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要点以及防治效果,在小麦拔节期间应用5种杀菌剂进行一次喷雾,并在小麦抽穗期再次喷雾一次。五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均在50%以上,其中以5%烯唑醇微乳剂1500倍液最高;而增产率则以20%丙环唑微乳剂600倍液最高,5%烯唑醇微乳剂2000倍液的效益(产出/投入)最高。5%烯唑醇微乳剂2000倍液用于小麦叶锈病治疗的预防效果显著,兼顾了高防效、高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防治花生锈病药剂筛选试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筛选有效防治花生锈的杀菌剂。试验比较了7种杀菌剂对花生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种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阿米妙收和爱苗防治效果好,增产极显著;世高防效较好,增产显著;其余几种药剂有一定的防效,但增产不显著。生产上可选用阿米妙收、爱苗和世高交替使用来防治花生锈病。  相似文献   

3.
近年海南辣椒白斑病发生严重,主要危害辣椒叶片,病株叶片布满白色孔斑,严重影响辣椒品质和产量。从甜椒病叶组织分离病菌,经过病原菌形态、r DNA和ITS序列鉴定为番茄匐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对田间辣椒白斑病进行4种杀菌剂[苯甲·氟唑菌酰胺SC(健攻)、肟菌酯·氟吡菌酰胺SC(露娜森)、苯醚甲环唑WG(世高)、四霉素]的药剂防治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混配杀菌剂12%苯甲·氟唑菌酰胺SC(健攻)和42.8%肟菌酯·氟吡菌酰胺SC(露娜森)具有较好的防效,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7.51%和75.01%,而10%苯醚甲环唑WG(世高)的防治效果稍差,防效仅为27.51%。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对草莓灰霉病菌防治效果较好的复配配方,为防治草莓灰霉病复配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腐霉利、烯唑醇、三唑酮、嘧菌酯4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并研究腐霉利和烯唑醇的复配效果。[结果]4种药剂对草莓灰霉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腐霉利和烯唑醇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521 2和0.752 8μg/ml。腐霉利和烯唑醇不同比例的复配对草莓灰霉菌的抑菌活性均表现出相加作用,配比为4∶1时相加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CTC)为111.737 4。[结论]腐霉利和烯唑醇按4∶1的比例复配具有杀菌谱广、降低用量、延缓抗药性等优点,可望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贵州省道真县党参茎基腐病的病原及其防治药剂。[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验证,利用形态学与rDNA-ITS对致病菌进行鉴定,之后通过大田防治试验测定5种杀菌剂对党参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引起道真党参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杀菌剂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最佳,病害防治效果为81.63%;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次之,防治效果为74.49%;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党参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差为30.61%~51.02%。[结论]道真大沙河党参茎基腐病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党参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烯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烯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烯唑醇对香蕉叶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而且对香蕉生长没有抑制作用,是一个防治香蕉叶斑病优良的杀菌剂,值得在香蕉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甘薯白绢病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有效防治甘薯白绢病,选取7种杀菌剂开展了甘薯白绢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中,以第3组的32.5%阿米妙收SC 1500倍液浇灌根部2次处理的防效为最好,达75.76%;其次为75%拿敌稳W G3 000倍液浇灌根部2次处理,防效为66.82%。第1、2组中,均以7 0%甲基托布津WP 800倍液喷2次处理的防治效果为最好,防效分别为45.58%和39.34%。  相似文献   

8.
防治草莓主要真菌性病害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3种病原真菌对草莓的致病性,以及6种杀菌剂对3种病菌菌丝、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和疫霉病菌的致病性较强。10%世高对于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显著,抑制率达76.5%和54.4%;其次为百菌清,抑制率为60.6%和50.7%。扑海因对疫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显著,分别为63.7%和61.1%;其次为世高,分别为58.9%和48.8%。大田防治试验表明,世高对灰霉病和果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4%和56.8%,高于其他杀菌剂,其次为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对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均高于50%,特别是对于灰霉病和果腐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东北杓兰白绢病严重为害东北杓兰的生长,为防治该病,采用了6种杀菌剂,在人工接种病菌的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防治东北杓兰白绢病时,首先选用40%菌核净1500倍液,50%异菌脲1000倍液,进行土壤处理,防治效果达到95%。其次选用99%恶霉灵2000倍液,30%甲霜灵·恶霉灵1500倍液,防治效果在83%~9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铁线莲白绢病的防治技术。[方法]在介绍铁线莲白绢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的基础上,阐述了铁线莲白绢病的几种防治方法。[结果]铁线莲白绢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患病植株的处理防治、农业措施防治和药剂防治。[结论]为铁线莲白绢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吊兰和常春藤对室内甲醛污染的降解能力。[方法]通过实验室模拟室内甲醛污染环境,选用吊兰和常春藤盆栽植物进行去除甲醛的试验研究。[结果]吊兰和常春藤均具有不同程度净化甲醛的能力。吊兰和常春藤同时配置效果明显优于吊兰,而吊兰对甲醛的降解要强于常春藤。从东南到西北不同水平配置和由下层到上、中层的不同垂直配置的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盆栽植物的筛选和优化组合配置可为有效防治室内长期污染、真正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赤霉素对吊兰吸收甲醛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孟少帅  乔羽  宋琳  苗祯  韩晓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08-7209
[目的]探究赤霉素对吊兰吸收甲醛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在赤霉素梯度溶液的作用下吊兰叶片对溶液中甲醛的吸收量来探究赤霉素对吊兰的作用。[结果]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赤霉素对吊兰吸收甲醛能力的促进作用有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结论]通过合适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可以提高吊兰吸收甲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对芒果红点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杀菌剂,为芒果红点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国内常见杀菌剂对芒果红点病菌的抑菌效果,以灭菌水为对照。【结果】45%咪鲜胺水乳剂(450μg/mL)、25%丙环唑乳油(250μg/mL)、12.5%腈菌唑乳油(250μg/mL)、25%苯醚甲环唑乳油(100μg/mL)处理的菌落生长抑制率均达100.00%;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600μg/mL)、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3.5μg/mL)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μg/mL)处理的菌落抑制率分别为89.83%、76.34%和75.79%。【结论】45%咪鲜胺水乳剂、25%丙环唑乳油、12.5%腈菌唑乳油、25%苯醚甲环唑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7种杀菌剂均可在芒果红点病防治中交替或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立体生态净化床处理含锶、铯废水。[方法]分别采用种植吉祥草、吊兰、水花生、吊竹梅、凤眼莲的立体生态净化床系统,对含锶、铯废水的净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不同植物系统对含锶、铯废水净化效果各不相同,吉祥草、吊兰、水花生、吊竹梅、凤眼莲系统对水体中Sr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48.7%、46.1%、38.8%、45.8%和31.7%;对Cs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60.0%、56.7%、45.0%、42.1%、20.3%。其中,以种植吊兰的生态净化床处理效果最好,地上部对Sr、Cs的富集量分别为223.54和18.63 mg/kg,可作为后期研究对象。[结论]该研究为含锶、铯废水的处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降糖草、草莓、吊兰3种植物在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的生长状况,为利用浮床技术种植陆生植物处理污水奠定良好基础。[方法]采用室内试验进行植物对供试水样中氮、磷的去除率测定,选用根长、株高、鲜重、常见病害、虫害5个指标对其在室外水体中的自然生长趋势进行同步记录,整理分析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与室外水体中自然生长适应性表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氮、磷的去除效果上表现为降糖草>草莓>吊兰,自然生长适应性综合评价表现为降糖草>草莓>吊兰;浮床植物的病虫害发生率较低,这与生态环境的变迁致使病菌及虫害失去了原有滋生环境、水体的生态隔离切断了病虫害的传播途径有关。[结论]可以对降糖草作为浮床植物继续深化研究,并对陆地植物进行广泛筛选,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及水体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a2+对吊兰根系负向光性的影响。[方法]在恒温条件下,对不同浓度CaCl2溶液中受单侧光照射后吊兰根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水培液中的Ca2+对吊兰根的生长和向性反应有显著影响;低浓度Ca2+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Ca2+抑制根的生长。其中,当Ca2+浓度为0.4 mmol/L时,吊兰根的生长和弯曲最为显著。[结论]吊兰根的负向光性受内源与外源Ca2+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椒草白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筛选有效的杀菌剂。[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根据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物,并分别测定不同的温度、湿度、pH值以及碳氮源和光照对该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影响,同时,测试5种杀菌剂在3种不同浓度下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结果表明,白绢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最适合的碳源、氮源为蔗糖和硝酸钾;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而光照条件有利于菌核的产生。当pH值为4~6时,培养2 d后菌核的萌发率达100%;菌核的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供试药剂中以3%水剂井冈霉素和50%使百功防效最为明显,分别在400和200μg/m l时的防效高达98%以上。[结论]温暖潮湿、偏酸性的环境适合白绢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井冈霉素可作为防治白绢病的有效药剂用于田间该病害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吊兰光合色素与叶绿素生物合成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吊兰叶色变异的生理机制。[方法]以银边和银心吊兰为材料,分别对绿叶与色叶部位的光合色素与叶绿素前体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与正常绿色叶相比,吊兰色叶部位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比较低,尤其以叶绿素a的减少最为显著;色叶部位的Mg原-卟啉Ⅸ及原脱植基叶绿素a含量显著减少,而其他叶绿素前体物质的积累增加(银边吊兰)或差异较小(银心吊兰)。[结论]叶绿素a的显著减少是导致吊兰色叶形成的直接原因,而叶绿素合成的减少是由于从粪卟啉Ⅲ到Mg原-卟啉Ⅸ转化过程中代谢途径受阻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防治茉莉白绢病菌的化学药剂和生防菌。[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化学药剂和生防菌对茉莉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测试化学药剂和生防菌以及化学药剂和生防菌复配对茉莉白绢病的防治作用。[结果]测试的9种化学农药和6种生防菌中,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和芽孢杆菌Bv22菌株对茉莉白绢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LC50分别为2690.96cfu/ml和200.05μg/L,且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对芽孢杆菌Bv22菌株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室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0mg/L和芽孢杆菌Bv22菌株108cfu/ml以及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0mg/L+芽孢杆菌Bv22菌株107cfu/ml和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0mg/L+芽孢杆菌Bv22菌株106cfu/ml对茉莉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44%、60.00%、96.67%和96.67%。[结论]化学药剂和生防菌复配对茉莉白绢病的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杀菌剂对枇杷拟盘多毛孢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枇杷灰斑病防治进行室内药剂筛选。[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10种杀菌剂对枇杷灰斑病病原菌拟盘多毛孢的毒力测定。[结果]当浓度为12.5~200 mg/L时,10种化学药剂对枇杷灰斑病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其中烯唑醇类、苯并咪唑类、苯基酰胺类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结论]筛选出3种对枇杷拟盘多毛孢有明显抑菌作用的药剂,即禾果利、保利丹和烯酰吗啉。其中禾果利对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保利丹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