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介绍食用茵主要病害包括制种和发茵期主要病害、代料栽培病害及子实体病害等的基础上,阐述了食用茵病虫害为害特点,分析了食用茵发生病虫害的原因。并从树立预防意识、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及培育优良菌种等方面提出了食用茵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在制种期及袋料栽培发菌期的病害防治,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克服病害发生后单纯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的做法。本文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就如何综合防治食用菌制种期病害做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3.
根据制种玉米生长发育规律、物候期特点和主要病害发生的特点,按照种子贮藏期、苗期、穗期、成粒期病害的管理规律,明确各时期的防治目的和防治对象,集成保健栽培、种子包衣、化学防治等配套综合防治技术,制定制种玉米病害综合防治历,为制种企业、专业合作社防治制种玉米病害,减轻病害对玉米种子的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种是生产的根本,制种是食用茵生产中的基本环节.食用茵栽培,其成败与否以及产量高低,质量好坏,都与菌种质量优劣有关.优质高产的菌种,不但生长迅速,而且抗杂茵性强,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现将自己制种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棉花病害发生种类多,为害期长.防治棉花病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以及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等综合措施,辅以科学的化学防治,实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向日葵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向日葵茵核病在忻州的流行频率加大,为害加重。要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害,必须根据其发生为害规律,从轮作、选种、药剂处理种子、深耕土地、耕作改制、增施肥料、适期早播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并积极做好病害的预测预报,组织农民适期防治、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7.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病害中最严重的病害,带病植株、病田土是该病的初侵染源.发病盛期为浆果成熟期.高温多雨的气候发病严重,栽植密度与发病呈正相关,偏施氮肥有利于发病,钾肥对发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农业防治主要针对发病规律控制病源,抑制发病因子;应用药剂敌茵灵、多茵灵、克茵丹等防治灰霉病,防效达80.0%以上,且药效稳定.采用综合防治平均防效在95.0%以上.  相似文献   

8.
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纹枯病在小麦上的危害部位及危害程度,使茎秆基部变黑甚至腐烂,后期可见枯株白穗;病菌以茵丝或茵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播种后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及枯白穗发生期;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健身控病为基础,药剂处理种子早预防。早春及拔节期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常见病害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发兴  董昌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93-2293,2315
从制种、代料栽培、段木栽培和子实体培养几个方面阐述了危害食用菌的常见病害。食用菌病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总结辣椒杂交制种过程中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以为辣椒杂交制种病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家蚕真菌类病害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家蚕真菌类病害对贵州蚕区养蚕生产的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在生产中能更好地预防家蚕真菌类病害的发生,结合原蚕基地建设和蚕业生产实际,对家蚕真茵类病害的发病特点和发病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沈永根  费伟英  钱长根  陆海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359-11360,11372
对嘉兴市杏鲍菇生产主要产区和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基地大棚杏鲍菇生产中细菌性病害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细菌性病害的病原菌为假单胞杆菌,菇蕾期(原基或幼菇期)和成菇期均可感染,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发病主要是由于病原菌假单胞杆菌的累积和高温多湿的栽培环境综合造成;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确保制种与栽培场所的环境的清洁卫生,加强栽培环境条件的控制,协调温度、湿度和通气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兰州食用百合土传病害的症状,提出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安县杂交水稻制种主要病害的发生症状、发生原因和条件,并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杂交水稻制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食用茵生产的发展,食用茵制种方法在传统固体制作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其中液体菌种的制作便是其中之一。液体菌种具有茵丝纯度高、活力强、繁殖快、接种到培养料内流动性好、萌发点多,发茵迅速、周期短、茵龄一致等特点。2008年对已经用面体种在我所栽培成功的12个菌种进行了液体菌种在摇床上培养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朝乾  朱瑜 《农技服务》2014,(6):157-157
阐述杨树大斑溃疡病的病害症状、病原茵及发病特点,并提出其防治措施,即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导,提高杨树的综合抗逆性,增强抗病能力,做好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一、前景分析 常规食用茵栽培需要在大田里搭建塑料大棚,其投资较大,且占用良田,严重制约了食用茵的规模发展.为解决投资大、占地多的难题,这里特介绍一套"免大棚林间套种食用茵技术",该技术不仅体现了低投资、高效益,而且林下的空间是完全开放的自然环境,因此,长出的食用茵更接近野生的,其品质自然优于大棚内栽培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18.
人参病害尤其是人参根部病害,是人参生产的大敌.因此,防治和控制人参病害的发生与为害,是保证人参高产稳产的关键.实践证明,人参病害的防治应采取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综合防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朱砂根近几年作为观果花卉连年设施栽培,导致枯萎病发生日益严重.经过多年试验探讨,该文总结了朱砂根枯萎病发生的症状、病原茵、病害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这是中国南方对朱砂根枯萎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左秀芝 《现代农业》2003,(12):18-18
甘蓝病害的防治是无公害甘蓝生产的关键环节.北方地区甘蓝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黑斑病、黑胫病、软腐病、细菌性黑斑病.不同年份不同病害发生率不相同.对于甘蓝病害的防治,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