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植物激素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植物激素是一类能够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衰老的物质,主要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5大类物质.水稻植株体内的激素大部分存在于子粒中,它们是引起子粒内部许多生理变化的信号物质,特别是在水稻灌浆结实期,子粒中激素含量甚至决定着粒重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真打粮",由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团队联合企业研发,内含游离氨基酸、海藻酸、微生物等活性物质,不含激素,呈酸性,为水稻抗早衰增产专用叶面肥。1.产品特点水稻中后期抗早衰增产专用叶面肥"真打粮",以植物提取物小分子有机酸、动物源氨基酸、海藻提取物、微生物等为主要原料,经科学配方研制而成,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在水稻灌浆期促进水稻氮碳代谢,加快水稻碳水化合物运转,从而降低瘪谷率,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达到增产目的。该产品具有使用方法简单、直观效果明显、增产效果显著、适用性广、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1997- 1998两年对新株型 (NPT)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形态解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NPT水稻全生育期的物质积累呈现两次高峰 ,黄熟期后植株仍具有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 ,但茎鞘物质转化率低 ,导致生物产量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NPT水稻的强势粒在开花后 14d达到灌浆高峰 ,弱势粒表现两次灌浆现象 .籽粒中三磷酸腺苷 (ATP)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特青和汕优 6 3,且 NPT水稻穗颈维管束数总面积较小 ,影响了物质向穗部运转 .此外 ,本文还对 NPT水稻的遗传改良和高产栽培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1997-1998年两年对新株型(NPT)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形态解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PT水稻全生育期的物质积累呈现两次高峰,黄熟期后植株仍具有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但茎鞘物质转化率低,导致生物较量潜力未能充分发挥,NPT水稻的强热粒于开花后14d达到灌浆高峰,弱势粒表现两次灌浆现象,籽粒中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特性青和汕优63,且NPT水稻穗颈维管束数总面积较小,影响了物质向穗部运转,此外,本文还对NTP水稻的遗传改良和高产载培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M增产素对小麦后期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M增产素物质(植物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配伍)对小麦进行浸种和花期喷洒处理,重点研究了对小麦后期生育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有明显的保绿作用、防止叶片早衰、提高灌浆速度、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水稻在灌浆结实期合理用水,可以养根保叶,保证灌浆顺利进行,提高子粒的千粒重。水稻在生育后期如果水分不足,会使叶片提早枯黄,造成减产。科学研究证实,水稻长至蜡熟阶段后,还有30%左右的物质需要合成并转入子粒。所以,在水稻灌浆后期,仍需要保证足够的水分供应,土壤含水量以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90%为好。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及淀粉合成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索不同水稻抗旱品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籽粒灌浆特性及有关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抗旱性不同的3个杂交水稻品种,分别在正常供水和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水稻茎鞘物质运转、籽粒灌浆和淀粉合成有关酶活性。【结果】水分胁迫下,抽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干物重以及抽穗后茎鞘物质输出量、输出率、转化率均下降;籽粒生长潜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降低,籽粒生长活跃期缩短,各品种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籽粒灌浆过程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Q酶和ADPG焦磷酸化酶3种酶活性都不同程度的被抑制。各性状抗旱性强的品种均比抗旱性弱的品种减少的幅度小。抽穗期茎鞘干物重、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输出量、输出率和转化率均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水分胁迫下抗旱性强的品种具有较高的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化率、籽粒灌浆速率及淀粉合成有关酶活性,是产量降低较少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两系杂交稻茎鞘物质运转与籽粒充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118-1121
选用不同类型两系杂交稻组合 ,研究了结实期茎鞘物质运转与籽粒灌浆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水稻在抽穗后的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三系杂交稻。茎鞘物质的输出率与结实率、充实率、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组合以下部茎鞘物质积累多、转运率高。茎鞘物质转运启动时间早、运转强度大 ,其转运率高的组合 ,结实率高、充实度好 ,表明早期转运对籽粒灌浆充实的重要性。抽穗期提高糖花比 ,同时在灌浆始期促进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库运转有利于激发库的活性 ,启动和促进更多的籽粒灌浆 ,减少空秕粒 ,增进籽粒充实。  相似文献   

9.
对几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茉莉素和油菜素内酯)在调控水稻花药发育和育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激素参与水稻花药发育的研究前景提出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水稻花药发育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安庆市金太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水稻灌浆营养液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水稻喷施灌浆营养液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灌浆营养液可延长水稻叶片的功能期,延缓水稻早衰,从而延长水稻灌浆时间及生育期,有利于水稻的充分灌浆;营养液能降低水稻的株高,缩短水稻的剑叶长度及穗长,促使水稻茎杆粗壮、叶片挺立,有利于改善田间光照条件,减少水稻倒伏的风险;可显著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千粒重,增加水稻产量和纯收入。因此,灌浆营养液可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大豆内源激素对体内生理代谢调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大豆内源激素对花芽(序)发育、花荚脱落、子粒蛋白质积累、抗性生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外源激素对内源激素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大豆激素与生理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Immature rats given minute doses of highly purified pituitary gonadotropins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and luteinizing hormone) 7 to 100 days after hypophysectomy ovulated and formed corpora lutea. Neither hormone alone was effective. Luteinizing hormone repaired in part the atrophied theca interna and interstitial tissue, and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anulosa cells.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两种不同来源的促卵泡素对山西晋南黄牛进行了超排处理.并对发情配种过程中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的超排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超排处理时使用国产的促卵泡素平均每头可用胚胎达3.9枚,平均可用胚胎率为51.5%.与新西兰产的促卵泡素平均每头可用胚率23.1%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配种的同时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后冲胚,对照组获取的平均可用胚胎(34.1%)较试验组(75.8%)的差异显著(P0.05),说明超数排卵过程中使用国产激素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在超排过程中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A polypeptide isolated from porcine hypothalami stimulates the release of both luteinizing hormone and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rom the pituitaries of several species. This polypeptide has been structurally identified as (pyro)Glu-His-Trp-Ser-Tyr-Gly-Leu-Arg-Pro-Gly-NH(2) and synthesized. The natural and synthetic materials share biological properties. It appears that this peptide represents the hypothalamic hormone regulating the secretion of both luteinizing hormone and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相似文献   

15.
化学放射法测定蜜蜂保幼激素酯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蜜蜂保幼激素(JH)是由蜜蜂咽侧体(CA)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氧化物。保幼激素酯酶是对蜜蜂体内呈游离态或结合态的保幼激素进行专化性降解的特异性酯酶。采用放射化学法(RC)测定了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不同日龄工蜂体内保幼激素酯酶(JHE)的活性。结果表明,工蜂体内保幼激素酯酶活性随着日龄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姚瀛  徐营  陈毅斐 《现代农业科技》2010,(3):319-321,323
探讨小鼠胚胎体外发育过程中,2种激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取原核期胚胎培养于不同的培养体系中,确定适合胚胎发育的最佳体外培养体系;在胚胎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激素,观察激素对体外发育的影响。试验发现含10%胎牛血清的人输卵管液培养液(HTF)是该试验条件下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最佳培养液;在该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激素后,各发育阶段胚胎的发育率与未添加激素的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但未发现浓度依赖性。由此可认为,高浓度的PMSG和HCG对体外培养的胚胎发育有抑制作用,可降低胚胎发育到各阶段的比例,尤其是显著降低了囊胚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激素水平对西瓜、丽格秋海棠试管苗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组织培养中。激素对器官的分化和形成起着重要而明显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不但决定于激素的种类和浓度,而且决定于激素相互之间的配比和绝对用量.并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一定差异。西瓜不定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3.0mg/L+3%白糖;丽格秋海棠不定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I.0mg/L+NAA0.1ing/L+3%白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遗传转化过程中水稻愈伤组织本身的3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动态研究,探讨水稻愈伤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规律和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水稻遗传转化体系中合理使用植物生长物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粳1号、特青、V20B为遗传转化供试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遗传转化过程中4个主要时期愈伤组织中的内源脱落酸(ABA)、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的含量。【结果】IAA主要存在于种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上及芽中,且过高的IAA含量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Z主要存在于种胚中,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启动有决定性作用,如果外植体中的Z含量太低,即使有较高的IAA含量也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过高的ABA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利,但在继代培养时适量升高ABA含量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 【结论】内源激素对愈伤组织的生理状态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种类、含量及协调平衡是水稻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的关键。同时,诱导培养基中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浓度与水稻愈伤组织培养物中的培养力(愈伤组织质量,芽长和诱导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在培养基中加入2,4-D等生长调节剂类物质会对愈伤中的内源激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鱼类催产激素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地欧酮(DOM)3种鱼类催产激素6个组合,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亲鱼进行注射催产处理,比较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变化,探讨齐口裂腹鱼对不同催产激素及其组合的适应性和敏感性,从而找出最适合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催产激素组合。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亲鱼对LHRH-A2、HCG和DOM组合的敏感度最高,催产率和孵化率显著优于单一激素和其他激素组合。  相似文献   

20.
产犊牦母牛当年发情率很低,直接影响了牦牛的繁殖率。用围产期补饲和发情季节激素处理进行提高产犊牦母牛的发情率试验结果表明:补饲组、激素处理组及补饲加激素处理组的发情率分别为40.54%、23.08%和45.45%,分别比对照组(3.03%)提高了37.51、20.05和42.42个百分点。不同激素处理方案中,PG-C1 FSH处理方案对青年母牛效果相对较好,PG-C1 LHRH-A3处理方案对当年产犊的成年母牛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