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77年10月9日至13日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了全国全射流喷头技术攻关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十八个省市、四十九个单位共71名代表,会议期间观摩了各单位带来的十二种连续转动式喷头和新研制的六种间歇转动式(或称步进式)喷头,交流了从5月在镇江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全射流喷头技术交流会以来的各地研制、生产、使用全射流喷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工业学大庆会议胜利闭幕和全国掀起学大庆热潮的大好形势下,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射流喷头技术交流会。参加这次的有14个省市40个单位共80位代表。会上观摩了各单位带来的26种喷头的表演,交流了一年  相似文献   

3.
受水利部委托由镇江农机学院召集的全国全射流喷头技术座谈会前不久在浙江兰溪县召开,有关科研、高校、企事业单位共计六十四名代表参加。会议期间,各单位对样机研制进行了介绍。代表们对全射流喷头的原理、构造、存在问题、改进意见和全射流喷头系列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会议上表演了30、40、50、三挡全射流喷头样机13台,详见右表,分为组合式和分离式两类,其中11台为互控式,1台为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排灌公司于1988年12月13日在宝山区庙行乡召开了蔬菜区喷灌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蔬菜保护区五个县的排灌管理所、二十六个蔬菜乡水利排灌管理站的负责人、技术人员,以及市蔬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财政局、市北供电公司、宝山区有关单位和生产全射流式喷头的厂家代表共六十余人。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宝山区庙行乡周巷村中庙行固定式喷灌站。  相似文献   

5.
全射流喷头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总结了全射流喷头的几种结构形式及其结构特点。重点阐述了PSF型反馈式步进全射流喷头的工作原理:并对几种常用的摇臂式喷头和全射流喷头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比较。全射流喷头的研究将从喷头内、外特性研究出发,最终提出全射流喷头多目标、多约束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1976年起着手研制全射流喷头,先后研制成功连续反作用式全射流喷头;PSH—40型互控射流喷头;PSH系列互控全射流喷头;PSZ系列自控全射流喷头以及空心轴不转动的自控全射流喷头。其中,自控全射流喷头和空心轴不转动的全射流喷头已获得国家专利;PSH—40型互控射流喷头获得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研究多因素条件下全射流喷头射程公式,预测全射流喷头射程模型.采用组合法对全射流喷头射程进行试验设计,包括测量喷嘴直径、喷头仰角、工作压力、安装高度等因素,总结全射流喷头射程在不同因素下的变化规律,利用1stOpt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全射流喷头射程计算公式,并利用此公式与当前常用的2个喷头射程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工作压力的变化射程出现较大的变化,喷头射程随喷头仰角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抛物线型变化,喷头安装高度对射程的影响较小,喷嘴直径越大喷头射程越大.全射流喷头射程与单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与所建立的模型拟合较好,呈幂函数关系,计算射程与试验射程相差小于8%,研究结果可为全射流喷头射程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南通地区科委于1981年12月中旬在江苏省吕泗镇主持召开了PSF—50型反馈式射流喷头技术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大专院校、科研机关和工厂等18个单位30多位代表。由镇江农机学院和江苏吕泗机修厂联合研制的PSF-50型射流喷头,是具有负压切换功能并采用单边逆反馈振荡线路设计的一种新型喷头。与会代  相似文献   

9.
反馈式PSF型全射流喷头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射流喷头是利用水流的附壁原理完成喷头的步进与反向的功能,与其它喷头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雾化程度高和喷洒均匀性好等优点。为此,分析了摇臂式喷头、非圆形喷洒域喷头和全射流喷头的发展概况,指出了国内喷头行业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今后发展中应尽快地开发国内首创的全射流喷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成都工学院射流组的科技人员,经过半年多来的精心研究和反复试验,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全射流喷头——步进式全射流喷头。它是一种综合了现有全射流式和摇臂式喷头优点而研制成的新型喷头,它省去了摇臂式喷头的复杂的摇臂机构,避免了间歇猛烈的机械撞击,而利用两股射流的干涉效应,在喷头喷水的同时实现步进式转动(即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嵊县抽水机站在原互控步进式射流喷头的基础上最近又研制成功一种空心轴不转动的自控全射流喷头。这种喷头与互控全射流喷头相比作了以下三方面的改进: 一、喷头空心轴固定不动,空心轴套绕空心轴旋转。水流从空心轴套内壁4个小孔进入空心轴套、喷管、喷嘴喷射到空中。这样减少了喷头转动时的正压力,改善了喷头的受力条件。。  相似文献   

12.
李红  陈超  向清江 《排灌机械》2008,26(2):53-56
阐述了全射流喷头射流元件主要磨损形式为冲蚀磨损.为了研究冲蚀磨损对全射流喷头可靠性的影响,定义了全射流喷头的三项失效指标:末端雨滴直径、步进频率和步进角度.完成了磨粒质量浓度为1%,2%和3%三种情况下的全射流喷头磨损试验,测试了喷头的主要水力性能参数,即喷头流量、喷头信号水流量以及末端雨滴直径随时间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喷头的主要水力性能参数随着磨粒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质量浓度变化对水力性能参数的影响逐渐减小.信号接嘴1作为喷头的最易磨损件,可选用耐磨材料来加工,以提高喷头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外取水射流喷头与全射流喷头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全射流喷头信号嘴不便调节及旋转不稳定的问题,对全射流喷头信号嘴取水方式及喷体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射流喷头——外取水射流喷头.采用外部取水信号嘴可以更加方便、直观地进行调节,外部信号嘴又可以起到分水针的作用,促进高速水流的裂变,提高了喷洒的雾化程度以及均匀性.双喷体结构的采用减弱了喷头在工作过程中偏离铅垂方向的现象.选取PXH型全射流喷头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压力下,外取水射流喷头的射程比全射流喷头增加2.5%左右,且平均雨滴直径减小0.5 mm左右,因此其雾化效果也更好.外取水射流喷头径向水量分布曲线呈"三角形",比全射流喷头更有利于组合分布.采用Matlab语言对喷头组合分布均匀性进行仿真计算,在方案所选间距中,提出工作压力分别为0.15,0.20,0.25 MPa时,外取水射流喷头正方形布置最佳组合间距为R,1.1R和R,组合均匀系数值分别为78.3%,83.9%和87.6%.  相似文献   

14.
全射流喷头的原理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介绍了全射流喷头的设计思路、原理和特点,并介绍了全射流喷头的两种结构形式:间隙式和小孔节流式,以及在实验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在比较试验的基础上,最后确定采用间隙式全射流喷头。  相似文献   

15.
全射流喷头与摇臂式喷头的对比实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提出摇臂式喷头和全射流喷头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验对比它们的参数.结果表明,全射流喷头步进角度和步进频率主要由导管长度决定,导管越长则步进角度越大,步进频率越小.对于摇臂式喷头,它的步进角度和步进频率的可改变幅度不大,因此全射流喷头具有一定优越性.提出了全射流喷头步进角度与管长之间的关系式,左右压差与导管长度和工作压力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隙控式全射流喷头在恶劣工作条件下出现的附壁力小、驱动力矩小等不足,研究了获得射流元件的最大附壁驱动力矩和减小摩擦阻力矩的方法,对射流元件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喷头的正常运转.分析了隙控式全射流喷头的转动驱动力矩和摩擦阻力矩,喷头转动驱动力矩由射流附壁时与射流元件侧壁产生的驱动力矩,射流与出口盖板的作用力矩组成,喷头的摩擦阻力矩由空心轴端面摩擦阻力矩,空心轴与轴套间的摩擦力矩,密封机构摩擦阻力矩组成.根据动量守恒方程推导出附壁射流中心线方程,得到中心线附壁点距离及附壁冲角的计算公式.推导了理论状态下,附壁力矩最大值与结构尺寸之间的关系.由刚体转动定律计算出全射流喷头的力矩公式及全射流喷头步进角度公式.  相似文献   

17.
PSH—40型喷头是一种新型的步进式全射流喷头。它没有摇臂及其附件,喷头却可以橡摇臂式喷头那样均匀地间歇旋转,喷头结构简单合理,喷洒质量良好,旋转稳定可靠。它较好地解决了全射流喷头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是全射流喷头研制中的一项重大突破。该喷头于80年4月鉴定定型,现已小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8.
全射流喷头内部附壁点距离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全射流喷头中水射流附壁点的距离是喷头射流元件设计的关键尺寸.基于Bourque理论,采用控制面模型,计算了全射流喷头内射流附壁点的距离,并与试验结果和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发现在射流扩散系数取9时,计算值与试验值接近.讨论了影响附壁点距离的各种因素,包括位差、壁面倾角、射流流量、射流扩散系数等.研究发现,可通过增大偏移率,增大壁面倾角来增大射流元件中附壁点距离,其中以改变壁面倾角最为显著,流量的改变几乎不影响附壁距离.研究结果对于改进全射流喷头射流元件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变量喷洒全射流喷头水力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变量喷洒全射流喷头为研究对象,对正方形和三角形喷洒域分别进行了水力性能试验,测量并分析了喷头的射程和喷灌强度等性能参数.结果表明:三角形比正方形喷洒域最大射程有所降低;三角形和正方形喷洒域水量分布相对均匀;变量喷洒喷头与传统全射流喷头相比,雨滴粒径相差较小;三角形与正方形喷洒域喷头平均喷灌强度相差较小,三角形喷洒域喷头的最大喷灌强度相对平均喷灌强度差值较大.变量喷洒全射流喷头比全射流喷头,组合间距增大、重叠率降低,且单位面积所用喷头数量减少.在组合间距系数为1.25,室外风速小于1.2 m/s情况下,正方形组合喷洒具有良好的喷洒均匀性.  相似文献   

20.
简讯     
浙江鉴定PSH系列互控射流喷头浙江省水利厅于1980年12月17日在嵊县对PSH系列互控射流喷头进行了技术鉴定。参加鉴定会的有全国有关科研、高校、生产、使用等单位的50名代表。代表们一致认为PSH系列的研制标志着我国喷头技术水平提高了一步。它结构简单,运转均匀,稳定可靠,维修使用方便,价格较低,是适合于各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