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DNA条形码技术在生物分类学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物种鉴定的新兴技术,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鉴定已知物种和发现的新物种。DNA条形码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类学标准和更加敏感的分子差别模式,相对于传统生物鉴定的优势在于可以揭示隐存种,鉴定缺少形态数据或形态不易区分的种类,为物种鉴定提供简单有效的工具。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基本原理以及在生物分类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DNA条形码在鱼类胃含物种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DNA条形码技术是利用一段较短的DNA序列实现快速准确物种鉴定的工具,已成为近年来生物类群的研究热点,并逐步被引进到各个领域。在海洋生物群落生态学中,DNA条形码已被用于海洋生物系统分类、分子遗传多样性、种间亲缘关系、系统进化关系等研究;国外已有学者将其应用到海洋生物食性分析的研究中,国内相关文章较少。本文介绍了DNA条形码的由来、发展以及相关原理和基本实验步骤,并阐述了其优点以及局限性,分析了其在肉食性鱼类胃含物不可辨认种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并展望其在未来分类学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ITS、matK、trnL-trnF、rpl32-trnL和rps16序列对栽培半夏及其易混品开展DNA条形码鉴别研究,结果表明:ITS、rps16序列可作为DNA条形码用于半夏及其易混品的鉴别研究中,matK、trnL-trnF序列可作为天南星科不同属间DNA条形码或条形码组合候选序列鉴别半夏及其邻近属植物,rpl32-trnL序列可作为鉴别半夏及其易混品的DNA条形码候选序列。  相似文献   

4.
在鱼类分类研究中,形态学差异最为简单和直观,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进化、物种起源及物种分类鉴定等研究中。但是,许多生物的形态特征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同一类群的生物可能由于生境条件的差异或者对同一生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不同而呈现显著的形态学特征差异,影响正确的鉴定分类。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应用于分类学研究。DNA条形码技术是分子分类学中主要的方法,与传统形态进行鉴定的方法相比DNA条形码不会受到生物性别、发育阶段、性状相似性和表型可塑性的限制和影响。通过对海鲂鱼类研究现状的了解,得知目前国内对海鲂鱼类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综上可以利用传统形态学描述为基础结合DNA条形码技术来准确鉴定海鲂鱼类。  相似文献   

5.
国内动物DNA条形码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条形码作为当代生命科学领域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受到了我国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以DNA条形码与COI(cox1)为检索词,在知网与维普数据库对2005-2012年可获中文文献进行搜集,以数据分析的方式对国内DNA条形码的研究动态及现状进行总结与评价,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我国在DNA条形码研究领域的概况参考。  相似文献   

6.
病原真菌是一种具有致病性的真菌,对植物有极大的危害。DNA条形码技术是通过对足够变异、短、能够作为标准目的基因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未知物种进行快速、高效地分类和鉴定或者发现新物种的一项新技术。在介绍DNA条形码技术概况的基础上,对DNA条形码技术在病原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推进我国病原真菌DNA条形码在相关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人民日报消息,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部署了"我国近海海洋生物DNA条形码资源库构建"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海洋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形成一套海洋生物鉴定识别的标准体系。据介绍,研究人员将首先选择我国近海原核生物、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  相似文献   

8.
生物DNA条形码已成为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该技术在动物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植物中研究进展缓慢,植物DNA条形码筛选区域主要集中在叶绿体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目前还未获得广泛认同的植物DNA条形码。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单片段条形码及组合条形码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植物DNA条形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基因组内短遗传标签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桑黄自古以来是一种名贵中药材,而市售桑黄主要依托简单的形态鉴定造成混淆众多。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桑黄类真菌种类至少有7个种,并且其药效也不尽相同。【目的】为更准确、高效对桑黄类真菌进行鉴定,本研究以采集自西藏、吉林和浙江的3种桑黄子实体为材料,筛选最佳DNA条形码与相应PCR条件。【方法】利用组织分离获得3种桑黄纯培养菌株,分别编号为1713、1714和HS菌株。利用ITS、NL、rpb1、rpb2和ef1-α等7组DNA条形码分别对3种桑黄进行PCR扩增、测序、比对和发育树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其最适DNA条形码和分类学地位。【结果】结果表明,ITS和NL条形码对3种桑黄均能够获得单一目的条带;rpb1Y、rpb2B和rpb2Y条形码特异性低,扩增后获得多个条带;而rpb1B和ef1-α条形码均无法获得条带。通过多序列比对,结合形态分析,确定1713菌株为桑黄纤孔菌(Inonotus sanghuang),而1714和HS菌株均为鲍姆纤孔菌(Inonotus baumii)。【结论】本研究确定ITS和NL为桑黄分子鉴定的最佳DNA条形码,其PCR最适退火温度范围分别为58~59℃和49~50℃,为桑黄真菌快速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海洋贝类种类繁多,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很多时候已无法准确区分各物种。新兴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利用物种的DNA序列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物种的有效鉴定,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目前,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基因的DNA条形码在动物物种鉴定方面已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可,同时研究人员们也在积极开发适用于植物、真菌等物种的DNA条形码序列。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在常见海洋贝类分类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DNA条形码技术的可行性、优势与局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日后DNA条形码技术更广泛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种快速高效提取革兰氏阳性菌微杆菌基因组DNA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娟芳  杨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34-12336
[目的]探索可以快速从革兰氏阳性菌微杆菌中提取高质量基因组总DNA的新方法。[方法]采用3种不同方法提取微杆菌基因组DNA,并进行DNA纯度、完整度鉴定及16SrDNA扩增检测。[结果]紫外吸收结果表明,采用改良方法所获DNAA260/A280大于1.80,A260/A230为2.0,5ml过夜菌液可得6.5μg基因组总DNA。DNA凝胶电泳结果表明,DNA完整度高且无RNA污染。以此方法提取的基因组总DNA样品为模板,可灵敏有效地扩增16SrDNA基因。[结论]该方法用时短,操作简易,纯度好、产率高、成本低,适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各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豆自花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技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花生为DNA供体,以大豆为DNA受体。在大豆白花授粉后,采用液滴法和注射法导入花生DNA。在受体大豆植株后代中获得了大豆多种变异类型.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大豆自花授粉后外源DNA的导入技术,并提出液滴法和注射法的具体操作细则。  相似文献   

13.
郝海叶  张洋  那冬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30-10231
[目的]研究景天属植物叶绿体DNA与核DNA分步提取方法.[方法]以景天属植物佛甲草、八宝景天、华北景天、费菜和垂盆草为研究材料,进行叶绿体DNA和核DNA的分步提取,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扩增进行检测.[结果]改进后的方法提取的核DNA和叶绿体DNA的质量好,纯度高.以叶绿体DNA和核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均得到理想的条带,扩增率为100%,重复性好.[结论]该研究为叶绿素DNA和核DNA的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借助纳米珠制作单分子DNA芯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单分子DNA芯片制作技术主要依靠稀溶液铺设,有很大的随机性,即有许多DNA分子重叠而无法观察,还有一部分基片上没有样品,造成浪费,为克服上述缺点,作者采用了一种新的单分子芯片铺设技术,纳米珠作为单分子DNA的连接载体,利用其空间位阻作用将DNA分子沉降到经过表面化学处理的基片表面,纳米珠的直径和DNA长度控制芯片上样点间距,去除纳米珠后,获得单分子DNA纳米阵列芯片。为单分子、高通量DNA芯片的制作做了新的探索。这个技术的完善将为今后单分子DNA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种快速提取甘薯基因组DNA方案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种小量快速提取甘薯基因组DNA的方法。用该法以甘薯幼叶为实验材料,用小量快速法提取甘薯基因组DNA。提取的DNA经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DNA质量较好,所提取的DNA可用于RAPD、AFLP等技术。此方法具有提取速度快、利于规模化提取、DNA质量好和经济实用等优点,为甘薯及其它相关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DNA条形编码技术(DNA barcoding)是近十年来一种新兴的DNA分类(DNA Taxonomy)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大多数动物的分类鉴定及相关研究。本文从DNA条形编码技术的产生、原理及操作步骤,简要回顾近十年来的发展和应用,总结其优点,并介绍条形编码技术在叶蝉科昆虫中的应用发展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报道的反转录转座子的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以西安绿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的方法扩出一条DNA特异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采用一种新建立的在可见光下参照位置标记方法回收目的DNA片段,并与常规的在紫外光下回收的目的DNA片段进行了克隆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在紫外光下回收的茄子反转录转座子基因片段易出现目的DNA片段断裂,而在可见光下参照位置标记回收DNA的方法能保证目的DNA片段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低能离子诱变育种作用机理及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低能离子诱变育种新技术的特点,包括对生物体生理损伤小、诱变谱广、诱变频率高,并有一定的重复性和方向性等;同时概述了不同低能离子束注入生物体的作用机理,以及注入的低能离子对遗传大分子的直接作用、DNA修复机制的影响和诱发自由基等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梨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摸索出一种新的DNA提取方法--CTAB改良法,从梨成熟叶片中提取到高质量、高纯度的DNA.同时,分析了模板DNA和dNTPs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等对RAPD反应体系的影响,建立了一套适合梨基因组RAPD分析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詹少华  韦传宝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47-13850
采用VBA程序查找了大豆基因组保守序列——在基因组中出现次数较多的碱基序列片段,分析了这类保守序列的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分子标记——综合保守序列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碱基数目越多,保守序列种类数和出现次数越少,从10个碱基到27个碱基,保守序列的GC含量先是逐渐增加,达到一个平台后又逐渐降低.碱基离保守序列3'端越近,出现A或T的可能性越大,碱基在保守序列中的分布具有非随机性.不同长度的保守序列具有明显的进化关系.筛选出10个碱基的保守序列和长度为8个碱基的填充序列用来设计引物,共得到566对引物组合.该新型分子标记有望在条带多态性、引物一致性等方面超越现有分子标记,同时具有成本低廉等优点.该研究旨在为基因组保守序列查找和分子标记设计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分析这些保守序列特性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分子进化机理.该新型分子标记有可能在大豆种质资源鉴定和基因图位克隆等方面得到应用,同时该分析方法也适用对其他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