化考核,经过二年多来的实践,已初见成效。保护区内乱砍滥伐、乱捕滥猎、毁林开荒等违法犯罪现象基本得到杜绝,区内未发生森林火灾;基层保护站工作基本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野外巡护工作的频次增加,巡护质量大大提高;站容站貌发生了较大变化:职工的成就感、荣誉感  相似文献   

11.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威胁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处秦岭山脉中段的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6325hm^2。1996~1997年进行了一次多目标调查。1998-2001年进行了保护野生动物、宗教活动、旅游等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和研究。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具有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种性、遗传多样性等的特点。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目前受到的威胁,提出了今后保护管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在对本保护区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历史现状分析法和综合指标评分法对其生态系统本身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很好,应列入国家A级优先生态保护区域,加以特别保护。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提出了保护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老县城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太白山主峰南坡,属典型的内陆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保存完好,动植物资源丰富、区系复杂、分布典型,景观格局具有多样化特征,保护区内湑水河是汉中盆地农业及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补充和西安引水工程的重要后备水源。文章介绍了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社会经济状况和在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中的重要地位,并对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2006年9月~2007年6月,我们对太白山大熊猫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大熊猫11只,是秦岭大熊猫一块新增栖息地。太白山大熊猫的发现,在动物地理演化分布上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本文分析了威胁太白山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今后保护管理对策,为有效保护太白山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保护自然资源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任务,开发旅游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经营性产业之一。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自然保护区普遍面临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才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从大的方面上看,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发旅游,应在保护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和持续效益,不宜急功近利式地盲目开发旅游。在此,笔者以太白山保护区为例展开论述,来探索解决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这一对矛盾的有效途径。1 概况太白山保护区是1965年9月经原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的,1986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大秦岭,自然会想到秦岭主峰太白山,而太白山保护区,正是以保护太白山56325公顷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历史遗迹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白山保护区位于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位置,向南可以俯瞰黄柏塬、老县城、佛坪、长青自然保护区,东边是"周保"、观音山、天华山、皇冠山、平河梁、鹰嘴石自然保护区,西边是牛尾河、桑园和摩天岭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7.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部,地跨陕西省太白县、眉县、周至三县,总面积56325公顷。1965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太白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7月国务院批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45年的发展历程中,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关心与支持,各项工作得以全面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更是取得了连续45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为太白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1988年,成立了"陕西太白山国  相似文献   

18.
对自然保护区巡护管理工作以及网格化管理的应用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以广东象头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对网格化巡护管理工作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网格化巡护在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中的应用发展进行了探究和展望。通过在科学进行自然保护区网格化巡护范围划分设置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内容以及责任落实,并探索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信息技术与网格化管理的联合应用和对其的推动作用,结果表明:在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上表现了良好的成果及意义,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保护现状及管理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访问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得到了保护区内滇金丝猴的巡护监测线路和种群动态变化情况,以及滇金丝猴面临生境萎缩、退化的威胁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保护区功能区划分不尽合理,经费短缺,经济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保护人员素质和待遇有待提高等问题.藉此,提出了加大能源替代项目建设,对保护区功能区划分进行调整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访问调查、样线调查、文献查阅等方法,对宣威市火车站至电视台公路改扩建工程影响评价区内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进行系统调查,评价分析该公路改扩建对云南珠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的影响程度。评价结果认为,评价区动物物种丰富度低,该拟改扩建公路建设对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影响较小,项目建设不会导致重要动物种群数量减少,对其迁移、散布、繁衍产生的影响不明显。对项目建设提出进一步优化工程施工方案,避免在动物繁殖季节施工,加强巡护监测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