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种药剂对桃粉蚜的毒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5种药剂对桃粉蚜的室内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对桃粉蚜毒力从小到大依次为氟铃脲、氟虫腈、三唑磷、水胺硫磷、啶虫脒、丙溴磷、灭多威、辛硫磷、甲氰菊酯、吡虫啉、甲维盐、阿维菌素、马拉硫磷、哒螨灵和联苯菊酯。联苯菊酯对桃粉蚜的毒力最高,对桃粉蚜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为0.000 3 mg/L;其次是哒螨灵和马拉硫磷,对桃粉蚜的LC50分别为0.006 5,0.017 45 mg/L。此研究为桃粉蚜的防治提供了试验性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氏短须螨Brevipalpus lewisi Mcgregor是近年发现危害水杉的害螨。室内条件下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苦参碱、印楝素、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Bt)4种生物药剂对刘氏短须螨成螨的毒力;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取食喷施苦参碱的水杉叶片后刘氏短须螨的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的活性。结果显示:4种生物药剂对刘氏短须螨均具毒杀作用,校正死亡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印楝素对刘氏短须螨的毒力最高,LC50达到5.36 mg/L;其次为苦参碱,LC50为7.18mg/L;阿维菌素和Bt相对较低,LC50分别为20.18 mg/L和20.69 mg/L。取食苦参碱处理的叶片,刘氏短须螨成螨体内的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诱导效应。与对照组相比,螨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6种药剂对重阳木帆锦斑蛾的毒力测定和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阳木帆锦斑蛾Histia rhodope是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上的主要害虫。选用6种药剂对重阳木帆锦斑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室外药效试验。采用浸渍法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4 h后杀虫活性最高的是甲维盐(LC50为0.312 0 mg/L),烟碱.苦参碱和高效氯氰菊酯次之(LC50值分别为3.548 5和8.920 8 mg/L),毒死蜱、灭幼脲Ⅲ号稍差(LC50分别为128.844 2和176.349 9 mg/L),Bt活性最差(LC50为3 490 831.511 2 mg/L)。48 h后,药剂活性呈上升趋势,活性最高的仍为甲维盐。室外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甲维盐、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烟碱.苦参碱800倍液对重阳木帆锦斑蛾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短须突瓣叶蜂是近年来危害柳树的一种新害虫,选用7种杀虫剂对短须突瓣叶蜂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5种杀虫剂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短须突瓣叶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1.8%阿维菌素乳油>10%阿维·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丙溴磷乳油>4.5%联菊·啶虫咪微乳剂>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4%甲维·氟铃脲微乳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施药24h后,1.8%阿维菌素乳油、10%阿维·毒死蜱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是防治短须突瓣叶蜂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8种药剂对松材线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甲维盐和硫酸铜在较低浓度下对松材线虫即有较强的杀灭活性,其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346mg/mL、0.2965mg/mL和0.3179mg/mL。敌敌畏、二甲基硫蒽和氧化乐果的毒性次之,吡虫啉和苦参碱的毒性较弱。联合染毒测定的结果表明,联合使用对松材线虫表现出增效作用。林间试验结果表明,0.1%甲维盐和4.0%吡虫啉,1%阿维菌素和1%苦参碱2个药剂组合,可用于林间注干施药防治松材线虫,持效期可达2年。  相似文献   

6.
刘氏短须螨Brevipalpus lewisi Mc Gregor是上海地区危害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的主要有害生物之一。笔者进行野外释放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防治刘氏短须螨试验,发现胡瓜钝绥螨对刘氏短须螨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释放3个月后防效最高,为75.28%。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南京地区竹锈褐斑病大量发生,该病对竹种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带来了一定影响.该病病原为南京裂爪螨.对竹锈褐斑病分别进行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1)利用6种药剂对竹锈褐斑病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野外防治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南京裂爪螨的毒力最高,LC50为0.060 mg/mL,其次为哒螨灵、腚虫脒、炔螨特、四螨嗪,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最低.15%阿维菌素在浓度为1.2 mg/mL时具有较好的野外防治效果.(2)利用野外发现的天敌竹盲走螨属,按照益螨∶害螨比例为 1∶10、1∶30和1∶50野外释放结果表明:林间最适释放天敌比例在1∶10~1∶30之间.  相似文献   

8.
选用8种药剂对紫薇梨象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10%吡虫啉,20%氰戊菊酯和1%甲维盐的室内毒力效果较好,3种药剂的LC50在12 h分别为1.52,2.87,1.16 mg/L;在24 h分别为0.593,3.513,2.524 mg/L;在48 h分别为0.407,6.094,5.985 mg/L;在72 h分别为10.68,4.286,5.441 mg/L。3种药剂对紫薇梨象成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也较好,喷施10%吡虫啉3 000倍液、20%氰戊菊酯8 000倍液和1%甲维盐微乳油8 000倍液10 d后,田间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9.
应用6种杀虫剂对栎线小卷蛾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该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1.8%阿维菌素乳油、3%高渗苯氧威乳油、20%啶虫咪可溶性粉、20%甲维.丙溴磷乳油、20%氯.辛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从中筛选出4种,开展了田间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药48h后,1.8%阿维菌素乳油0.05%、0.033%药液,20%甲维.丙溴磷乳油0.5%药液、20%啶虫咪可溶性粉0.1%药液防治效果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0.
几种药剂对美国白蛾的毒力测定和防效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几种药剂防治美国白蛾3龄幼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野外防治试验和野外残效期测定,7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12%藻酸丙二醇酯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的毒性最强(LC50=0.053 5 mg/L),其它依次为0.38%苦参碱(LC50=0.259 mg/L)、1.2%烟碱.苦参碱(LC50=0.574 mg/L)、1%甲维盐(LC50=0.78 mg/L)、1.8%阿维菌素(LC50=1.38 mg/L)、4.5%高效氯氰菊酯(LC50=2.58 mg/L)、5%桉油精(LC50=3.85 mg/L);野外防效试验的10种药剂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最终死亡率均达到100%,药后12 h高效氯氰菊酯致美国白蛾3龄幼虫死亡速度最快,其次为烟参碱、桉油精、苦参碱、藻酸丙二醇酯、阿维菌素、甲维盐,3种仿生物制剂中5%杀铃脲击倒速度较慢;残效期以仿生物制剂类最为显著,3种仿生物制剂类残效期均为49d以上,其次为高效氯氰菊酯达到14 d左右,残效期最短的有1%甲维盐、5%桉油精、1.2%烟碱.苦参碱、0.38%苦参碱、1.8%阿维菌素和0.12%藻酸丙二醇酯均为7 d左右。为防止美国白蛾对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多种药剂应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