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了玉米收获机果穗箱的装配工艺过程及工作原理,通过三维尺寸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计算并结合实际装配效果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际装配效果基本一致。提出了一种解决果穗箱腾空和偏斜问题的可行性思路,同时为今后玉米收获机装配问题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分析方法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4YZS-4型制种玉米收获机的稳定性,构建了典型工况下的果穗箱支架力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模拟,找到了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发生位置,进而对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结构承受的最大应力、最大位移以及Y方向最大位移分别减少了5.6%、6.8%和26%。该研究为今后玉米收获机果穗箱及支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机》2012,(3):36-37
<正>产品名称:4YZ-4A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分类: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产品简介:收获行数:4割台行距:530mm额定功率:92kW果穗箱容积:2.5m3果穗箱卸粮高度:2000mm  相似文献   

4.
移箱机构是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的重要部件,其工作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栽植臂的取秧量,对整个插秧机工作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为此,通过对现有移箱机构的研究与分析,设计一种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移箱机构。运用三维软件对转子和螺旋轴等核心零部件进行实体建模,通过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虚拟仿真,得出转子与不同过渡曲线的螺旋轴在运动过程中的接触力曲线图,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正弦过渡曲线的螺旋轴进行强度校核。最后运用多学科优化方法对移箱机构转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转子最大应力降低2 1.8%,移箱机构满足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工作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5.
新型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收获机割台摘穗辊的下方安装一个板式切刀,摘穗辊在摘穗的同时又作为板式切刀的强制喂入装置.两行玉米割台中间共用一组下刮板升运器.该组升运器分上下两层:上层为输送玉米果穗;下层输送切碎的玉米秸秆.玉米果穗通过导槽将果穗输送到第2升运器直至到果穗箱.秸秆升运器将秸秆输送到横向搅龙,横向搅龙又将秸秆输送到抛送器,抛送器将秸秆抛送到集草车或草箱,实现穗茎兼收.  相似文献   

6.
正一、试验目的玉米收获机在籽粒直收作业中,脱粒滚筒进行玉米果穗的脱粒作业,玉米的籽粒破碎率和损失率主要受制于脱粒滚筒的结构和工作参数等机械因素,以及玉米果穗与机械之间的适应性、收获作业过程中的操作情况、田间作业条件、气候环境、作物形态和玉米的物理和机械特性,此外,玉米作物各部分含水率也是影响玉米收获和收获后操作的关键因素。在玉米的物理和机械特性中,作物强度包括茎秆强度、果穗强度和籽粒强度,对玉米的收获产量和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为了满足农民需求,一些生产企业推出了小麦、玉米两用收获机。这种收获机是在原小麦联合收割机上增加了玉米收获的功能。在夏季,直接用于收获小麦;在秋季,对其传动部分稍加变动,换装玉米割台、果穗箱,配上果穗输送装置,即可收获玉米。我站于2008年12月对河北省境内在用的部分小麦、玉米两用收获机产品进行了质量调查。  相似文献   

8.
该机由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其作业流程是:摘穗、果穗输送、果穗集箱、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其特点是不用开工艺道,自带果穗箱,转弯半径小,秸秆粉碎质量好.收获损失小.较好地解决了玉米、小麦两茬平作地区的收获含水率较高的果穗收获和秸秆处理问题。4YF-3 4Y-3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刘焕新  相似文献   

9.
《农机具之友》2006,(5):52-52
主要特点:1.本机作业不需要人工开行,深受用户欢迎。2.果穗箱容积大,不需要频繁卸粮,作业效率高。3.割台用液压升降,上下较大的斜坡时通过性好,并可适应高矮不同的作物,操作轻松方便。4.果穗箱用液压卸粮,省时省力。5.秸秆粉碎机用液压升降,粉碎效果好,留茬低。生产企业:山东巨  相似文献   

10.
4YD-3型背负式玉米收割机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玉米收割机多为自走式,机身庞大、价格昂贵、动力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设计4YD-3型背负式玉米收割机。该文重点对收割机关键部件割台、升运装置、秸秆还田装置和果穗箱进行设计分析,确定收割机各关键部件的结构与运动参数。设计的玉米收割机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特点。田间试验表明,该机生产率约0.67hm2/h,果穗损失率≤3%,茎秆切碎合格率≥90%,可实现玉米摘穗、升运、果穗集箱和秸秆还田一体化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