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梅丽  庞庭颐  周绍毅  苏志  李社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07-3609,3618
根据1961~2000年有关气象站的气候资料和GIS数据资料,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气候要素的空间分析模型,以此推算出德保县各乡村的热量、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候值,分析了德保县乡村小气候资源的特点;把德保县划分为3个农业气候区:温暖气候小区、温和气候小区和温凉气候小区;提出了大力发展畜牧业、喜凉蔬菜和花卉产业,建立名特优林业商品生产基地,发展优质水果产业等合理开发与利用气候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有适宜油桐生长发育的优越气候,属于全国油桐中心栽培区.但重庆境内地形复杂,山地立体气候明显,在海拔、气温、降水、日照等多种气象因子影响下,油桐生长分布有一定规律.本文选取1971-2000年气候数据,基于GIS进行空间化分析,同时结合实地调研等相关资料,对油桐生长进行气候区划,划分出光温匹配最适宜区、气候温热适宜区、气候温凉适宜区、气候炎热较适宜区、气候冷凉较适宜区、光照一般较适宜区和气候寒冷不适宜区等7个不同类型栽培区,为油桐种植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和利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简称保亭县)优质气候宜居资源,依据气象行业标准《气候资源评价气候宜居城镇》从气候宜居的气候宜居禀赋、气候不利条件、气候生态环境、气候舒适性和气候景观5个方面选取指标,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保亭县全年温暖,气候舒适度评价适宜等级日数超过235 d,大气含氧量高,气候舒适宜人。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2%;负氧离子浓度为1 508~2 553个/cm3,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4.9%及以上;地表水水质状况优良率达97.1%,气候生态环境优良。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拥有云雾、日出、彩虹等多种气象景观以及山地、热带雨林、温泉、湖泊、瀑布等地形地貌景观。无低温、霾和沙尘天气,强风日数少;易出现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干旱风险低;台风影响有利有弊,存在一定的气候风险,但影响总体偏轻。  相似文献   

4.
葡萄品质形成过程中,气候条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葡萄气候品质进行评价、分析天气气候条件对葡萄品质的影响、开展葡萄气候品质优劣评价,有利于提升葡萄附加值,增加种植户效益。基于望都县气象观测资料和葡萄种植相关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葡萄生育期内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确定气象要素与葡萄生长发育相关关系,并通过对望都县葡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当年生长气候条件、种植管理情况进行评分,以期对葡萄气候品质等级进行评价,建立望都县中韩庄镇葡萄气候品质评价模型,最终评定出望都县中韩庄镇葡萄气候品质等级。  相似文献   

5.
开封市2015年冬季气候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开封地区不同季节特点,探索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和规律,找出气候条件与其他行业的利弊关系,充分利用气候条件和开发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对开封市2015年冬季天气气候特点、气候要素、天气气候事件以及对农业、交通、植保等各行业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方面介绍了2018年秭归县气候概况,总结了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并分析了气候对工农业、旅游业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锦屏县油茶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茶各生育期对气候条件的需求,利用锦屏县1970—2008年气候资料,分析了锦屏县油茶生长期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得出锦屏县温度、水分和光照等气候条件较适宜油茶生长发育,并分析出其生长期不利气候因子,提出防御措施,为充分利用当地气候、科学发展山油茶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五华县大面积种植火龙果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五华县的气候条件和火龙果生长适宜气候条件的分析,得出五华县的光、温、水等气候条件基本适宜火龙果的生长,但要注意防御低温冻害、洪涝、大风等气象灾害,为火龙果在五华县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临汾市气象台站1954—2008年气候资料,按照棉花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需求,分析当地棉花生长期的生态气候条件,结果表明:该地区光、热、水等较适宜棉花生产,但旱涝、秋季连阴雨等灾害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获嘉县2009年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候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日照等方面,对获嘉县2009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获嘉县总的气候特点:温度接近常年,光照总量正常;虽全年降水总量正常,但时空分布不均;同时,先后出现了干旱、大风、大雾、暴雪和寒潮等极端气候事件,这种气候变化特征的存在,表明获嘉县气候不稳定性和波动性增大,工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因此,科学地促使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当前乃至今后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1.
陈若礼  张东志  陈峰  张存岭  纪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12-6712,6787
[目的]从2013年小麦穗部冻害角度出发,分析调整小麦种性布局的重要性。[方法]介绍了淮北地区2012年小麦播种和生长发育情况,分析了该地区1990年以来小麦穗部冻害发生情况,并从2013年小麦穗部冻害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御对策。[结果]不同种性的小麦品种遇到低温寒流受冻程度不同,冬性和半冬性(偏冬)小麦品种抗寒能力比春性和偏春的半冬性品种强,受冻程度相对较轻。[结论]生产上应扩大冬性和偏冬的半冬性小麦品种的播种面积,提高抗御小麦穗部冻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中国新发现的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贵州省赫章县小麦条锈病秋季发生情况,2006年秋季笔者主要对该县古基乡、野马川镇、六曲河镇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19块地,自生麦病田率为55%,秋播小麦病田率为20.20%。古基乡发病较多,自生麦苗上有多个发病中心,有的秋播小麦田块亦呈现病叶较集中现象。在海拔1660-1910m范围内,都有小麦条锈病发生,说明当地越夏菌源能够为本地区秋苗发病提供充足菌量。对进一步研究内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赫章县小麦条锈病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冬小麦主要品种(系)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我国北部和黄淮冬麦区主要品种和种质材料631份,对5个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冬小麦品种容重偏高;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也相对较高,达到弱筋标准的分别仅占供试品种(系)的2.53%和0.95%;吸水率和稳定时间以中等水平为主,达到强筋标准的分别占供试品种(系)的21.08%和22.19%,达到弱筋标准的分别占供试品种(系)的16.00%和19.49%。品种分类,我国冬小麦主要以中筋小麦为主,占供试品种(系)的85.11%;强筋小麦有一定发展,占供试品种(系)的14.10%;弱筋小麦发展较慢,仅占供试品种(系)的0.79%。  相似文献   

14.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是一种高效的小麦群体改良方法。通过对矮败小麦的引进、研究与利用,结合宁夏小麦育种的特点,先后创建了高产、优质、早熟、抗旱等4个轮回群体,从中选育了一批优秀的后代材料和亲本创新材料。  相似文献   

15.
南阳彩色小麦中维生素含量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南阳彩色小麦中维生素含量水平,为彩麦在食品上的加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南阳灰麦、蓝麦、硬质紫麦(大紫麦)、小紫麦为材料与兰优906普通小麦相对照,用国家颁布的标准方法对上述品种的维生素A、E、B1、B2、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南阳彩麦中维生素A的含量为0.618~2.067μg/100g,维生素E为1.14~1.88 mg/100 g,维生素B1为0.276~0.342 mg/100 g,维生素B2为0.161~0.202 mg/100 g,维生素C为0.289~0.846 mg/100 g(灰麦未检出),表明南阳彩麦中维生素含量总体上比兰优906普通小麦高。综合其营养价值,南阳彩色小麦在产品开发和利用上有较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旱地小麦育种进展与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西是北方麦区典型的干旱省份,旱地小麦面积比例较大,旱地小麦生产对全省小麦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选育抗旱性、丰产性、稳产适应性等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小麦品种,归纳了山西小麦生产发展概况,总结了山西旱地小麦育种在团队建设、育种方法、育种成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生产条件下旱地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从育种目标、种质材料创新和育种方法等方面进行突破的育种策略和探讨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优质小麦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小麦生产,防御灾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遗传潜力,实现优质小麦的高效生产,在对郑州市优质小麦生产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特点,同时考虑主要气象灾害及病虫害,地形地貌特征、土壤质地、灌溉条件、种植结构等因素,根据优质小麦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了优质小麦的气候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将郑州地区优质小麦种植划分为强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强筋中筋过渡区、中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和中筋弱筋过渡区四个区,并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特点,针对不同的小麦适宜种植区提出相应的生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测定了当前河北省大面积推广的26个优质麦品种的物化性质和面团流变特性。结果表明:优质麦品种均属于强筋小麦,容重、湿面筋、蛋白质含量较高,品种间面团流变学特性差异较大。并针对河北省小麦品质现状、资源优势及区域特性,对今后优质小麦育种、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品种的开发利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冬小麦成熟期采用根钻法采集单作冬小麦及与3、5年生枣树间作的冬小麦根样,利用Win-SURFER V.8.0软件进行根系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的分析,同时进行冬小麦经济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相比单作冬小麦,间作冬小麦的产量(P=0.0003)和地上部生物量(P=0.001)均显著下降。间作和单作冬小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与3、5年生红枣间作的冬小麦20~6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值比单作冬小麦20~6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值分别减少了30.1%~46.2%;与3、5年生红枣间作的冬小麦20~40 cm土层的根表面积密度值比单作冬小麦20~40 cm土层的根表面积密度值分别减少了18.7%~31.3%。间作冬小麦根系与枣树的根系在20~60cm土层中生态位重叠,导致物种间根系竞争。5年生枣树较3年生枣树对间作冬小麦根长密度值、根表面积密度值的变化和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麦田土壤有效硫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省小麦主要产区随机取样,并在20个小麦高产县(市)选超高产田(〉9 759 kg/hm2)和高产田(6 750~7 500 kg/hm2),采集0~20 cm土层土壤,研究了山东省麦田土壤有效硫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主要产区的麦田土壤有效硫含量变幅较大,类型多样,缺硫与富硫的土壤并存。鲁西北麦区土壤有效硫含量最高,其次为鲁中、鲁西南麦区,胶东区麦田土壤有效硫含量最低。全省土壤有效硫含量在30~50 mg/kg范围内的麦田最多,占总样本数的31.7%,其次是有效硫含量在15~30 mg/kg和〉100 mg/kg的麦田。有效硫含量〈15 mg/kg及在50~100 mg/kg范围内的麦田分别占总样本数的16.5%和15.8%。20个小麦高产县的超高产田土壤平均有效硫含量显著高于高产田,其变异系数较大,变化范围在18.6~310.8mg/kg。两种产量水平麦田均以土壤有效硫含量在30~50 mg/kg范围内的样本数最多,分别占总样本数的44.4%和58.3%。土壤有效硫含量在15~50 mg/kg范围内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69.4%~83.3%。在超高产田中未检测到土壤有效硫〈15 mg/kg的田块。说明土壤有效硫含量在15~50 mg/kg范围内较适宜小麦生长,适当提高土壤有效硫含量有利于9 759 kg/hm2以上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