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承德坝上地区白鲜花色艳丽,花姿独特,并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广布于坝上地区,通过对白鲜进行引种,研究其栽培技术,为白鲜的引种、驯化、保护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北药白鲜的生物学特征并观察其茎叶的解剖结构。[方法]采用石蜡制片的方法研究北药白鲜的茎叶解剖结构特征。[结果]白鲜的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组成,皮层由厚角组织和薄壁组织构成,维管束环状排列,由外到内依次是韧皮部和木质部。叶片为典型的异叶面,由表皮、叶肉及维管束构成,表皮细胞排列规则,叶肉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结论]该方法研究了北药白鲜的生物学特征,并观察其茎叶的解剖结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白鲜栽培     
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也叫八股牛、白藓,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皮供药用,药材名为白鲜皮,具有祛风除湿、止血利尿、清热解毒等功效,为常用中药材。野生白鲜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河北、安徽等省,由于天然更新能力较差,生长周期较长,尤其是近几年市场需求量增多,价格上涨,人们过量的采挖,野生资源减少。为保证市场需求,必须进行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4.
竹子药用价值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子药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根部到梢部,其根、枝叶、实及菌生物等都具有药用价值与药理作用。本文主要从竹子的传统中药利用及现代研究状况等方面论述了竹子的药用价值。对竹子药用价值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不仅拓宽了竹类研究领域,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白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满足市场需求,以一年生白鲜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法进行了白鲜体内氮磷钾含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干物质量,地上部分高于根皮,根皮高于髓心;地上部分和根皮干物质量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23日。白鲜植株内氮、磷、钾的含量,地上部分波动较大,根皮和髓心变幅较小;氮和钾含量,均是地上部分高于地下部分,根皮高于髓心,磷含量髓心高于根皮;氮、磷、钾含量的最高峰均出现在春季萌芽时;出芽后,随生长的进行,地上部分氮、磷、钾含量逐渐下降,氮和磷含量持续下降,而钾含量在生育后期有一次起伏。  相似文献   

6.
采用组织化学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秦岭产药用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营养器官白鲜皮(根皮)、木质部、茎和叶中萜类物质的组织定位及黄柏酮和梣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组织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根中,萜类物质主要分布在多年生根的周皮、次生韧皮部、韧皮部的油细胞、维管形成层以及木质部的薄壁组织中;在茎中,萜类物质主要分布在茎的表皮、紧贴表皮的分泌囊、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薄壁细胞、髓部以及紧贴茎表皮的分泌囊中;在叶中,萜类物质主要分布在叶的表皮、头状腺毛、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维管束位置的薄壁组织中。HPLC测试结果表明:白鲜植物体除药用部位白鲜皮外,在木质部、茎和叶中均含有萜类物质黄柏酮和梣酮;试验测试样本白鲜皮中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2015);在除营养生长期外几个生长阶段的木质部以及盛花期、成熟前期和成熟期I的茎和叶中,其黄柏酮含量亦均符合药典标准,其中盛花期白鲜茎和叶中黄柏酮的含量为药典最低含量标准的2~4倍多。秦岭终南山产白鲜皮品质优良,白鲜的根木质部、茎和叶用来提取黄柏酮,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建议实践中针对不同需求综合利用白鲜非药材部位。  相似文献   

7.
娑罗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七叶树果实娑罗子的化学成分,其化合物的主要类型有皂苷,香豆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甾醇类等,并阐述了其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白鲜愈伤组织培养的适宜培养基,试验以延边地区野生白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MS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以及愈伤组织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2.0 mg/L NAA+2.0 mg/L 6-BA以及MS+2.0 mg/L 2,4-D+2.0 mg/L 6-BA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生长较好;在MS+2.0 mg/L 2,4-D+1.0 mg/L 6-BA培养的愈伤组织中,白鲜碱和梣酮的有效积累量最高,在MS+2.0 mg/L 2,4-D+2.0 mg/L 6-BA培养的愈伤组织中,黄柏酮的有效积累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正>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和狭叶白鲜的干燥根皮。其性寒,味苦、咸。归脾、肺、小肠、胃、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功效,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疮癞、黄疸、尿赤、湿热、风湿痹痛。现  相似文献   

10.
芳香蔬菜罗勒高效无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勒属芳香类植物,是欧洲重要的调香类植物.从植物学特性和食用药用价值2方面介绍了芳香蔬菜罗勒,并介绍了罗勒的高效无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几种具有杀虫活性的天然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醇为溶剂,分别提取了秦岭山区植物九牛造,辫子七,白藓皮,大楼梯草的活性成分,测定了它们对蟋蟀,蚱蜢和三龄粘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这几种植物都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其活性大小次序为大楼梯草>白藓皮>辫子七>九牛造,因此它们有望成为新的植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12.
白鲜皮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武子敬  冉靓  沈笑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93-14694
[目的]对白鲜皮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白鲜皮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挥发油中含有60个化合物,鉴定出51个。[结论]挥发油中棒酮含量最多,其次是榄香醇和有机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白鲜皮的成分鉴定分析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白鲜皮(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时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经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手段,分离得到5个单体(A、B、C、E和G),通过碳谱、氢谱等核磁手段鉴定:A 为梣酮(Fraxinellone),E 为白鲜碱(Dictamine),G 为黄柏酮(Obacunone).其余化合物正在鉴定中.  相似文献   

14.
中药白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锋  徐宁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865-1866
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手段从中药白鲜皮(DictamnusdasycarpusTurcz)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5个单体(A、B、C、E和G)。通过碳谱、氢谱等核磁手段鉴定出,A为梣酮(Fraxinellone),E为白鲜碱(Dictamine);G为黄柏酮(Obacunone),其余化合物正在鉴定之中。  相似文献   

15.
白藓皮及其活性物质的振荡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振荡技术研究了金属离子存在的白藓皮 - KBr O3- Mn2 + - H2 SO4 -丙酮体系的化学振荡反应 ,考察了不同反应物浓度对振荡反应诱导期、周期和波形的影响 ,获得了该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及动力学公式 ;并对白藓皮的活性成分白藓碱的反应机理及诱变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证实白藓皮参与的振荡反应中白藓碱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有"中药抗生素"之称。本文从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等方面对金银花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金银花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五味子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现有的研究成果不能确定五味子抑菌成分,其抗氧化和抑菌作用机理也不明了,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同时对五味子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The fungal pathogen Botrytis cinerea Pers. causes severe rotting on tomato fruits during storage and shelf life. As a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endophytic bacterium was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chemical control. Out of 238 endophytic bacterial isolates, three strains (EB-15, EB-28, and EB-122) isolated from Lycopersicum esculentum Mill., Speranskia tuberculata (Bge.) Baill, and 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respectively were found to be strongly antagonistic to the pathogen in vitro and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in vivo tests. One endophytic bacterium strain, encoded EB-28, was selected from the three in vivo tested isolates. The inhibitive rate of EB-28 reached 71.1% in vitro and 52.4% in vivo. EB-28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subtilis according to its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9.
霍艳荣  高前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28-20629,20632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干制豆腐柴叶复水性和凝胶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3种方法分别对豆腐柴叶进行干燥。[结果]微波干燥最佳,其干燥的豆腐柴叶复水性最好,制成的凝胶最好;自然干燥法效果最差。[结论]该研究筛选出豆腐柴叶干燥的最佳方法,为豆腐柴食品的全年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